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岸桥的势能补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15700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岸桥的势能补偿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岸桥的势能补偿系统,包括平衡重、用于传递驱动力以使平衡重起升或下降的补偿缠绕系统和补偿钢丝绳;还包括供起升钢丝绳和补偿钢丝绳共同缠绕的起升卷筒,补偿钢丝绳在起升卷筒上的缠绕位置与起升钢丝绳在起升卷筒上的缠绕位置不相互干涉,且补偿钢丝绳在起升卷筒的绕向与起升钢丝绳在起升卷筒的绕向相反。通过以上设置,利用了平衡重抵消小车吊具的自重,使得小车吊具的自重不再消耗额外的能源,从而降低了岸桥的整体能耗,而且通过补偿钢丝绳与起升钢丝绳共用一个起升卷筒,省去了专门驱动补偿钢丝绳的驱动卷筒的设置,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绕绳也变得相对简单,容易实现。
【专利说明】一种用于岸桥的势能补偿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岸桥的势能补偿系统,属于重物起吊【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在港口集装箱的物流领域中,岸桥系统在集装箱装卸系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国际贸易的进程不断的加快,港口的货运量也在逐年递增,集装箱岸桥系统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因此如何提高集装箱装卸岸桥的工作效率成为当下急待解决的问题。
[0003]目前,通用的港口集装箱岸桥是通过单个起升小车将集装箱从船上吊运到集卡的上方或者从集卡吊运到船上,这种岸桥的特点是单小车装卸作业,单起升小车的起升机构的动力机构位于岸桥上方的机房中,钢丝绳从机房中的起升机构卷筒出发,绕过一端的张紧滑轮,经过起升小车多组改向滑轮的改向,绕过吊具和岸桥另一端的张紧滑轮,终结于卷筒。在电动机的作用下,卷筒带动钢丝绳,实现吊具的升降。由于吊具本身为液压伸缩式,其重量较大(约为18.5吨),在集装箱起升时,机房内的起升电动机的功率除提升集装箱夕卜,也需要消耗功率用于吊具的提升,而且在吊具空载的情况下,起升电机仍需要消耗功率用于吊具的升降,因此传统岸桥的电力消耗较大。
[0004]为此,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3754778公开了一种起重机的配重设备,该起重机的配重设备包括平衡块、倍率滑轮组、导向滑轮组和钢丝绳,平衡块设置在小车的后方,倍率滑轮组布置在大梁上和平衡块上,导向滑轮组布置在小车和吊具机构上,钢丝绳的两端固定在小车的前方或后方,钢丝绳绕过小车和吊具机构上的导向滑轮组、大梁和平衡块,平衡块与吊具机构在钢丝绳的牵引下做反向运动,平衡块延支架运动并具有平衡块固定装置。该现有技术利用平衡块可以抵消吊具机构的部分自重,使得吊具机构的自重不再消耗额外的能源,以降低起重机的整体能耗。
[0005]然而,将该现有技术起重机的配重设备应用于岸桥系统时存在以下缺陷:在该现有技术中,由于倍率滑轮组通过钢丝绳绕过小车上设置的滑轮,进而绕到吊具上设置的滑轮,因此,在用于岸桥系统时,需要单独在小车和吊具上专门设置滑轮以及在小车滑轮和吊具滑轮之间专门设置钢丝绳,从而导致岸桥系统结构复杂,增加岸桥系统生产成本;另外,绕在小车和吊具之间专门设置的钢丝绳容易与小车上设置的用于起升或下降的起升钢丝绳产生干涉,增加了钢丝绳布置的难度,从而导致难以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岸桥势能补偿系统结构复杂、绕绳复杂且难以实现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容易实现的新型势能补偿系统。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用于岸桥的势能补偿系统,包括平衡重、用于传递驱动力以使所述平衡重起升或下降的补偿缠绕系统和补偿钢丝绳;
[0009]还包括供起升钢丝绳和所述补偿钢丝绳共同缠绕的起升卷筒,所述补偿钢丝绳在所述起升卷筒上的缠绕位置与起升钢丝绳在所述起升卷筒上的缠绕位置不相互干涉,且所述补偿钢丝绳在所述起升卷筒的绕向与所述起升钢丝绳在所述起升卷筒的绕向相反。
