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重包装热收缩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6486发布日期:2019-05-11 01:03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化工材料领域,具体是一种超薄重包装热收缩膜。
背景技术
:热收缩膜是一种在加工过程中被拉伸定向,而在使用过程中受热收缩的热塑性薄膜,它是一种新型的包装材料,与目前所使用的诸多包装材料相比:其具有诸多优势:例如:一、质量轻;二、包装运输费用低;三、环保节能,更为特别的是,在不规则物品或商品集术包装方面,热收缩膜能够满足商品的防尘防潮等诸多需求。目前所使用的包装热收缩膜多少都存在一定缺陷,例如:厚度较厚,拉伸强度不够大等等。针对上述
背景技术
中提到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超薄重包装热收缩膜。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薄重包装热收缩膜,以解决上述
背景技术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薄重包装热收缩膜,其包括:外层、中间层以及内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薄重包装热缩膜厚度为60um~80um,其由外层、中间层和内层的三层粘结薄膜构成,所述外层厚度:中间层厚度:内层厚度的厚度比为1.5-2.5:2.0-2.5:1。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层混合原料为茂金属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所述茂金属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的质量比为:2.5-3.0:1:1;所述中间层混合原料为茂金属乙烯、低密度线性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所述茂金属乙烯、低密度线性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的质量比为:1:2.0-2.5:1;所述内层混合物原料为茂金属聚乙烯、低密度线性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所述茂金属聚乙烯、低密度线性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的质量比为:1:1-1.5:2.0-2.5。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茂金属乙烯为茂金属聚乙烯mpe1、茂金属聚乙烯mpe2和茂金属聚乙烯mpe3按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所述茂金属聚乙烯mpe1的熔融指数为0.2g-0.4g/10min,密度为0.918g-0.926g/cm3;所述茂金属聚乙烯mpe2的熔融指数为0.4g-0.6g/10min,密度为0.922g-0.928g/cm3;所述茂金属聚乙烯mpe3的熔融指数为0.6g-1.0g/10min,密度为0.932g-0.946g/cm3。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超薄重包装热收缩膜制备方法为:将各层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后通过三层共挤设备挤出,制作方法简单,易于操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一种超薄重包装热收缩膜结构设计合理,其使用部分茂金属聚乙烯材料代替传统的聚乙烯材料,与传统聚乙烯材料相比,茂金属聚乙烯材料有着诸多优势,其不仅能够在保持优异的薄膜性能的同时,还能够同时强化薄膜的挤出加工性能,所述的一种超薄重包装热收缩膜制作方便简单,实用性强,值得在日产生活与生产领域推广与使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实施例1一种超薄重包装热收缩膜,其包括:外层、中间层以及内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薄重热收缩膜厚度为60um,其由外层、中间层和内层的三层粘结薄膜构成,所述外层厚度、中间层厚度、内层厚度的厚度比为1.5:2.0:1,所述超薄重包装热收缩膜制备方法为:将各层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后通过三层共挤设备挤出。所述外层混合原料为茂金属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所述茂金属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的质量比为:2.5:1:1;所述中间层混合原料为茂金属乙烯、低密度线性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所述茂金属乙烯、低密度线性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的质量比为:1:2:1;所述内层混合物原料为茂金属聚乙烯、低密度线性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所述茂金属聚乙烯、低密度线性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的质量比为:1:1:2。所述茂金属乙烯为茂金属聚乙烯mpe1、茂金属聚乙烯mpe2和茂金属聚乙烯mpe3按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所述茂金属聚乙烯mpe1的熔融指数为0.2g/10min,密度为0.918g/cm3;所述茂金属聚乙烯mpe2的熔融指数为0.4g/10min,密度为0.922g/cm3;所述茂金属聚乙烯mpe3的熔融指数为0.6g/10min,密度为0.932g/cm3。实施例2一种超薄重包装热收缩膜,其包括:外层、中间层以及内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薄重热收缩膜厚度为80um,其由外层、中间层和内层的三层粘结薄膜构成,所述外层厚度:中间层厚度:内层厚度的厚度比为2.5:2.5:1,所述超薄重包装热收缩膜制备方法为:将各层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后通过三层共挤设备挤出。所述外层混合原料为茂金属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所述茂金属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的质量比为:3.0:1:1;所述中间层混合原料为茂金属乙烯、低密度线性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所述茂金属乙烯、低密度线性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的质量比为:1:2.5:1;所述内层混合物原料为茂金属聚乙烯、低密度线性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所述茂金属聚乙烯、低密度线性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的质量比为:1:1.5:2.5。