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过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9381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材料,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过滤结构。
背景技术
:在一些环境复杂(高温、高湿、高腐蚀等)工况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烟尘、SO2、SO3(即引起低温酸腐蚀的主要组成)、NOX、HF、CO2、N2、H2O等。其特点是烟气腐蚀性大、含湿量大、粉尘比电阻大、微细粉尘多,而且部分烟气中含有的油雾,细微絮状物等粘性物质易附着在滤料上造成滤料堵塞。因此,对滤料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现有的过滤材料都是先对过滤材料的基层进行防水处理,再将基层与薄膜层贴合在一起,即薄膜层与防水层贴合;通常薄膜层与防水层结合强度不高,以及由于薄膜层仅仅通过防水层与基层结合,这样造成基层与薄膜层结合强度低,易发生基层与薄膜层分离的情况。技术实现要素: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性好且结合强度高的复合过滤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过滤结构,至少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主要包括无纺布层和薄膜层,且所述无纺布层的背面与所述薄膜层的正面通过粘合层粘结在一起:所述本体上沿宽度方向设有用于将所述无纺布层和薄膜层缝制在一起的几条针线,且相邻两条针线的间距为0.1~0.5m;所述本体正面和背面均分别敷设有防水层。优选地,相邻两条所述针线的间距为0.25m。优选地,所述防水层为聚四氟乙烯防水层。优选地,所述粘合层为聚氨酯层。优选地,所述薄膜层为透明薄膜层。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过滤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所述无纺布层的背面与所述薄膜层的正面通过粘合层粘结在一起:所述本体上沿宽度方向设有用于将所述无纺布层和薄膜层缝制在一起的几条针线,故所述无纺布层与所述薄膜层结合强度高,不易出现分离情况;另外,由于先将所述无纺布层的背面与所述薄膜层的正面通过粘合层粘结在一起,再用针线将所述无纺布层和薄膜层缝制在一起,最后在所述本体正面和背面分别敷设有防水层,故提高了本复合过滤结构的防水性能。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过滤结构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无纺布层2薄膜层3粘合层4防水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过滤结构,至少包括:本体10;所述本体10主要包括无纺布层1和薄膜层2。优选地,所述薄膜层2为透明薄膜层。参考图1,所述无纺布层1的背面与所述薄膜层2的正面通过粘合层3粘结在一起。优选地,所述粘合层3为聚氨酯层。所述无纺布层1和薄膜层2海通过几条针线(图中未示出)缝制在一起。几条针线沿所述本体10的宽度方向布置,且相邻两条针线的间距为0.1~0.5m。优选地,相邻两条所述针线的间距为0.25m。另外,所述针线不凹陷于所述的无纺布层1和薄膜层2;换言之,位于所述无纺布层1正面的部分所述针线与所述无纺布层1正面处于同一平面;位于所述薄膜层2背面的部分所述针线与所述薄膜层2背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本体10正面和背面均分别敷设有防水层4。该防水层4不仅提高了所述无纺布层1和薄膜层2的防水性能,且确保了它们透气性能也较好。优选地,所述防水层4为聚四氟乙烯防水层,见图1。参考图1,加工时,先将所述无纺布层1的背面与所述薄膜层2的正面通过粘合层3粘结在一起,再用针线将所述无纺布层1和薄膜层2缝制在一起,最后在所述本体10正面和背面分别敷设有防水层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过滤结构,由于所述无纺布层1的背面与所述薄膜层2的正面通过粘合层3粘结在一起:所述本体10上沿宽度方向设有用于将所述无纺布层1和薄膜层2缝制在一起的几条针线,故所述无纺布层1与所述薄膜层2结合强度高,不易出现分离情况;另外,由于先将所述无纺布层1的背面与所述薄膜层2的正面通过粘合层3粘结在一起,再用针线将所述无纺布层1和薄膜层2缝制在一起,最后在所述本体10正面和背面分别敷设有防水层4,故提高了本复合过滤结构的防水性能。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凡所属
技术领域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