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复合型无纺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49071发布日期:2022-01-26 18:36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度复合型无纺布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纺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复合型无纺布。


背景技术:

2.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构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被广泛的利用,随着外卖行业的迅速崛起,无纺布被大量的用于制造外卖配送袋。
3.现有的复合型无纺布强度低,制造成外卖配送袋使用时,容易发生撕裂,且抗菌隔热性能不佳,无法防止袋体上的细菌滋生以及防止外卖对人体皮肤造成烫伤。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复合型无纺布存在强度低和抗菌隔热性能不佳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强度复合型无纺布。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高强度复合型无纺布,包括外无纺布层和内无纺布层,所述外无纺布层和内无纺布层之间设置有棉芯层,所述内无纺布层的底部设置有铝箔层。
7.优选地,所述棉芯层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外无纺布层和内无纺布层的内部均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横向涤纶加固条,所述通孔内设置有竖涤纶加固条,所述竖涤纶加固条的顶部和处于其正上方的第一横向涤纶加固条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竖涤纶加固条的底部和处于其正下方的第一横向涤纶加固条的顶部固定连接。
8.优选地,所述棉芯层内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横向涤纶加固条,所述第二横向涤纶加固条和处于同一竖直面上的竖涤纶加固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向涤纶加固条和竖涤纶加固条的连接点位于相应的通孔内。
9.优选地,所述外无纺布层和内无纺布层均通过针刺的方式分别与棉芯层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
10.优选地,所述外无纺布层通过阻燃剂做过阻燃处理。
11.优选地,所述铝箔层的底部设置有银离子抗菌层。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中,外无纺布层和内无纺布层之间设置的棉芯层可以提高无纺布的强度,通过在外无纺布层和内无纺布层内均设置多个第一横向涤纶加固条,在棉芯层内设置多个第二横向涤纶加固条,然后通过多个竖涤纶加固条将处于同一竖直面上的第一横向涤纶加固条和第二横向涤纶加固条连接起来,增强外无纺布层、棉芯层、内无纺布层之间的连接的稳固性及牵拉性能,从而提高其强度,防止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撕裂;
14.2、本实用新型中,在内无纺布层的底部设置有铝箔层,可以起到隔热的作用,防止袋体外侧过热,造成对触碰者皮肤造成烫伤,也可以对外卖起到保温的作用;
15.3、本实用新型中,在铝箔层的底部设置有银离子抗菌层,具有抑菌的作用,防止袋体上细菌的滋生,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外无纺布层通过阻燃剂做过阻燃处理,可以起到阻燃的效果。
16.本实用新型中,该复合型无纺布结构简单,通设置的棉芯层以及第一横向涤纶加固条、第二横向涤纶加固条和竖涤纶加固条作用下,提高无纺布的强度,防止其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撕裂,且设置有铝箔层提高了隔热效果,设置的银离子抗菌层,可以起到防止袋体上的细菌滋生的作用。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强度复合型无纺布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强度复合型无纺布的棉芯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外无纺布层;2、棉芯层;3、内无纺布层;4、铝箔层;5、银离子抗菌层;6、第一横向涤纶加固条;7、第二横向涤纶加固条;8、竖涤纶加固条;9、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实施例一
22.参照图1-2,一种高强度复合型无纺布,包括外无纺布层1和内无纺布层3,外无纺布层1和内无纺布层3之间设置有棉芯层2,内无纺布层3的底部设置有铝箔层4。
23.实施例二
