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应色变反光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58180发布日期:2018-12-12 00:57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感应色变反光织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感应色变反光织物,属于反光织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反光材料因具有逆向反射、自身无需提供能量等特殊性能。在公路、航天、航海、夜间作业领域以及服装装饰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反光布的制造涉及多种材料的制造和复合过程。这些材料包括光学反射元件、底层、面层、粘结层以及其他辅助层组成。目前应用到服装相关行业最为普及的就是以玻璃微珠为反光元件的反光织物。

但是,现有的反光织物,由于反光材料本身的色彩单调一般为灰色或银灰色,或者采用单调的彩色层但反光强度低,影响完全防护性能,已经不能满足服装行业的发展。随着社会进步,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对新型服装的追求需求日益增长,对新的服装材料加工技术提出了特殊要求,安全和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在服饰上使用反光材料是国际服饰流行的大趋势,也是时尚与高档的特殊体现。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4635286a)公开的一种彩色印花型反光蓄光织物,通过在蓄光层上身有采用印花层及在玻璃微珠,并在玻璃微珠与采用色印花层之间设有反射层。虽然其具有一定的色彩的效果,但是由于是通过彩色印花层的图案来实现的,色彩仍然比较单一,且不具有色彩可变的特性性;同时,其蓄光层仅是为了达到在蓄光的性能使在黑暗处能发光的效果,也说明其并未涉及到如何达到无需采用印花层而实现变色性能方面的研究,而另外覆盖有印花层对于其反光亮度及性能也有较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感应色变反光织物,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实现随温度或光强度的不同达到变色的性能且兼具高反光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感应色变反光织物,包括织物层,所述织物层的上表面覆盖有环保弹力树脂层,所述环保弹力树脂层的上表面覆盖有感应颜色变化层,所述感应颜色变化层的上表面镶嵌有若干玻璃微珠,每个玻璃微珠与感应颜色变化层接触的表面覆盖有透明反射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颜色变化层为含有感温和/或感光色变材料的聚酯涂层。

通过使感应颜色变化层中含有感温和/或感光色变材料,能够使在使用的过程中随着外界的温度变化或光照强度的变化而达到变色的效果,且本发明的反射层材料透明的特性能够有效的使感应颜色变化层的色彩变化体现出来,保证实现色彩多样的效果,丰富其应用的广泛性;同时,本发明之所以直接在聚酯涂层(相当于聚酯热熔胶材料涂层)中添加上述感温或感光色变材料来达到色彩多变,主要是为了综合考虑到反光织物的整体反光强度性能,避免了通过彩色印花层而导致反射性能下降的缺陷,实现兼具高反光性能的特性,逆反射系数能够达到350cd.lx-1.m-2以上。这里的感温色变材料或感光色变材料还可以根据需求采用不同色变类型的材料。

在上述感应色变反光织物中,作为优选,所述含有感温色变材料的聚酯涂层包括以下成分的质量百分数:

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8.0%~10%;分散剂:0.05%~0.1%;消泡剂:0.05%~1.0%;珠光粉:2.0%~3.0%;成膜助剂:2.0%~3.0%;增稠剂:0.5%~1.0%,其余为聚酯材料。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特殊化学结构的有机发色体系,其在温度作用下因电子转移使该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也就相当于能够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反复的改变颜色效果,从而实现颜色转变的效果,还能够实现在有色-无色状态的颜色变化,具有可逆性和重复性,且具有颜色鲜艳的效果。这里的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还可以是色温粉,同样能够随着温度变化而变色的效果。同时,通过在体系中加入珠光粉具有折射的功能,通过与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及分散剂的共同协同作用下,能够使它们均匀的分散在该材料体系中,使变化的颜色效果更加多样化,而成膜助剂和增稠剂的加入能够使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和珠光粉与聚酯材料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容性,保证该涂层的性能。这里消泡剂如丙烯酸酯类消泡剂等、增稠剂(如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和苯乙烯的三元共聚物)、成膜助剂及分散剂采用一般的原料即可。同时,由于本发明直接通过将感温色变材料和珠光粉加入到聚酯涂料层内,通过消泡剂的加入能够避免在涂层中出现气泡现象,消除使用过程中产生气泡的缺陷,有利于保证颜色的变化效果。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为羟乙基纤维素,包括氨基蒽醌类化合物。当然,在上述的含有感温色变材料的聚酯涂层中的主要成分是聚酯材料,也可以包括其它少量的助剂成分。最好使聚酯材料的含量为60%~70%。还可以含有固化剂5%~10%。