[0010]所述平衡重通过所述补偿钢丝绳作用于所述起升卷筒上的转矩与小车吊具通过所述起升钢丝绳作用于所述起升卷筒上的转矩相等。
[0011]所述起升卷筒上设有用于所述补偿钢丝绳缠绕的第一卷筒绳槽和用于所述起升钢丝绳缠绕的第二卷筒绳槽,所述第一卷筒绳槽与所述第二卷筒绳槽沿所述起升卷筒轴向间隔布置。
[0012]所述第一卷筒绳槽布置于所述第二卷筒绳槽的外侧。
[0013]所述起升卷筒为分体结构,包括位于小车吊具左右两侧的第一起升卷筒和第二起升卷筒,所述第一起升卷筒通过所述小车吊具左侧的所述起升钢丝绳连接到所述小车吊具的左侧,所述第二起升卷筒通过所述小车吊具右侧的所述起升钢丝绳连接到所述小车吊具的右侧。
[0014]所述第一起升卷筒上成型有两组所述第一卷筒绳槽;所述第二起升卷筒上成型有两组所述第二卷筒绳槽,两组所述第一卷筒绳槽分别布置于两组所述第二卷筒绳槽的外侧。
[0015]所述第一起升卷筒和所述第二起升卷筒分别对应设置一套所述补偿缠绕系统和所述平衡重。
[0016]所述第一起升卷筒和所述第二起升卷筒共用一套所述补偿缠绕系统和所述平衡重。
[0017]所述补偿缠绕系统包括若干个并排布置的倍率滑轮组,每一所述倍率滑轮组包括固定在所述平衡重上的下滑轮和固定设置的上滑轮,以及缠绕在所述下滑轮和所述上滑轮之间的钢丝绳;
[0018]每一所述倍率滑轮组的所述上滑轮对应连接一根所述补偿钢丝绳。
[0019]所述补偿缠绕系统包括四组所述倍率滑轮组,相应地,所述补偿钢丝绳设置为四根;所述起升卷筒上成型有用于四根所述补偿钢丝绳缠绕的所述第一卷筒绳槽。
[0020]所述平衡重和相应的所述补偿缠绕系统设置在岸桥的陆侧立柱箱体内。
[002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起升卷筒与所述补偿缠绕系统之间的改向滑轮,每一连接所述补偿缠绕系统上端的所述补偿钢丝绳经所述改向滑轮改向后连接到所述起升卷筒。
[002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3]1.本实用新型的势能补偿系统,通过起升钢丝绳和补偿钢丝绳共同缠绕在起升卷筒上,所述补偿钢丝绳在所述起升卷筒上的缠绕位置与起升钢丝绳在所述起升卷筒上的缠绕位置不相互干涉,且所述补偿钢丝绳在所述起升卷筒的绕向与所述起升钢丝绳在所述起升卷筒上的绕向相反,通过以上设置,利用了平衡重产生的反向转矩抵消所述小车吊具的自重产生的正向转矩,从而使起升卷筒只为提升集装箱而消耗功率,使得小车吊具的自重不再消耗额外的能源,从而降低了岸桥的整体能耗,而且通过补偿钢丝绳与起升钢丝绳共用一个起升卷筒,省去了专门驱动补偿钢丝绳的驱动卷筒的设置,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绕绳也变得相对简单,容易实现。
[0024]2.本实用新型的势能补偿系统,所述平衡重和相应的所述补偿缠绕系统设置在岸桥的陆侧立柱箱体内,所述平衡重在陆侧的立柱箱体内上下运行而不外露,外观美观,而且平衡重和相应的所述补偿缠绕系统设置在岸桥的陆侧立柱箱体内,不但不增加海侧轮压,而且还增加了整机的稳定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为了使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26]图1是本实用新型势能补偿系统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实用新型势能补偿系统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实用新型势能补偿系统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本实用新型势能补偿系统中平衡重以及补偿缠绕系统与陆侧立柱箱体配合立体结构图;
[0030]图5是图4的主视图;
[0031]图6是图4中沿A-A线的剖视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al-起升卷筒,a3_补偿钢丝绳,a4_补偿缠绕系统,a5_平衡重,a6_小车吊具,a7-起升钢丝绳,a8-第一卷筒绳槽,a9_第二卷筒绳槽,alO-下滑轮,all-上滑轮,al2_钢丝绳,al3_改向滑轮,al4_滑槽,al5_导轨,al6_喷油装置,al7_接油盘,al8_岸桥门腿,al9-第一起升卷筒,a20-第二起升卷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35]实施例1
