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棒控棒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6814阅读:816来源:国知局
核电站棒控棒位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电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核电站棒控棒位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核电站棒控棒位系统的电器集成于插件中,插件安装于机箱内,最终机箱装配于机柜中。由于核电站棒控棒位领域功能需求的特殊性,其电器的组成往往也因需求的不同而不同。现有解决方案往往是通过厂家根据用户特殊的功能需求进行设计和制作与电器匹配的插件、机箱和机柜等,由于上述定制的情况,导致核电站棒控棒位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较差,例如有可能无法兼容型号或者控制功能的机箱,由此便导致该系统无法复用,并且还兼有价格高昂且订制周期长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核电站棒控棒位系统,包括电连接的各功能柜,所述功能柜包括:电源柜、在线监测柜、逻辑柜、测量柜和处理柜,所述各功能柜的电器件安装于插件内,插件通过机箱安装于各功能柜的柜体中,

在所述机柜两侧板的不同高度,相互平行的设置有机箱安装导轨;

所述机箱的上、下面板设置有朝向机箱内部的凸起,相邻两凸起的中间位置形成滑槽,所述插件的上、下面板设置有凸字形状的金属滑道,卡和于所述滑槽中。

由上,本系统包括了核电站棒控棒位系统中最基础的电源柜、在线监测柜、逻辑柜、测量柜和处理柜。并且,针对核电站棒控棒位系统的不同电器,均可通过不同高度的插件、机箱与机柜进行可拆卸的灵活装配以及不同电器的扩展装配,从而满足核电站棒控棒位系统的不同要求,通过该系统可以兼容不同型号或者控制功能的插件、机箱等需求,从而免去重复订制,节省成本。

其中,所述机箱安装导轨包括凹部和底部,所述凹部的凹口朝向柜体内侧,所述底部朝上,用于支撑机箱;

所述机箱的左、右外壁安装有多个滑块,所述滑块可滑动的安装于所述凹部中。

由上,实现机箱与机柜的可拆卸安装。并且通过塑料滑块在所述导轨的凹部滑动,从而降低机箱在机柜内的插拔力。

其中,所述机箱安装导轨的凹部还包括一与底部相垂直的侧板,在所述侧板上与机箱的所述的左、右外壁接触的位置粘贴有铍青铜片;

在柜体底板上设置有第一接地铜排;

机柜立柱上通过绝缘柱安装第二接地铜排,所述第二接地铜排与插件的信号地通过导线电连接。

由上,铍青铜片与机箱的左右侧板接触,实现机箱与机柜的电连续性。在柜体底板上设置有第一接地铜排,从而通过第一接地铜排接地。使电气设备外壳与大地直接连接,当发生漏电时,通过外壳传入地下,减小通过人体电流,防止发生触电伤亡事故。此外,插件的信号地通过导线连接最终接到保护接地的第二接地铜排。通过中性点直接接地,当发生单相接地时,接地相与中性点形成了电流回路,流过的电流很大,从而使保护动作。

其中,所述机箱内部,通过哈丁连接器固定板固定哈丁连接器,在所述哈丁连接器的针位置,设置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固定于所述哈丁连接器固定板上;

所述插件后面板外侧设置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与所述导向柱的位置相对应,导出插件的功能信号接线端子;

所述机箱背板设置有中航光电连接器,所述哈丁连接器引出的线缆连接至所述中航光电连接器。

由上,插件和机箱通过哈丁连接器对接,插件可以快速插拔,单个插件发生故障时可以迅速拔出,用备用插件替换;信号引到中航光电连接器,中航光电连接器插头和插座通过旋转可以分离,当机箱出现故障时,可以把中航光电连接器旋开,把机箱拔出,用备用机箱替换。插件和机箱设的可快速替换性,保证了系统的整体性能。

其中,所述插件内的大功率元器件紧贴插件的一散热器侧板设置,各功能元器件集成于一PCB板上,所述插件的上、下面板设置有插件散热孔;

