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体以及层叠体集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1532发布日期:2018-10-23 20:45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层叠体以及层叠体集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有工序用保护薄膜的层叠体以及层叠体集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电子设备零件小型化的不断发展,而在其制造中存在如下的零件制造方法:将各种电子设备零件临时粘贴固定于粘接薄膜,对各零件的形状进行冲切加工等,在加工结束后,从粘接薄膜剥离各零件从而使用各零件。这样的粘接薄膜被称为“工序用薄膜”,主要用于制造陶瓷生片。

这样的工序用薄膜包括如下的基本构成:在塑料薄膜等基材上具有有着剥离性的粘接剂层,也用于制造例如光扩散薄膜、棱镜片、偏光薄膜、相位差薄膜、硬涂膜、透明导电性薄膜等光学薄膜。为了防止制造时的损伤,在冲切加工后直到最终工序结束,使紧贴薄膜贴合于这些光学薄膜。因此,工序用薄膜并不是简单的工序用途,而是作为兼具保护功能的“工序用保护薄膜”来使用。

在光学用薄膜的制造工序中,有时在进行冲切加工并使工序用保护薄膜贴合的状态下层叠多张后,将各光学薄膜送至下一道工序。将各光学薄膜送到下一道工序的方法,例如能够举出利用真空抽吸对各光学薄膜进行抽吸的方法。

但是,这样的以往工序用保护膜在真空抽吸时,会存在层叠的光学薄膜紧贴而使多张光学薄膜被同时地抽吸的问题。

为了防止上述的紧贴问题,考虑在工序用保护薄膜的与粘接剂层相反侧的表面(背面),利用化学涂层等形成粗糙层的方法以及压纹处理的方法。

但是,有时为了进行检查以及管理而需要在光学薄膜上印刷QR码(注册商标)以及条形码等信息,在进行形成粗糙层的方法以及压纹处理的方法时,会产生难以经由工序用保护薄膜来读取这些信息的问题。此外,在进行压纹处理的方法时,会损害薄膜的平面性,在被贴合至光学薄膜时,会导致产生气泡混入等不良情况的问题。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锐意研究的结果,发现了能够用于同时解决防止紧贴性与信息的读取性的背面形状,发现了在基材的一侧的表面具有粘接剂层,在基材的与具有粘接剂层的表面相反侧的表面具有图案状点的工序用保护薄膜(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9397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如果将在被粘物上层叠了工序用保护薄膜的层叠体以具有图案状点的基材为上侧、进行多次层叠而构成层叠体集束,则层叠后的连续2个层叠体之中,上侧的层叠体的最下层成为被粘物的背面,下侧的层叠体的最上层成为具有图案状点的基材表面。这样,工序用保护薄膜的点会接触到被粘物的背面,因此由于被粘物的背面的形状,层叠后的连续2个层叠体的紧贴性变高,在对上侧的层叠体进行真空抽吸时,层叠后的下侧的层叠体紧贴上侧的层叠体,可能会产生多个层叠体同时被抽吸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层叠体以及层叠体集束:在对满足信息读取性的工序用保护薄膜进行层叠时,相互的工序用保护薄膜不紧贴。

用于解决所述技术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涉及以下内容。

[1]一种层叠体,在被粘物的一侧的最外层具有第1工序用保护薄膜,在所述被粘物的相反侧的最外层具有第2工序用保护薄膜,所述第1工序用保护薄膜在第1基材的一侧的表面有第1粘接剂层,在所述第1基材的具有所述第1粘接剂层的表面的相反侧的表面具有图案状的点,所述第1基材的所述相反侧的表面的王研式平滑度小于60秒,所述第2工序用保护薄膜在所述第2基材的一侧表面具有第2粘接剂层,所述第2基材的具有所述第2粘接剂层的表面的相反侧的表面为粗糙面。

[2]如[1]所述的层叠体,所述点的长度为100~1200μm。

[3]如[1]或[2]所述的层叠体,所述点的高度为2~15μm。

[4]如[1]~[3]的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相对于所述第1基材的具有所述点的表面的整体面积,所述点所占的比例为10~60%。