[0036]如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势能补偿系统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势能补偿系统,包括平衡重a5、补偿缠绕系统a4以及补偿钢丝绳a3。
[0037]其中,所述补偿缠绕系统a4的下端连接所述平衡重a5,用于传递驱动力以使所述平衡重a5上升或下降;所述补偿钢丝绳a3 —端连接于所述补偿缠绕系统a4的上端,另一端适于与驱动力源连接,用于传递所述驱动力以使所述补偿缠绕系统a4动作,从而使所述平衡重a5上升或下降。
[0038]本实施例的势能补偿系统还包括供起升钢丝绳a7和所述补偿钢丝绳a3共同缠绕的起升卷筒al,所述起升钢丝绳a7 —端缠绕在所述起升卷筒al上,一端连接小车吊具,用于传递所述起升卷筒al的驱动力,使所述小车吊具上升或下降;所述补偿钢丝绳a3在所述起升卷筒al上的缠绕位置与所述起升钢丝绳a3在所述起升卷筒al上的缠绕位置不相互干涉,且所述补偿钢丝绳a3在所述起升卷筒al的绕向与所述起升钢丝绳a7在所述起升卷筒al的绕向相反。
[0039]在使用时,如图1所示,所述起升卷筒al正转时,所述小车吊具a6拉动所述起升钢丝绳a7下降,所述平衡重a5在所述补偿钢丝绳a3和所述补偿缠绕系统a4牵引下上升储能;所述起升卷筒al反转时,所述平衡重a5拉动所述补偿钢丝绳a3和所述补偿缠绕系统a4下降释放能量,所述小车吊具a6在所述起升钢丝绳a7牵引下上升;或者,作为一种可替代形式,所述起升卷筒al反转时,所述小车吊具a6拉动所述起升钢丝绳a7下降,所述平衡重a5在所述补偿钢丝绳a3和所述补偿缠绕系统a4牵引下上升储能;所述起升卷筒al正转时,所述平衡重a5拉动所述补偿钢丝绳a3和所述补偿缠绕系统a4下降释放能量,所述小车吊具a6在所述起升钢丝绳a7牵引下上升。
[0040]本实施例的势能补偿系统通过与小车吊具共用一个起升卷筒的巧妙设计,省去了势能补偿系统中专门设置的驱动卷筒,并且也无需在小车吊具上设置专门与势能补偿系统配合的滑轮以及钢丝绳,结构简单,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并且钢丝绳布置没有难度,容易实现。
[0041 ]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平衡重a5通过所述补偿缠绕系统a4和所述补偿钢丝绳a3作用于所述起升卷筒al的转矩与所述小车吊具a6通过所述起升钢丝绳a7作用于所述起升卷筒al的转矩相等。通过该种设置,所述平衡重a5能够平衡所述小车吊具a6的重量,从而在集装箱起升时,机房内的起升电动机的功率只需消耗功率用于集装箱的提升,而无需在消耗功率用于吊具的升降。
[0042]如图1所示,所述起升卷筒al上设有用于所述补偿钢丝绳a3缠绕的第一卷筒绳槽a8和用于所述起升钢丝绳a7缠绕的第二卷筒绳槽a9,所述第一卷筒绳槽a8与所述第二卷筒绳槽a9沿所述起升卷筒al轴向间隔布置。当平衡重上升储能时,补偿钢丝绳a3沿着所述第一卷筒绳槽a8缠绕匝数增多,所述小车吊具下降,起升钢丝绳沿着所述第二卷筒绳槽a9缠绕匝数减少。
[004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卷筒绳槽a8与相邻的第二卷筒绳槽a9还可以部分重合,即平衡重上升储能时,补偿钢丝绳a3沿着第一卷筒绳槽a8缠绕,且至少部分增加的缠绕匝数缠绕在第一卷筒绳槽a8重合部分,而该重合部分起升钢丝绳缠绕匝数在随着小车吊具下降过程中恰好消除。通过该种设置,可以节省起升卷筒上卷筒绳槽组数的设置,也有利于减小起升卷筒沿轴向的长度。
[0044]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卷筒绳槽a8布置于所述第二卷筒绳槽a9的外侧,即补偿钢丝绳缠绕在所述起升钢丝绳的外侧,两者缠绕互不干涉。
[0045]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起升卷筒al为分体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小车吊具a6左右两侧的第一起升卷筒al和第二起升卷筒al,所述第一起升卷筒al通过所述小车吊具a6左侧的所述起升钢丝绳a7连接到所述小车吊具a6的左侧,所述第二起升卷筒al通过所述小车吊具a6右侧的所述起升钢丝绳a7连接到所述小车吊具a6的右侧。
[0046]其中,所述第一起升卷筒al9上成型有两组所述第一卷筒绳槽a8 ;所述第二起升卷筒a20上成型有两组所述第二卷筒绳槽a9,两组所述第一卷筒绳槽a8分别布置于两组所述第二卷筒绳槽a9的外侧。所述第一起升卷筒al9和所述第二起升卷筒a20分别对应设置一套所述补偿缠绕系统a4和所述平衡重a5。
