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膜和可重新闭合的膜包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82800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多层膜和可重新闭合的膜包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2015年2月1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62/116,813和2015年7月2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62/195,059的权益,这两项申请均据此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本文描述了多层膜以及由这种多层膜制成的包装,更具体地,描述了具有可重新闭合的开口特征部的多层膜。
背景技术
:可重新闭合的膜包装能够包括双层层合体,该双层层合体具有限定可重新闭合折翼和重新密封边沿的内模切口和外模切口。在这种包装中,在印刷、盖覆或层合步骤期间,通常使用多种粘合剂或阻隔剂(deadeningagent)来将两层结合在一起,或者将压敏标签施加到包装上。随后,将这些粘合剂或标签切割成预先设计的形状或样式,以便于在包装中创建重新密封折翼。使用多种粘合剂、阻隔剂或标签以及应用层合或贴标签的步骤具有特定的要求和限制,这样一来便能够能增加制造工艺的成本和复杂性。另一种类型的包装包括一层压敏粘合剂并利用传统的热密封来提供包装重新闭合特征部。因此,消费者可将热密封拉开,这样便可使形成包装的膜裂开,从而露出热密封区域中的压敏粘合剂。然后消费者可将膜重新压合在一起,从而重新闭合包装。然而,打开期间初次使膜裂开可能需要较大的力量,而消费者可能难以施加和控制这种力度。技术实现要素:本文描述了用于形成包装的多层膜以及由这种多层膜形成的膜包装,该多层膜在膜的不同面或层上而不是在组成膜的联结部之间具有重新密封材料。采用这种构型,在膜的联结部之间仅需使用一种类型的粘合剂,而无需在膜的联结部之间的同一层中同时使用永久粘合剂和重新密封粘合剂来形成包装的双重模式。这可有利地避免增加与之相关联的成本和复杂性。此外,这种方式避免了使用单独的重新闭合标签。本文所述的合适的多层膜包括:外膜部分(包括嵌入的粘性层)和内膜部分。膜的至少部分可通过单个步骤进行多层共挤出而形成,这避免了层合工艺的成本和额外步骤。另外,嵌入的粘性层可不同于典型的压敏粘合剂。在多层膜中形成的开口特征部包括折翼,该折翼被配置成由使用者操纵以创建穿过多层膜的开口。折翼包括至少部分地由至少部分地穿过外膜部分延伸的外切口限定的上部以及由至少部分地穿过内膜部分延伸的内切口限定的下部。与在之前的包装中使热密封裂开相比,这些切口允许消费者用较小的力量便可轻松打开包装。在一种形式中,膜的外联结部包括顶部膜层、粘性层和底部膜层;内膜部分是膜的内联结部;并且将永久粘合剂层设置在膜的外联结部和内联结部之间并将其黏附在一起。例如,粘性层可以是包封在顶部膜层和底部膜层之间的粘性芯。在这种形式中,外切口可延伸穿过顶部膜层进入中间粘性层,并且内切口可延伸穿过膜的内联结部、永久粘合剂层以及底部膜层的至少部分。外切口可包括凸舌部、肩部以及从肩部的端部纵向延伸的侧部。永久粘合剂层可包括在其中与外切口的凸舌部的至少部分对准的开口,使得消费者可轻松抓住凸舌部。此外,膜的外联结部可以是透明的或半透明的,并且永久粘合剂层的永久粘合剂可包括透过膜的外联结部可见的油墨。内切口可包括前边缘、后边缘以及在其间延伸以限定层合体开口的侧边缘。开口特征部可通过组合部分地延伸穿过层合体的切口并在永久粘合剂层中施加永久粘合剂来进一步提供可轻松控制的打开和重新密封过程。经由一种方式,内切口还包括从其前边缘向后且向外延伸并且与外切口的凸舌部对准的凹口。如此配置,凹口将不受控制的撕开引导至内切口的侧边缘,使得剩余的撕开根据需要蔓延。经由另一种方式,开口特征部可包括延伸穿过膜的内联结部、永久粘合剂层和底部膜层中的至少一者的前切口。前切口可设置在前边缘的前方并且在外切口的肩部之间对准。因此,永久粘合剂层可包括在其中与凸舌部的前部对准的开口,使得永久粘合剂层的永久粘合剂围绕前切口。经由再一种方式,开口特征部还可包括延伸穿过与外切口的凸舌部对准的底部膜层的中间凸舌切口。中间凸舌切口还可与内切口的前边缘间隔开。另外,底部膜层中的内切口的前边缘可包括在外切口的凸舌部的后方对准的断口。其次,永久粘合剂层可包括在其中与外切口的凸舌部对准并且向后延伸以与内切口的前边缘间隔开的开口。在另一种形式中,包装由共挤出膜形成,该共挤出膜具有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层的外膜部分、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层的内膜部分以及包封或设置在其间的粘性层。在该多层膜中形成的开口特征部包括折翼,该折翼具有至少部分地由至少部分地穿过外膜层延伸的外切口限定的上部以及至少部分地由至少部分地穿过内膜层延伸的内切口限定的下部。内膜部分可包括释放层,该释放层被专门配置成与粘性层相互作用以提供期望的分离剥离力和重新密封功能。此外,外膜部分可包括设置在粘性层与释放层相对的侧面上的外膜层,该外膜层被配置成永久地黏附到粘性层,以确保在打开膜期间粘性层和释放层之间发生分离。另外,本文还描述了利用包括上述任一种在内的多层膜形成的包装。包装可使用任何合适的方法形成以围绕包装的内部,该包装的内部可以可选地容纳食物产品(诸如曲奇饼或饼干),该食物产品可以可选地在托盘中以支撑其中的食物产品,以便通过由上述开口特征部提供的开口取用。本文所述包装的其他合适的应用可包括个人护理、药物、农业和电子行业包装。本文还描述了具有两个相邻层的单步共挤出多层膜,该两个相邻层可在初次剥离之后或者在打开和重新闭合之后以预定的剥离强度剥离。分离这两个相邻层以便重新闭合包装是有利地不限于热密封区域,并且可替代地延伸至膜的任何期望的部分。这允许开口特征部具有由切口或刻痕线引导的任何期望的设计、图案或形状。如本文所述,两个相邻层可以是热塑性材料、弹性体材料或其共混物的粘性层,以及聚酰胺材料或其共混物的相邻释放层。有利地,粘性层和释放层彼此具有亲和力,使得分离这两层需要的剥离力可由典型消费者提供,但也提供重新闭合和重新密封。共挤出多层膜还可包括设置在粘性层的对侧上的第三层,使得释放层和第三层将粘性层夹在其间。第三层可永久地附接至粘性层,使得粘性层与释放层分离并且使得在消费者剥离之后粘性层仍然附接至第三层。本文描述了使用多层共挤出膜结构来创建的柔性包装,该多层共挤出膜结构具有包封的粘性层(诸如可挤出的热塑性塑料粘性层和/或弹性体粘性层)以及与包封的粘性层相邻的释放层。膜结构中的开口特征部包括偏移的内刻痕线和外刻痕线,这两种刻痕线形成被配置成被使用者拉回的折翼。内刻痕线限定折翼被拉回时所暴露的包装内部的开口。内刻痕线和外刻痕线之间的偏移限定密封边沿,其中包封的粘性层被配置成在折翼被拉回时沿着密封边沿与释放层分离。经由一种方式,提供了多层柔性共挤出膜,该多层柔性共挤出膜包含可剥离和可重新密封的粘性包封的热塑性层和/或弹性体层,并且能够在拉幅框架工艺中拉伸。经由另一种方式,具有嵌入或包封的粘性层的多层柔性共挤出膜可通过任何合适的膜转换方法制备,这些方法包括例如流延膜法、吹塑膜法(一般吹塑、双重膜泡、三重膜泡、水淬)、机器方向拉伸法、双向拉伸法、挤出盖覆法。因此,多层膜可独立地用于食物包装应用或者可以粘合剂被层合用于最终食物包装应用。在一种形式中,多层膜可为将双向拉伸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背面印刷的粘合剂层合体,包括例如金属化的、聚偏二氯乙烯盖覆的、氧化铝盖覆的、氧化硅盖覆的。