在上述感应色变反光织物中,作为优选,所述含有感光色变材料的聚酯涂层包括以下成分的质量百分数:

zns:10%~15%;cu:2.0%~3.0%;co:1.0%~5.0%;sral2o4:25%~30%;eu2+和/或eu3+:3.0%~5.0%;dy3+:0.5%~1.0%;其余为聚酯材料。通过sral2o4和dy3+的共同作用下,在光照射下,吸收光能而转化储存在晶格中,从而使在暗处时dy3+、eu2+、eu3+的稀土元素激活释放出光能而发光,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在cu和co金属元素的作用下,使能够采用这些特定的过渡金属元素对硫化锌掺杂,能够实现激活硫化锌的特性,相互能够起到协同作用,提高发光亮度和颜色变化的色彩效果;同时,通过上述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协同作用,能够实现很好的循环使用性能,且使在暗处时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光达到8~16个小时,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使用寿命长,无毒害而且使用寿命更长,使得该类型反光材料能更好的应用于时尚服装的生产。这里的dy3+和eu3+可以是氯化物。进一步的,在上述含有感光色变材料的聚酯涂层还包括1.0%~2.0%的珠光粉,增加其对光的反射和干涉特性,提高变色效果。

在上述感应色变反光织物中,作为优选,所述含有感光色变材料的聚酯涂层中的感光色变材料为光学变色碎片,所述光学变色碎片包括以下成分的质量百分数:

云母:30%~40%;二氧化钛:16%~22%;二氧化砷:1.0%~2.0%;三氧化二钴:2.0%~4.0%;二氧化硅:35%~48%。其中的云母具有低折射率的性能,而二氧化钛、二氧化砷等金属氧化物具有高折射率的特性,而这些成分均匀分散在该层中,在光照射的作用下,能够实现多种不同角度的折射特性,相当于起到了借助多层薄膜的光学干涉作用的光学效果,从而保证了颜色效果能够随着观察者的角度改变而发生改变,使变色感光效果和发光效果相结合的作用,保证材料的多角度变色效果,而在可见光照射的条件下能够产生警示效果,具有更好的应用范围。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光学变色碎片的平均粒径最好在100nm~200nm。有利于使其更均匀的分散在感应颜色变化层内,提高其光学折射和干涉的概率,使更有效的达到颜色变化的性能。使光学变色碎片呈棱镜多面体的形状,有利于光的折射和干涉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上述感应色变反光织物中,作为优选,所述感温和/或感光色变材料的质量占感应色变反光织物总质量的8%~10%。能够使具有较好的颜色变化效果,又能够实现兼具更好的逆反射系数,达到高反光的性能,同时,通过控制其含量还为了使聚酯涂层保证具有较好的粘结能力,避免出现结合力不够而出现脱落的现象。