[5]如[1]~[4]的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所述第1基材的所述点的密度为5~1000个/cm2

[6]如[1]~[5]的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所述第2基材的所述粗糙面在临界值为0.8mm时的JIS B0610:1994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1μm以上。

[7]如[1]~[6]的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所述第1基材的具有所述点的表面的王研式平滑度(秒)与所述第2基材的所述粗糙面的JIS B0610:1994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μm)的比(秒/μm)为50~600。

[8]如[1]~[7]的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所述第1工序用保护薄膜的JIS K7361-1:1997的全光线透射率为85%以上。

[9]一种层叠体集束,层叠多个如[1]~[8]的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而成。

发明效果

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在对满足信息读取性的工序用保护薄膜进行层叠时,相互的工序用保护薄膜不紧贴的层叠体以及层叠体集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层叠体的示意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点图案的示意俯视图(之一)。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点图案的示意俯视图(之二)。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点图案的示意俯视图(之三)。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层叠体集束的示意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层叠体>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层叠体1,在被粘物30的一侧的最外层具有第1工序用保护薄膜10,在被粘物30的相反侧的最外层具有第2工序用保护薄膜20。

作为被粘物30,能够列举光扩散薄膜、棱镜片、偏光薄膜、相位差薄膜、硬涂膜、透明导电性薄膜等光学薄膜等。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层叠体1也可以是在被粘物30与第一工序用保护膜10或者第二工序用保护薄膜20之间还具有保护薄膜(未图示)的使用形态。作为保护薄膜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等。

《第1工序用保护薄膜》

第1工序用保护薄膜10在第1基材11的一侧的表面具有第1粘接剂层12,在第1基材11的具有第1粘接剂层12的表面的相反侧的表面具有图案状的点13,第1基材11的相反侧的表面的王研式平滑度小于60秒。

为了检查以及管理有时会在被粘物30上印刷QR码(注册商标)以及条形码等信息31,在印刷有信息31的情况下,优选是在印刷有信息31的表面的一侧设置第1工序用保护薄膜10。在该情况下,从使被粘物30的信息31的读取性良好的观点来看,第1工序用保护薄膜10的JIS K7361-1:1997的全光线透射率优选是85%以上,更优选是87%以上,特别优选是90%以上。

[第1基材]

作为第1基材11,优选是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三醋酸纤维素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氯乙烯等塑料薄膜。在这些基材之中,拉伸加工、特别是双轴拉伸加工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因机械强度、尺寸稳定性以及透明性优良而被优选。

此外,也可以优选使用如下材料:通过对第1基材11的表面实施电晕放电处理,或者实施设置易粘接剂层等易粘接处理,提高了第1基材11与粘接剂层或点图案的紧贴性。

作为第1基材11的厚度,一般而言是12~500μm,从操作性的观点来看,优选是16~300μm,更优选是20~250μm,进而优选是25~200μm。

[第1粘接剂层]

第1粘接剂层12只要可粘接于光扩散薄膜、棱镜片、偏光薄膜、相位差薄膜、硬涂膜、透明导电性薄膜等光学薄膜的被粘物30,并且在工序结束后能够剥离,就能够没有特别的限制地使用第1粘接剂层12。

作为构成第1粘接剂层12的粘接剂,能够列举丙烯酸类粘接剂、聚酯类粘接剂、聚氨酯类粘接剂、橡胶类粘接剂、有机硅类粘接剂,在这些粘接剂中,从粘接力、对被粘物30的污染性以及成本的观点来看,优选是丙烯酸类粘接剂。

第1粘接剂层12的厚度优选是1~100μm,更优选是5~75μm,进而优选是10~50μm。

另外,为了提高操作性,优选是在第1粘接剂层12上层叠脱模薄膜。作为脱模薄膜,列举有利用有机硅等脱模剂进行表面处理后的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等。

[图案状的点]

