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起球的腈纶混纺针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91938发布日期:2021-12-31 22:47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起球的腈纶混纺针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混纺针织面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起球的腈纶混纺针织面料。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纺织品的要求不再局限于保暖、舒适等原有的基本特性,人们更希望能享受进一步的功能,从而对于面料的功能越发的有要求,腈纶是通常是指用85%以上的丙烯腈与第二和第三单体的共聚物,经湿法纺丝或干法纺丝制得的合成纤维,丙烯腈含量在35%~85%之间的共聚物纺丝制得的纤维称为改性聚丙烯腈纤维, 腈纶纤维有人造羊毛之称,具有柔软、膨松、易染、色泽鲜艳、耐光、抗菌、不怕虫蛀等优点,根据不同的用途的要求可纯纺或与天然纤维混纺,其纺织品被广泛地用于服装、装饰、产业等领域,但是现有的腈纶混纺针织面料存在以下问题:
3.1、现有的腈纶混纺针织面料容易起球,会影响面料的整洁度,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4.2、现有的腈纶混纺针织面料功能比较单一,容易产生静电且长久使用其内部容易滋生细菌。
5.故此,我们提出一种抗起球的腈纶混纺针织面料。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起球的腈纶混纺针织面料,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8.一种抗起球的腈纶混纺针织面料,包括腈纶面料层,所述腈纶面料层的上下面均设有防面料起球保护层,所述腈纶面料层呈上下设有两组且两组所述腈纶面料层之间设有抗菌防静电层。
9.优选的,所述防面料起球保护层包括防起球剂膜层,所述防起球剂膜层的端面与腈纶面料层贴合,所述防起球剂膜层的上方设有环氧树脂耐磨层,所述环氧树脂耐磨层与防起球剂膜层之间设有玻璃纤维层。
10.优选的,所述环氧树脂耐磨层的厚度设置在0.3

0.5mm之间。
11.优选的,所述玻璃纤维层包括若干组纵向玻璃纤维丝和若干组横向玻璃纤维丝,若干组纵向玻璃纤维丝和若干组横向玻璃纤维丝纵横交织成网状结构。
12.优选的,所述纵向玻璃纤维丝和横向玻璃纤维丝的直径相同且直径设置在3

8μm之间。
13.优选的,所述纵向玻璃纤维丝和横向玻璃纤维丝的直径相同且直径设置在3

8μm之间。
14.优选的,所述导电纤维为碳纤维且为长丝纤维。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1.在面料两面均设置有防面料起球保护层,通过在腈纶面料层表面设置一层防起球剂膜层,可防止腈纶面料层表面起球,在防起球剂膜层的外表面设置环氧树脂耐磨层和玻璃纤维层,可对防起球剂膜层起保护作用。
17.2.设有抗菌防静电层,由银离子抗菌纤维和导电纤维编织而成,可对腈纶混纺针织面料起到防静电和灭杀内部细菌等作用。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抗起球的腈纶混纺针织面料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抗起球的腈纶混纺针织面料的防面料起球保护层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抗起球的腈纶混纺针织面料的玻璃纤维层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腈纶面料层;2、抗菌防静电层;3、防面料起球保护层;31、环氧树脂耐磨层;32、防起球剂膜层;33、玻璃纤维层。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如图1

3所示,一种抗抗起球的腈纶混纺针织面料,包括腈纶面料层1,腈纶面料层1的上下面均设有防面料起球保护层3,腈纶面料层1呈上下设有两组且两组腈纶面料层1之间设有抗菌防静电层2。
26.防面料起球保护层3包括防起球剂膜层32,防起球剂膜层32的端面与腈纶面料层1贴合,防起球剂膜层32的上方设有环氧树脂耐磨层31,环氧树脂耐磨层31与防起球剂膜层32之间设有玻璃纤维层33,通过在腈纶面料层1表面设置一层防起球剂膜层32,可防止腈纶面料层1表面起球,在防起球剂膜层32的外表面设置环氧树脂耐磨层31,可防止防起球剂膜层32因摩擦导致磨损。
27.环氧树脂耐磨层31的厚度设置在0.3