在所述插件插入机箱后,在机箱上、下面板与所述插件散热孔相重合的位置,设置有机箱散热孔。

由上,通过插件、机箱上位置重合的散热孔,使得冷气流通时,带走插件内部的热能。

其中,在所述机箱的上面板还设置有加强横梁,所述加强横梁上设置有与机箱的上、下面板位置重合、大小相同的加强横梁散热孔。

由上,由于机柜内包括多个机箱,且各个机箱之间相接触的由上至下叠放,通过加强横梁分担上方机箱的压力,避免对机箱内的插件进行压迫。

其中,在插件的上、下面板处还设置有与金属滑道平行的环氧树脂滑道,所述环氧树脂滑道固定于所述散热器上。

由上,由于环氧树脂材料较一般材料有着更高的强度,因此使得滑道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

其中,所述测量柜机柜的顶板处设置进线口,在所述机柜的侧板内壁的不同高度,固定有线缆夹;

所述线缆夹为矩形结构,在矩形结构的一边设置若干拱形凹槽,在矩形结构的两端的分别对称设置有沉头孔和螺纹孔。

由于测量柜有大量的线缆进入机柜内部,因此,测量柜采用上进线方式,在测量柜机柜的顶板处设置进线口,以用于引入线缆。通过线缆夹夹住线缆,保证柜内线缆的整洁与用电安全。

其中,所述测量柜机柜内的上、中、下位置分别安装一台风机机箱,每台风机机箱内安装有至少一个风机,所述风机固定于风机机箱的内壁。

由上,通过风机“接力”,使得冷气加速带出机柜中的热能。

其中,还包括电缆转接板,用于将测量柜和电源柜的电缆转接入核岛;

所述电缆转接板包括由上板和上板支架焊接而成的主体框架;

各列纵向排列的上板支架固定有截面为凵字型的纵梁,在所述纵梁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孔;

相互平行的安装于所述纵梁的安装孔处的横梁,所述横梁的截面为L型,在L型一侧边设置有安装孔,用于安装压线板;

所述压线板为三角形结构,中间凸起的高度小于线缆直径,在其底部两端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直径相同的通孔。

由上,通过电缆转接板实现线缆的固定,以使线缆最终转接入核岛。

附图说明

图1为核电站棒控棒位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电源柜机柜的排布示意图;

图3中(A)为电源柜机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中(B)为电源柜机柜的后视图示意图;

图4中(A)为电源柜机柜中动力机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中(B)为电源柜机柜中动力机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中(A)为动力机箱中哈丁连接器固定板上导向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中(B)为动力插件上导向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中(A)为动力插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中(B)为动力插件上金属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中(C)为动力插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电源柜机柜的散热效果示意图;

图8为电源柜机柜内接地铜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中(A)为测量柜机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中(B)为线缆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中(C)为线缆夹拼接的原理示意图;

图10中(A)为测量柜机柜的散热示意图;

图10中(B)为测量柜机柜中风机机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逻辑柜机柜的排布示意图;

图12为处理柜机柜的排布示意图;

图13为在线监测柜机柜的排布示意图;

图14为电缆转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中(A)为压线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中(B)为压线板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见图1~图15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核电站棒控棒位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核电站棒控棒位系统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电源柜组件11,用于依据后文所述逻辑柜13所发出的运行命令,产生时序指令,分别控制驱动机构提升线圈,传递线圈和保持线圈。使控制棒按要求提升、插入和保持不变。本实施例中,电源柜组件11包括第一至第十六电源柜。

在线监测柜15,分别连接电源柜组件11中的十六个电源柜,用于实时监测和诊断十六个电源柜的电流波形,为系统故障提供可靠的数据。

逻辑柜13,通过网关与分散控制系统(DCS)通信连接,依据分散控制系统所下达的指令控制对应输出至电源柜组件11中对应的电源柜。

测量柜组件12,用于向三十三台棒位探测器的原边线圈提供激磁电流。所述激磁电流可随棒位探测器负载阻抗变化而自动调节,以保证棒位探测器原边线圈磁场基本稳定,测量柜组件12接收来自三十三台棒位探测器各自独立的测量棒位信息,以向后文所述处理柜14提供整形、编码后的测量棒位信息和测量柜自身的工作状态数据。本实施例中,测量柜组件12包括第一至第四测量柜。