图案状的点13形成在第1基材11的具有第1粘接剂层12的表面相反侧的表面。在对第1基材11进行化学涂层以及压纹加工的情况下,因为在薄膜的整个面形成有凹凸,所以会损害设置于被粘物30的条形码等信息31的读取性。此外,因为在压纹加工中薄膜会失去平面性,所以在被贴合至光学薄膜时因气泡的混入等而导致在贴合时的操作性降低。与之相对,在本发明这样的图案状的点13中,因为点图案仅部分地存在,所以不会损坏信息31的读取性。此外,点图案与化学涂层以及压纹加工相比,信息读取性优良,并且能够使王研式平滑度变低,并能够防止紧贴。此外,即便在第1基材11上形成点图案,也不会像压纹加工那样地,使向光学薄膜等被粘物30贴合时的操作性降低。

点13的形状没有特别地限定,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四边形、多边形、不定形等。例如,图案状的点13可以是如图2所示为圆形点13a与四边形点13b的组合,或者也可以是如图3所示的椭圆形点13c与菱形点13d的组合那样地不同的点形状的组合。图案状的点13也可以是如图4所示,为多个不同种类的四边形点13e、13f、13g那样地相似点形状的组合。图案状的点13也可以使各个点为相同形状。此外,点13的配置可以是随机地配置,也可以是具有规律性而图案化地配置,为了使平面内的防止紧贴性以及信息的读取性均匀化,优选是以规则图案化的方式配置。

在本发明中,使具有图案状的点13一侧的表面的王研式平滑度小于60秒。在王研式平滑度为60秒以上的情况下,无法防止对多张光学薄膜等进行层叠时的紧贴,从而导致在真空抽吸时会同时抽吸多张光学薄膜。

王研式平滑度优选是50秒以下,更优选是30秒以下,进而优选是20秒以下。此外,若王研式平滑度过小,则滑动性变高,在卷绕成辊状态时可能会产生偏离,因此,王研式平滑度优选是10秒以上。

另外,能够参照JIS P8155:2010对本发明中的王研式平滑度进行测量。

点13的长度优选是100~1200μm,更优选是300~1000μm,进而优选是400~800μm。通过使点的长度为100μm以上,能够减少用于防止紧贴以及重叠输送的点13的个数,并容易使信息的读取性良好。此外,通过使点13的长度为1200μm以下,能够抑制其对成像清晰性的影响,并容易使信息的读取性良好。另外,在本发明中“点的长度”是指连接点13的底面的任意2点的线段之中最长的线段的长度,例如,在点为圆形的情况下是指直径,在点为椭圆形的情况下是指长轴,在点为四边形的情况下是指长度方向的长度。

点13的面积优选是10×103~25×105μm2,更优选是30×103~23×105μm2,进而优选是40×103~20×105μm2。通过使点13的面积为10×103×105μm2以上,能够减少用于防止重叠输送的点13的个数,通过使点13的面积为25×105μm2以下,能够抑制其对成像清晰性的影响,并容易使信息的读取性良好。另外,在本发明中“点的面积”是指点13的单位面积。

点13的高度优选是2~15μm,更优选是6~10μm。通过使点13的高度为2μm以上,能够发现输送性。此外,通过使点13的高度为15μm以下,能够容易以厚度较薄的状态防止紧贴。另外,在本发明中“点的高度”是指从第1基材11的表面到点13的顶部的高度。

相对于具有点13的一侧的表面的整体面积,点所占的比例优选是10~60%,更优选是15~50%,进而优选是20~40%。通过使点13所占比例为10%以上,能够防止紧贴以及重叠输送。此外,通过使点13所占比例为60%以下,容易使信息的读取性良好。

点13的密度优选是5~1000个/cm2,更优选是5~500个/cm2,进而优选是10~200个/cm2,进一步优选是20~150个/cm2。通过使点13的密度为5个/cm2以上,能够防止紧贴以及重叠输送,通过使点13的密度为1000个/cm2以下,能够防止损坏视觉辨认性。

优选是通过丝网印刷、凹版印刷等印刷形成点13。此外,也能够在基材上形成感光层,通过曝光、显影而形成点13。从量产性的观点来看,在这些点13的形成方法中,凹版印刷因为能够低成本地进行连续生产而被优选。

