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密封圈的保护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8182阅读:7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密封圈的保护膜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密封圈的保护膜。



背景技术:

以往的保护膜缺少良好的防水密封效果,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时,水汽会慢慢渗透进入保护膜内部,从而影响被保护物体的使用性能,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起到良好的防水密封效果,且成型简单,加工定位精度高的带密封圈的保护膜。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密封圈的保护膜,包括轻离型膜、密封圈、第一重离型膜和第二重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轻离型膜的上平面上热压连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四个转角处均成型有圆角边,所述密封圈的另一侧平面上热压连接有第一重离型膜,所述第一重离型膜的中心开设有第一矩形孔,所述第一矩形孔的大小和位置与密封圈上的内矩形孔的大小和位置相配合;所述第一重离型膜的另一侧平面上热压连接有第二重离型膜,所述第二重离型膜的中心开设有第二矩形孔,所述第二矩形孔的大小和位置与第一矩形孔的大小和位置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密封圈的厚度为0.2毫米。

优选地,所述圆角边的半径为2.3毫米。

优选地,所述第一重离型膜的一侧侧面上还成型有矩形片。

优选地,所述第二重离型膜的三个转角处均开设有一个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以往的保护膜缺少良好的防水密封效果,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时,水汽会慢慢渗透进入保护膜内部,从而影响被保护物体的使用性能;本实用新型密封圈的结构,能起到良好的防水密封效果,能更好的保护被保护物体的使用性能,且成型简单,加工定位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带密封圈的保护膜,包括轻离型膜1、密封圈2、第一重离型膜3和第二重离型膜4;轻离型膜1的上平面上热压连接有密封圈2,密封圈2的厚度为0.2毫米;密封圈2的四个转角处均成型有圆角边21,圆角边21的半径为2.3毫米;密封圈2的另一侧平面上热压连接有第一重离型膜3,第一重离型膜3的中心开设有第一矩形孔31,第一矩形孔31的大小和位置与密封圈2上的内矩形孔22的大小和位置相配合;第一重离型膜3的一侧侧面上还成型有矩形片32;第一重离型膜3的另一侧平面上热压连接有第二重离型膜4,第二重离型膜4的中心开设有第二矩形孔41,第二矩形孔41的大小和位置与第一矩形孔31的大小和位置相配合;第二重离型膜4的三个转角处均开设有一个通孔42,用于和冲裁设备相互定位,使得生产时定位精度更好,避免浪费材料;使用时,先撕去轻离型膜1,然后将第一重离型膜3对准并贴合在待贴表面上,密封圈2嵌入在待贴表面对应的型腔中,起到密封和防水的作用。

以往的保护膜缺少良好的防水密封效果,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时,水汽会慢慢渗透进入保护膜内部,从而影响被保护物体的使用性能;本实用新型密封圈2的结构,能起到良好的防水密封效果,能更好的保护被保护物体的使用性能,且成型简单,加工定位精度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