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吸附片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00925阅读:656来源:国知局
静电吸附片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静电吸附片材。本发明提供一种吸附力的持续性高、吸附力不易受到湿度的影响、油墨的密合良好、且印刷工序中不会产生故障的静电吸附片材(iii)(1)。一种静电吸附片材(iii)(1),其特征在于,其是由层叠体形成的静电吸附片材,该层叠体是由含有树脂薄膜层(A)(4)的标签层(i)(2)和含有剥离层(B)(5)及支承体层(C)(6)的剥离片材层(ii)(3)以树脂薄膜层(A)(4)和剥离层(B)(5)相接触的方式层叠而成的层叠体,所述树脂薄膜层(A)(4)在一面具备记录层(D)(7),标签层(i)(2)和剥离片材层(ii)(3)的剥离强度为1~50g/cm,并且从剥离片材层(ii)(3)剥离的标签层(i)(2)能够静电吸附于被粘物上。
【专利说明】
静电吸附片材
[00011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9年6月15日、申请号为200980122699.6、发明名称为"静电 吸附片材"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一种静电吸附片材。从静电吸附片材(iii)剥离掉剥离片材层(ii)而 得到的标签层(i)无论对何种被粘物均具有吸附性,为使用后能够容易揭掉的带电式标签。 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在印刷工序中的操作性特别好,并且印刷油墨的密合性优异。
【背景技术】
[0003] 以往,为了在墙面、玻璃面、柱子、公告板、柜子、书架等被粘物上粘贴通过印刷而 制作的海报、广告等,一直利用粘合剂或粘合带等。然而,使用粘合剂或粘合带在被粘物上 粘贴海报、广告等时,存在使用后难以容易地剥离、从被粘物表面揭下后留下浆糊、被粘物 表面的涂装剥落、渐渐弄脏、逐渐损坏了原有的平面性这些问题。
[0004] 作为不使用粘合剂或粘合带揭示海报、广告等的方法,提出了能够利用静电力进 行粘贴的吸附方式的薄膜。例如,专利文献1和2中提出赋予了静电吸附力的聚氯乙烯薄膜, 专利文献3中提出赋予了静电吸附力的聚丙烯系薄膜。
[0005] 然而为了维持静电吸附力,这些薄膜配合了特定的物质,但存在吸附的持续力不 充分的问题。另外由于这些薄膜不具有印刷记录适性,因此在作为海报等使用时存在必须 将该薄膜与所期望的物品粘在一起后作为海报等形式使用的问题。
[0006] 专利文献4至6中提出由可静电吸附的聚合物形成的多孔质的薄膜。通过制成多孔 质薄膜,从而可带电的表面积增大,保持带电电荷的性能提高,吸附的持续力提高。然而,该 多孔质薄膜是通过涂覆法制作的,可使用的聚合物限定于可溶于溶剂的聚合物。另外由于 这些聚合物透湿性高、形成的空孔也非独立气泡(相连通),因此电荷的保持性能根据外部 湿度的变化而变化,存在静电吸附力受湿度的影响的缺点。
[0007] 专利文献7中提出向含有平坦形状气泡的介电性(d i e 1 ec tr i c i ty)材料的薄膜内 部给予大量的单一极性的电荷而得到的薄膜。以这种方式制得的薄膜具有静电吸附力高、 持续性也高的优点,但是想在该薄膜上实施印刷而作为海报或标签利用则存在如下问题: 由于其自身的静电吸附力而导致印刷时在印刷机上的走行性非常糟糕,粘贴在辊等上使图 案等发生偏移,或者印刷中粘上尘土等弄脏薄膜。为了解决该问题需要在薄膜成形后一次 性印刷、之后重新给予单一极性的电荷,工序变得麻烦,作为印刷各种图案的印刷用纸的处 理非常不便。像这样该专利文献7的薄膜原本也不以印刷为目的,因而存在油墨的密合性也 不充分的缺点。
[0008] 现有技术文献
[0009] 专利文献
[0010]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63-030940号公报 [0011]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58-098351号公报
[0012]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昭61-000251号公报 [0013]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06-083266号公报 [0014]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第3770926号公报 [0015]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平07-244461号公报 [0016] 专利文献7:日本特表平10-5042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7]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18] 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改善了这种以往的静电吸附片材中可见到的静电吸附力 低或受环境的影响而易导致静电吸附力降低、作为印刷记录物使用时处理不便、印刷油墨 的密合低下这些不良情况。
[0019] 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附力的持续性高、吸附力不易受到湿度的影响、 油墨的密合良好、且印刷工序中不产生故障的静电吸附片材(iii)。
[0020]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21]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这些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制作具有特定结 构的层叠薄膜,从而能够提供具有所期望的特性的静电吸附片材,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0022]即本发明具有下述构成。
[0023] (1)
[0024] 一种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其是含有层叠体的静电吸附片材,该层叠 体是由含有树脂薄膜层(A)的标签层(i)和含有剥离层(B)及支承体层(C)的剥离片材层 (ii)以树脂薄膜层(A)和剥离层(B)相接触的方式层叠而成的层叠体,所述树脂薄膜层(A) 在一面具有记录层(D),标签层(i)和剥离片材层(ii)的剥离强度为1~50g/cm,从剥离片材 层(ii)剥离的标签层(i)能够静电吸附于被粘物上。
[0025] (2)