点13优选是由聚酯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类树脂、聚酯丙烯酸酯类树脂、聚氨酯丙烯酸酯类树脂、环氧丙烯酸酯树脂、聚氨酯类树脂、环氧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纤维素类树脂、缩醛类树脂、乙烯基类树脂、聚乙烯类树脂、聚苯乙烯类树脂、聚丙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三聚氰胺系树脂、酚类树脂、有机硅类树脂、氟类树脂等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电离放射线固化树脂等形成。这些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混合2种以上使用。在这些树脂中,从防止紧贴性良好的观点来看,优选热固性树脂、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此外,在这些树脂中,从透明性的观点来看,优选丙烯酸类树脂,其中,从使防止紧贴性更良好的观点来看,优选是丙烯酸类的热固性树脂、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

作为丙烯酸类热固性树脂,能够列举例如丙烯酸多元醇与异氰酸酯固化剂的组合。作为丙烯酸类的电离放射线固化树脂,能够列举列举聚酯丙烯酸酯类树脂、聚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类树脂以及环氧丙烯酸酯类树脂等。

点13也可以含有粗糙剂。通过含有粗糙剂,能够使防止紧贴性更良好。

作为粗糙剂能够列举碳酸钙、碳酸镁、硫酸钡、氢氧化铝、二氧化硅、高岭土、粘土、滑石等无机颗粒、丙烯酸树脂颗粒、聚苯乙烯树脂颗粒、聚氨酯树脂颗粒、聚乙烯树脂颗粒、苯并胍胺树脂颗粒、环氧树脂颗粒等树脂颗粒。在这些之中,从分散等性能与成本的平衡的观点来看,优选是二氧化硅。

相对于点13的树脂成分100质量份,粗糙剂的含量通常是1~20质量份左右。此外,粗糙剂的平均粒径通常是5~15μm左右。

《第2工序用保护薄膜》

第2工序用保护薄膜20在第2基材21的一侧的表面具有第2粘接剂层22,在第2基材21的具有第2粘接剂层22的表面的相反侧的表面是粗糙面23。

[第2基材]

作为第2基材21,优选是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三醋酸纤维素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氯乙烯等塑料薄膜。在这些基材之中,拉伸加工、特别是双轴拉伸加工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因机械强度、尺寸稳定性以及透明性优良从而优选。

此外,也可以使用如下材料:通过对第2基材21的表面实施电晕放电处理,或者实施设置易粘接剂层等易粘接处理,提高了第2基材21与粘接剂层或点图案的紧贴性。

作为第2基材21的厚度,一般而言是12~500μm,从操作性的观点来看,优选是16~300μm,更优选是20~250μm,进而优选是25~200μm。

第2基材21的一侧的表面成为粗糙面23。粗糙面23能够通过在第2基材21的一侧的表面利用化学涂层等形成粗糙层的方法以及压纹处理方法等形成。由化学涂层形成的粗糙层由粘合剂树脂以及粗糙剂构成,通过选择粘合剂树脂而能够兼作为硬涂层。也可以根据需要在粗糙层中添加均涂剂、紫外线吸收剂、抗菌剂与其他添加剂。

从能够获得与接触面的防止紧贴性的观点来看,第2基材21的粗糙面23在临界值为0.8mm时的JIS B0610:1994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优选是0.1μm以上,更优选是0.12μm以上,进而优选是0.15μm以上。

本发明的层叠体1为了抑制层叠后的连续2个层叠体1的紧贴性而提高输送性,第1基材11的具有点13的表面的王研式平滑度(秒)与第2基材21的粗糙面23的JIS B0610:1994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μm)的比(秒/μm)优选是50~600,更优选是75~300,进而优选是100~150。

[第2粘接剂层]

第2粘接剂层22只要可粘接于光扩散薄膜、棱镜片、偏光薄膜、相位差薄膜、硬涂膜、透明导电性薄膜等光学薄膜的被粘物,并且在工序结束后能够剥离,就能够无特别限制地使用第2粘接剂层22。