处理柜14,与所述测量柜组件12电连接,接收来自测量柜组件12的数据,通过网关转发至与其通信连接的分散控制系统。

本实施例中,电源柜组件11、测量柜组件12、逻辑柜13、处理柜14和在线监测柜15的电路连接以及各自在核电站棒控棒位系统中的功能与现有技术相同,不再赘述。

上述各部件架设于图2所示的机柜中。首先以架设电源柜的机柜为例进行说明。

机柜主体框架高度为2100mm,若主体框架采用焊接的方式,焊接冷却后,框架容易变形,机柜的精度难以保证。为了提高机柜的制造、组装精度,降低特工作业工时,机柜的主体框架由冷轧钢板或不锈钢,通过钣金折弯成型,用螺栓与底座固定,以保证底座的强度。

机柜功能区间以机柜的中立柱34为界线,分为前功能区间和后功能区间。所述中立柜34为设置在机柜两侧板正中由上至下竖直固定的一立柱。如图3(A)所示,前功能区间主要实现机箱、插件及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等功能模块的安装,上述功能模块用于实现电源柜的功能。如图3(B)所示,后功能区间用于线缆的铺设及接线端子的安装,将在后文详述。

如图2所示,功能模块包括指示面板21、人机面板22(PLC)、动力机箱23、LC主电源机箱24、SG/MG主电源机箱25和LNE/LMA电源插件26。

所述指示面板21可通过螺栓直接固定于机柜的左、右两侧板处,指示面板21位于机柜的最上部。

人机面板22固定于PLC固定架31上,在机柜中位于所述指示面板21的下方。所述PLC固定架31通过螺栓固定于机柜的左、右两侧板处。

动力机箱23通过机箱安装导轨32进行固定,所述机箱安装导轨32通过螺栓固定于机柜的左、右两侧板处。所述导轨32包括凹部和底部,所述凹部的凹口朝向柜体内侧,所述底部朝上,用于支撑动力机箱23。

所述动力机箱23选用430不锈钢材质,430不锈钢具有较强的防生锈能力,且同时具有导电性和导磁性,能够同时起到电磁防护和磁场防护的作用。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系统各机柜中的所有机箱,均采用上述430不锈钢材质,且机箱结构与动力机箱23相同。

动力机箱23采用多个简单部件拼装的设计思想,加工过程简单,所需工序较少,适合批量生产,且有效的避免机箱整体钣金折弯所产生的应力回弹现象,使得机箱组装后不变形,从而保证了机箱的精度,对插件在机箱内的安装、接插头的精确对接,提供了保障。

如图4(A)所示为动力机箱23的外部原理示意图,动力机箱23包括:上面板43、下面板46、左侧板47、右侧板44和位于上面板43的加强横梁41,各部件通过拉铆螺钉连接固定。进一步的,在所述加强横梁41上还设置有与上、下面板位置重合、大小相同的加强横梁散热孔。在上面板43设置加强横梁41的目的在于:由于机柜内包括多个机箱,且各个机箱之间相接触的由上至下叠放,通过加强横梁41分担上方机箱的压力,避免对机箱内的插件进行压迫。

在动力机箱23的上面板43、下面板46上直接冲压出用于安装插件用的滑槽42。所述滑槽42为朝向机箱内部的凸起,两凸起中间便形成所述滑槽42。动力机箱23的左侧板47、右侧板44外壁靠近下面板处沿水平方向安装4个矩形塑料滑块45,其目的在于:通过塑料滑块45在所述导轨32的凹部滑动,从而降低机箱在机柜内的插拔力。由于所述塑料滑块45与机箱安装导轨32电绝缘,所以在所述安装导轨32凹部的上侧板与机箱接触的位置粘贴有铍青铜片33,由此使得机箱装入机柜后,铍青铜片33与机箱的左右侧板接触,实现机箱与机柜的电连续性。

为了保证插件上元器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及时从机箱散出,动力机箱23上面板43、下面板46和加强横梁41设置有位置重合、大小相同机箱散热孔40。