附图说明图1a是具有开口特征部的膜包装的顶部透视图,该开口特征部包括适于被拉回的折翼;图1b是具有两个开口特征部的替代膜包装的顶部透视图,该两个开口特征部均包括适于被拉回的折翼;图1c是具有两个开口特征部的替代膜包装的顶部透视图,该两个开口特征部均包括适于被拉回的折翼;图1d是替代直立膜包装的透视图,该直立膜包装被配置成在其前壁部分上具有开口特征部;图2是图1a的膜包装的顶部透视图,该图示出了开口特征部的折翼被拉回以显示包装内部的托盘和食物产品;图2a是具有开口特征部的替代膜包装的顶部透视图,该开口特征部包括适于被拉回延伸超过包装的端密封部的折翼,该图示出了折翼被拉回以显示包装内部的托盘和食物产品;图3是图1a的包装的顶部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的透视剖视图,该图示出了开口特征部的折翼处于打开构型;图3a是具有开口特征部的膜的局部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剖视图,该开口特征部具有延伸至热密封的折翼和延伸超过端密封部的凸舌,该图示出了开口特征部的折翼处于打开构型;图4是沿着线3-3截取的图3的包装的顶部的局部的剖视图,该图示出了开口特征部的内切口和外切口处于闭合构型;图5是图3的包装的顶部的局部的剖视图,该图示出了内切口和外切口分别处于打开构型;图6是具有三层的膜上部联结部、永久粘合剂和膜下部联结部的顶部平面切开视图,该图示出了示例性开口特征部的细节;图7是具有三层的膜上部联结部、永久粘合剂和膜下部联结部的顶部平面切开视图,该图示出了第二示例性开口特征部的细节;图8是具有三层的膜上部联结部、永久粘合剂和膜下部联结部的顶部平面切开视图,该图示出了第三示例性开口特征部的细节;图9是具有三层的膜上部联结部、永久粘合剂和膜下部联结部的顶部平面切开视图,该图示出了第四示例性开口特征部的细节;图10是图1a的包装的顶部的第二实施例的局部的透视剖视图,该图示出了开口特征部的折翼处于打开构型;图10a是具有开口特征部的膜的局部的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剖视图,该开口特征部具有延伸至热密封的折翼和延伸超过端密封部的凸舌,该图示出了开口特征部的折翼处于打开构型;图11是沿着线10-11截取的图11的包装的顶部的局部的剖视图,该图示出了开口特征部的内切口和外切口处于闭合构型;图12是沿着线12-12截取的图10的包装的顶部的局部的剖视图,该图示出了内切口和外切口分别处于打开构型;图13是几个示例性共挤出以及共挤出和层合膜结构的剖视图;图14是替代膜的剖视图;图15是图14的替代膜的剖视图,该图示出了膜中的开口特征部处于打开构型;图16是具有开口特征部的柔性膜包装的透视图;图17是图16的柔性膜包装的透视图,该图示出了开口特征部处于部分打开构型;图18是图16的柔性膜包装的透视图,该包装在形成端密封部之后处于连续流绕构型;图19是具有密封至底部的膜的包装的透视图;图20是图19的包装的透视图,该图示出了膜被部分地剥离以提供到底部的开口;图21是图19的包装的顶部平面视图;图22是示出当膜被剥离以打开包装时图19的包装的膜结构和底部的侧面剖视图;图23是具有密封至底部的膜的另一种包装的透视图;图24是图23的包装的透视图,该图示出了膜被部分地剥离以提供到底部的开口;图25是图23的包装的替代构型的顶部平面视图,该图示出了膜的拉动凸舌位于其拐角处;以及图26是图23的包装的替代构型的透视图,该图示出了具有拉动凸舌的膜中的开口特征部延伸超过膜的热密封直到底部。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描述了利用具有粘性层或粘合层或者粘性芯或粘合芯的膜的膜包装,该层或芯可包括设置在膜层和选择释放层之间的具有粘稠或轻微粘稠感的材料。如本文所用,粘性层或粘合层对相邻释放层具有选择性室温粘性,这意味着粘性层或粘合层对相邻释放层表现出选择性粘结或粘合,并且允许重复室温剥离并且将粘性层或粘合层重新密封至所选择的释放层,如本文更详细讨论。同样如本文所用,粘性层或粘合层是夹在或插在两个其他层之间并黏附至另一层的粘结部的层。释放层是与粘性层或粘合层相邻的层,其可从粘合层分层,但保持足够的粘合剂的粘合特性,使得其在粘合层和释放层彼此重新接触时将重新密封至粘合层。通过各种开口特征部(诸如本文所述的那些),粘性层被配置成从相邻膜层中的一者或两者分层,以保持其粘着性,从而提供用于打开和闭合膜包装的重新密封能力。粘性层可连续贯穿膜并且优选地覆盖100%的膜层,从而不需要以特定图案沉积、盖覆或层合的可重新密封粘合剂。另外,利用这种构造,膜提供了重新闭合机制而无需单独的粘合标签或压敏粘合剂。还提供了共挤出多层膜的包装,其中多层膜的两个共挤出层被共挤出中心层隔开。多层膜中包括可剥离的和可重新密封的折翼,使得多层膜可在两个共挤出层之间是可剥离的,其中共挤出中心层黏附至两个共挤出层中的一者或两者,并且所述多层膜是可重新密封的,即通过重新施加折翼使得共挤出中心层将两个共挤出层保持在一起。经由一种方式,剥离和重新密封可进行至少10次。经由另一方式,剥离和重新密封可进行至少20次。在各种形式中,共挤出中心层可以是可挤出的热塑性塑料和/或弹性体(诸如本文所述的粘性层材料),并且两个共挤出层中的一者可以是聚酰胺材料。在一种方式或实施例中,包装含有共挤出部分,其中该部分的层可分层而不损坏层。该部分包含刻痕线,使得当该部分沿着刻痕线分离时,提供到包装的开口以允许取用内容物,分层的层彼此具有足够的残余黏附力,使得当将分离的部分返回至其初始位置时,重新密封包装。在另一种方式中,本文中的膜、层合体或包装的所有层可以是共延伸的。膜、层合体或包装的层可在单一操作中被共挤出,或者可在分开的挤出中共同挤出,然后层合或组装在一起。可将粘性层包封或嵌入相邻膜层之间,使得粘性层与相邻膜层共延伸并且在第一次打开包装期间暴露,从而重新密封包装。在一种示例性形式中,粘性层为聚丁烯基树脂。当然,也可使用其他粘性树脂或天然附着材料,诸如聚丙烯和聚乙烯塑性体与弹性体的共聚物或其共混物。在一些方式中,粘性层可以是聚丁烯树脂和烯族弹性体的共混物,并且释放层可以是聚酰胺基树脂。因此,粘性层可粘贴或附着至相邻膜层,使得可轻松且反复地重新密封和重新打开包装。更具体地讲,为了打开包装,膜的联结部可利用切口或其他弱化线(诸如刻划线、穿孔线等)在粘性层和释放层之间进行内部分离,从而暴露所需区域中的粘性层以便重新密封。另外,本文描述了替代精密切口构型,该构型确保了封装的气密密封,但也使得能够容易打开并且提供了期望的撕开蔓延。本文所述的膜和包装还可包括在共挤出多层结构中紧靠粘性层的释放层。有利地,释放层对粘性层具有足够的亲和力以作为单一多层膜共挤出,但是亲和力足够弱以在所需位置被拉开或与粘性层轻松分离而无需过度的剥离强度,例如通过人手施加的典型力并结合为包装设计的拉动凸舌来打开包装。释放层和粘性层之间这种期望的亲和力的微妙平衡在仍然提供如本文所述的令人满意的分离力的同时,还涉及极性聚合物树脂,诸如聚酰胺或聚酰胺共混物或其他极性聚合物,包括但不限于聚苯乙烯、聚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己内酯、聚乳酸、聚羟基链烷酸酯以及其共聚物或共混物。本文所述的膜和包装还可包括释放层在粘性层的对侧上的外层,使得外层和释放层之间具有设置在其间的粘性层。外层可永久地黏附到粘性层,使得在不损坏膜结构的情况下不能分离外层和粘性层。因此,根据需要,将膜的分离引导至释放层和粘性层之间的分离。在一种形式中,本文公开的粘性层和内释放层可通过预切割的拉动凸舌或部分分开,使得可不止10次(并且在另一种形式中,不止20次)打开和重新密封粘性层和释放层。在第一种形式中,多层膜可以是层合膜。在这种形式中,粘性层在多层膜层合体的不同面或层上而不是在层合在一起的膜联结部之间提供密封能力。在层合期间,可使用永久粘合剂来将两个或更多个膜联结部结合在一起以形成多层膜,并且层合体中的膜联结部中的一者可包括粘性层。在第二种形式中,多层膜可以是共挤出膜,该共挤出膜可有利地使用单步共挤出方法制备。共挤出创建多层膜,该多层膜具有在创建层合体的一步过程而不是多步过程中嵌入其中的内置粘性层,该内置粘性层包括膜联结部上的盖覆粘合剂。可使用共挤出多层膜本身来形成包装,或者可将共挤出多层膜层合到一个或多个另外的膜联结部或层,这两种情况均在本文中有描述。由这种多层膜形成的包装可包括延伸穿过膜的部分以在其中创建开口特征部的弱化线。经由一种方式,开口特征部可以是膜或包装中的折翼或其他抓握特征部。弱化线可延伸穿过膜的顶部、穿过膜的底部或其组合,并且可被配置成在打开期间引导撕裂和/或破裂膜的部分,从而在打开期间使粘性层分层。在使用层合体的形式中,弱化线也可延伸穿过永久粘合剂层。经由一种方式,弱化线可在打开期间利用永久粘合剂,使得初次打开包装需要使永久粘合剂的部分破裂或分层,从而提供初次打开的触觉指示,或者提供纂改指示器特征和/或开始使粘性层分层。另外,永久粘合剂层可具有阻隔部分或图案化部分,使得消费者可轻松抓住抓握部分。图1a、图1b、图1c和图1d中示出了由具有这些特性的多层膜12构造的膜包装10。膜包装10可使用标准流包装工艺进行构造,该工艺包括创建前横向端密封部14和后横向端密封部16以及纵向翅形密封部(未示出),该纵向翅形密封部在这两个端密封部之间延伸并且与开口特征部相比位于包装的对侧上。在所示形式中,包装10大体上呈具有顶壁部分22、侧壁部分23和底壁部分18的盒形。根据需要,可选的托盘25或包装10的内容物本身可为包装10提供内部结构。开口特征部20设置在包装10的顶壁部分22中,允许消费者在连续使用期间打开并反复重新密封包装10。