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饰顶篷面料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79944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汽车内饰顶篷面料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工工艺,特别是一种汽车内饰顶篷面料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汽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众所周知,汽车外观很重要,给人带来视觉的美感,但内饰也不容忽视,汽车内饰材料按乘用车内饰件的结构层次与功能,可分为面饰材料、缓冲材料和内饰件骨架材料等。面饰材料主要有纤维材料、皮革、木材及再生纤维毛毡等,主要用于座椅、仪表板、门内板、地毯、顶篷及行李箱等几方面。

经检索,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汽车用针织阻燃面料的制备方法【申请号:201410684463.4;公开号:CN 105696311A】。这种汽车用针织阻燃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用涤纶低弹丝或色纱为地纱,预染涤纶低弹丝为毛圈纱,配置纱线;S2:将上述纱线置于提花毛圈机上编织,毛圈高度为3~3.5mm,线圈密度为110~120横列/10cm,制得针织提花面料;S3:对S2所得针织提花面料进行剪毛处理;S4:对S3所得的针织提花短毛绒面料采用阻燃整理剂进行阻燃整理。

该专利中公开的制备方法虽然可使其具有舒适的视觉效果,但是,该制备方法的步骤过于复杂,需要花费大量的等待时间,工艺复杂,因此,设计出一种汽车内饰顶篷面料的加工工艺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车内饰顶篷面料的加工工艺,该加工工艺具有工艺简单的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汽车内饰顶篷面料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外购原料:购买海绵作为中间层,购买无纺布作为内层,并对海绵和无纺布进行检验;

b、制作表层:

b1、制作涂料:将改性丙烯酸树脂40-50份、聚氨酯树脂8-16份、聚偏氟乙烯5-28份、抗静电剂2-5份、阻燃剂3-4份、钛白粉0.5-1.5份、防霉剂1-3份、交联剂3-6份和甲苯10-20份倒入到搅拌装置中,搅拌速度为200-400r/min,搅拌时间为25-40min,制得涂料;

b2、涂层:将涂料添加到喷涂装置中,通过喷涂装置对经编布表面进行涂层,在温度为40-55℃下彻底烘干,涂布速度为18-28m/min,涂层厚度为0.05-0.15mm,制得表层;

c、复合:通过火焰复合机将表层、中间层和内层复合在一起,制得汽车内饰顶篷面料。

采用以上工艺,大大缩短了汽车内饰顶篷面料制作所需的步骤,且可连续不间断生产,工艺简单。

所述步骤b1中的抗静电剂为阴离子抗静电剂。

所述步骤b1中的阻燃剂为磷系阻燃剂。

所述步骤b1中的防霉剂为氯酚类防霉剂。

所述步骤b1中的交联剂为异氰酸酯类交联剂。

所述步骤b2中的喷涂装置包括机架、喷涂箱、储液桶和喷洒管,喷涂箱固定在机架上,喷涂箱两端分别开设有输入口和输出口,喷涂箱内设置有多个输送辊,喷洒管水平设置在喷涂箱内,喷洒管一端为封闭端,喷洒管另一端通过连接管和储液桶相连通,连接管上设置有输送泵,喷洒管侧部还开设有多个喷洒孔,且喷洒孔朝下;机架上设置有除尘机构,除尘机构靠近输入口。

喷涂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通过除尘机构对面料进行除尘,将除尘后的面料从输入口输送到喷涂箱中,开启输送泵,通过连接管将储液桶中的涂料输送到喷洒管中,并从喷洒孔喷洒到面料上,将喷涂好的面料从输出口输出,可实现连续不间断生产,生产速度快。

所述连接管上还设置有流量调节阀。

采用以上结构,通过流量调节阀可调节连接管中的液体流量,调节方便。

所述除尘机构包括推杆电机、安装板、毛刷条、除尘管和抽气泵,推杆电机固定在机架上,且推杆电机靠近输入口,推杆电机的推杆竖直向下,推杆电机的推杆端部和安装板相连,毛刷条固定在安装板上,吸尘管固定在安装板上,且吸尘管位于毛刷条一侧,吸尘管通过连通管和抽气泵相连,吸尘管侧部开设有多个进气孔,且进气孔朝向毛刷条。

