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内增强织物的多层防水卷材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4462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内增强织物的多层防水卷材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创造属于建材行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的防水卷材。



背景技术:

目前高分子类防水卷材中比较常见的防水卷材按材料组成区分的种类有h类(均质)、p类(加筋)、l类(背衬)、g类(玻纤)、gl类(玻纤背衬),其中h类、p类和l类因其优势突出,使用率较高。

p类卷材即加筋型内增强防水卷材,是以聚酯纤维织物(网格型)作为加强层,通过特殊挤出工艺,使双面的pvc或tpo等主体材料与中间聚酯纤维织物加强层结合成为一体的高分子防水卷材。生产过程中使加强筋与卷材充分粘合,因此不会出现分层和水侵等现象,提高了防水卷材在直接暴露的使用环境中的长期性能。加筋型防水卷材不仅有较好的尺寸稳定性,而且拉伸和撕裂强度也有所提高,反应出更优秀的抗风揭能力;在用于屋面铺设时有更好的平整性,不易起鼓和变形。但加筋型防水卷材用于屋面铺设时,一般采用机械固定方式,传统的机械穿孔固定会破坏卷材,受外力时应力集中在固定点上,使卷材在此处受力增大,易造成卷材的破坏。虽然可以在机械固定后,在穿孔部位打覆盖条,但这样就增加了施工程序,并增加了更多的漏水风险点。

l类卷材即背衬型防水卷材,是将聚酯纤维布以特殊挤出工艺直接复合到均质类防水卷材背层,使其与高分子材料结合成整体的防水卷材。该类型防水卷材的优势是用于钢结构或者混凝土表结构表面时,可以利用背衬层聚酯纤维实现满粘或与混凝土的粘合;同时聚酯纤维布在卷材的存储和运输中可以起到保护和隔离的作用。背衬型防水卷材用于屋面铺设时,对于钢结构屋面使用胶黏剂将防水卷材满粘,对于混凝土屋面可以在混凝土潮湿基面上铺设带背衬的防水卷材,使聚酯布纤维像树根一样与混凝土连接成整体。这种方式的优势是不会像机械固定那样应力集中在卷材的某个点上而造成卷材局部易受损:与基面连接成整体后的防水卷材受力时应力会平均分散在整个粘接面的每个点上,因此可以承受更大的外力作用。通常背衬型卷材为均质层表面复合聚酯布,卷材主体为高分子材料,但其物理性能随使用时间降低较快,尤其在暴露环境中长期性能较差。

综合来看,两种类型的卷材各有优势,相对于均质型卷材,加筋型的卷材大幅提高了卷材内部的受力能力,增加了卷材的尺寸稳定性。而背衬型卷材相对于无背衬卷材更好地在运输中保护和隔离了卷材,并且在固定方式和均匀受力等方面明显优于机械固定。因此急需设计了一种复合内增强织物的多层防水卷材,实现加筋和背衬两种卷材优缺点的相互补足,在使用中实现主体材料的高强度和高稳定性,同时施工时利用满粘或与混凝土直接粘合保证受外力时应力分散分布。

复合型防水卷材常具有三层、四层结构,其生产工艺较均质型复杂,设备形式也存在较大差别。已有的复合工艺常采取分步复合的方式来完成,第一次复合将第一层与复合材料层(第二层)复合,成型后再与第三层、第四层材料进行二次复合而得到最终产品,增加了产品生产工序和成本,最后获得的复合型防水卷材的复合强度也较弱。

此外,已有复合工艺多采用六辊压光机,在二次复合之前有一次材料升温预热过程,增加了设备投资,占用了更多的生产空间;其次,升温预热过程对热量要求较高,需在短时间内将第一次复合的材料提升60-80℃,增加了能耗过程,且产品的层间复合强度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创造提供一种复合内增强织物的多层防水卷材,实现加筋和背衬两种卷材优缺点的相互补足,并提供了该防水卷材的一种同步复合生产工艺,通过该工艺无需二次加热就可完成多层结构的复合过程,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复合层之间的复合强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创造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复合内增强织物的多层防水卷材,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粘结的面层、内增强织物层、背层、背衬层,所述面层与所述背层均为高分子材料层。

进一步,所述内增强织物层为聚酯网格布。

进一步,所述背衬层为聚酯纤维布。

本发明创造还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内增强织物的多层防水卷材的生产工艺,采用该工艺可对所述复合内增强织物的多层防水卷材进行生产,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第一成型模具、第二成型模具分别形成产品的背层、面层;

(2)复合用内增强织物层通过成型模具上方的第一放卷装置从成型模具中间放入,形成中间层,在三辊压光机的牵引力作用下,从成型模具中成型的背层、面层以及放入的中间层在三辊压光机的两辊间受压;

(3)背衬层采用聚酯纤维布,其经过第二放卷装置和第一导辊后进入三辊压光机的两辊间,与步骤(2)所描述的过程同步完成受压,一次复合成型,再经过第二导辊自然冷却,成为最终的四层结构产品。

本发明创造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发明创造所提供的多层防水卷材内部加入聚酯网格布后,受力主体为网状加强筋,加强筋被卷材主体材料包裹,受环境影响很小,变形时尺寸稳定性高,整体平整不易收缩,物理性能长期性优良,解决了背衬型主体材料尺寸稳定性差,长时间易收缩的问题;

(2)本发明创造所提供的多层防水卷材由于设有背衬层,可以与钢结构屋面满粘或直接与混凝土基面粘结;不需要机械穿孔固定破坏卷材,应力分布均匀,提高了受力能力;也不需要增加覆盖条后补施工程序,不增加防水薄弱点;