当然,如图1b和图1c所示,包装10可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开口特征部20,这些开口特征部根据需要围绕包装10的顶部、侧部或底部设置,或者桥接在这些部分之间,包括如图1b所示那样横向延伸或如图1c所示那样纵向延伸。此外,如图1d所示,包装10可被配置成以直立取向依靠在其一个端部上。这样,开口特征部20设置在前壁部分中而不是顶壁部分22中。开口特征部20包括顶壁22的折翼24,其可被分离并且被部分地拉离顶壁22的剩余部分26,以显示到包装10的内部30的开口28。折翼24可包括远离折翼的主要部分34向前端密封部14突起的抓握凸舌32。凸舌32被配置成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抓握表面,以便打开包装10。如图所示,凸舌32包括前弯曲部分33和大体上平行的纵向侧部35。此外,如图1c所示,开口特征部20可从顶壁部分22延伸至端密封部14,其中凸舌32突起超过端密封部14。在该构型中,使用者将抓住凸舌32并且将折翼24大体上从顶壁22拉离,从而穿过端密封部14发生破裂并打开如上所述的包装。另外,图3a和图10a中示出了开口特征部延伸超过端密封部的实施例。在所示形式中,包装大体上呈具有大致矩形截面的盒形。当然,也可使用其他包装形状,诸如其他多边形形状(诸如三角形、矩形、正方形、五边形等)、弯曲形状(诸如圆形、椭圆形等)、曲线形状(诸如轨道形状等)或其组合。另外,包装的形状大体上可由托盘25和/或其中放置的内容物来限定。在一种形式中,膜12可以是层合体13。图2至图4中示出了示例性层合体13的截面。如图所示,层合体12包括结合在一起的外膜联结部36和内膜联结部38,这两个联结部之间设置有永久粘合剂层40。外联结部36具有多层构造,包括用于重新密封目的的粘性层或粘合层或者粘性芯或粘合芯44,该层或芯可通过所述的合适膜挤出工艺创建。该膜制备工艺可以是吹塑膜工艺(单个双重膜泡或三重膜泡工艺)、流延膜工艺、单向拉伸膜或双向拉伸膜(同时或按顺序拉伸)工艺,并且最终材料也可以是金属化的、盖覆的或以其他方式处理以赋予额外功能的。在所示形式中,外联结部36包括顶部膜层42、粘性层44和底部膜层46。当然,根据具体应用的需要或要求,也可使用另外的层。内联结部38可以是双向拉伸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聚乳酸、聚羟基链烷酸酯、这些聚合物的共混物、这些膜或甚至任何其他挤出多层或单层膜的金属化或盖覆变体。为了创建层合体12,可在标准层合工艺或其他合适的工艺中将内联结部38印刷并用粘合剂层合到外联结部36。膜的每一层或组合的各层的厚度可为至少5μm、10μm、15μm、20μm、25μm、30μm、50μm或100μm。膜的每一层或组合的各层的厚度可不大于750μm、500μm、400μm、300μm或250μm。组合的各层的优选厚度范围为10μm至250μm或者20μm至200μm。如图所示,将粘性层44包封或嵌入顶部膜层42和底部膜层46之间。因此,可将粘性层粘合到顶部膜层42和底部膜层46,使得可轻松且反复地重新密封和重新打开包装10。为此,粘性层44对顶部膜层42比对底部层46具有更强的粘合力。外膜联结部36和内膜联结部38分别被示为具有三层和一层,但是应当理解,任何层本身可以是具有多层构造的层合体。更具体地讲,具有嵌入的粘性层的多层膜可通过粘合剂、挤出或串联层合或挤出盖覆的其他膜进行层合,以形成复合膜。另外,虽然切口在图中被示为垂直,但是穿过粘性树脂的倾斜撕裂或破裂也能产生可行的重新密封。此外,无论粘性树脂是完全设置在折翼24上、完全设置在底部膜层46上还是设置在这两者的部分上,诸如当打开包装10使包装穿过粘性树脂44本身而破裂时,均可重新密封包装。大体上描述并示于图2至图4中,开口特征部20利用粘性层44实现重新闭合包装。将折翼24大体上从顶壁22拉离,使得外联结部36和内联结部38中的切口破裂或分开,以暴露开口28以及中间粘性层44的重新密封边沿47和底部膜层46的重新密封边沿49。重新密封边沿47、49通过上联结部顶部膜层42和中间粘性层44中的切口创建,该切口在尺寸上大于内联结部38、永久粘合剂层40和底部膜层46中的切口,如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通过非限制性实施例,重新密封边沿47、49的宽度可介于约5mm和约40mm之间,更具体地介于约10mm和约15mm之间,更具体地介于约mm12和约13mm之间,以在使用期间提供令人满意的重新密封。当然,其他测量值和尺寸也可根据需求或需要用于具体应用。例如,相对较小的包装可采用大约5mm的重新密封边沿,而较大的包装可采用大约10mm至15mm的重新密封边沿。如此配置,为消费者提供了可重新密封的包装的便利性,而无需在层合体内的同一面或层上以各种模式设置多种粘合剂。开口特征部20由通过模具、激光等形成的切口或其他弱化线限定。在所示实施例中,外切口48延伸穿过顶部膜层42和中间粘性层44,以创建折翼24的顶部。外切口48包括顶部凸舌部50、向外延伸的肩部52和相对的侧部54,该相对的侧部沿着包装顶壁22朝向后端密封部16纵向延伸。如果需要,侧部54的远端55可具有撕开阻止特征部,诸如钩等。在其他实施例中,诸如图1c和图3a所示,折翼24可延伸至端密封部14,并且凸舌32可延伸超过该端密封部。其他实施例不需要诸如所示的那些的外切口。例如,可将凸舌部分50切割进入顶部膜层42,并且拉动凸舌可与在内部层和/或底部层中形成的切口相互作用,诸如下面所描述的那样。采用这种构型,顶部膜层42在打开期间发生撕开。在一种形式中,这种撕开可通过利用具有撕开引导特性的膜来控制。在图6至图9中示出了在底部膜层46、永久粘合剂层40和内联结部38中制成的切口的各种实施例。在第一种形式中,内联结部38包括具有前边缘58、后边缘60和侧边缘62的内切口56,这些边缘限定进入包装10的开口28并且形成折翼24的底部。在这种形式中,内切口56具有矩形形状,该矩形形状具有略微呈圆形的角,有助于打开期间控制蔓延。当然,无论取决于包装的形状(针对特定包装内容物)还是其他期望的美观,还可采用其他形状。例如,底部切口可包括形成圆形端部和/或侧部、收腰部分等的曲线部分。永久粘合剂层40包括与内切口56基本相同的粘合剂切口64。永久层40在层46和38之间形成粘合,其在拉动和打开包装时不发生分离。尽管为了说明目的被示为单独的层,但是应当理解,粘合剂层40被施加到膜联结部36、38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在所示形式中,粘合剂切口64包括前边缘58、后边缘60和侧边缘62。在一种方式中,底部切口56和粘合剂切口64采用任何合适的方法(诸如用激光或模具)同时在层合体12中形成。如图所示,永久粘合剂层40可以一种模式施加,该模式使打开部分66与一些或整个凸舌32对准,这样使得凸舌保持未黏附,以便于消费者轻松抓住。或者,可在打开部分66中施加注册的粘合剂破坏剂。底部膜层46包括与底部切口56和粘合剂切口64大致相同的中间切口68。如本文所用,底部膜层46也可称为释放层。更具体地讲,后边缘60和侧边缘62是相同的,而前边缘58在与凸舌32对准的区域中具有不同的构型。在该第一种形式中,中间切口68包括中间凸舌部分70,该中间凸舌部分远离前边缘58延伸以与顶部凸舌部分50对准,但是比顶部凸舌部分50更长的侧部72延伸以连接至尺寸较小的中间切口68。如此配置,当消费者抓住凸舌部分32并向外且向后拉动时,消费者必须拉动以克服将底部膜层46黏附至打开凸舌部分66和前边缘58之间的永久粘合剂部分。在使永久粘合剂的该部分破裂之后,消费者随后可继续向后拉动折翼24,从而使外切口48和内切口56继续破裂以露出开口28。底部膜层46可以是聚酰胺。在一些方式中,层46可为约0.5至约50微米厚,优选地为约0.5至约30微米厚,并且更优选地为约0.5至约20微米厚。经由一种方式,如图5和图6所示,底部膜层或释放层46直接接触粘性层或粘合层44。底部膜层或释放层46包括选择聚合物或共混物,该聚合物或共混物包含结构的聚酰胺聚合物和其共混物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在第一种结构中,m和n为独立地(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数)为从4至64的整数;在第二种结构中,m为6,n或为6或为36,取决于这些n是否在聚合物的硬区域或软区域中,和/或包含芳族聚酰胺,所述芳族聚酰胺包含以下结构中的一种或更多种和/或其中m为从4至64的整数,r为芳环上的烷基基团。