当需要对面料进行除尘时,控制推杆电机的推杆上下移动,推杆电机的推杆带动安装板上下移动,安装板带动毛刷条上下移动,毛刷条和面料接触,毛刷条使灰尘与面料分离,开启抽气泵,通过吸尘管将灰尘吸走,从而可对面料进行除尘,除尘快速。

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抖动结构,抖动结构包括导杆、导套、齿轮、齿条、步进电机、弹簧、振动电机、定位板和多个清理杆,导杆固定在安装板上,且导杆位于毛刷条另一侧,导套设置在导杆上,齿条固定在安装板上,步进电机固定在导套上,齿轮固定在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上,齿轮与齿条相啮合,弹簧上端和导套相连,弹簧下端和定位板相连,多个清理杆水平设置在定位板上,且清理杆能插入到毛刷条内,振动电机固定在定位板上。

采用以上结构,控制步进电机的输出轴转动,步进电机的输出轴带动齿轮转动,齿轮与齿条逐渐啮合使导套沿着导杆来回移动,导套带动定位板来回移动,定位板带动清理杆来回移动,清理杆插入到毛刷条,同时,控制振动电机工作,振动电机使定位板上下抖动,定位板带动清理杆上下抖动,通过清理杆的来回移动和上下抖动,可将毛刷条上的废线头清除掉,抖动效果好。

所述安装板上还设置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开设在定位板上的定位孔、钢丝绳和定位螺栓,钢丝绳上端和导套相连,钢丝绳下端穿入定位孔中,定位螺栓螺纹连接在定位板上,定位螺栓端部能与钢丝绳相抵靠。

采用以上结构,通定位螺栓可调节钢丝绳的有效长度,从而对振动电机的振动幅度进行限制,限位方便。

所述定位螺栓上还固定有手柄。

采用以上结构,通过手柄可方便定位螺栓转动。

所述钢丝绳下端还具有多个凸出的防滑部。

采用以上结构,通过防滑部可方便定位螺丝将钢丝绳定位在定位板上,防滑方便。

所述连通管上还设置有过滤袋。

采用以上结构,通过过滤袋可过滤掉连通管中的灰尘,避免其排到空气中。

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烘干机构,烘干机构包括烘箱、伺服电机和风机,烘箱固定在机架上,烘箱两端分别开设有进口和出口,烘箱内设置有电加热管,伺服电机固定在烘箱内,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下,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和风机相连。

采用以上结构,通过电加热管对烘箱内进行加热,控制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转动,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带动风机转动,通过风机可使烘箱内的整体温度更加均匀。

所述烘箱外还具有保温层,保温层的材料为岩棉保温毡。

采用以上结构,通过保温层可对烘箱进行保温,避免热量快速流失。

所述步骤b1中的搅拌装置包括底座、搅拌桶、内部具有固体进料通道的转动杆、内部具有工作腔的横向搅拌柱、输液管、输液泵、电磁阀、升降板和弧形导流板,搅拌桶固定在底座上,搅拌桶下端和输液管一端相连通,输液管另一端能与外界相连通,输液泵和电磁阀均设置在输液管上,且电磁阀位于输液泵和搅拌桶之间,搅拌桶上端开设有液体进料口,升降板设置在底座上,升降板位于搅拌桶正上方,升降板与一能带动其上下升降的升降结构相连,转动杆设置在升降板上,转动杆上端与一能带动其转动的动力结构相连,转动杆下端伸入到搅拌桶内和横向搅拌柱相连,且固体进料通道和工作腔相连通,横向搅拌柱侧部开设有多个与工作腔相连通的通孔,弧形导流板设置在工作腔内,弧形导流板与一能带动其周向转动的驱动结构相连。

