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用平衡杆角度调节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47044发布日期:2019-05-24 20:42阅读:792来源:国知局
弓用平衡杆角度调节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弓箭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弓用平衡杆角度调节组件。



背景技术:

平衡杆也叫减震杆或稳定杆,它安装在弓身前部,用来吸收和降低弓片震动所带来的能量,同时也具有弓身重量增加稳定性的作用。比赛用的弓所安装的平衡杆的长度都很长,狩猎用的则比较短小。目前,平衡杆往往直接安装于弓把上的主杆快拆件中,而现有的主杆快拆件都为单一角度,射手在不清楚自己所需要的平衡杆角度或者不习惯目前使用的平衡杆角度时,想要更换起来比较麻烦,须把整体的主杆快拆件都拆解下来,换装新的主杆快拆件得调试,无形中浪费了很多精力。

因此,人们试图开发了可以调节平衡杆角度的组件,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720029910.1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弓用平衡杆角度更换组件》公开的一种弓用平衡杆角度更换组件,包括有固定块、角度模块、连接轴、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只需第一次安装时进行调试即可,后续需要调整平衡杆角度无需将主体拆解,只需更换角度模块即可,此方式操作十分简便快捷,无需重新调试即可使用。但是该方法在需要调节角度时仍需对部件进行更换,不够方便,而且能调节的角度范围有限,无法实现任意角度的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调节角度方便且能实现任意角度调节的弓用平衡杆角度调节组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弓用平衡杆角度调节组件,包括头部用于固定在待安装位置处的基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多个转向座首尾成角度连接组成的转向组件,相邻转向座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并通过紧固件定位,所述转向组件最前端的转向座头部成角度连接在基座的尾部,所述转向组件最末端的转向座尾部用于安装平衡杆。

优选地,所述转向组件中转向座的数量为三个,包括位于前部的第一转向座、位于中部的第二转向座和位于后部的第三转向座。转向组件中转向座的数量可根据需求设置,一般来说,两个转向座已能满足平衡杆任意旋转的需要,为了赋予转向组件更高的自由度以及避免冗杂,数量适宜设置为三个。

进一步,还包括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三转向座的尾部轴向开有供平衡杆插入的第一凹槽,第三转向座的侧壁上开有与第一凹槽相贯通的第一缺口,所述第一固定块坐落在该第一缺口中,所述第一固定块侧壁上开有供平衡杆连接的第一螺孔。第一固定块的设置是为了更便捷地安装平衡杆。

优选地,所述转向组件最前端的转向座与基座相互垂直,所述相邻转向座之间相互垂直。这样的角度设置是为了满足合理布局和美观的需要。

优选地,还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安装平衡杆,并连接在基座的尾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在第一转向座的头部。连接座的设置是为了安装更多的平衡杆。

进一步,还包括第二固定块,所述基座的尾部和第一连接部轴向分别开有供平衡杆插入的第二凹槽和通孔,所述基座的侧壁上开有与第二凹槽相贯通的第二缺口,所述第二固定块坐落在该第二缺口中,所述第二固定块侧壁上开有供平衡杆连接的第二螺孔。和第一固定块相通,第二固定块的设置是为了更便捷地安装平衡杆。

进一步,所述第一转向座的头部开有供第二连接部容置的第一容腔,所述第二转向座的头部开有供第一转向座的尾部容置的第二容腔,所述第三转向座的头部开有供第二转向座的尾部容置的第三容腔,从而缩小弓用平衡杆角度调节组件的占用空间。

再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部和第一容腔的相对接触面上分别设有相互啮合的第一端面齿,所述第一转向座的尾部和第二容腔的相对接触面上分别设有相互啮合的第二端面齿,所述第二转向座的尾部和第三容腔的相对接触面上分别设有相互啮合的第三端面齿。通过各个端面齿可以进行可靠定位,进而可以方便、快速地改变平衡杆的方向,从而将平衡杆调至最佳状态。

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部和第一转向座的头部分别设有能指示两者之间转动角度的第一刻度盘和第一刻度线,所述第一转向座的尾部和第二转向座的头部分别能设有指示两者之间转动角度的第二刻度盘和第一刻度线,所述第二转向座的尾部和第三转向座的头部分别设有能指示两者之间转动角度的第三刻度盘和第三刻度线,从而使角度调节更为精确。

