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缩入式击针双保险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618阅读:6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转动缩入式击针双保险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枪械保险装置。
在现有手枪的各种击针保险机构中,比较突出的是瑞士的西格P226手枪和意大利的M92F式手枪。这两种手枪击针保险的缺点是关上或打开保险,击针均处于原有位置上。前者若击锤滑机前击,击锤直接打击击针,此时击针虽被与扳机联动的卡铁卡住不能击发枪弹,但卡铁承受击锤的撞击力易撞损。再者这种扳机联动的自动击针保险,不能起主导保险作用,而必须增加另外的手动保险。后者若击锤滑机,虽然只能打在保险圆柱体上,但枪口朝下跌落时,击针可凭自身惯性撞击枪弹起火,虽然惯性力小,但这也是个不安全的因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动缩入式击针双保险机构。这种机构克服了上述两种击针存在的不足,起到了真正的保险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的一般情况下,枪支的击针位于枪弹后部,由扳击击鍾撞击后,凭惯性击响枪弹。本设计的发明点是在击针上设有一个轴向长槽,在该槽处上方的枪身内有个半圆形的和一个矩形的凹槽,L形转凸装在半圆形凹槽内及击针长槽前部。卡铁位于矩形凹槽内及击针长槽后部。L形转凸的径向转动由位于枪身两侧的转把调整,而卡铁则与扳机原有的联杆相接。
该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构思独特,设计先进,由于具备手动和联动双重保险,所以保险性能好,使用安全可靠。
附图(1)为枪支保险状态下的机构示意图。
附图(2)为转把12示意图。
附图(3)为枪支待发状态下的机构示意图。
附图(4)为枪支击发状态下的机构示意图。
图中1-击锤、2-扳机联动保险卡铁、3-转动缩入式保险(手动保险)L形转凸、4-击针簧、5-扳机、6-击针、7-枪弹、8-枪管、9-枪底把、10-枪身、11-扳机联杆、12-转把。
实施例如
图1所示击针6拉于枪弹7与扳机5之间。在击针6上设有一个轴向长槽,在该槽处上方的枪身10内有一个半圆形的和一个矩形的凹槽,L形转凸3装在半圆形凹槽内及击针长槽前部,卡铁2位于矩形凹槽内及击针长槽后部。L形转凸3的径向转动由位于枪身两侧的转把12调整,如图(2)所示。而卡铁2则靠扳机联杆11驱动。
图(1)所示为枪支保险状态下的机构示意图。这时的击针6同时被卡铁2和L形转凸3卡住,使击针6后端缩入枪身10后端面,击针6前端不抵弹底窝,构成击针双保险。
打开扳机,按图(1)中箭头所示调整L形转凸3,使枪支处于图(3)所示的待发状态。这时的手动保险即L形转凸3保险已经解除,但扳机联动保险卡铁2还位于击针6长槽内,即处于保险位置上,所以在不扣动扳机的情况下,仍能起到可靠的保险作用。
枪支击发状态如图(4)所示扣动扳机5,使扳机联杆11将卡铁2抬起,使其缩入矩形凹槽内,即彻底解脱保险,击锤1撞击击针6,使其凭惯性击响枪弹形成发射。由于该机构的击针及保险部件均不与击锤发生联系,所以在保险状态下,射手可扣动扳机进行射击练习。
权利要求
1.一种转动缩入式击针双保险机构,主要由击针、击针簧、扳机联动保险卡铁、转动缩入式保险L形转凸、枪身和转把组成,其特征在于击针上有一个轴向长槽,在该槽处上方的枪身内有一个半圆形的和一个矩形的凹槽,L形转凸装在半圆形凹槽内及击针长槽前部,联动保险卡铁位于矩形凹槽内及击针长槽后部,与L形转凸联接的转把位于枪身两侧。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动缩入式击针双保险机构,这种机构具有手动和扳机联动的双重保险,即在击针上安装了L形转凸和卡铁,在扣动扳机时,二者可起到双重保险作用,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击针单一保险存在的不足,设计先进,保险性能好,使用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F41A17/00GKCN2157480SQ93207068
公开日1994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1993年3月26日
发明者张平, 唐文烈 申请人:张平, 唐文烈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