搅拌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将液体原料从液体进料口加入到搅拌桶内,将固体原料从固体进料通道加入到工作腔内,通过驱动结构带动弧形导流板周向转动,使弧形导流板位于左侧或者右侧,通过动力结构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带动横向搅拌柱转动,在弧形导流板的作用下,搅拌桶内的液体原料从右侧或者左侧的通孔进入到工作腔内,并将工作腔内的固体原料从上侧和下侧的通孔带出到搅拌桶内,或通过驱动结构带动弧形导流板周向转动,使弧形导流板位于下侧,升降结构带动升降板向上移动,升降板带动转动杆向上移动,转动杆带动横向搅拌柱向上移动,搅拌桶内的液体原料从上侧的通孔进入到工作腔内,并将工作腔内的固体原料从左侧和右侧的通孔带出到搅拌桶内;通过驱动结构带动弧形导流板周向转动,使弧形导流板位于上侧,升降结构带动升降板向下移动,升降板带动转动杆向下移动,转动杆带动横向搅拌柱向下移动,搅拌桶内的液体原料从下侧的通孔进入到工作腔内,并将工作腔内的固体原料从左侧和右侧的通孔带出到搅拌桶内,通过横向搅拌柱和弧形导流板的作用,可快速将原料搅拌均匀,搅拌效率高;开启输液泵,将搅拌好的涂料通过输液管出。

所述升降结构包括驱动气缸、直线导轨、滑动座和支架,支架固定在底座上,直线导轨竖直固定在支架上,滑动座设置在直线导轨上,驱动气缸固定在支架上,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下,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和滑动座相连,升降板固定在滑动座上。

当需要使升降板上下移动时,控制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上下移动,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带动滑动座上下移动,滑动座带动升降板上下移动,从而可使升降板上下移动。

所述动力结构包括驱动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传送带,驱动电机固定在升降板上,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上,主动齿轮固定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从动齿轮固定在转动杆上,传送带设置在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

当需要使转动杆转动时,控制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转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通传送带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带动转动杆转动,从而可使转动杆转动。

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环形导轨、滑块、防水电机、驱动轮和齿圈,环形导轨设置在工作腔内,滑块设置在环形导轨上,齿圈固定在环形导轨上,防水电机固定在滑块上,驱动轮固定在防水电机的输出轴上,驱动轮与齿圈相啮合,弧形导流板通过连杆固定在滑块上。

当需要使弧形导流板周向转动时,控制防水电机转动,防水电机带动驱动轮转动,驱动轮与齿圈逐渐啮合使滑块沿着环形导轨周向转动,滑块带动连杆周向转动,连杆带动弧形导流板周向转动,从而可使弧形导流板周向转动。

所述弧形导流板内侧上还具有多个凸出的分切部。

采用以上结构,通分切部可对固体原料进行切割。

所述分切部的截面呈三角形。

所述搅拌桶内还固定有呈环形的液体进料管,液体进料管通过软管和液体进料口相连通,液体进料管侧部开设有多个出料孔,且出料孔朝下。

采用以上结构,通过液体进料管可将液体原料均匀加入到入到搅拌桶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内饰顶篷面料的加工工艺具有该优点:大大缩短了汽车内饰顶篷面料制作所需的步骤,且可连续不间断生产,工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喷涂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喷涂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除尘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除尘机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烘干机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搅拌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搅拌装置拆去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喷涂箱;3、输送辊;4、除尘管;4a、进气孔;5、毛刷条;6、安装板;7、推杆电机;8、抽气泵;9、连通管;10、过滤袋;11、喷洒管;11a、喷洒孔;12、储液桶;13、输送泵;14、流量调节阀;15、连接管;16、清理杆;17、定位板;17a、定位孔;18、振动电机;19、弹簧;21、导杆;22、导套;23、定位螺栓;24、钢丝绳;25、齿轮;26、步进电机;27、齿条;28、烘箱;29、电加热;31、风机;32、伺服电机;35、底座;36、搅拌桶;36a、液体进料口;37、横向搅拌柱;37a、通孔;38、液体进料管;38a、出料孔;39、滑动座;40、直线导轨;41、支架;42、驱动气缸;43、驱动电机;44、主动齿轮;45、传送带;46、从动齿轮;47、升降板;48、软管;49、转动杆;49a、固体进料通道;51、电磁阀;52、输液泵;53、输液管;54、齿圈;55、驱动轮;56、防水电机;57、环形导轨;58、滑块;59、弧形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汽车内饰顶篷面料的加工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外购原料:购买海绵作为中间层,购买无纺布作为内层,并对海绵和无纺布进行检验;

b、制作表层:

b1、制作涂料:将改性丙烯酸树脂40-50份、聚氨酯树脂8-16份、聚偏氟乙烯5-28份、抗静电剂2-5份、阻燃剂3-4份、钛白粉0.5-1.5份、防霉剂1-3份、交联剂3-6份和甲苯10-20份倒入到搅拌装置中,搅拌速度为200-400r/min,搅拌时间为25-40min,制得涂料;在本实施例中,将改性丙烯酸树脂45份、聚氨酯树脂12份、聚偏氟乙烯16份、抗静电剂3份、阻燃剂3份、钛白粉1.1份、防霉剂2份、交联剂4份和甲苯15份倒入到搅拌装置中,搅拌速度为300r/min,搅拌时间为30min;

b2、涂层:将涂料添加到喷涂装置中,通过喷涂装置对经编布表面进行涂层,在温度为40-55℃下彻底烘干,涂布速度为18-28m/min,涂层厚度为0.05-0.15mm,制得表层;在本实施例中,在温度为45℃下彻底烘干,涂布速度为22m/min,涂层厚度为0.12mm;

c、复合:通过火焰复合机将表层、中间层和内层复合在一起,制得汽车内饰顶篷面料;在本实施例中,火焰复合机为市场上可以买到的现有设备,火焰复合也是现有技术。

采用该工艺,大大缩短了汽车内饰顶篷面料制作所需的步骤,且可连续不间断生产,工艺简单。

步骤b1中的抗静电剂为阴离子抗静电剂,在本实施例中,阴离子抗静电剂采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现有助剂。

步骤b1中的阻燃剂为磷系阻燃剂,在本实施例中,磷系阻燃剂采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现有助剂。

步骤b1中的防霉剂为氯酚类防霉剂,在本实施例中,氯酚类防霉剂采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现有助剂。

步骤b1中的交联剂为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在本实施例中,异氰酸酯类交联剂采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现有助剂。

如图1-图5所示,步骤b2中的喷涂装置包括机架1、喷涂箱2、储液桶12和喷洒管11,喷涂箱2固定在机架1上,喷涂箱2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机架1上;喷涂箱2两端分别开设有输入口和输出口,喷涂箱2内设置有多个输送辊3,在本实施例中,输送辊3的数量为六个;喷洒管11水平设置在喷涂箱2内,喷洒管11一端为封闭端,喷洒管11另一端通过连接管15和储液桶12相连通,连接管15上设置有输送泵13,喷洒管11侧部还开设有多个喷洒孔11a,在本实施例中,喷洒孔11a的数量为十个;且喷洒孔11a朝下;机架1上设置有除尘机构,除尘机构靠近输入口。

连接管15上还设置有流量调节阀14;采用该结构,通过流量调节阀14可调节连接管15中的液体流量,调节方便。

除尘机构包括推杆电机7、安装板6、毛刷条5、除尘管4和抽气泵8,推杆电机7固定在机架1上,推杆电机7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机架1上;且推杆电机7靠近输入口,推杆电机7的推杆竖直向下,推杆电机7的推杆端部和安装板6相连,推杆电机7的推杆端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和安装板6相连;毛刷条5固定在安装板6上,毛刷条5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安装板6上;除尘管4固定在安装板6上,除尘管4通过连接杆固定在安装板6上;且除尘管4位于毛刷条5一侧,除尘管4通过连通管9和抽气泵8相连,除尘管4侧部开设有多个进气孔4a,在本实施例中,进气孔4a的数量为十个;且进气孔4a朝向毛刷条5。