如图4(B)所示为动力机箱23的内部原理示意图,所述动力机箱23内部设置有哈丁连接器481,哈丁连接器481的插头和插座是“针”和“孔”的形式。以所述哈丁连接器481为分界线,在其插头所朝向的一面为前功能区间,用于安装动力插件;在其插座所朝向的一面为后功能区间,用于连接导线。另外,在后功能区的端面,即动力机箱23的后面板处还设置有中航光电连接器491。

所述哈丁连接器481通过哈丁连接器固定板482进行加固。所述哈丁连接器固定板482通过螺栓固定于动力机箱23的内壁。同样的,中航光电连接器491通过中航光电连接器固定板492进行加固。所述中航光电连接器固定板492与动力机箱23的后面板可为同一机构。

动力插件通过哈丁连接器481和动力机箱23对接,动力插件可以快速插拔,单个动力插件发生故障时可以迅速拔出,用备用动力插件替换;信号线缆引到中航光电连接器491,再通过线束把信号分别引到机柜上的接线端子(未图示)。中航光电连接器491的插头和插座通过旋转可以分离,当动力机箱23出现故障时,可以把中航光电连接器491旋开,把动力机箱23拔出,用备用动力机箱替换。

另外,由于哈丁连接器481中插头的“针”的机械强度很低,在动力插件进行快速插拔时,很容易导致“针”变形折断。哈丁连接器481自身虽带有一定的导向功能的导向装置(未图示),但机械强度不够高。基于此,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导向机构克服上述缺陷。如图5(A)、5(B)所示,在哈丁连接器固定板482上设置导向柱51,在动力插件的背板外侧设置导向孔52。所述导向孔52导出插件的功能信号接线端子。不难理解,所述导向柱51所在位置与哈丁连接器481的“针”相对应,所述导向孔52与导向柱51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导向柱51的直径略小于导向孔52的直径,导向柱51的顶端为倒角结构(未图示),使其顶端的直径是渐变而小,方便导向柱51插入导向孔52;导向柱51的高度必须高于哈丁连接器481插座的高度,当动力插件插入动力机箱23时,导向柱51和导向孔52最先接触,导向柱51插入导向孔52,以校正动力插件的位置。当动力插件继续插入时,哈丁连接器481自身的导向装置发挥作用,使动力插件进一步校正,此时动力插件与哈丁连接器481的“针”和“孔”完全对正,插件继续插入,则连接器的“针”和“孔”完成对接。

如图6(A)所示为动力插件的外部示意图。动力插件材质为430不锈钢,动力插件主要由前后面板、上下面板、左右侧板组装而成,各部件采用螺栓连接。动力插件采用简单部件拼装的设计思想,加工过程简单,所需工序较少,能够有效保证插件的设计精度。借助图2和图5不难看出,在一个动力机箱23中,可并排放置多个动力插件。

在动力插件的上、下面板处分别设置有滑道61。所述滑道61采用模具直接进行冲压,如图6(B)所示为滑道61的示意图,所述滑道61为“凸”字形状的金属滑道,卡和于图4(A)中所示的动力机箱23的上面板43、下面板46的滑槽42中。

如图6(C)所示为动力插件的内部示意图,为提高动力插件的散热性能,在所述动力插件的上、下面板冲压出插件散热孔63。插件散热孔63的位置满足在动力插件插入动力机箱23后,与动力机箱23上的机箱散热孔40对齐重合。

动力插件内大功率元器件64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使热量及时散出,本实施例采用一散热器65直接充当动力插件的侧板,大功率元器件64紧贴所述散热器65安装。所述动力插件内的各功能元器件集成与一PCB板66上。进一步的,为了防止大功率元器件64产生的电磁场对PCB板上的元器件产生干扰,PCB板和大功率元器件之间安装一屏蔽板67,所述屏蔽板67采用430不锈钢板,由此起到电磁防护作用。

进一步的,由于动力插件的重量较大,若单纯采用金属滑道61,则动力插件在动力机箱23内插拔时易卡塞。因此,如图6(A)所示,在动力插件的上、下面板处还设置有与金属滑道61平行的环氧树脂滑道62,将所述环氧树脂滑道62固定在动力插件散热器65上。由于环氧树脂材料较一般材料有着更高的强度,因此使得滑道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