进一步,所述基座的尾部和第一连接部的相对接触面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内台阶和外台阶,从而保证基座的尾部和第一连接部之间稳定定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基座上增设由多个转向座首尾成角度连接组成的转向组件,需要调节该平衡杆方向时,只要卸下需调节的转向座头部的紧固件,转动该转向座至所需方向上,然后安装紧固件,使平衡杆相对于基座定位在所需方向上,调节角度方便且能实现任意角度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弓用平衡杆角度调节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3另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1的剖视图;

图6为图2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弓用平衡杆角度调节组件调节至某一角度后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弓用平衡杆角度调节组件,包括基座1、由多个转向座首尾成角度连接组成的转向组件、用于连接基座1和转向组件的连接座2,以及第一固定块6和第二固定块7。其中,相邻转向座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并通过紧固件定位。

基座1的头部用于固定在待安装位置处,转向组件最前端的转向座头部成角度连接在基座1的尾部,转向组件最末端的转向座尾部用于安装平衡杆。

其中,转向组件中转向座的数量可根据需求设置,一般来说,两个转向座已能满足平衡杆任意角度旋转的需要。本实施例中,为了赋予转向组件更高的自由度且避免冗杂,转向组件中转向座的数量为三个,包括位于前部的第一转向座3、位于中部的第二转向座4和位于后部的第三转向座5。为了更便捷地安装平衡杆,第三转向座5的尾部轴向开有供平衡杆插入的第一凹槽51,第三转向座5的侧壁上开有与第一凹槽51相贯通的第一缺口52,第一固定块6坐落在该第一缺口52中,第一固定块6侧壁上开有供平衡杆(平衡杆端部设有螺杆)连接的第一螺孔61。

其中,转向组件最前端的转向座与基座1之间的角度,以及相邻转向座之间的角度可根据需求设置。本实施例中,为了满足合理布局和美观的需要,将该角度设置为90度,即转向组件最前端的转向座与基座1相互垂直,相邻转向座之间相互垂直。

为了安装更多的平衡杆,连接座2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第一连接部21用于安装平衡杆,并连接在基座1的尾部,第二连接部22可拆卸连接在第一转向座3的头部。为了更便捷地安装平衡杆,基座1的尾部和第一连接部21轴向分别开有供平衡杆插入的第二凹槽11和通孔211,基座1的侧壁上开有与第二凹槽11相贯通的第二缺口12,第二固定块7坐落在该第二缺口12中,第二固定块7侧壁上开有供平衡杆连接的第二螺孔71。

为了缩小弓用平衡杆角度调节组件的占用空间,第一转向座3的头部开有供第二连接部22容置的第一容腔31,第二转向座4的头部开有供第一转向座3的尾部容置的第二容腔41,第三转向座5的头部开有供第二转向座4的尾部容置的第三容腔53。另外,第二连接部22和第一容腔31的相对接触面上分别设有相互啮合的第一端面齿a,第一转向座3的尾部和第二容腔41的相对接触面上分别设有相互啮合的第二端面齿b,第二转向座4的尾部和第三容腔53的相对接触面上分别设有相互啮合的第三端面齿c,通过各个端面齿可以进行可靠定位,进而可以方便、快速地改变平衡杆的方向,从而将平衡杆调至最佳状态。

为了使角度调节更为精确,第二连接部22和第一转向座3的头部分别设有能指示两者之间转动角度的第一刻度盘d1和第一刻度线d2,第一转向座3的尾部和第二转向座4的头部分别能设有指示两者之间转动角度的第二刻度盘e1和第一刻度线e2,第二转向座4的尾部和第三转向座5的头部分别设有能指示两者之间转动角度的第三刻度盘f1和第三刻度线f2。

为了保证基座1的尾部和第一连接部21之间稳定定位,基座1的尾部和第一连接部21的相对接触面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内台阶13和外台阶212。

另外,本实施例中,所用的包括上述提及的紧固件在内的连接辅助件均为螺栓,转向组件中转向座头部均通过该螺栓连接到第二连接部22或者前一转向座尾部。

本实施例中的弓用平衡杆角度调节组件可连接两个平衡杆,其中连接在第一连接部21上的平衡杆无法调节方向,连接在转向组件最末端的转向座尾部的平衡杆可以任意调节方向,其工作原理如下:需要调节该平衡杆方向时,根据需要选定需调节的转向座,只要旋松该转向座头部的螺栓,转动该转向座至所需方向上,然后拧紧螺栓,通过端面齿的啮合,使平衡杆相对于基座1定位在所需方向上,若调节的角度还不够,可继续选定需调节的转向座,进行类似操作,最终调节至图7所示的状态,从而实现平衡杆任意角度的调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