经由一种方式,释放层46可以是热塑性聚酰胺弹性体,该弹性体是基于聚酰胺和聚醚、聚酯或聚烯烃的高性能热塑性弹性体嵌段共聚物。它们可含有通过酰胺键合的功能键结合的交替硬链段和软链段。在上式中,x和y优选地各自大于1000,在其他方式中,大于2000。粘性层44可为由聚丁烯-1-基树脂形成的层,并且在一些方式中,可为由烯族特种弹性体形成的层,并且在其他方式中,可为由聚丁烯-1树脂和烯族弹性体的共混物形成的层。尽管可能不清楚这些树脂的粘性特性,但是我们发现,这些树脂和/或共混物的表面能表现出可以最小压力(诸如单独膜的重量、手指或手部的压力,具体取决于粘性层的制剂)黏附到本文所述的释放层上的粘性行为。可如本文所述那样对粘性层的设计和制剂以及释放层的设计和制剂进行优化,以确保打开、重新密封和重新打开期间具有可靠和令人满意的性能。此外,本文论述的树脂和共混物具有欧洲和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用于直接食品接触应用的合规性。聚丁烯-1树脂可以是密度为约0.9g/cm3以及190℃下2.16kg的熔体流动指数(mfi)为3.0g/10min的高分子量树脂。在一些方式中,层44可为约5至约50微米厚,优选地为约5至约30微米厚,并且更优选地为约5至约20微米厚。在一些方式中,聚丁烯-1树脂可以是通过丁烯-1和乙烯和/或丙烯共聚单体的聚合产生的高分子量全同立构的半结晶热塑性聚烯烃。粘性层或粘合层44也可以是聚丁烯-1-基树脂和其他烯族特种弹性体树脂的共混物。优选的共混物包括约5%至约95%的聚丁烯-1树脂和约95%至约5%的烯烃树脂。在一些方式中,聚丁烯-1与烯族弹性体的优选比例可为约5%至约20%的聚丁烯-1比约95%至约80%的烯族弹性体。烯族特种弹性体的样品可为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mobil)的vistamaxx、陶氏化学公司(dowchemical)的versify、利安德巴塞尔公司(lyondelbasell)的catalloy。在一些方式中,粘性层或粘合层具有在190℃/2.16kg下为约1至约3.5g/10min的熔体流动指数,在其他方式中,为190℃/2.16kg下约1.4至约3g/10min。在另一种方式中,粘性层或粘合层包含聚丁烯、聚乙烯和聚丙烯及其共混物和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经由一种方式,粘性层44可包括单独的或与其他树脂共混的丙烯基共聚物。这些共聚物可使用茂金属催化剂技术制备。丙烯基共聚物包括丙烯和乙烯的半结晶共聚物。该共聚物可具有高丙烯水平,例如大于80重量%,并且具有全同立构的立体化学。该共聚物还可具有均匀的分子间和分子内组成和结晶度分布。与其他聚烯烃聚合物、共混物或合金不同,可用乙烯调节结晶度以产生具有弹性的极软最终产物。例如,约5%至约25%的结晶度具有较大的无定形级分。这些共聚物的不同等级可通过改变聚乙烯共聚物的量来创建。发现各种等级(包括7010fl、6102fl、3980fl、3020fl)都能提供合适的剥离强度和重新密封,但是水平不同。虽然参见图6描述的上述层合体可提供令人满意的结果,但是图7至图9所示的替代层合体省去74(中间凸舌部分68的侧部72的增加长度),使得不存在穿过层合体12的整个厚度而对准的切口。这确保了在膜包装10的整个储存、运输和展示过程中维持气密密封。因此,每种形式包括替代的结构细节,以便在省去侧部74的情况下打开包装10时能够轻松打开并按期望的方式撕开蔓延。在第二种形式中,如图7所示,除了省去中间凸舌部分70的侧部74之外,永久粘合剂层40的打开部分66较大并且朝向粘合剂切口64的前边缘58延伸额外距离,使得相对小条的永久粘合剂76紧靠前边缘58布置。减小该条的宽度以促进打开期间进行撕开,这样将跳过或绕过该区域并且沿着前边缘58、侧边缘62和后边缘60正确地蔓延,从而暴露重新密封边沿47、49。在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中,该条的宽度可介于约5mm和约40mm之间,更具体地介于约10mm和约15mm之间,更具体地介于约mm12和约13mm之间,以在使用期间提供令人满意的重新密封。当然,应当理解,具体应用、内容物和包装尺寸可能需要其他尺寸。因此,可针对每种特定应用优化带宽。另外,底部膜层46中的前边缘58在其中间部分破裂,如图所示,其与凸舌部分70对准。如果没有中间凸舌部分68的侧部72,消费者在打开时创建的撕开可能会不可控制地蔓延,从而创建不期望的开口。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第二种形式中所述的开口特征部20使底部膜层中的前边缘58破裂,以避免撕开以不期望的方式向内而不是向外朝向侧部62蔓延。此外,使打开凸舌部分66和前边缘58之间的永久粘合剂部分最小化,同时确保初次气密密封使消费者在打开期间必须施加的力最小化,为使永久性粘合剂的该部分破裂之后为消费者提供了对撕开的更多控制。在第三种形式中,如图8所示,除了省去侧部70的部分74之外,中间前边缘58是未破裂,使得其与底部切口56和粘合剂切口64基本相同。此外,底部切口56、粘合剂切口64和中间切口68中的每一者包括从其前边缘58向内突起的凹口或小切口78。更具体地讲,凹口78相对于前边缘58以一定角度延伸并且朝向其各自的侧边缘62引导。如图所示,凹口78与凸舌32的侧部35大体纵向对准。如此配置,如果在打开期间,撕开不能沿着前边缘58正确地向外蔓延,凹口78将撕开向外引导以与侧边缘62相交,使得撕开的剩余部分正确地蔓延。尽管凹口78被示为在底部膜层46、永久粘合剂层40和内联结部38上,但是可替代地使用单个或每两个的组合。在第四种形式中,如图9所示,完全省去中间凸舌部分70。相反,底部膜层46、永久粘合剂层40和内联结部38中的每一者包括前切口80,该前切口与前边缘58向前间隔开并且大体上平行于其延伸。在所示形式中,前切口80大体上在外切口48的肩部52之间对准,并且优选地其尺寸被设计为基本上在肩部之间延伸整个长度。另外,永久粘合剂层40的打开部分66较小,使得永久粘合剂围绕前切口80。这不仅维持了膜包装10的气密密封,而且在打开期间创建了硬质停止件,消费者必须抵靠该硬质停止件才能拉动。前切口80创建破裂点,该破裂点在打开期间暴露中间粘性层44因此暴露重新密封边沿47、49,并且将开口撕开引导至内切口56。尽管前切口80被示为在底部膜层46、永久粘合剂层40和内联结部38上,但是可替代地使用单个或每两个的组合。如此配置,消费者可抓住凸舌部分32并向外且向后拉动以打开包装10。在打开时,消费者必须首先使布置在前切口80前方的永久性粘合剂破裂。在使永久性粘合剂的该部分破裂之后,前切口80提供破裂点,使得开口随后沿着底部膜层46撕开以暴露粘性层44。该撕开继续向前延伸以与前边缘58相交,并且根据需要继续沿其蔓延。在其他方式中,外联结部36可以是透明的或半透明的,并且永久粘合剂层40可包括其上的油墨或其他印刷/标记。因此,消费者将穿过外联结部36看到永久粘合剂层40。由于永久粘合剂层40具有打开部分66,这将清楚地识别抓握凸舌32。此外,内联结部38可以是不透明的,以防止光进入包装内部30。或者,可以表面印刷或背面印刷在外联结部36上进行印刷。另外,由于在初次打开折翼期间永久性粘合剂破裂以及在重新密封期间折翼24对准,如本文所述的开口特征部20提供了防篡改特征。另外,由于永久性粘合剂在打开期间受到损坏而已经预先打开包装时,上述透明的或半透明的方式可清楚地向消费者展示。在另一种形式中,膜12可以是共挤出膜。如图1a、图1b、图1c以及图10至图13所示,这种形式的包装10利用共挤出膜82。如上所述,单个步骤共挤出产生具有至少外膜层84和内膜层86的膜,其间包封或设置有粘性层44。因此,可将粘性层粘贴或附着至外膜层84和/或内膜层86,使得可轻松且反复地重新密封和重新打开包装10。经由一种方式,外膜层84永久地黏附或附接至粘性层44,内膜层86是被配置成提供与粘性层44分离和重新密封的释放层。膜层可以上述任何方法制备。图11至图13示出了示例性共挤出膜截面。在另一实施例中,诸如图10a所示,折翼24可延伸至端密封部14,并且凸舌32可延伸超过该端密封部。“传统的”压敏粘合剂通常基于丙烯酸树脂、生物基丙烯酸酯、丁基橡胶、天然橡胶、具有特殊增粘剂的硅橡胶、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c)、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sebs)、苯乙烯-乙烯/丙烯(sep)、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sis)、乙烯基醚、具有高乙酸乙烯含量的乙烯-乙酸乙烯酯(eva)和腈类。