作为构成第2粘接剂层22的粘接剂,能够列举丙烯酸类粘接剂、聚酯类粘接剂、聚氨酯类粘接剂、橡胶类粘接剂、有机硅类粘接剂等,在这些粘接剂之中,从粘接力、对被粘物30的污染性以及成本的观点来看,优选是丙烯酸类粘接剂。

第2粘接剂层22的厚度优选是1~100μm,更优选是5~75μm,进而优选是10~50μm。

另外,为了提高操作性,优选是在第1粘接剂层12以及第2粘接剂层22上层叠脱模薄膜。作为脱模薄膜,列举有利用有机硅等脱模剂进行表面处理的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等。

《其他构成》

在与被粘物30粘接之前,优选在第1粘接剂层12以及第2粘接剂层22的表面贴合隔板,以提高操作性。隔板优选是与上述第1基材11以及第2基材21同样地使用塑料薄膜。此外,隔板的厚度通常是5~100μm左右。

此外,也可以在第1基材11与第1粘接剂层21之间、第2基材21与第2粘接剂层22之间、第1基材11与点13之间、或者点13上形成抗静电层。通过具有抗静电层,能够防止剥离产生的静电,从而提高操作性。

作为本发明的层叠体1具有的第1工序用保护薄膜10以及第2工序用保护薄膜20,主要在制造电子设备零件时,能够用作贴合于这些零件的工序用保护薄膜。特别是,在光扩散薄膜、棱镜片、偏光薄膜、相位差薄膜、硬涂膜、透明导电性薄膜等光学薄膜(被粘物30)的冲切、裁切等加工时、加工后的层叠时,在从层叠状态到通过真空抽吸进行的输送工序等一连串的工序中,本发明的第1工序用保护薄膜10以及第2工序用保护薄膜20能够保护这些光学薄膜(被粘物30),并且也不会损坏为了检查以及管理而印刷的条形码等信息31的读取性。

<层叠体集束>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层叠体集束2由多个层叠体1层叠而成。

根据本发明的层叠体集束2,层叠体1在被粘物30的一侧的最外层具有第1工序用保护薄膜10,在被粘物30的相反侧的最外层具有第2工序用保护薄膜20,由此即便在对多个层叠体1进行层叠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层叠后的连续2个层叠体1彼此的紧贴性,并能够单个对层叠体1进行抽吸而操作。

实施例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更具体地进行说明,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的例子。另外,在没有特别地说明的情况下,以“份”作为质量基准。

对具有在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获得的工序用保护薄膜的层叠体进行了下述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王研式平滑度>

制作在第1工序用保护薄膜的第1粘接剂层上贴合了厚度188μm的聚酯薄膜(东丽社制、露米勤T60)的样品,将该样品的具有第1粘接剂层的表面的相反侧表面(例如具有点的面),按压至水柱型王研式透气度试验机(旭精工社制、KY-5)的测量头表面,参照JIS P8155:2010,测量了王研式平滑度。

<算术平均粗糙度Ra>

制作在第2工序用保护薄膜的第2粘接剂层上贴合了厚度188μm的聚酯薄膜(东丽社制、露米勤T60)的样品,对该样品的具有第2粘接剂层表面的相反侧的表面(例如粗糙面),使用表面粗糙度测量器(小坂研究所株式会社制、型号“Surfcorder SE1700α”)测量在以0.8mm为临界值时基于JIS B0610:1994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

<比>

根据得到的王研式平滑度(秒)的值与得到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μm)的值算出比(秒/μm)。

<全光线透射率>

使用全光线透射率测量仪(须贺试验机制、型号“HZ-2”)基于JIS K7361-1:1997,测量了第1工序用保护薄膜的全光线透射率。

<防止紧贴性>

将在光学薄膜(被粘物)一侧的表面贴合了第1工序用保护薄膜、在另一侧的表面贴合了第2工序用保护薄膜的光学薄膜10张层叠而制作层叠体,从垂直方向施加1分钟的100g压力后,在层叠的状态下使用真空工具,使带工序用保护薄膜的光学薄膜(被粘物)一张一张地移动。此时,仅一张抬起的记为“○”,将多张抬起的记为“×”。