[0047]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势能补偿系统设置为一套,位于所述吊具的左侧或者右侧,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补偿缠绕系统a4具体结构为:所述补偿缠绕系统包括若干个并排布置的倍率滑轮组,每一所述倍率滑轮组包括固定在所述平衡重a5上的下滑轮alO和固定设置的上滑轮all,以及缠绕在所述下滑轮alO和所述上滑轮all之间的钢丝绳al2 ;其中,上滑轮all的固定设置是指上滑轮all的旋转中心固定设置,而非上滑轮all本身不能转动。每一所述倍率滑轮组的所述上滑轮all对应连接一根所述补偿钢丝绳
a3 ο
[0048]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补偿缠绕系统包括四组所述倍率滑轮组,相应地,所述补偿钢丝绳a3设置为四根,其中两根所述补偿钢丝绳a3缠绕在所述第一起升卷筒al9,另外两根所述补偿钢丝绳a3缠绕在所述第二起升卷筒a20上。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补偿缠绕系统并不限于四组倍率滑轮组,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补偿缠绕系统还可以设置为包括两组、三组、五组、六组等多种形式,其中,当补偿缠绕系统包括两组倍率滑轮组时,其中一组倍率滑轮组通过补偿钢丝绳缠绕到第一起升卷筒上,另外一组倍率滑轮组通过补偿钢丝绳缠绕到第二起升卷筒上;当补偿缠绕系统包括三组、五组等单数组倍率滑轮组时,根据实际情况需求分配缠绕在第一起升卷筒和第二起升卷筒上的组数。
[0049]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势能补偿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起升卷筒al与所述补偿缠绕系统a4之间的改向滑轮al3,每一连接所述补偿缠绕系统a4上端的所述补偿钢丝绳a3经所述改向滑轮al3改向后连接到所述起升卷筒al。通过改向滑轮al3的设置,势能补偿系统设置位置更加灵活,而且进一步降低了补偿钢丝绳与起升钢丝绳干涉的可能性。
[005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平衡重a5和相应的所述补偿缠绕系统a4设置在岸桥的陆侧立柱箱体内。平衡重在岸桥的立柱箱体内上下运行,外观美观,而且平衡重和相应的补偿缠绕系统设置在陆侧立柱箱体内,不但不增加海侧轮压,而且还使得整机的稳定性提高,岸桥系统的安全性进一步提尚。
[0051]具体地,如图4-6所示,所述平衡重a5上设置多个垂直的滑槽al4,岸桥陆侧立柱箱体内对应滑槽al4的位置设置相同数量的导轨al5,导轨成型于岸桥陆侧立体箱体的岸桥门腿al8上,所述平衡重a5的滑槽al4嵌在导轨al5内,可沿着导轨al5直线上下运动。
[005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轨al5为由水平部分和竖直部分组成的“凸”字形,所述“凸”字形的水平部分通过焊接或其他固定方式固定在岸桥门腿al8上,所述“凸”字形的竖直部分的横截面为矩形,但是并不限于矩形。相应的,所述平衡重a5上的滑槽al4为矩形槽,同样在本实用新型中也不限于矩形。
[0053]此外,如图5所示,岸桥陆侧立柱箱体内每条导轨均设置润滑装置,所述润滑装置包括导轨顶部的喷油装置al6和导轨底部的接油盘al7,所述喷油装置al6不断向所述导轨al5喷淋润滑油,用于润滑导轨,导轨下方的所述接油盘收集导轨上落下的油,并被油泵抽至喷油装置al6,形成循环。
[0054]根据以上所描述的结构,以下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实施例势能补偿系统的工作过程:
[0055]所述小车吊具抓箱过程:如图1所示,当小车吊具需要下降抓箱时,所述小车吊具空载下降,所述小车吊具通过起升钢丝绳带动所述起升卷筒al正转,所述平衡重a5上升储能,所述平衡重a5上升的势能主要由小车吊具下降的势能提供,起升卷筒的能耗主要用于控制小车吊具下降的速度,当小车吊具下降至集装箱时,所述平衡重上升至极限位置,所述起升卷筒停止正转;
[0056]所述起升卷筒反转,所述小车吊具抓箱上升,所述平衡重下降释放能量,此时起升卷筒的能耗主要用于起升集装箱,而吊具自身的起升由所述平衡重来提供能量。