这些传统的压敏粘合剂可用液体载体或以100%固体形式制造。诸如胶带和标签的制品由液体压敏粘合剂(psa)制成,具体是通过将粘合剂盖覆在支撑材料上并且蒸发有机溶剂或水载体(通常在热风干燥器中)。可进一步加热干燥的粘合剂,以引发交联反应并且增加分子量。100%固体压敏粘合剂可以是低粘度聚合物,将该低粘度聚合物盖覆然后利用辐射使其反应,以增加分子量并且形成粘合剂(辐射固化压敏粘合剂);或者100%固体压敏粘合剂可以是高粘度材料,将该高粘度材料加热以降低粘度,使得能够进行盖覆,然后将其冷却至其最终形式(热熔压敏粘合剂(hmpsa))。在一些情况下,传统的压敏粘合剂由于具有较低分子量组分或未固化组分(即,固化产物中残留的未反应单体)而具有气味。与如上所述的“传统的”压敏粘合剂相比,本文所述的共挤出膜的优点包括所得膜中不含气味。使用聚丁烯和烯族特种弹性体及其共混物作为如本文所述的共挤出膜层的益处包括所得膜中不含气味,因为聚丁烯和烯族特种弹性体是不需要固化并且不需要时间进行凝固的聚烯烃。如本文所述的共挤出膜的益处还包括单个步骤转换工艺、触敏重新闭合(其中开口特征部的折翼重量可有效地重新闭合开口特征部而不需要额外的压力)。至少部分地通过对粘性层和相邻释放层的化学设计进行改造来实现反复的重新闭合,该化学设计对彼此具有亲和力,但对污染物的吸引力较小。此外,如本文所述的粘性层比“传统的”压敏粘合剂的粘性更小,因此比传统的压敏粘合剂更不易于污染,从而比传统的压敏粘合剂提供更多的打开和重新闭合循环。另外,如本文所述的粘性层提供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和欧洲食品安全局用于直接食品接触应用的更好合规性。此外,如图1b所示,由共挤出膜制成的膜包装10包括共延伸包封的粘性层或粘合层,因此可将如本文所述的开口特征部布置在包装上的任何地方,包括包装的顶部、侧部和底部以及在这些部分之间延伸。尽管图1b中示出了两个开口特征部20,但是该包装可适用于特定用途(包括用于部分控制、多重服务、多隔室包装、专业用途)和/或形成独特包装以获得消费者好感。如本文所述的具有粘性层的共挤出膜制备起来可能具有挑战性。例如,将释放层改造成对粘性层具有正确极性以实现释放层与粘性层之间的亲和力与随后的剥离力之间的期望平衡是有挑战性的。另外,由于单个步骤工艺的原因,在膜的外表面上进行印刷,因此可能需要对传统的层合膜进行额外的保护,传统的层合膜可具有在印刷之后层合的透明外层或在印刷之后盖覆在外层上的透明涂层。此外,通过在单个共挤出联结部的两侧而不是在稍后步骤可层合在一起的单独膜上进行切割,来形成如本文所述的那些的开口特征部。图1以及图10至图13示出了开口特征部20。与之前的形式一样,开口特征部20至少部分地由通过模具、激光等形成的切口或其他弱化线限定。另外,虽然弱化线在图中被示为垂直,但是穿过粘性树脂的倾斜撕开或破裂也能产生可行的重新密封。此外,无论粘性树脂是完全设置在外膜层84上、完全设置在内膜层86上还是设置在这两者的部分上,诸如当打开包装10使包装穿过粘性树脂44本身而破裂时,均可重新密封包装10。开口特征部20包括顶壁22的折翼24,其可被分离并且被部分地拉离顶壁22的剩余部分26,以显示到包装10的内部30的开口28。折翼24可包括远离折翼的主要部分34向前端密封部14突起的抓握凸舌32。凸舌32被配置成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抓握表面,以便打开包装10。如图所示,凸舌32包括前弯曲部分33和大体上平行的纵向侧部35。与先前的形式不同,这种形式的凸舌32黏附至粘性层44。因此,消费者可剥离凸舌32,以使粘性层44从外膜层84和/或内膜层86分层。因此,在将凸舌32从顶壁22剥离之后,消费者可继续将折翼24从顶壁拉离以打开包装10。将折翼24大体上从顶壁22拉离,使得外膜层84和内膜层86中的切口破裂或分开,以暴露开口28以及中间粘性层44的重新密封边沿47和内膜层86的重新密封边沿49。或者,凸舌32可延伸超过端密封部14(诸如在图10a所示的实施例中),并且消费者可抓住并拉动凸舌32,使得膜在端密封部14处破裂,以使外膜层和内膜层86中的切口破裂或分开,以暴露开口28以及重新密封边沿47。重新密封边沿47、49通过外膜层84中的弱化线创建,该弱化线在尺寸上大于内膜层86中的切口,如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通过非限制性实施例,重新密封边沿47、49的宽度可介于约5mm和约40mm之间,更具体地介于约10mm和约15mm之间,更具体地介于约mm12和约13mm之间,以在使用期间提供令人满意的重新密封。当然,其他测量值和尺寸也可根据需求或需要用于具体应用。例如,相对较小的包装可采用大约5mm的重新密封边沿,而较大的包装可采用大约10mm至15mm的重新密封边沿。如此配置,为消费者提供了可重新密封的包装的便利性,而无需在层合体内的同一面或层上以各种模式设置多种粘合剂。这种形式的开口特征部20包括至少部分地穿过外膜层84延伸的外切口88和至少部分地穿过内膜层86延伸的内切口90。在图11和图12所示的另一种形式中,内切口90也可延伸穿过邻近内膜层86设置的连接层178和聚乙烯层180。在图14和图15所示的另一种形式中,膜包括外膜层84、粘性层44、内膜层或释放层86、密封剂层162和可选的冷封件区域164。此外,外切口88和/或内切口90的部分或全部可延伸进入或穿过粘性层44。外切口88包括顶部凸舌部91、向外延伸的肩部92和相对的侧部93,该相对的侧部沿着包装顶壁22朝向后端密封部16纵向延伸。如果需要,侧部93的远端94可具有撕开阻止特征部,诸如钩等。内切口90可包括前边缘95、后边缘96和侧边缘97,这些边缘限定进入包装10的开口28并且形成折翼24的底部。在这种形式中,内切口90具有矩形形状,该矩形形状具有略微呈圆形的角,有助于打开期间控制蔓延。当然,无论取决于包装的形状(针对特定包装内容物)还是其他期望的美观,还可采用其他形状。例如,底部切口可包括形成圆形端部和/或侧部、收腰部分等的曲线部分。其他实施例不需要诸如所示的那些的外切口。例如,可将凸舌部分91切割进入外膜层84,并且拉动凸舌可与在内膜层86中形成的切口相互作用。采用这种构型,外膜层84在打开期间发生撕开。在一种形式中,这种撕开可通过利用具有撕开引导特性的膜来控制。如本文所述的膜可通过使用密封剂层的热密封件或通过使用以图案方式盖覆冷封件的冷封件来形成包装,诸如食品包装。当在具有中间粘性层的共挤出膜(诸如上述那些)中创建开口特征部时,可能会出现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初次分离膜的层以使膜层与粘性层分层并且暴露粘性层以用于随后的重新闭合所需的打开力可能太强,使得不会以受控的方式打开。例如,如果打开力太强,膜可能不会沿着指定的切口或刻划线打开,而是不可控制地撕开。同样,如果打开力太弱,包装可能无意打开,或者可能不会提供令人满意的密封。可能出现的另一个问题是,粘性层和相邻的膜层一旦暴露,可能不会充分地重新黏附在一起以在打开之后重新闭合包装。因此,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用于包装的共挤出膜,该膜包括热塑性材料和/或弹性体材料的嵌入的或包封的粘性层,其中可利用相邻的释放层在打开期间和在多次重新闭合操作期间产生具有剥离强度平滑且一致的开口特征部。为了实现这一点,粘性层在模切口之间从相邻的“释放”膜层分层或分离。在一种形式中,粘性层为触敏粘合剂,使得只需使粘性层和相邻的膜层彼此接触就足以重新密封开口特征部。在另一种形式中,本文描述的共挤出膜能够在拉幅框架工艺中拉伸。此外,本文所述的共挤出膜可使用最常见的膜加工设备和转换方法来制备,这些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多层吹塑膜工艺(一般吹塑,或者双重膜泡或三重膜泡)、多层流延膜法、机器方向拉伸法(mdo)、双向拉伸法、挤出盖覆法等等。可选地,在有或没有油墨、有或没有金属化或通过层合体的高阻隔涂层的情况下,本文所述的具有包封的共延伸粘性层的共挤出膜可与典型的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bopet)、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吹塑膜或流延膜组合,以形成另一种膜。另外,本文所述的共挤出膜可被金属化或用更高的阻隔涂层处理,以用于最终应用。虽然不希望受理论限制,但是据信粘性层和相邻的释放层的材料的极性影响这两层之间的初始粘合性,因此影响所需的打开力和随后的重新密封黏附性或粘着性。