在上述感应色变反光织物中,作为优选,所述感应颜色变化层的厚度为20μm~50μm。能够使玻璃微珠材料更好的镶嵌在其上,提高结合力和保证产品的性能。

在上述感应色变反光织物中,作为优选,所述感应颜色变化层的上表面完全覆盖有透明反射层。由于本反射层采用的是具有透明的特性,也就是相当于具有透光的特性,能够使感应颜色变化层的颜色变化体现出来,因此,在加工时只需将其涂覆在整个表面即可,无需另外处理,有利于简化操作的优点,又能够保证颜色变化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在聚酯涂料层中添加感温色变材料或感光色变材料,能够使具有色彩多样的颜色变化性能,同时,由于直接将色变材料加入到聚酯材料中形成的涂层,实现无需采用彩色印花层来实现颜色多样的特性,达到变色的效果,且兼具高逆反射系数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感应色变反光织物的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感应色变反光织物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织物层;2、环境弹力树脂层;3、感应颜色变化层;4、反射层;5、玻璃微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感应色变反光织物包括织物层1、织物层1上表面覆盖有环保弹力树脂层2,环保弹力树脂层2表面覆盖有感应颜色变化层3,感应颜色变化层3表面镶嵌有若干玻璃微珠5,每个玻璃微珠5与感应颜色变化层3接触的表面上覆盖有透明反射层4,透明反射层4位于感应颜色变化层3与玻璃微珠5之间,一般最好使玻璃微珠5的三分之一以上镶嵌在感应颜色变化层3内,最佳为二分之一镶嵌在内;而至少使透明反射层4位于每个玻璃微珠5的下表面与感应颜色变化层3之间,玻璃微珠5具有高折射率的特性,其折射率在1.93~1.94范围内分布,使在该折射率范围内的占玻璃微珠4总量的95%以上,还可以使玻璃微珠5的不圆度、失透率均不大于3%的球体。透明反射层4一般采用铝或银材料制成,厚度在100~200埃米。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直接在感应颜色变化层3的表面完全覆盖有透明反射层4,有利于更方便的操作,提高工业化生产。更重要的是,其中,感应颜色变化层3为含有感温和/或感光色变材料的聚酯涂层。基于整体感应色变反光织物来说,以整体感应色变反光织物的总质量为100%计,其织物层1的质量占20%~30%,树脂材料占20%~30%,这里的树脂材料包括本整体感应色变反光织物中的树脂的总和,具体为环保弹力树脂层2和感应颜色变化层3中的树脂类材料的总和,而使感应颜色变化层3中的感温或感光色变材料占整体感应色变反光织物总质量的8%~10%。这里的聚酯材料本身具有胶粘的效果,具有较好的粘结力。还可以使其中的分散剂占2~3%,偶联剂占0.5%~0.8%。同时,最好使本感应色变反光织物的总厚度在260~425μm,更进一步的讲,使织物层1的厚度为100~200μm,环保弹力树脂层2的厚度为70~115μm,感应颜色变化层3的厚度为20~50μm,反射层4的厚度为100~200埃米,玻璃微珠5的最大直径为60μm左右。经测试本感应色变反光织物的逆反射系数能够达到350cd.lx-1.m-2以上,且本产物在温度变化下能够实现变色的性能,如可以从无色变成有色的颜色效果或者在光照射条件下,由于光照射后相当于使当强发生变化,本产品也能够实现颜色变化的效果,根据观察者的不同位置,可以呈现不同的色彩效果。

本感应色变反光织物具的制备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得到:

将带反射层4的玻璃微珠5植入在热塑性pe中达50%~70%的深度,或者也可以直接先将玻璃微珠5植入到热塑性pe中,再在玻璃微珠5的表面涂覆(或采用镀膜的方式)一层透明反射层4或者直接在玻璃微珠5的表面及热塑性pe膜的表面完全涂覆透明反射层4;再将含有感应色变材料的聚酯胶粘材料涂覆使在表面覆盖上感应颜色变化层3,然后,在感应颜色变化层3的表面复合环保弹力树脂层2,最后,在环保弹力树脂层2的表面复合织物层1,得到相应的感应色变反光织物。

进一步的讲,织物层1最好采用涤棉或全棉材料,也可以采用涤纶、氨纶或腈纶等材料制成的织物,而环保弹力树脂层2为采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或丙烯酸弹性体材料制成,最好为无溶剂型。具有高柔性的特性,使用舒适性好的优点。