安装板6上设置有抖动结构,抖动结构包括导杆21、导套22、齿轮25、齿条27、步进电机26、弹簧19、振动电机18、定位板17和多个清理杆16,导杆21固定在安装板6上,导杆21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安装板6上;且导杆21位于毛刷条5另一侧,导套22设置在导杆21上,齿条27固定在安装板6上,齿条27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安装板6上;步进电机26固定在导套22上,步进电机26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导套22上;齿轮25固定在步进电机26的输出轴上,齿轮25通过键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步进电机26的输出轴上;齿轮25与齿条27相啮合,弹簧19上端和导套22相连,弹簧19上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和导套22相连;弹簧19下端和定位板17相连,弹簧19下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和定位板17相连;多个清理杆16水平设置在定位板17上,在本实施例中,清理杆16的数量为三个;且清理杆16能插入到毛刷条5内,振动电机18固定在定位板17上,振动电机18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定位板17上;采用该结构,控制步进电机26的输出轴带动齿轮25转动,齿轮25与齿条27逐渐啮合使导套22沿着导杆21来回移动,导套22带动定位板17来回移动,定位板17带动清理杆16来回移动,清理杆16插入到毛刷条5,同时,控制振动电机18工作,振动电机18使定位板17上下抖动,定位板17带动清理杆16上下抖动,通过清理杆16的来回移动和上下抖动,可将毛刷条5上的废线头清除掉,抖动效果好。

安装板6上还设置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开设在定位板17上的定位孔17a、钢丝绳24和定位螺栓23,钢丝绳24上端和导套22相连,钢丝绳24下端穿入定位孔17a中,定位螺栓23螺纹连接在定位板17上,定位螺栓23端部能与钢丝绳24相抵靠;采用该结构,通定位螺栓23可调节钢丝绳24的有效长度,从而对振动电机18的振动幅度进行限制,限位方便。

定位螺栓23上还固定有手柄;采用该结构,通过手柄可方便定位螺栓23转动。

钢丝绳24下端还具有多个凸出的防滑部,在本实施例中,防滑部的数量为六个;采用该结构,通过防滑部可方便定位螺丝将钢丝绳24定位在定位板17上,防滑方便。

连通管9上还设置有过滤袋10;采用该结构,通过过滤袋10可过滤掉连通管9中的灰尘,避免其排到空气中。

机架1上还设置有烘干机构,烘干机构包括烘箱28、伺服电机32和风机31,烘箱28固定在机架1上,烘箱28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机架1上;烘箱28两端分别开设有进口和出口,烘箱28内设置有电加热29管,伺服电机32固定在烘箱28内,伺服电机32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烘箱28内;伺服电机32的输出轴竖直向下,伺服电机32的输出轴端部和风机31相连,伺服电机32的输出轴端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和风机31相连;采用该结构,通过电加热29管对烘箱28内进行加热,控制伺服电机32的输出轴带动风机31转动,通过风机31可使烘箱28内的整体温度更加均匀。

烘箱28外还具有保温层,保温层的材料为岩棉保温毡;采用该结构,通过保温层可对烘箱28进行保温,避免热量快速流失。

喷涂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控制推杆电机7的推杆带动安装板6上下移动,安装板6带动毛刷条5上下移动,毛刷条5和面料接触,毛刷条5使灰尘与面料分离,开启抽气泵8,通过除尘管4将灰尘吸走,将除尘后的面料从输入口输送到喷涂箱2中,开启输送泵13,通过连接管15将储液桶12中的涂料输送到喷洒管11中,并从喷洒孔11a喷洒到面料上,将喷涂好的面料从输出口输出,烘箱28对喷涂好的面料进行烘干。

如图6-图7所示,步骤b1中的搅拌装置包括底座35、搅拌桶36、内部具有固体进料通道49a的转动杆49、内部具有工作腔的横向搅拌柱37、输液管53、输液泵52、电磁阀51、升降板47和弧形导流板59,搅拌桶36固定在底座35上,搅拌桶36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底座35上;搅拌桶36下端和输液管53一端相连通,输液管53另一端能与外界相连通,输液泵52和电磁阀51均设置在输液管53上,且电磁阀51位于输液泵52和搅拌桶36之间,搅拌桶36上端开设有液体进料口36a,升降板47设置在底座35上,升降板47位于搅拌桶36正上方,升降板47与一能带动其上下升降的升降结构相连,转动杆49设置在升降板47上,转动杆49上端与一能带动其转动的动力结构相连,转动杆49下端伸入到搅拌桶36内和横向搅拌柱37相连,且固体进料通道49a和工作腔相连通,横向搅拌柱37侧部开设有多个与工作腔相连通的通孔37a,在本实施例中,通孔37a的数量为六十个;弧形导流板59设置在工作腔内,弧形导流板59与一能带动其周向转动的驱动结构相连。