另外,据信在这方面极性是比结晶度更重要的因素。本文所述的粘性层材料是非极性的。用于粘性层44的合适材料包含聚丁烯树脂、烯族弹性体及其共混物。将以下实施例包括在内以说明本文的公开内容,而不是限制本文。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公开和实施例中的所有份数、百分比和比例均以重量计。下表1包括已知的或估计的表面自由能的极性组分(以mj/m2(相当于达因/cm)表示)。在这些极性组分值中,类似的(即差异为约1至5)材料将表现出令人满意的剥离和重新密封。表1材料γsp石蜡0聚乙烯1.4威达美(vistamaxx)2.1估计值pp2.4pb-12.6估计值ema3.2尼龙6364.4估计值尼龙6、124.7尼龙125.2epdm5.8pet7.2尼龙69.6尼龙6、69.8图13中示出了示例性共挤出膜结构。在每个实施例中,聚丙烯材料可为外膜层84,并且聚酰胺材料可为释放层。此外,在每个实施例中,粘性层44可为聚丁烯-1树脂、聚丙烯和聚乙烯塑性体和弹性体的共聚物,或其共混物。图13a至图13f的各个截面中示出了另外的示例性层。如图所示,每个膜截面包括粘性层或粘合层44,粘性层44具有其上方和下方的一层或多层。从图13a开始,外膜部分150可包括顶部膜层152、油墨和/或层合体层154以及外层156。内膜部分158可包括释放层160、阻隔密封剂层或内层162以及可选的冷封件区域164。如图13b所示,在另一种形式中,外膜部分150可包括保护涂层166、油墨层168、可选的金属化层170和外层156。在这种形式中,内膜部分158可包括释放层160、阻隔密封剂层或内层162以及可选的冷封件区域164。如图13c所示,在另一种形式中,外膜部分150可包括顶部膜层152、油墨层168、可选的金属化层170和释放层160。在这种形式中,内膜部分158可包括阻隔密封剂层或内层162以及可选的冷封件区域164。如图13d所示,在另一种形式中,外膜部分150可包括保护涂层166、油墨层168、可选的金属化层170、外层156和释放层160。在这种形式中,内膜部分158可包括阻隔密封剂层或内层162以及可选的冷封件区域164。如图13e所示,在另一种形式中,外膜部分150可包括保护涂层166、油墨层168和可选的金属化层170。在这种形式中,内膜部分158可包括释放层160、阻隔密封剂层或支持层162以及可选的冷封件区域164。如图13f所示,在另一种形式中,外膜部分150可包括保护涂层166、油墨层168、可选的金属化层170和释放层160。在这种形式中,内膜部分158可包括阻隔密封剂层或内层162以及可选的冷封件区域164。包装的另一个实施例是图16至图18所示的200。在该形式中,膜或闭合层202的连续条自第一端密封部204延伸至第二端密封部206。包装200还可包括在第一端密封部204和第二端密封部206之间延伸的翅形或纵向密封部208。包装200包括在其顶部212中的打开切口或刻痕210以及在第一端密封部204中或邻近该第一端密封部的凸舌切口或刻痕214。闭合层202被施加至膜以覆盖打开切口或刻痕210和凸舌切口或刻痕214两者。因此,消费者可抓住闭合层202的凸舌216,其凭借凸舌切口或刻痕214包括包装膜的部分,并且将闭合层202自顶部212拉离并且沿着包装200向后拉动以露出开口切口或刻痕210。闭合层202可黏附至顶部212的部分218以露出至包装内部的开口220。包装200的膜222,224和闭合层202可采取本文所述的任何形式,除了包装的顶部212为本文所述的释放层,并且闭合层202的底层为本文所述的粘性层或粘合层。这样,闭合层202可施加至包装顶部212并且容易地自此释放。如图所示,闭合层202仅部分地在形成膜包装200的柔性膜的宽度上延伸。然而,还可以设想,闭合层202可在包装的整个宽度上延伸,但是仅部分地设置在膜的长度上。更具体地讲,闭合层202优选地不在包装的整个宽度和整个长度上延伸。闭合层202部分地设置在任一方向(即,长度或宽度)上并且连续地设置在另一方向上。在一个方式中,闭合层202沿着膜的一个轴线连续地施加,并且仅沿着垂直于连续施加的轴线的轴线部分地施加。因此,柔性膜包装200可具有沿着包装的整个长度延伸并且仅在宽度的部分上延伸的闭合层202或者沿着包装的整个宽度延伸并且仅在包装的长度的部分上延伸的闭合层202。有利地,可使用连续行进式裹包过程来生产如上面关于图16和图17所述配置的包装200。如上所述,闭合层202可沿着包装膜222的行进或联结部的纵向长度连续施加。一旦产品至少部分地包封并且密封在膜222的联结部内,则膜222和闭合膜224可切割成单独的包装200。图18示出了还未彼此分离的一系列形成的包装。如图所示,凸舌216可部分地由部分地形成在一卷膜上的弧形凸舌刻痕或切口214形成,并且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前端密封部204处。当自膜222,224切割单个包装200时,可形成凸舌216的前缘或轮廓。例如,第一包装上的前密封部具有与第二包装上的尾部密封部匹配的轮廓。因此,凸舌216可具有弧形的并且部分地由包装的前缘限定的前边缘,并且可具有弧形的并且部分地由弧形刻痕线214限定的后部尾部边缘。如本文所述,制造和组装包装的方法可采用热密封机构、冷封件机构、延伸和粘合层压机构以及共挤出机构。所使用的设备可取决于所需的包装构型。例如,如果凸舌包括黏附至闭合层的膜模切口部分,则可通过将闭合层黏附或施加至膜上并且对其进行刻划和/或切割凸舌来创建凸舌。此外,可采用各种刻划构型,并且用于形成刻痕线的设备可取决于其刻划构型。具有本文所述的任何构型的膜300也可用于具有刚性或半刚性底部304的包装302中。底部304可包括底壁部分306、自底壁部分306竖立的侧壁部分308和自侧壁部分308的顶部向外突起的凸缘310。如图所示,膜300沿其凸缘310密封至底部304,以形成对应于凸缘310的膜300的热密封区域312。为了简单起见,膜300在图22中示出为包括三层,外膜部分150、粘性层或粘合层44和内膜部分158。然而,应当理解,外膜部分150和内膜部分158可采取本文所述的任何形式。为了提供开口特征,膜300可包括完全或部分地围绕凸缘310于此向内邻近延伸的模切口或刻痕314。此外,膜300可包括凸舌316,以向消费者提供容易抓握部分。如此配置,使用者可抓住凸舌316并将膜300从底部304大体上拉离。膜300在热密封区域312处破裂,使得内膜部分158保持密封到凸缘310,并且露出粘性层或粘合层44。此后,开口到达模切口或刻痕314,并且模切口或刻痕314内侧的内膜部分158保持黏附至粘性层或粘合层44。因此,粘性层或粘合层44仅露出在与凸缘310重合的区域中,并且可根据需要重复地再应用并且自其移除。包装302可采取任何所需的形式。在图19至图22的形式中,底部304包括圆形底壁部分306和环形侧壁部分308。在图23至图25的形式中,底部大体上为盒形,带有具有四个侧壁部分308的矩形底壁部分306。对于具有多个侧壁部分308的构型,凸舌316可被配置成沿着其边缘(如图23所示)或者角部(如图25所示)突起。在另一种形式中,膜300可包括开口特征20,如本文所述。例如,包装302可包括诸如图1a所示的开口特征,其中开口特征与膜300的凸缘310和热密封区域312向内间隔开。或者,如图26所示,膜300可包括诸如图1c所示的开口特征20,其中折翼24延伸至热密封区域312并且凸舌316延伸穿过热密封区域312。对粘合或粘性材料的样品也进行了滚球粘性试验,该试验是astmd3121的改进版本,并且遵循astmd3121的试验方法参数,除非另有说明。粘性大体上由滚球法确定,其中钢球从斜面顶部释放,允许加速下斜面并且滚动穿过压敏粘合剂的水平表面。通过在停止之前测量球穿过粘合剂的距离来确定相对粘性。根据球从斜坡末端行进的距离,在公式变化中比较相对粘度。距离越长,表面粘性越小。所以,行程距离越短,粘性就越高。在这种改进版本中,使用玻璃球代替钢球,并且由于表面的低粘性,斜面上的释放点被缩短。改进的试验测量了涂层的表面黏附至非类似材料(例如滚动玻璃球的极性表面)上的强度。在本文的改进的滚动后退粘性试验中,使用最小的钢球(5/32英寸),释放点在斜坡上方为2.25至2.5英寸。在试验前请确保测试仪水平良好。还要确保测试台水平良好,以使膜保持平坦。在试验前使用两端的胶带来确保膜的平整度。本文中的粘合层或粘性层优选地为约4mm至约100mm的滚球粘性。滚球方法包括:释放玻璃球或钢球,该玻璃球或钢球放置在astm方法中规定的标准斜面上方两英寸至2.5英寸的位置,并且允许球加速下斜面,并且滚动穿过压敏粘合剂样品的水平表面。改进的试验版本包括使用玻璃球而不是金属球,玻璃球的直为约1/8英寸,并且使用自斜面(即,如上所述,斜面上方两英寸)的缩短的释放点。