<信息读取性>

将QR码(注册商标)印刷在透明薄膜(被粘物)上,在其上贴合第1工序用保护薄膜,将第1工序用保护薄膜朝上设置在平面上。用设置在10cm上方的手机的照相机评价QR码(注册商标)的读取性。其结果是,将瞬间读取的记为“○”,将读取花费时间的记为“△”,将无法读取的记为“×”。

[实施例1]

<第1工序用保护薄膜的制作>

在作为第1基材的厚度为25μm的透明聚酯薄膜(东丽社制、露米勤25S10)的一侧的表面,制备点图案形成用涂布液,通过凹板印刷对图案状的点进行印刷,该点图案形成用涂布液包括:丙烯酸多元醇(综研化学社制、THERMOLAC EF-43)100份、异氰酸酯类固化剂(日本聚氨酯社制、CORONATE L)3份、粗糙剂(二氧化硅、平均粒径9μm)6份、以及稀释溶液。如图2所示,实施例1的点图案为圆形点与四边形点的组合,圆形点的长度(直径)为250μm,四边形的点的长度为500μm。点的高度为9μm,相对于具有点的一侧的表面的整体面积,点所占的比例为14.7%,点的密度为176个/cm2。另外,通过显微镜观察确认了点的长度以及点的高度。

接着,在作为第1基材的透明聚酯薄膜的与点图案相反侧的表面涂布由丙烯酸类粘接剂(综研化学社制、SK Dyne1491H)以及稀释溶液构成的粘接剂层涂布液并使其干燥,形成厚度10μm的第1粘接剂层,从而制作出第1工序保护用薄膜。

<第2工序用保护薄膜的制作>

在作为第2基材的厚度25μm的透明聚酯薄膜(东丽社制、露米勤25S10)的一侧的表面,以干燥后重量成为2g/cm2的方式涂布下述的粗糙层用涂布液并使其干燥,形成固化的粗糙面。

接着,在作为第2基材的透明聚酯薄膜的与粗糙面相反侧的表面,涂布由丙烯酸类粘接剂(综研化学社制、SK Dyne1491H)以及稀释溶剂构成的粘接剂层涂布液并使其干燥,形成厚度10μm的第2粘接剂层,从而制作出第2工序保护用薄膜。

(粗糙层用涂布液)

·热固性树脂(树脂固态成分42%)…100质量份(东洋化学社制、glosscoatN清漆)

·固化催化剂(树脂固态成分25%)…2.7重量份(东洋化学社制、CRY添加剂BC)

·丙烯酸类树脂颗粒…4质量份(综研化学社制、MX-300)

·甲基乙基酮…100质量份

<层叠体的制作>

在作为被粘物的厚度25μm的光学薄膜(东丽社制、露米勤25S10)一侧的表面,使用已制作的第1工序用保护薄膜的第1粘接剂层进行粘接。而且,在光学薄膜的另一侧表面,使用制作的第2工序用保护薄膜的第2粘接剂层进行粘接。由此得到实施例1的层叠体。

[实施例2]

<第1工序用保护薄膜的制作>

在实施例1中,圆形点的长度(直径)同样为250μm,四边形点的长度为750μm。进而,除了使点的高度变更为8μm,相对于具有点的一侧的表面的整体面积,点所占的比例为25.4%,点的密度变更为180个/cm2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第1工序用保护薄膜。

<第2工序用保护薄膜的制作>

在实施例1中,除了丙烯酸类树脂颗粒变更为综研化学社制的MX-500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第2工序用保护薄膜。

<层叠体的制作>

使用得到的第1工序用保护薄膜以及第2工序用保护薄膜,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层叠体。

[实施例3]

<第1工序用保护薄膜的制作>

在实施例1中,圆形点的长度(直径)同样为250μm,四边形点的长度为1200μm。进而,除了使点的高度变更为8μm,相对于具有点的一侧的表面的整体面积,点所占的比例为28.0%,点的密度变更为200个/cm2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第1工序用保护薄膜。