动力插件的功能信号线缆以及供电电缆从哈丁连接器481引出,最终引到中航光电连接器491中。如图3(B)所示,由中航光电连接器491所引出的线缆最终固定于机柜后板的走线槽35中。在所述机柜后面板外侧的左右两边,分别安装2条走线槽35和一个35mm标准安装导轨(未图示)。其中,动力插件的电源线缆及信号线缆分开铺设在机柜两侧的走线槽35内,避免电源线对信号线的干扰。35mm标准安装导轨用于固定接线端子。

图7所示为机柜的散热效果示意图。进风口71设置在机柜的前面板下方。较佳的,在所述进风口71处安装防尘海绵(未图示)。出风口72设置在机柜的后面板上方。在所述出风口72处还设置有排风扇(未图示)。上述设计是由于元器件产生的热量释放在机柜内,机柜内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热空气将上升到机柜的顶端,由此将排风扇安装在机柜后面板上方,可以加速散热效率。图7中箭头所示为冷风走向,冷风从进风口71进入机柜后,从动力机箱和动力插件的散热孔流过,最终从出风口72流出。进一步的,由于动力插件等产热设备集中于前功能区间,为使风道集中在前功能区间,在前、后功能区之间加装隔板(未图示)。

前已述及,通过在安装导轨32上安装铍青铜片33来实现动力机箱与电源柜机柜的电连续性。除此外,动力插件插入动力机箱时,动力插件的金属滑道61与动力机箱的滑槽42接触,实现动力插件和动力机箱的电连续性;机柜的前、后面板及机柜金属底座的前、后面分别焊接有接地螺柱(未图示),用铜丝编织带(未图示)把所述机柜前、后面板的接地螺柱与机柜金属底座的前、后接地柱连接,实现机柜前、后面板与机柜主体的电连续性;机柜的左、右侧面板通过螺栓直接固定在机柜立柱上,实现机柜侧面板与机柜主体的电连续性。基于上述设计,满足了插件、机箱、机柜的工作接地,即设备地(e-qui pment ground)的电连续性。所述工作接地是将电气设备外壳与大地直接连接,当发生漏电时,通过外壳传入地下,减小通过人体电流,防止发生触电伤亡事故。具体的,如图8所示,在柜体底板上设置有第一接地铜排81,从而通过第一接地铜排81接地。

此外,还包括保护接地,即信号地(signalreference ground)。所述保护接地是通过中性点直接接地,当发生单相接地时,接地相与中性点形成了电流回路,流过的电流很大,从而使保护动作。本实施例中,保护接地的第二接地铜排82,通过绝缘柱安装在机柜立柱上。动力插件的信号地通过导线连接最终接到保护接地的第二接地铜排82。

上述为动力机箱23以及动力插件的结构以及与柜体的位置关系和连接关系。电源柜机柜中的LC主电源机箱24、SG/MG主电源机箱25和LNE/LMA电源插件26与上述动力机箱23以及动力插件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包括测量柜机柜、逻辑柜机柜、处理柜机柜和在线监测柜机柜中插件、机箱、机柜的结构均基于上述电源柜机柜为基础。区别在于,其他机柜中的插件实现功能不同于动力插件,例如测量柜机柜中的插件为测量插件等,对应的机箱为测量机箱。需额外说明的是,上述各机柜区别于电源柜机柜的结构分别详述如下:

测量柜机柜

图9(A)所示为测量柜机柜的原理示意图。测量柜机柜与电源柜机柜的区别结构在于进线口91的设置。由于测量柜有大量的线缆进入机柜内部,因此,测量柜采用上进线方式。在测量柜机柜的顶板处设置进线口91,以用于引入线缆。

较佳的,在所述测量柜机柜内部,还设置有线缆夹92。线缆进入机柜后,一部分线缆接在机柜顶端的接线端子(未图示)上,其余线缆继续往下走线。在机柜内由上至下,随着线缆数量逐渐减少,相应线缆夹的数量随之减少。