如本文所用,使用5/32英寸的钢球放置在斜坡上方大约2.25英寸至2.5英寸(优选2.25英寸)处。通过在停止之前测量球穿过粘合剂的距离来确定相对粘性,从斜坡的端部开始。较长的滚球行进距离表示对玻璃球极性表面的粘性较低,并且表示与具有更短的滚球行进距离(这表明较高的粘性水平)的涂层相比,并且表示涂层具有较低的黏附至包装机器上的辊和金属表面的倾向。较长的滚球行进距离也可与黏附在食物糕点心上的较低趋势相关。在该测量中,由于可用于试验的最大样品尺寸为4.0英寸×4.0英寸,所以测量值被限制在最大4英寸。滚球粘性试验的结果如下表所示。通过接触角测量基底的表面能。用于该试验的设备包括g10接触角测量测角器、二碘甲烷、双蒸水、两个注射器、定时器和千分尺。试验步骤如下:(1)将基底放在样品台上并且抽真空以使表面平坦。使用设备背面的滚花捏手打开镜台后面的灯以照亮镜台。直接在镜台前面取下镜头盖。(2)通过注射器将1-2毫米最大直径的固着液滴的di水或二碘甲烷施加至表面。通过从注射器中挤出一小滴,然后升高镜台,直到足够接近液滴以转移至表面,同时不要将针本身接触到表面来做到这一点。使用千分尺测量液滴尺寸。然后降低镜台,直到通过目镜可见液滴。(3)将标线安置在液滴和正在测量的表面的接触点上。使用(e)和(f)移动镜台,使用标线的起点与液滴的右端部在接触点(即,液滴底部与滴落反射相交的点)排齐。使用(a),或更优选地(h)对焦液滴。(4)使用(d)将标线旋转到从液滴和表面的接触点至液滴表面的切点的位置。(5)从角度标度,以度(0度至180度)记录切线角度。注意放置液滴至记录角度所需的时间,因为表面能为时间依赖现象。通过练习,能够在1.5分钟内充裕地进行重复测量。(6)重复五次以获得与(5)中保持相同时间间隔的五个值。(7)更换为其他液体并且重复步骤(2)至(6)。(8)使用fowkes方程平均获得的值并且计算基底的表面能,以计算极化和弥散表面能以及总表面能。也可使用另一个试验测量表面能。基底的表面能指示基底用粘合剂或涂层如何容易地润湿。在聚烯烃中,其测量了使用给定粘合剂或涂层的处理程度和适用性。该试验所需的设备包括拭子和商业处理检查溶液(诸如来自多元化企业(diversifiedenterprises)的accudyne测试笔或等同物)。试验步骤如下:(1)通过接受训练的猜测表面能量将会如何或以38达因/cm2溶液开始选择一个处理检查溶液。(2)在溶液中浸入干净的拭子(不要使用拭子两次,甚至不能在同一溶液中),并且在边沿下方的瓶子侧将过量溶液挤出。(3)擦拭待检查表面上拭子的侧边缘,以覆盖大约一平方英寸(不一定是一英寸平方),并且以千位至近似秒立即开始计时或计数。(4a)如果溶液在不到两秒钟内就会破裂,表面能就会小于所用瓶子的达因数。舍弃拭子,选择较低数值的达因/cm2溶液瓶,干净的拭子和基底表面洁净区域,并且重复步骤(2)和(3)。(4b)如果溶液在三秒还没有破裂,则表面能高于该达因/cm2溶液瓶,干净的拭子和基底表面洁净区域,并且重复步骤(2)和(3)。(4c)如果溶液在介于两秒和三秒之间破裂,则记录该溶液的达因/cm2数用作基底表面能。表2:滚球和表面能测量结果滚球试验按照上述第107段所述方法进行,如上表2所示。对比样品1是以商品名tartan市售的运送带。比较样品2是市售的oreo曲奇饼包装。滚球粘性试验显示通过共混pb与烯族弹性体共混物的粘性层或粘合层比市售的oreo曲奇饼包装中使用的粘合剂的表面能低得多。当与表面接触时,钢球非常快地粘在oreo包装粘合剂或运送带psa上,表示较高的粘性表面。在pb与烯族弹性体共混处,如果从斜坡的最顶部释放,球行进太远。当球的释放点降低至更低的位置时,(自释放点到台子顶部的2.25英寸斜坡距离),球的行进距离变得可测量。然而,当以相同的释放高度测量时,球在pb和烯族弹性体的共混物的表面上比在oreopsa或运送带的表面上行进更远。对于没有再闭合能力的样品v30,球在表面上行进更长的距离(记录为>17mm),而对于释放层的pa侧,球能够一直穿过膜表面,然后继续离开表面。(>12英寸)。在另一方面,达因笔所记录的表面能也显示出通过将pb与烯族弹性体共混形成的粘合层的较低的表面能。此外,pa表面(释放层)具有高得多的表面能。诸如来自nycoa2012的pa636为50达因,pa2012与pa666的共混物为54达因。实施例将本文的实施例包括在内以说明本文的公开内容,而不是限制本文。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公开通篇所用的所有百分比、比例和份数均以重量计。实施例1:用不同的共混物制备示例性外膜36用于粘性层44。尽管,单独的聚丁烯-1(pb-1)和烯族弹性体能够在某些剥离强度下提供剥离和重新密封,并且pb-1大体上提供比烯族弹性体更高的强度,但是已经确定聚丁烯-1和烯族弹性体的共混物能够有助于调整特性以产生比单独的材料更理想的剥离力。另外,由pb制成的粘合表面提供拉链体验,并且与烯族弹性体共混通常有助于使剥离打开体验平滑。为了确定理想的共混物,测试了用于粘性层44的材料的示例性共混物的剥离力特性,其示于下表2的实施例中。测试的聚丁烯-1由利安德巴塞尔工业公司(lyondellbasell)制造,等级名称为toppylrc3000。测试的烯族特种弹性体由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mobil)制造,商品名为vistamaxx6102fl。如图所示,烯族树脂以第二列中确定的比例与聚丁烯-1树脂共混。聚丙烯的外层156、聚酰胺的内层162(由nycoa制造,等级名称为nycoa2012)以及每层的厚度对于所有测试均保持恒定。聚丁烯-1(pb-1)树脂为通过丁烷-1和乙烯和/或丙烯共聚单体的聚合产生的高分子量全同立构的半结晶热塑性聚烯烃。聚丁烯-1的典型结构如下:如表3所示,75%烯族树脂和25%聚丁烯-1树脂的共混物的初始剥离力为5.38磅力/英寸,并且在重新闭合后的重新打开剥离力为1.05磅力/英寸。50%烯族树脂和50%聚丁烯-1树脂的共混物的初始剥离力为5.58磅力/英寸,并且重新打开剥离力为1.63磅力/英寸。25%烯族树脂和75%聚丁烯-1树脂的共混物的初始剥离力为6.38磅力/英寸,并且重新打开剥离力为1.71磅力/英寸。90%烯族树脂和10%聚丁烯-1树脂的共混物的初始剥离力为4.5磅力/英寸,并且重新打开剥离力为1.22磅力/英寸。因此,测试的共混物提供范围为4.5磅力/英寸至6.38磅力/英寸的初始剥离力,并且提供范围为1.05磅力/英寸至1.71磅力/英寸的重新打开剥离力。基于这些结果,确定了约75%至约90%的烯族树脂和约25%至约10%的聚丁烯-1树脂共混物产生最理想的初始剥离力和重新打开剥离力,并且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为约90%的烯族树脂和约10%的聚丁烯-1树脂。初始剥离力也受许多因素限定,并且它们能够被调整为远低于当前的初始剥离力。另一观察结果是,初始分层力根据制备的样品而变化,使得当样品以不同的膜宽度,以包装格式而不是1英寸宽的膜条等制备时,表3中报告的数据可能不同。表3:初始分层的剥离力和重新闭合后的剥离强度实施例2:能够优化的另一个变量是粘性层44的厚度。已经确定改变粘性层的厚度产生不同的所得剥离力和剥离操作。如下表3所示,测试聚丁烯-1树脂层和烯族树脂层的在10μm至30μm之间变化的厚度。测试的聚丁烯-1由利安德巴塞尔工业公司(lyondellbasell)制造,等级名称为toppylrc3000。测试的烯族特种弹性体由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mobil)制造,商品名为vistamaxx6102fl。聚丁烯-1树脂层提供以下值:30μm厚度产生6.25磅力/英寸的初始剥离力和1.2磅力/英寸的重新打开剥离力;25μm厚度产生7.06磅力/英寸的初始剥离力和1.28磅力/英寸的重新打开剥离力;20μm厚度产生5.32磅力/英寸的初始剥离力和1.33磅力/英寸的重新打开剥离力;15μm厚度产生4.35磅力/英寸的初始剥离力和1.16磅力/英寸的重新打开剥离力;并且10μm厚度产生6.02磅力/英寸的初始剥离力和1.26磅力/英寸的重新打开剥离力。烯族树脂层提供以下值:30μm厚度产生2.34磅力/英寸的初始剥离力和0.32磅力/英寸的重新打开剥离力;25μm厚度产生3.63磅力/英寸的初始剥离力和0.39磅力/英寸的重新打开剥离力;20μm厚度产生4.10磅力/英寸的初始剥离力和0.48磅力/英寸的重新打开剥离力;15μm厚度产生4.50磅力/英寸的初始剥离力,并且具有带衬背的重新打开剥离力为0.28磅力/英寸,而没有带背衬的重新打开剥离力为0.8425磅力/英寸;并且10μm厚度产生5.39磅力/英寸的初始剥离力和0.66磅力/英寸的重新打开剥离力。