24.参照图1-2,一种高强度复合型无纺布,包括外无纺布层1和内无纺布层3,外无纺布层1通过阻燃剂做过阻燃处理,通过阻燃处理,可以起到阻燃的效果,外无纺布层1和内无纺布层3之间设置有棉芯层2,棉芯层2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9,外无纺布层1和内无纺布层3的内部均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横向涤纶加固条6,通孔9内设置有竖涤纶加固条8,竖涤纶加固条8的顶部和处于其正上方的第一横向涤纶加固条6底部固定连接,竖涤纶加固条8的底部和处于其正下方的第一横向涤纶加固条6的顶部固定连接,通设置的棉芯层2以及第一横向涤纶加固条6、竖涤纶加固条8提高了提高无纺布的强度,棉芯层2内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横向涤纶加固条7,第二横向涤纶加固条7和处于同一竖直面上的竖涤纶加固条8固定连接,第二横向涤纶加固条7和竖涤纶加固条8的连接点位于相应的通孔9内,通过设置的第二横向涤纶加固条7可以提高棉芯层2和外无纺布层1和内无纺布层3的连接稳定性,从而提高其强度,外无纺布层1和内无纺布层3均通过针刺的方式分别与棉芯层2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采用针刺的方式固定连接,从而提高了其连接的稳定性,内无纺布层3的底部设置有铝箔层4,铝箔层4的底部设置有银离子抗菌层5在铝箔层4的底部设置有银离子抗菌层5,具有抑菌的作用,防止袋体上细菌的滋生,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25.工作原理:外无纺布层1和内无纺布层3之间设置的棉芯层2可以提高无纺布的强度,通过在外无纺布层1和内无纺布层3内均设置多个第一横向涤纶加固条6,在棉芯层2内设置多个第二横向涤纶加固条7,然后通过多个竖涤纶加固条8将处于同一竖直面上的第一
横向涤纶加固条6和第二横向涤纶加固条7连接起来,增强外无纺布层1、棉芯层2、内无纺布层3之间的连接的稳固性及牵拉性能,从而提高其强度,防止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撕裂,在内无纺布层3的底部设置有铝箔层4,可以起到隔热的作用,防止袋体外侧过热,造成对触碰者皮肤造成烫伤,也可以对外卖起到保温的作用,在铝箔层4的底部设置有银离子抗菌层5,具有抑菌的作用,防止袋体上细菌的滋生,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外无纺布层1通过阻燃剂做过阻燃处理,可以起到阻燃的效果。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强度复合型无纺布,包括外无纺布层(1)和内无纺布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无纺布层(1)和内无纺布层(3)之间设置有棉芯层(2),所述内无纺布层(3)的底部设置有铝箔层(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复合型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棉芯层(2)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9),所述外无纺布层(1)和内无纺布层(3)的内部均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横向涤纶加固条(6),所述通孔(9)内设置有竖涤纶加固条(8),所述竖涤纶加固条(8)的顶部和处于其正上方的第一横向涤纶加固条(6)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竖涤纶加固条(8)的底部和处于其正下方的第一横向涤纶加固条(6)的顶部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复合型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棉芯层(2)内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横向涤纶加固条(7),所述第二横向涤纶加固条(7)和处于同一竖直面上的竖涤纶加固条(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向涤纶加固条(7)和竖涤纶加固条(8)的连接点位于相应的通孔(9)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复合型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无纺布层(1)和内无纺布层(3)均通过针刺的方式分别与棉芯层(2)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复合型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无纺布层(1)通过阻燃剂做过阻燃处理。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复合型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箔层(4)的底部设置有银离子抗菌层(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纺布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强度复合型无纺布,针对现有的复合型无纺布存在强度低和抗菌隔热性能不佳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外无纺布层和内无纺布层,所述外无纺布层和内无纺布层之间设置有棉芯层,所述内无纺布层的底部设置有铝箔层,本实用新型中,该复合型无纺布结构简单,通设置的棉芯层以及第一横向涤纶加固条、第二横向涤纶加固条和竖涤纶加固条共同作用下,提高无纺布的强度,防止其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撕裂,从而提高了其质量,且设置有铝箔层提高了隔热和保温效果,设置的银离子抗菌层,可以起到防止袋体上的细菌滋生的作用。体上的细菌滋生的作用。体上的细菌滋生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李圣爱 项方印 项小强 项细印 黄涛 项炳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慧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30
技术公布日:2022/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