0.5mm之间,环氧树脂耐磨层31过厚将影响面料的柔韧度,此厚度区间最适。
28.玻璃纤维层33包括若干组纵向玻璃纤维丝和若干组横向玻璃纤维丝,若干组纵向
玻璃纤维丝和若干组横向玻璃纤维丝纵横交织成网状结构,通过玻璃纤维层33起到防刺穿的作用,可防止防起球剂膜层32被刺穿。
29.纵向玻璃纤维丝和横向玻璃纤维丝的直径相同且直径设置在3

8 μm之间,直径在3

8μm之间的玻璃纤维丝具有很高的拉伸强度。抗菌防静电层2由银离子抗菌纤维和导电纤维编织而成,经纬密度为 200~600支,通过抗菌防静电层2可对腈纶混纺针织面料起到防静电和灭杀内部细菌等作用。
30.导电纤维为碳纤维且为长丝纤维,其具有很好地导电效果,便于其及时将腈纶混纺针织面料的静电导走。
3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抗起球的腈纶混纺针织面料,本腈纶混纺针织面料在其两面均设置有防面料起球保护层31,通过在腈纶面料层1表面设置一层防起球剂膜层32,可防止腈纶面料层1 表面起球,在防起球剂膜层32的外表面设置环氧树脂耐磨层31,可防止防起球剂膜层32因摩擦导致磨损,通过玻璃纤维层33起到防刺穿的作用,可防止防起球剂膜层32被刺穿,且抗菌防静电层2,由银离子抗菌纤维和导电纤维编织而成,可对腈纶面料层1起到防静电和灭杀内部细菌等作用。
3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抗起球的腈纶混纺针织面料,包括腈纶面料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腈纶面料层(1)的上下面均设有防面料起球保护层(3),所述腈纶面料层(1)呈上下设有两组且两组所述腈纶面料层(1)之间设有抗菌防静电层(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起球的腈纶混纺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面料起球保护层(3)包括防起球剂膜层(32),所述防起球剂膜层(32)的端面与腈纶面料层(1)贴合,所述防起球剂膜层(32)的上方设有环氧树脂耐磨层(31),所述环氧树脂耐磨层(31)与防起球剂膜层(32)之间设有玻璃纤维层(3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起球的腈纶混纺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耐磨层(31)的厚度设置在0.3

0.5mm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起球的腈纶混纺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层(33)包括若干组纵向玻璃纤维丝和若干组横向玻璃纤维丝,若干组纵向玻璃纤维丝和若干组横向玻璃纤维丝纵横交织成网状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起球的腈纶混纺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玻璃纤维丝和横向玻璃纤维丝的直径相同且直径设置在3

8μm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起球的腈纶混纺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防静电层(2)由银离子抗菌纤维和导电纤维编织而成,经纬密度为200~600支。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抗起球的腈纶混纺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纤维为碳纤维且为长丝纤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起球的腈纶混纺针织面料,包括腈纶面料层,所述腈纶面料层的上下面均设有防面料起球保护层,所述腈纶面料层呈上下设有两组且两组所述腈纶面料层之间设有抗菌防静电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抗起球的腈纶混纺针织面料,在面料两面均设置有防面料起球保护层,通过在腈纶面料层表面设置一层防起球剂膜层,可防止腈纶面料层表面起球,在防起球剂膜层的外表面设置环氧树脂耐磨层和玻璃纤维层,可对防起球剂膜层起保护作用,设有抗菌防静电层,由银离子抗菌纤维和导电纤维编织而成,可对腈纶混纺针织面料起到防静电和灭杀内部细菌等作用。和灭杀内部细菌等作用。和灭杀内部细菌等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史游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闰友服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06
技术公布日:2021/12/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