[0057]所述小车吊具卸箱过程:小车吊具下降,平衡重在补偿钢丝绳以及补偿缠绕系统的牵引下上升并储能,小车吊具下降利用小车吊具和集装箱的重力自然下降,起升卷筒的能耗主要用于控制集装箱的下降速度,小车吊具下降过程中能耗较小。
[0058]实施例2
[0059]作为实施例1势能补偿系统的一种可替换形式,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势能补偿系统,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势能补偿系统设置为两套,分别布置于所述小车吊具的左侧和右侧,每一套的所述势能补偿系统的四根所述补偿钢丝绳通过改向滑轮缠绕到相应一侧的起升卷筒上,即位于所述吊具左侧的补偿钢丝绳通过改向滑轮缠绕到第一起升卷筒上,位于所述吊具右侧的补偿钢丝绳通过改向滑轮缠绕到第二起升卷筒上。
[0060]同样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的每一所述势能补偿系统中的倍率滑轮组不限于四组,根据实际情况需求,还可以设置为两组、三组、五组、六组等其他组数。
[0061]实施例3
[0062]作为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一种可替代方式,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势能补偿系统,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起升卷筒设置为一体结构,所述起升卷筒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所述补偿钢丝绳a3缠绕的第一卷筒绳槽a8以及位于两侧第一卷筒绳槽a8中间的,用于所述起升钢丝绳a7缠绕的第二卷筒绳槽a9。将起升卷筒设置为一体结构,节省了起升卷筒原材料的使用,降低了成本,而且还可以提高势能补偿系统的装配效率。
[0063]所述势能补偿系统设置为两套,分别布置于小车吊具的左侧和右侧,每一套势能补偿系统包括四组倍率滑轮组,相应的,所述起升卷筒外侧的两端上分别成型有适于相应一侧的四根补偿钢丝绳缠绕的第一卷筒绳槽,以及位于两组第一卷筒绳槽之间的,适于小车吊具两侧的起升钢丝绳缠绕的两组第二卷筒绳槽。
[0064]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岸桥的势能补偿系统,包括平衡重(巧)、用于传递驱动力以使所述平衡重(5)起升或下降的补偿缠绕系统(34)和补偿钢丝绳(⑷);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起升钢丝绳(…)和所述补偿钢丝绳(…)共同缠绕的起升卷筒(4),所述补偿钢丝绳(…)在所述起升卷筒(4)上的缠绕位置与起升钢丝绳(…)在所述起升卷筒(4)上的缠绕位置不相互干涉,且所述补偿钢丝绳(…)在所述起升卷筒(4)的绕向与所述起升钢丝绳(旧)在所述起升卷筒(£11)的绕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势能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重(巧)通过所述补偿钢丝绳(…)作用于所述起升卷筒(4)上的转矩与小车吊具(%)通过所述起升钢丝绳(^7)作用于所述起升卷筒^1)上的转矩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势能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升卷筒(31)上设有用于所述补偿钢丝绳(…)缠绕的第一卷筒绳槽(必)和用于所述起升钢丝绳(…)缠绕的第二卷筒绳槽(的),所述第一卷筒绳槽(必)与所述第二卷筒绳槽(的)沿所述起升卷筒(31)轴向间隔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势能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卷筒绳槽(必)布置于所述第二卷筒绳槽(的)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势能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升卷筒(31)为分体结构,包括位于小车吊具(妨)左右两侧的第一起升卷筒(49)和第二起升卷筒^20),所述第一起