<第2工序用保护薄膜的制作>

在实施例1中,除了使干燥后重量成为3g/m2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第2工序用保护薄膜。

<层叠体的制作>

使用得到的第1工序用保护薄膜以及第2工序用保护薄膜,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层叠体。

[实施例4]

<第1工序用保护薄膜的制作>

在实施例1中,圆形点的长度(直径)同样为250μm,四边形点的长度为1200μm。进而,除了使点的高度变更为7μm,相对于具有点的一侧的表面的整体面积,点所占的比例为34.9%,点的密度变更为88个/cm2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第1工序用保护薄膜。

<第2工序用保护薄膜的制作>

在实施例1中,除了将丙烯酸类树脂颗粒变更为综研化学社制的MX-500、并使干燥后重量成为3g/m2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第2工序用保护薄膜。

<层叠体的制作>

使用得到的第1工序用保护薄膜以及第2工序用保护薄膜,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层叠体。

[实施例5]

<第1工序用保护薄膜的制作>

在实施例1中,点仅为圆形,圆形点的长度(直径)为300μm。进而,除了使点的高度变更为5μm,相对于具有点的一侧的表面的整体面积,点所占的比例为56.5%,点的密度变更为800个/cm2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第1工序用保护薄膜。

<第2工序用保护薄膜的制作>

在实施例1中,除了使干燥后重量成为1.5g/m2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第2工序用保护薄膜。

<层叠体的制作>

使用得到的第1工序用保护薄膜以及第2工序用保护薄膜,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层叠体。

[比较例1]

<第1工序用保护薄膜的制作>

在实施例1中,点仅为圆形,圆形点的长度(直径)为900μm。进而,除了使点的高度变更为4μm,相对于具有点的一侧的表面的整体面积,点所占的比例为63.6%,点的密度变更为100个/cm2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第1工序用保护薄膜。

<第2工序用保护薄膜的制作>

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第2工序用保护薄膜。

<层叠体的制作>

使用得到的第1工序用保护薄膜以及第2工序用保护薄膜,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层叠体。

[比较例2]

<第1工序用保护薄膜的制作>

在实施例1中,点仅为四边形点,四边形点的长度为1000μm。进而,除了使点的高度变更为9μm,相对于具有点的一侧的表面的整体面积,点所占的比例为5.0%,点的密度变更为20个/cm2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第1工序用保护薄膜。

<第2工序用保护薄膜的制作>

在实施例1中,除了将丙烯酸类树脂颗粒变更为综研化学社制的MX-1000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第2工序用保护薄膜。

<层叠体的制作>

使用得到的第1工序用保护薄膜以及第2工序用保护薄膜,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层叠体。

[比较例3]

<第1工序用保护薄膜的制作>

在实施例1中,除了使点的高度变更为5μm,相对于具有点的一侧的表面的整体面积,点所占的比例为9.0%,点的密度变更为100个/cm2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第1工序用保护薄膜。

<第2工序用保护薄膜的制作>

在实施例1中,除了使干燥后重量成为1g/m2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第2工序用保护薄膜。

<层叠体的制作>

使用得到的第1工序用保护薄膜以及第2工序用保护薄膜,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层叠体。

[表1]

根据表1的结果可知,因为实施例1~5的层叠体,在基材的具有粘接剂层的表面相反侧的表面具有王研式平滑度小于60秒的点图案,所以防止紧贴性优良,并能够满足条形码等信息的读取性。特别是,实施例1~5的层叠体,点图案的长度、高度、面积比例、密度、Ra以及比为优选的条件,因此也能够满足信息读取性。

比较例1~3的层叠体,因为王研式平滑度为60秒以上,所以无法满足防止紧贴性。

附图标记说明

1 层叠体

2 层叠体集束

10 第1工序用保护薄膜

11 第1基材

12 第1粘接剂层

13 点

13a 圆形点

13b、13e~13g 四边形点

13c 椭圆形点

13d 菱形点

20 第2工序用保护薄膜

21 第2基材

22 第2粘接剂层

23 粗糙面

30 被粘物

31 信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