一种散热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15662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管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管道,其包括:壳体、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两端的冷却液入口及冷却液出口,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一散热组件及若干第二散热组件;其中,壳体的内壁上靠近冷却液入口处设置的为第一散热组件,且第一散热组件与第二散热组件自冷却液入口至冷却液出口的延伸方向依序轮流的设置于壳体的内壁上;第一散热组件包括若干个柱状的第一散热体,且若干个第一散热体间隔的突出于壳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二散热组件包括若干个片状的第二散热体,且若干个第二散热体间隔的突出于壳体的内壁上,且第二散热组件内的若干第二散热体等间距的设置于壳体的内壁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水道具有散热均匀、散热效果好、压力损失小的优点。
【专利说明】 一种散热管道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散热的散热管道。

【背景技术】
[0002]电动汽车用电机控制器是电动汽车动力源——电机的机电转换控制装置,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电机系统的性能。在电机系统内进行机电转换过程中,电机控制器内的功率模块工作在高频开通和关断状态,其存在的开关损耗和通态损耗以热能形式释放;由功率模块的特性可知,若释放的热量不能及时被散热器的系统带走,将使功率模块温度升高致使其性能较低,因此,要保证电机控制器的性能和可靠性,就必须对功率模块进行良好的散热。
[0003]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散热管道经常遇到散热不均匀且经过散热管道出现液体的压力损失较大的缺陷,所以,对水道结构的优化来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性能,进而降低功率模块部位的温度,以确保电机控制器的性能和可靠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可以理解的是,本部分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信息,可能构成或不构成所谓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散热管道出现散热不均匀且压力损失大的缺陷,提供一种散热均匀、散热效果好、且压力损失小的散热管道。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散热管道,其包括:壳体、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两端的冷却液入口及冷却液出口,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一散热组件及若干第二散热组件;其中,壳体的内壁上靠近冷却液入口处设置的为第一散热组件,且第一散热组件与第二散热组件自冷却液入口至冷却液出口的延伸方向依序轮流的设置于壳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包括若干个柱状的第一散热体,且若干个第一散热体间隔的突出于壳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二散热组件包括若干个片状的第二散热体,且若干个第二散热体间隔的突出于壳体的内壁上,且第二散热组件内的若干第二散热体等间距的设置于壳体的内壁上。
[0007]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管道中,所述冷却液入口及冷却液出口均呈圆筒形。
[0008]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管道中,所述冷却液入口的截面的直径大于所述冷却液出口的截面的直径。
[0009]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管道中,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内的若干第一散热体等间距的设置于壳体的内壁上。
[0010]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管道中,每个第一散热体的形状均相同。
[0011]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管道中,每个第一散热体均呈圆柱形。
[0012]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管道中,每个第二散热组件内的若干第二散热体均相互平行。
[0013]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管道中,每个第二散热组件内的若干第二散热体均与壳体的侧壁平行。
[0014]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管道中,每个第二散热体的形状均相同。
[00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管道中,其通过在壳体内壁上设置若干第一散热组件及若干第二散热组件,壳体的内壁上靠近冷却液入口处设置的为第一散热组件,且第一散热组件与第二散热组件自冷却液入口至冷却液出口的延伸方向依序轮流的设置于壳体的内壁上;所以,从散热管道的冷却液入口处流进的冷却液首先通过第一散热组件散热,再依次轮流通过第二散热组件及第一散热组件进行散热。由于第一散热组件包括若干个柱状的第一散热体,且若干个第一散热体间隔的突出于壳体的内壁上,第二散热组件包括若干个片状的第二散热体,且若干个第二散热体等间距的突出于壳体的内壁上,所以冷却液进入壳体后可以依次通过若干柱状的第一散热体及若干片状的第二散热体进行散热,进而冷却液在散热管道内可以与各散热体充分的接触,以释放其热量,由于第一散热组件及第二散热组件为依序轮流设置且第二散热体等间距的突出于壳体的内壁上,所以散热管道能有效将冷却液入口进来的冷却液均匀分流,使其充满整个散热管道内,进而使散热更均匀;同时,柱状的第一散热体及片状的第二散热体可以减少从冷却液入口进来的冷却液的阻力,进而减少冷却液经过散热管道的压力损失。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散热管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0]参见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管道,其可以应用于各种需要散热的装置中,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管道包括:壳体1、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I两端的冷却液入口 2及冷却液出口 3,壳体I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一散热组件4及若干第二散热组件5。其中,壳体I的内壁上靠近冷却液入口 2处设置的为第一散热组件4,且第一散热组件4与第二散热组件5自冷却液入口 2至冷却液出口 3的延伸方向依序轮流的设置于壳体I的内壁上。也就是说,从冷却液入口 2至冷却液出口 3的延伸方向上,设置一第一散热组件4后再设置一第二散热组件5,接着依次设置第一散热组件4及第二散热组件5。第一散热组件4包括若干个柱状的第一散热体41,且若干个第一散热体41间隔的突出于壳体I的内壁上,第二散热组件5包括若干个片状的第二散热体42,且若干个第二散热体42间隔的突出于壳体I的内壁上,而且,第二散热体等间距的突出于壳体的内壁上。即冷却液从冷却液入口 2进入散热管道后先与第一散热组件4接触且从第一散热组件4的间隙流入第二散热组件5,接着从第二散热组件5的间隙并经冷却液出口流出散热管道。