以下实施例是对感应颜色变化层3的材料具体进行说明。其中,感应颜色变化层3中的聚酯材料可以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苯乙烯及其嵌段共聚物、热塑性聚氨酯或热塑性丙烯酸酯等,并没有具体的限制。

实施例1

结合图1所示,本感应色变反光织物包括织物层1、织物层1上表面覆盖有环保弹力树脂层2,环保弹力树脂层2表面覆盖有感应颜色变化层3,感应颜色变化层3表面镶嵌有若干玻璃微珠5,这里玻璃微珠5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还可以采用有序或无序排列的方式镶嵌在其表面内,每个玻璃微珠5与感应颜色变化层3接触的表面上覆盖有透明反射层4,相当于至少在感应颜色变化层3与玻璃微珠5之间之间具有透明反射层4;其中,感应颜色变化层3为含有感温色变材料的聚酯涂层。这里,使感温色变材料占感应色变反光织物的总质量的8%,且含有感温色变材料的聚酯涂层主要包括以成质量百分数的成分组成:

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10%;分散剂:0.1%;消泡剂:1.0%;珠光粉:3%;成膜助剂:3%;增稠剂:1.0%,其余为聚酯材料。这里的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羟乙基纤维素。

将得到的产品进行相关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具有变色的效果,且本实施例中的温度变化范围在0℃-70℃之间,当温度达到这一范围内的温度临界点时,能够使在无色-有色之间变化;且本反光织物的逆反射系数能够达到380cd.lx-1.m-2,具有反光亮度高的性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感应色变反光织物结构具体同实施例1一致,主要区别在于,其中的感温色变材料占感应色变反光织物的总质量的10%,且含有感温色变材料的聚酯涂层主要包括以成质量百分数的成分组成:

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8%;分散剂:0.05%;消泡剂:0.05%;珠光粉:2%;成膜助剂:2%;增稠剂:0.5%,其余为聚酯材料,这里的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为羟乙基纤维素。

将得到的产品进行相关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具有变色的效果,且本实施例中的温度变化范围在0℃-70℃之间,当温度达到这一范围内的温度临界点时,能够使在无色-有色之间变化,且逆反射系数能够达到375cd.lx-1.m-2,具有反光亮度高的性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感应色变反光织物结构具体同实施例1一致,主要区别在于,其中的感温色变材料占感应色变反光织物的总质量的10%,且含有感温色变材料的聚酯涂层主要包括以成质量百分数的成分组成:

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9%;分散剂:0.08%;消泡剂:0.07%;珠光粉:2.5%;成膜助剂:2.3%;增稠剂:0.8%,其余为聚酯材料,这里的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羟乙基纤维素。

将得到的产品进行相关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具有变色的效果,且本实施例中的温度变化范围在0℃-70℃之间,当温度达到这一范围内的温度临界点时,能够使在无色-有色之间变化,且逆反射系数能够达到366cd.lx-1.m-2,具有反光亮度高的性能。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感应色变反光织物结构具体同实施例1一致,主要区别在于,其中的感应颜色变化层3为含有感光色变材料的聚酯涂层。这里,使感光色变材料占感应色变反光织物的总质量的9%,且含有感光色变材料的聚酯涂层主要包括以成质量百分数的成分组成:

zns:10%;cu:3%;co:1%;sral2o4:25%;eu3+:5%;dy3+:0.5%,其余为聚酯材料。

将得到的产品进行相关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具有变色的效果,且逆反射系数能够达到374cd.lx-1.m-2以上,具有反光亮度高的性能。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感应色变反光织物结构具体同实施例1一致,主要区别在于,其中的感应颜色变化层3为含有感光色变材料的聚酯涂层。这里,使感光色变材料占感应色变反光织物的总质量的9%,且含有感光色变材料的聚酯涂层主要包括以成质量百分数的成分组成:

zns:15%;cu:2%;co:5%;sral2o4:30%;eu3+:5%;dy3+:1.0%,其余为聚酯材料。

将得到的产品进行相关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具有变色的效果,且逆反射系数能够达到382cd.lx-1.m-2以上,具有反光亮度高的性能。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感应色变反光织物结构具体同实施例1一致,主要区别在于,其中的感应颜色变化层3为含有感光色变材料的聚酯涂层。这里,使感光色变材料占感应色变反光织物的总质量的9%,且含有感光色变材料的聚酯涂层主要包括以成质量百分数的成分组成:

zns:12%;cu:2.5%;co:3%;sral2o4:28%;eu2+:4%;dy3+:0.8%,其余为聚酯材料。

将得到的产品进行相关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具有变色的效果,且逆反射系数能够达到384cd.lx-1.m-2以上,具有反光亮度高的性能。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的感应色变反光织物具体同实施例6一致,区别仅在于其中的含有感光色变材料的聚酯涂层还包括1.0%的珠光粉。其余均按照实施例6的含量比例组成。

将得到的产品进行相关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具有变色的效果,变色效果优于实施例6的效果,且逆反射系数能够达到386cd.lx-1.m-2以上,具有反光亮度高的性能。

实施例8

本实施例的感应色变反光织物具体同实施例6一致,区别仅在于其中的含有感光色变材料的聚酯涂层还包括2.0%的珠光粉。其余均按照实施例6的含量比例组成。

将得到的产品进行相关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具有变色的效果,变色效果优于实施例6的效果,且逆反射系数能够达到388cd.lx-1.m-2以上,具有反光亮度高的性能。

实施例9

本实施例的感应色变反光织物结构具体同实施例1一致,主要区别在于,其中的感应颜色变化层3为含有感光色变材料的聚酯涂层。这里,使感光色变材料占感应色变反光织物的总质量的10%,且感光色变材料为光学变色碎片,光学变色碎片包括以成质量百分数的成分组成:

云母:30%;二氧化钛:16%;二氧化砷:2.0%;三氧化二钴:4.0%;二氧化硅:48%。

将得到的产品进行相关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具有变色的效果,且当观察者以不同角度观察时,能够体现不同的变色性能,逆反射系数能够达到381cd.lx-1.m-2,具有反光亮度高的性能。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的感应色变反光织物结构具体同实施例1一致,主要区别在于,其中的感应颜色变化层3为含有感光色变材料的聚酯涂层。这里,使感光色变材料占感应色变反光织物的总质量的9%,且感光色变材料为光学变色碎片,光学变色碎片包括以成质量百分数的成分组成:

云母:40%;二氧化钛:22%;二氧化砷:1.0%;三氧化二钴:2.0%;二氧化硅:35%。

将得到的产品进行相关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具有变色的效果,且当观察者以不同角度观察时,能够体现不同的变色性能,逆反射系数能够达到350cd.lx-1.m-2以上,具有反光亮度高的性能。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的感应色变反光织物结构具体同实施例1一致,主要区别在于,其中的感应颜色变化层3为含有感光色变材料的聚酯涂层。这里,使感光色变材料占感应色变反光织物的总质量的8%,且感光色变材料为光学变色碎片,光学变色碎片包括以成质量百分数的成分组成:

云母:35%;二氧化钛:21%;二氧化砷:1.5%;三氧化二钴:2.5%;二氧化硅:40%。

将得到的产品进行相关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具有变色的效果,且当观察者以不同角度观察时,能够体现不同的变色性能,逆反射系数能够达到376cd.lx-1.m-2,具有反光亮度高的性能。