升卷筒(49)通过所述小车吊具(%)左侧的所述起升钢丝绳(旧)连接到所述小车吊具(妨)的左侧,所述第二起升卷筒620)通过所述小车吊具(%)右侧的所述起升钢丝绳(旧)连接到所述小车吊具(妨)的右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势能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起升卷筒(49)上成型有两组第一卷筒绳槽(必);所述第二起升卷筒620)上成型有两组第二卷筒绳槽(的),两组所述第一卷筒绳槽(必)分别布置于两组所述第二卷筒绳槽(的)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势能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起升卷筒(49)和所述第二起升卷筒620)分别对应设置一套所述补偿缠绕系统(34)和所述平衡重(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势能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起升卷筒(49)和所述第二起升卷筒620)共用一套所述补偿缠绕系统(34)和所述平衡重(巧)。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势能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缠绕系统(4)包括若干个并排布置的倍率滑轮组,每一所述倍率滑轮组包括固定在所述平衡重(^5)上的下滑轮(40)和固定设置的上滑轮^11),以及缠绕在所述下滑轮(40)和所述上滑轮(41)之间的钢丝绳(42); 每一所述倍率滑轮组的所述上滑轮(41)对应连接一根所述补偿钢丝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势能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缠绕系统包括四组所述倍率滑轮组,相应地,所述补偿钢丝绳(…)设置为四根;所述起升卷筒(4)上成型有用于四根所述补偿钢丝绳(⑷)缠绕的所述第一卷筒绳槽(必)。
11.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或6-8中任一项或10所述的势能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起升卷筒^1)与所述补偿缠绕系统^4)之间的改向滑轮(43),每一连接所述补偿缠绕系统(4)上端的所述补偿钢丝绳(…)经所述改向滑轮(43)改向后连接到所述起升卷筒(£11)。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势能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重(35)和相应的所述补偿缠绕系统(34)设置在岸桥的陆侧立柱箱体内。
13.在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势能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重(巧)上设置多个垂直的滑槽(44),岸桥陆侧立柱箱体内对应滑槽(44)的位置设置相同数量的导轨(45),所述平衡重(巧)的滑槽(44)嵌在导轨(45)内,可沿着导轨(45)直线上下运动。
14.在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势能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岸桥陆侧立柱箱体内每条导轨均设置润滑装置,所述润滑装置包括导轨顶部的喷油装置(46)和导轨底部的接油盘(47),所述喷油装置(46)不断向所述导轨(45)喷淋润滑油,用于润滑所述导轨(45),所述导轨(45)下方的所述接油盘收集所述导轨(45)上落下的油,并被油泵抽至喷油装置(£116)。
【文档编号】B66C23/72GK204173810SQ201420576217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30日
【发明者】杜蔚琼, 赵迎九, 郑雪峰, 肖强, 倪华, 刘长虹, 黄福安 申请人: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