所述茂金属乙烯为茂金属聚乙烯mpe1、茂金属聚乙烯mpe2和茂金属聚乙烯mpe3按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所述茂金属聚乙烯mpe1的熔融指数为0.4g/10min,密度为0.926g/cm3;所述茂金属聚乙烯mpe2的熔融指数为0.6g/10min,密度为0.928g/cm3;所述茂金属聚乙烯mpe3的熔融指数为1.0g/10min,密度为0.946g/cm3。实施例3一种超薄重包装热收缩膜,其包括:外层、中间层以及内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薄重热缩膜厚度为70um,其由外层、中间层和内层的三层粘结薄膜构成,所述外层厚度:中间层厚度:内层厚度的厚度比为2:2.3:1,所述超薄重包装热收缩膜制备方法为:将各层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后通过三层共挤设备挤出。所述外层混合原料为茂金属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所述茂金属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的质量比为:2.7:1:1;所述中间层混合原料为茂金属乙烯、低密度线性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所述茂金属乙烯、低密度线性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的质量比为:1:2.3:1;所述内层混合物原料为茂金属聚乙烯、低密度线性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所述茂金属聚乙烯、低密度线性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的质量比为:1:1.3:2.3。所述茂金属乙烯为茂金属聚乙烯mpe1、茂金属聚乙烯mpe2和茂金属聚乙烯mpe3按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所述茂金属聚乙烯mpe1的熔融指数为0.3g/10min,密度为0.920g/cm3;所述茂金属聚乙烯mpe2的熔融指数为0.5g/10min,密度为0.925g/cm3;所述茂金属聚乙烯mpe3的熔融指数为0.8g/10min,密度为0.939g/cm3。实施例4一种超薄重包装热收缩膜,其包括:外层、中间层以及内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薄重包装热收缩膜厚度为65um,其由外层、中间层和内层的三层粘结薄膜构成,所述外层厚度:中间层厚度:内层厚度的厚度比为1.7:2.1:1,所述超薄重包装热收缩膜制备方法为:将各层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后通过三层共挤设备挤出。所述外层混合原料为茂金属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所述茂金属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的质量比为:2.6:1:1;所述中间层混合原料为茂金属乙烯、低密度线性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所述茂金属乙烯、低密度线性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的质量比为:1:2.1:1;所述内层混合物原料为茂金属聚乙烯、低密度线性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所述茂金属聚乙烯、低密度线性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的质量比为:1:1.1:2.1。所述茂金属乙烯为茂金属聚乙烯mpe1、茂金属聚乙烯mpe2和茂金属聚乙烯mpe3按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所述茂金属聚乙烯mpe1的熔融指数为0.2g/10min,密度为0.919g/cm3;所述茂金属聚乙烯mpe2的熔融指数为0.4g/10min,密度为0.924g/cm3;所述茂金属聚乙烯mpe3的熔融指数为0.7g/10min,密度为0.935g/cm3。实施例5一种超薄重包装热收缩膜,其包括:外层、中间层以及内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薄重热收缩膜厚度为75um,其由外层、中间层和内层的三层粘结薄膜构成,所述外层厚度:中间层厚度:内层厚度的厚度比为2.4:2.4:1,所述超薄重包装热收缩膜制备方法为:将各层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后通过三层共挤设备挤出。所述外层混合原料为茂金属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所述茂金属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的质量比为:2.9:1:1;所述中间层混合原料为茂金属乙烯、低密度线性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所述茂金属乙烯、低密度线性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的质量比为:1:2.4:1;所述内层混合物原料为茂金属聚乙烯、低密度线性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所述茂金属聚乙烯、低密度线性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的质量比为:1:1.4:2.4。所述茂金属乙烯为茂金属聚乙烯mpe1、茂金属聚乙烯mpe2和茂金属聚乙烯mpe3按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所述茂金属聚乙烯mpe1的熔融指数为0.4g/10min,密度为0.924g/cm3;所述茂金属聚乙烯mpe2的熔融指数为0.6g/10min,密度为0.926g/cm3;所述茂金属聚乙烯mpe3的熔融指数0.9g/10min,密度为0.942g/cm3。通过对实施例制得的超薄重包装热收缩膜进行力学实验测定,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表1试验例子横向拉伸强度(n/mm2)透光度(1/a,a为吸光度值,采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实施例112.8×10-22.0×10-2实施例213.8×10-22.4×10-2实施例316.3×10-23.4×10-2实施例414.8×10-22.8×10-2实施例515.7×10-23.2×10-2根据表1表格数据所示,得出五个实施例中:横向拉伸强度排名为:实施例3>实施例5>实施例4>实施例2>实施例1。透光度排名为:实施例3>实施例5>实施例4>实施例2>实施例1。所以五个实施例中,按照实施例3制作的超薄重包装热收缩膜的产品品质较为优良。上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变化。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