实施例12

结合图2所示,本感应色变反光织物包括织物层1、织物层1上表面覆盖有环保弹力树脂层2,环保弹力树脂层2表面覆盖有感应颜色变化层3,感应颜色变化层3上表面镶嵌有若干玻璃微珠5,这里玻璃微珠5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还可以采用有序或无序排列的方式镶嵌在其表面内,使感应颜色变化层3的上表面完全覆盖有透明反射层4,相当于在感应颜色变化层3与玻璃微珠5以及没有玻璃微珠5镶嵌处的感应颜色变化层3的表面均涂覆有透明反射层4;且玻璃微珠5的镶嵌深度为二分之一,也就是说玻璃微珠5的高度的60%镶嵌在感应颜色变化层3内,其中,感应颜色变化层3为含有感温色变材料的聚酯涂层。这里,使感温色变材料占感应色变反光织物的总质量的10%,且含有感温色变材料的聚酯涂层主要包括以成质量百分数的成分组成:

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10%;分散剂:0.1%;消泡剂:1.0%;珠光粉:3%;成膜助剂:3%;增稠剂:1.0%,其余为聚酯材料,其中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为羟乙基纤维素。

将得到的产品进行相关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具有变色的效果,且本实施例中的温度变化范围在0℃-70℃之间,当温度达到这一范围内的温度临界点时,能够使在无色-有色之间变化,且逆反射系数能够达到350cd.lx-1.m-2以上,具有反光亮度高的性能。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的感应色变反光织物结构具体同实施例1一致,主要区别在于,其中的感应颜色变化层3为含有感光色变材料和感温色变材料混合的聚酯涂层。这里,使感光色变材料和感温色变材料的质量比为4:1,且两者的总质量占感应色变反光织物的总质量的8%,且感光色变材料为光学变色碎片,光学变色碎片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数的成分组成:

云母:40%;二氧化钛:22%;二氧化砷:1.0%;三氧化二钴:2.0%;二氧化硅:35%。

感温色变材料中各成分占感应颜色变化层3的质量百分数为:zns:12%;cu:2.5%;co:3%;sral2o4:28%;eu3+:4%;dy3+:0.8%,其余为聚酯材料

将得到的产品进行相关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具有变色的效果,且当观察者以不同角度观察时,能够体现不同的变色性能,且随温度变化也能够达到变色的效果,同时,其逆反射系数能够达到362cd.lx-1.m-2以上,具有反光亮度高的性能。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的感应色变反光织物结构具体同实施例1一致,主要区别在于,其中的感温色变材料占感应色变反光织物的总质量的10%,且含有感温色变材料的聚酯涂层主要包括以成质量百分数的成分组成:

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8%;分散剂:0.08%;消泡剂:0.07%;珠光粉:2.8%;成膜助剂:2.5%;增稠剂:0.5%,其余为聚酯材料,这里的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氨基蒽醌类化合物。

将得到的产品进行相关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具有变色的效果,且本实施例中的温度变化范围在0℃-70℃之间,当温度达到这一范围内的温度临界点时,能够使在无色-有色之间变化,且逆反射系数能够达到381cd.lx-1.m-2,具有反光亮度高的性能。

当然,本实施例中的氨基蒽醌类化合物可以采用1,5-二氨基蒽醌或n-烷基氨基蒽醌化合物代替,也可以对氨基蒽醌类化合物含量进行适当的调整。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具有变色的效果,且温度变化范围在0℃-70℃之间,当温度达到这一范围内的温度临界点时,这里温度临界点根据含量或成分的不同会有所不同,但仍能保证在该范围内发生变化,能够使在无色-有色之间变化,且逆反射系数均能够达到380cd.lx-1.m-2以上,具有反光亮度高的性能。

从上述各实施例得到的相应感应色变反光织物的具体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本发明的感应色变反光织物均能够实现较好的颜色变化效果,且反光亮度明显,逆反射系数均能够达到较高的效果。

本发明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对本发明已作出了详细的说明并引证了一些具体实施例,但是对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来说,只要不离开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可作各种变化或修正是显然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