升降结构包括驱动气缸42、直线导轨40、滑动座39和支架41,支架41固定在底座35上,支架41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底座35上;直线导轨40竖直固定在支架41上,直线导轨40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支架41上;滑动座39设置在直线导轨40上,驱动气缸42固定在支架41上,驱动气缸42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支架41上;驱动气缸42的活塞杆竖直向下,驱动气缸42的活塞杆端部和滑动座39相连,驱动气缸42的活塞杆端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和滑动座39相连;升降板47固定在滑动座39上,升降板47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滑动座39上。

动力结构包括驱动电机43、主动齿轮44、从动齿轮46和传送带45,驱动电机43固定在升降板47上,驱动电机43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升降板47上;驱动电机43的输出轴竖直向上,主动齿轮44固定在驱动电机43的输出轴上,主动齿轮44通过键连接的方式固定在驱动电机43的输出轴上;从动齿轮46固定在转动杆49上,从动齿轮46通过键连接的方式固定在转动杆49上;传送带45设置在主动齿轮44与从动齿轮46之间。

驱动结构包括环形导轨57、滑块58、防水电机56、驱动轮55和齿圈54,环形导轨57设置在工作腔内,滑块58设置在环形导轨57上,齿圈54固定在环形导轨57上,齿圈54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环形导轨57上;防水电机56固定在滑块58上,防水电机56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滑块58上;驱动轮55固定在防水电机56的输出轴上,驱动轮55与齿圈54相啮合,弧形导流板59通过连杆固定在滑块58上。

弧形导流板59内侧上还具有多个凸出的分切部,在本实施例中,分切部的数量为十二个;采用该结构,通分切部可对固体原料进行切割;分切部的截面呈三角形。

搅拌桶36内还固定有呈环形的液体进料管38,液体进料管38通过软管48和液体进料口36a相连通,液体进料管38侧部开设有多个出料孔38a,在本实施例中,出料孔38a的数量为十六个;且出料孔38a朝下。

搅拌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将液体原料从液体进料口36a加入到液体进料管38中,通过液体进料管38将液体原料均匀加入到入到搅拌桶36内,将固体原料从固体进料通道49a加入到工作腔内,控制防水电机56带动驱动轮55转动,驱动轮55与齿圈54逐渐啮合使滑块58沿着环形导轨57周向转动,滑块58带动弧形导流板59周向转动,使弧形导流板59位于左侧或者右侧,控制驱动电机43的输出轴带动主动齿轮44转动,主动齿轮44通传送带45带动从动齿轮46转动,从动齿轮46带动转动杆49转动,转动杆49带动横向搅拌柱37转动,在弧形导流板59的作用下,搅拌桶36内的液体原料从右侧或者左侧的通孔37a进入到工作腔内,并将工作腔内的固体原料从上侧和下侧的通孔37a带出到搅拌桶36内,或控制防水电机56带动驱动轮55转动,驱动轮55与齿圈54逐渐啮合使滑块58沿着环形导轨57周向转动,滑块58带动弧形导流板59周向转动,使弧形导流板59位于下侧,控制驱动气缸42的活塞杆带动滑动座39向上移动,滑动座39带动升降板47向上移动,升降板47带动转动杆49向上移动,转动杆49带动横向搅拌柱37向上移动,搅拌桶36内的液体原料从上侧的通孔37a进入到工作腔内,并将工作腔内的固体原料从左侧和右侧的通孔37a带出到搅拌桶36内;控制防水电机56带动驱动轮55转动,驱动轮55与齿圈54逐渐啮合使滑块58沿着环形导轨57周向转动,滑块58带动弧形导流板59周向转动,使弧形导流板59位于上侧,控制驱动气缸42的活塞杆带动滑动座39向下移动,滑动座39带动升降板47向下移动,升降板47带动转动杆49向下移动,转动杆49带动横向搅拌柱37向下移动,搅拌桶36内的液体原料从下侧的通孔37a进入到工作腔内,并将工作腔内的固体原料从左侧和右侧的通孔37a带出到搅拌桶36内,通过横向搅拌柱37和弧形导流板59的作用,将原料搅拌均匀,开启输液泵52,将搅拌好的涂料通过输液管53输出。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