[0021 ]由于第一散热组件4包括若干个柱状的第一散热体41,且若干个第一散热体41间隔的突出于壳体I的内壁上,第二散热组件5包括若干个片状的第二散热体42,且若干个第二散热体42间隔的突出于壳体I的内壁上,所以冷却液进入壳体I后可以依次通过若干柱状的第一散热体41及若干片状的第二散热体42进行散热,进而冷却液在散热管道内可以与各散热体充分的接触,以释放其热量,由于第一散热组件4及第二散热组件5为依序轮流设置,且第二散热体等间距的突出于壳体的内壁上,所以散热管道能有效将冷却液入口 2进来的冷却液均匀分流,使其充满整个散热管道内,进而使散热更均匀;同时,柱状的第一散热体41及片状的第二散热体42可以减少从冷却液入口 2进来的冷却液的阻力,进而减少冷却液经过散热管道的压力损失。
[0022]值得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体大致为筒状,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散热管道的壳体的形状,散热管道的壳体可以为多种形状,其具体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散热管道的壳体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即壳体为圆筒形)或方形。例如,当壳体的横截面为方形时,第一散热组件及第二散热组件可以是从壳体的顶部的内壁上凸出和/或从壳体的底部的内壁上凸出,只要第一散热组件与第二散热组件是自冷却液入口至冷却液出口的延伸方向依序轮流的设置于壳体的内壁上即可,由于若干个柱状的第一散热体及若干个片状的第二散热体均间隔的突出于壳体的内壁上,故冷却液可以自冷却液入口进入壳体内后与第一散热组件及第二散热组件接触散热,然后冷却液从冷却液出口流出。
[0023]优选地,所述冷却液入口 2及冷却液出口 3均呈圆筒形,这样可以减少冷却液与冷却液入口 2及冷却液出口 3的干涉以减少散热时的噪音,且圆筒形的冷却液入口 2及冷却液出口 3使得冷却液与其接触面积更大,进而散热效果更好。优选冷却液入口 2的截面的直径大于所述冷却液出口 3的截面的直径时,可以使得冷却液有更多的时间在散热管道内与各散热体接触,进而提高散热效果。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组件4内的若干第一散热体41等间距的设置于壳体I的内壁上,这样冷却液可以更均匀的分流于第一散热体41的间隙内,进而使得冷却液散热更均匀、散热效果更好。同时,优选地,每个第一散热体41的形状均相同,其既便于散热管道的制造及成本的降低,也可以使得冷却液与第一散热体41的接触面积及接触力更均匀;优选第一散热体41均呈圆柱形,则冷却液与第一散热体41各部位接触的面积更大,且冷却液与第一散热体41各部位接触的面积及受到的撞击力更均匀,以使得冷却液散热更均匀且使得冷却液经过第一散热组件4时噪音更小的同时可以减少压力损失。
[0024]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优选实施例中,每个第二散热组件5内的若干第二散热体42均相互平行,以使冷却液在第二散热体42的间隙里可以更顺畅的流通,进而减少噪音及压力损失。更优选地,每个第二散热组件5内的若干第二散热体42均与壳体I的侧壁平行,以使冷却液从冷却液入口 2进入后其在第二散热组件5内的流动方向与冷却液从冷却液入口 2至冷却液出口 3的流动方向一致,进而可以减少压力损失,且片状的第二散热体42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相对较大,可以增加散热效果。同时,优选地,每个第二散热体42的形状均相同,其既便于散热管道的制造及成本的降低,也可以使得冷却液与第二散热体42的接触面积及接触力更均匀。
[002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合型的散热管道在壳体内部轮流的设置有第一散热组件及第二散热组件的散热结构,且在冷却液入口处设置的是柱状的第一散热体,通过该结构使得所述散热管道能有效将进水口进来的制冷剂均匀分流,使其充满整个散热器内,进而使散热更均匀。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管道具有冷却液流动均匀、均流效果好、散热效果好、压力损失较小的优点,其可用于目前各类水冷/油冷散热器中。例如,应用于电动车上给功率模块等部件进行散热。
[002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 一个实施例”、“ 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散热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两端的冷却液入口及冷却液出口,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一散热组件及若干第二散热组件; 其中,壳体的内壁上靠近冷却液入口处设置的为第一散热组件,且第一散热组件与第二散热组件自冷却液入口至冷却液出口的延伸方向依序轮流的设置于壳体的内壁上; 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包括若干个柱状的第一散热体,且若干个第一散热体间隔的突出于壳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二散热组件包括若干个片状的第二散热体,若干个第二散热体间隔的突出于壳体的内壁上,且第二散热组件内的若干第二散热体等间距的设置于壳体的内壁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入口及冷却液出口均呈圆筒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入口的截面的直径大于所述冷却液出口的截面的直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内的若干第一散热体等间距的设置于壳体的内壁上。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散热管道,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散热体的形状均相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管道,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散热体均呈圆柱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管道,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二散热组件内的若干第二散热体均相互平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管道,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二散热组件内的若干第二散热体均与壳体的侧壁平行。
9.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散热管道,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二散热体的形状均相同。
【文档编号】H05K7/20GK204191072SQ201420574455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9日
【发明者】孙禹飞, 尚小良, 胡庆魁, 孔令亮 申请人: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