(3)加筋型卷材外表面光滑平整,成卷时易粘连,加入背衬层可以隔离粘连,另外加筋型卷材在运输和施工中易受损,加入背衬层有保护作用,因此本发明创造采用背衬层设计,可防止运输和施工中的材料受损和粘连;

(4)本发明创造所提供的复合内增强织物的多层防水卷材的生产工艺采用三辊复合技术,相对于传统的辊压设备减少了三个辊,同时辅助机械也相对减少,节省设备投资和维修费用;对于生产空间并不富余的生产场所,减少了设备占地空间;

(5)本发明创造所提供的复合内增强织物的多层防水卷材的生产工艺,在生产过程中无需对材料进行二次加热,降低了单位产品的能耗;

(6)本发明创造所提供的复合内增强织物的多层防水卷材的生产工艺,在成型模具出口处一次同步完成多层防水卷材的复合过程,此处高分子熔体温度最高,接近生产加工温度,最大程度保证了复合层之间的复合强度,复合强度对于复合防水卷材是非常重要的指标,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最终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该防水卷材的组成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该防水卷材生产工艺的示意图。

图中:100、多层防水卷材,101、面层,102、内增强织物层,103、背层,104、背衬层,201、第一成型模具,202、第二成型模具,203、第一放卷装置,204、第二放卷装置,205、三辊压光机,206、第一导辊,207、第二导辊。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创造。

实施例1(卷材)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内增强织物的多层防水卷材100,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粘结的面层101、内增强织物层102、背层103、背衬层104。所述面层101与所述背层103均为主体材料层,主体材料可为高分子材料,一般常用树脂,如氯化聚乙烯、聚氯乙烯等热塑性树脂。

其中,所述内增强织物层102为聚酯网格布。

其中,所述背衬层104为聚酯纤维布。

使用过程中该复合内增强织物的多层防水卷材主要依靠内增强网格布提供强度,而背衬层104提供应用性,因此对所述多层防水卷材100可按照国标中p类卷材的性能要求来评价,以所述面层101与所述背层103采用聚氯乙烯材料为例,本实施例中的多层防水卷材100的材料性能满足表1所示:

表1本实施中多层防水卷材的性能测试值

实施例2(卷材铺设方法)

根据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复合内增强织物的多层防水卷材100,本实施例对所述多层防水卷材100进行铺设时,可参照背衬型防水卷材的施工方式铺设:带背衬的防水卷材按照满粘的施工方式铺设具有施工快捷,安全、粘结牢固等特点。所述多层防水卷材100的具体铺设步骤如下所示:

(1)施工前清理基层表面,保证表面清洁,确认基层表面光滑、无油类和其他污染;

(2)在涂布胶黏剂时,应测量弹线,按基准线涂刷胶黏剂,涂刷应均匀平整;

(3)钢结构屋面可用胶黏剂涂刷之后铺设卷材,卷材背衬层104直接与胶层形成满粘;对于混凝土屋面,直接在未凝结的混凝土面上铺设带背衬的卷材,使背衬层104镶嵌在混凝土中形成满粘,安装时最好通过测量弹线,按基准线铺设施工;

铺设卷材时,背衬层104朝下,如使用固化类胶黏剂进行涂布,使为防止固化过快,可一边涂刷一边铺设卷材,要注意涂刷厚度;若使用非固化类胶黏剂可将卷材对折,先粘贴半幅卷材,注意对准搭接边,再粘贴另外半幅卷材;

(4)施工后用硅胶压辊对大面进行碾压贴实,确保大面不空鼓,不褶皱。

在铺设完成后,卷材发挥防水功能的过程中,由于风、震动和人为施加等方式对卷材造成外力影响,此时满粘的背衬层104相当于有无数个受力点将外力均匀分散到卷材上,降低了卷材破坏的可能。同时,卷材内部有聚酯网格布作为加强层,外力会被网格布吸收,网格布本身的强度远大于主体材料,并且被主体材料包裹,不易因老化而发生力学性能下降的现象,使卷材达到耐用和长期防水的效果。

以下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

为确保卷材满粘在混凝土基面上时的粘结效果,在基层清扫干净后,也可先用js防水涂料原液兑水,以1:19比例进行混合搅拌后,利用滚刷在基层进行均匀涂布,增加基层粘结力,再进行胶黏剂的涂布和防水卷材的铺设。

实施例3(生产工艺)

参考图2,本发明创造所提供的复合内增强织物的多层防水卷材生产工艺如下所述:

(1)通过第一成型模具201、第二成型模具202分别形成产品的背层103、面层101,所述产品背层103和面层101可采用树脂材料;

(2)复合用内增强织物层102(可采用纤维材料,如:聚酯网格布)通过成型模具上方的第一放卷装置203从两个所述成型模具中间放入,形成中间层,在三辊压光机205的牵引力作用下,从成型模具中成型的背层103、面层101及放入的中间层在三辊压光机205的两辊间受压;

(3)背衬层104采用纤维材料(可为聚酯纤维布),其经过第二放卷装置204和第一导辊206后进入三辊压光机205的两辊间,与步骤(2)所描述的过程同步完成受压,一次复合成型,再经过第二导辊207自然冷却,成为最终的多层防水卷材100。

所述成型模具流出的树脂熔体在进入三辊压光机205两辊间隙时因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极短,树脂层温度基本与成型模具内的成型温度接近,这样,多层复合时,熔体可保持较好的粘弹性,面层树脂通过复合用纤维材料的空隙能与背层树脂完全融为一体,复合强度高。

针对本实施例中同步复合工艺生产的产品,依据相关的防水卷材检测标准进行了测试,其材料性能均满足采用同一主体材料的背衬型防水卷材的性能参数,其拉伸性能及接缝剥离强度均超过国家标准要求:优异的层间复合强度提高了产品的接缝剥离强度。

以上对本发明创造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创造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创造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创造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