包括聚丁烯-1粘性层44和聚酰胺层46或86的开口特征部产生“拉链”打开功能。更具体地讲,当层彼此拉开时,层沿着开口特征部的长度以小部分顺序地释放。包括烯族粘性层44和聚酰胺层46或86的开口特征部尽管用相对较小的打开力也能产生无声平滑的打开。最后,聚丁烯-1和烯族特种热塑性弹性体的共混物(诸如约75%至约95%的烯族树脂和约5%至约25%的聚丁烯-1树脂)产生了改进的开口特征部,具有平滑的顺序打开和令人满意的打开力,并且该剥离力更可靠和可重复。表4:不同粘性层厚度的剥离力实施例3:在第一实施例中,测试共挤出膜82,其中内膜层86也是非极性的,并且是以下之一:低密度聚乙烯(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或它们的共混物。测试的ldpe树脂的例子为诺瓦化工公司(novachemicals)的novapollf-0222-f。测试的hdpe的例子为雪佛龙菲利普斯化工有限公司(chevronphillips)的marflex9656。测试的lldpe为来自陶氏化学公司(dowchemical)的dowlex2045g。粘性层为100%聚丁烯-1或100%vistamaxx或其不同比例的共混物。发现粘性层和聚乙烯基内层之间使其粘合在一起的粘合强度如此强,使得分离所需的力太强并且层不能令人满意地分离。发现只有在密封区域(其中膜被密封在一起或至另一结构),膜和粘性层彼此分层,露出粘性层,并且允许具有重新密封能力。然而分层力不利地过强,即使在热密封区域也不能100%分层,并且分层不清洁或平滑,使得该构型不能在热密封区域之外提供令人满意的分离和重新密封。在第二实施例中,在邻近聚乳酸和聚羟基烷酸酯的共混物处测试粘性层。发现共挤出的多层膜能够容易地在粘性层与聚乳酸和聚羟基烷酸酯的共混物之间分离,但是粘性层对聚乳酸和聚羟基烷酸酯的共混物没有重新密封能力或重新闭合能力。因此,已经确定,具有聚乙烯和聚酯的极性中间体的材料将提供相对容易的包装打开和令人满意的包装重新闭合。经由一种方式,如本文所述的用于释放层的聚酰胺材料提供了与粘性层足够不同的极性,用于创建令人满意的包装开口特征部,同时仍然提供合适的包装重新闭合。在这种开口特征部中能够使用的示例性聚酰胺材料包括各种类型的尼龙,诸如pa6、pa666、pa66、pa69、pa610、pa612、pa636、pa6i6t、pa11、pa12、pamxd6及其共混物。与粘性层材料一样,本文所述的释放层能够为材料的共混物,以提供更一致和更平滑的打开操作。因此,测试了用于释放层的示例性共混物的剥离力特性,其如下表3所示。如所示,将pa636(nycoa2012)与有机粘土添加剂(来自普立万(polyone)母料,含有约60%有机粘土的商品名为mb231-615的专有配方)和pa6i6t(由杜邦公司(dupont)制造,商品名为selar3426)共混。此外,将pa636或pa666(来自巴斯夫公司(basf))与selar3426共混。材料的比例示于第二列。聚丙烯的外层、90%烯族树脂和10%聚丁烯-1树脂的粘性层以及每层的厚度对于所有测试均保持恒定。nycoa2012为共聚酰胺热塑性弹性体。它具有中等粘度,特别适用于挤出并具有优异的可加工性以创建弹性包装。nycoa2012的表达式如下:其中m为6,n或为6或为36,取决于这些n是否在聚合物的硬区域或软区域中。为了进一步调整初始剥离力和重新打开强度,用聚酰胺或聚酰胺添加剂的共混物进行实验以观察所得剥离力,其结果如下表4所示。90%nycoa2012/10%有机粘土母料(由普立万(polyone)制造,商品名为ocmb231-615)的共混物产生了4.42磅力/英寸的初始剥离力和0.43磅力/英寸的重新打开剥离力;50%nycoa2012/50%selar3426的共混物产生了4.45磅力/英寸的初始剥离力和0.42磅力/英寸的重新打开剥离力;并且70%pa666/30%selar3426的共混物产生了4.89磅力/英寸的初始剥离力和1.18磅力/英寸的重新打开剥离力。因此,测试的共混物产生范围为4.42磅力/英寸至4.89磅力/英寸的初始剥离力以及范围为0.42磅力/英寸至1.18磅力/英寸的重新打开剥离力。基于这些结果,虽然大多数共混配方能够提供令人满意的剥离性能和重新密封性能,但是已经确定50%nycoa2012/50%selar3426的共混物产生最一致的重新闭合和重新打开剥离力。表5用铸片线,然后通过双向拉伸也产生类似的剥离和重新密封膜。用davis标准挤出机(davisstandardextruder)制造五层结构,其具有pa2012/evoh/pa2012w10%ocmb/toppylrc3000/adsyl5c30的多层结构设计,且层分布为25%/5%/5%/40%/25%。总片厚度为1000μm。然后将产生的片在由德国布鲁克纳机械制造公司(bruckner)制造的实验室karo拉伸机上拉伸。在拉伸期间,测试了变量条件,包括:拉伸炉温(自100℃开始,步进10℃直至180℃);预热时间(60秒、80秒、100秒);速度md/td(从2%最高至400%的各种比例);拉伸比例(3×3、5×5、7×7);并且在下列条件下将铸片拉伸至5×5:在170℃下炉预热60秒,并且用钳温70℃以400%/smd/td同时拉伸。所得到的膜能够具有如之前所观察到的剥离功能和重新密封功能。在同时双向拉伸线上制备另一种共挤出多层膜。典型的膜结构的例子如下所示:50%pa2012和50%sealr3426共混物/90%vistamaxx6102fl和10%rc3000共混物/均聚pplyondellbasellhp525j能够以5/20/10微米的层厚产生。在另一测试中,这种共挤出的多层膜基于vistamaxx3588作为密封剂/连接/pa2012+selar3426(50:50)/vistamaxx6102fl+rc3000(90:10)/均聚pphp525j的类似膜设计而产生。然后将膜以粘合剂被层压到在聚丙烯侧的反向印刷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最终的膜被模切并且实现剥离功能和重新密封功能。在另一方式中,能够由顺序双向拉伸工艺通过5层或7层共挤出工艺制备类似的膜结构。其他膜结构也用结构中类似的剥离和重新密封芯制成,并且改变表层和密封剂层的形成和厚度。还考虑到产生平坦膜而没有太多卷曲的周密设计。在11层三重膜泡线上产生另一共挤出的多层膜。例如,膜被设计成pet/连接层/均聚pp/vistamaxx+pb1(90:10)/pa2012+selar3426(50:50)/连接/surlyn或lldpe密封剂,总膜厚度为72μm并且层厚为14μm/7μm/5μm/17μm/12μm/5μm/10μm。这种多层膜在kuhne三重膜泡线上被共挤出。在reifenhauser多层流延膜线上产生另一共挤出多层膜。作为例子,典型的流延膜结构为pet/连接/pp/vistamaxx+pb1(90:10)/pa2012+selar3426(50:50)/连接/surlyn或lldpe密封剂;或pet/连接/pp/vistamaxx+pb1(90:10)/pa2012+selar3426(50:50)/连接/evoh/连接/surlyn或lldpe密封剂。实施例4下表中所示的膜在吹塑膜生产线上制备,并且所有层,包括外层、粘合层、释放层和热密封层,由单一步骤共挤出产生。将膜后粘合层压至标准pet膜上。将该膜模切成用于剥离开始并且重新闭合的形状。表6当所有其他层保持不变时,膜的基础刚度(如表6所列出,pp对hdpe)实际上对剥离力有一定的影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会认识到,能够对以上描述的实施例作出许多修改、变更和组合,并且此类修改、变更和组合将被视为落入本发明的构思的范围内。例如,本文所述的构型和概念能够应用于袋、小袋和流包装的构造。更一般而言,本文描述的构型和概念能够用于任何柔性封闭件或包装上。另外,尽管本文中所公开的一些膜和开口构型如使用层合体膜所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这些构型可适当地应用于非层合体膜。此外,虽然在本文中将一些膜描述为适合于热密封,但是应当理解,本文所述的任何膜也可盖覆有冷封件以用于食品包装应用。此外,技术人员将了解,附图中的元件是为了简单和清楚起见示出,未必按比例绘制。例如,附图(诸如横截面视图)中的一些元件的尺寸和/或相对位置可相对于其他元件是夸大的,以帮助提高对于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理解。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