如图9(B)所示为线缆夹92的结构示意图。线缆夹92采用铝合金材质,其外部为矩形结构,在矩形结构的一边设置若干拱形凹槽923,在矩形结构的两端的分别对称设置有沉头孔921和螺纹孔922。在进行安装时,采用至少两个线缆夹组合的方式使用。如图9(C)所示,两个线缆夹的拱形凹槽923所在边相对,由此拱形凹槽923组成圆环以卡和线缆。沉头孔921对准螺纹孔922,通过旋入沉头螺钉924将两个线缆夹旋紧固定。进一步的,当线缆较多,需要多个线缆夹92时,以4个线缆夹为例进行说明。第一、第二线缆夹和第三、第四线缆夹采用上述方式进行固定。第二、第三线缆夹的非拱形孔所在边相对,用沉头螺钉穿过第三线缆夹的沉头孔921和第二线缆夹的螺纹孔922将二者固定。不难理解,当需要更多线缆夹时,均采用上述连接方式进行扩展。进一步的,所述拱形凹槽923的棱边采用倒角结构,以防止划伤线缆。

图10(A)所示为测量柜机柜的散热示意图,由于测量柜内安装6台测量机箱103,且测量机箱103内的插件较多,因此测量柜机柜内风阻较大。由此,在测量柜内上、中、下位置分别安装一台风机机箱104,采用“接力”的方式,使热量散发出机柜。如图10(B)所示,每台风机机箱104内安装有4个风机,采用螺栓固定于风机机箱104的内壁。当任一风机故障时,风机机箱可以拔出,进行维修替换。

逻辑柜机柜

逻辑柜13需要安装大量PLC模块111,另外还需安装包括显示器112、工控机113和24V电源插件114,且PLC模块111与工控机113和24V电源插件114之间需要连接线缆,这些元器件在一台机柜内无法实现全部安装,如果安装在两台机柜内,会增加线缆路径长度,使信号衰减,影响性能。由此,如图11所示,逻辑柜机柜为连体柜,即包括两个单柜组成,两单柜之间采用不锈钢隔板隔开,从而可以进行两单柜之间的电磁隔离。在所述隔板设置有走线孔(未图示),以便于元器件之间连接线缆。

处理柜机柜

如图12所示,处理柜机柜与前述逻辑柜机柜的唯一区别在于,在显示器122的上方设置有网关125。其余PLC模块121、显示器122、工控机123和24V电源插件124的固定结构与逻辑柜机柜相同,不再赘述。

在线监测柜机柜

如图13所示,在线监测柜机柜包括在机柜最顶层的电源插件131和CRDM信号插件132,以及在二者下方的显示器133。在所述显示器133下方的信号转接插件134。在所述信号转接插件134下方的工控机135,以及在机柜最底层的打印机136。

此外,本系统还包括电缆转接板,用于将测量柜的测量电缆和电源柜的动力电缆转接进入核岛。

如图14所示,电缆转接板包括由上板141和上板支架142焊接而成的主体框架。所述上板支架142为六支,分别位于上板141的四个端点和中央两点,从而构成三列。进一步的,在各列的后排上板支架142下部,还焊接有支架钢管143,通过调节支架钢管143的高度,可以调整上板141的倾斜度。例如本实施例中,上板141与水平面呈30°倾斜,从而保证工作人员俯视时上板141与工作人员的视线垂直。在三列支架142上分别固定一截面为“凵”型的纵梁145,所述纵梁145与水平面呈30°倾斜。在所述纵梁145的侧壁上,每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一安装孔1451。相互平行的排列安装至少八行横梁144,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安装孔1451处。所述横梁144的截面为“L”型,在“L”型一侧边的两端以及中心,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1451相同直径的安装孔,以实现横梁144与纵梁145间的固定。在所述“L”型的另一侧边,等间距的设置若干通孔,用于固定压线板。为便于加工以及螺栓的标准化,所述另一侧边的若干通孔的直径与所述安装孔1451相同。

如图15(A)所示为压线板的结构示意图。压线板为三角形结构,中间凸起的高度略小于线缆直径,以便把线缆压紧。在其底部两端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1451直径相同的通孔,以便旋入螺栓实现压线板与横梁144的固定,即图15(B)所示,即为压线板压紧动力线缆、测量线缆后与横梁144相固定的示意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