[0026] 根据上述(1)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对由标签层(i)和剥离片材 层(ii)层叠而成的层叠体实施带电处理,向标签层(i)导入电荷。
[0027] (3)
[0028] 根据上述(2)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带电处理是剥离片材层 (ii)和标签层(i)的剥离引起的剥离带电。
[0029] (4)
[0030] 根据上述(2)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带电处理为高压直流电源 方式的电晕放电处理。
[0031] (5)
[0032] 根据上述(2)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带电处理为高压交流电源 方式的电晕放电处理。
[0033] (6)
[0034] 根据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树脂薄膜层 (A)含有:3~70重量%的无机微细粉末和有机填料中的至少一者,以及97~30重量%的聚 烯烃系树脂和含官能团聚烯烃系树脂中的至少一者。
[0035] (7)
[0036] 根据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树脂薄膜层 (A)至少含有沿单轴方向拉伸而成的拉伸树脂薄膜,并且由下述式(1)算出的孔隙率为1~ 70% 〇
[0037]
[0038] (8)
[0039] 根据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树脂薄膜层 (A)为多层结构,至少含有沿双轴方向拉伸而成的层。
[0040] (9)
[0041]根据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剥离层(B) 是由聚醚树脂、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尿素树脂、丙烯酸系树脂、酰胺树脂、环氧树脂中的 任意1种以上树脂通过涂覆法而形成的。
[0042] (1〇)
[0043]根据上述(1)~(9)中任一项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支承体层 (C)由纸、树脂薄膜、合成纸中的任一种形成。
[0044] (11)
[0045] 根据上述(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支承体层 (C)的表面电阻为1X10-1~9Χ10 12Ω。
[0046] (12)
[0047] 根据上述(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记录层(D) 含有高分子粘合剂。
[0048] (13)
[0049] 根据上述(1)~(12)中任一项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记录层(D) 的表面电阻为1 X 1〇13~9 X ΙΟ17 Ω。
[0050] (14)
[0051]根据上述(1)~(13)中任一项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标签层(i) 的水蒸气透过系数为〇. 01~2.50g · mm/(m2 · 24hr)。
[0052] (15)
[0053] 根据上述(1)~(14)中任一项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设标签层 (i)的葛利柔软度为1时,剥离片材层(ii)的葛利柔软度的比为0.04~0.95。
[0054] (16)
[0055] 根据上述(1)~(15)中任一项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标签层(i) 的葛利柔软度为5~lOOOmgf,并且剥离片材层(ii)的葛利柔软度为1~500mgf。
[0056] (17)
[0057] 根据上述(1)~(16)中任一项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标签层(i) 的厚度为20~500μπι,并且剥离片材层(ii)的厚度为1~500μπι。
[0058] (18)
[0059] -种印刷记录物,其含有上述(1)~(17)中任一项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
[0060] (19)
[0061] -种标签,其含有标签层(i),所述标签层(i)是从上述(18)所述的印刷记录物剥 离掉剥离片材层(ii)而得到的标签层(i)。
[0062] 另外关于剥离片材层(ii),即使将它们之间互相重叠也难以发生粘连,优选测定 的粘连值为20g/cm以下。
[0063] 本发明包括使用了静电吸附片材(iii)的印刷记录物,该印刷记录物使用静电吸 附片材(iii)作为印刷用纸,容易在其上实施印刷。此外还包括使用从其上剥离了剥离片材 层(i i)而得到的标签层(i)作为标签的方式。
[0064] 发明的效果
[0065]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吸附力的持续性高、吸附力不易受到湿度的影响、油墨的密 合良好、且印刷工序中不产生故障的静电吸附片材(iii)。
【附图说明】
[0066] 图1为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iii)的一种形态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0067] 图2为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iii)的其他形态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0068]图3为本发明的带电处理中使用的直流式电晕放电处理装置的一个例子。
[0069] 附图标记说明
[0070] 11 静电吸附片材(iii)
[0071] 2、12标签层⑴
[0072] 3、13剥离片材层(ii)
[0073] 4、14树脂薄膜层(A)
[0074] 5、15 剥离层(B)
[0075] 6、16 支承体层(C)
[0076] 7,17 记录层(D)
[0077] 18 记录层制作用薄膜层
[0078] 19 记录层粘贴用粘合层
[0079] a 可剥离的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80]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其是含有层叠体的静电吸附片材 (iii),该层叠体是由含有树脂薄膜层(A)的标签层(i)和含有剥离层(B)及支承体层(C)的 剥离片材层(ii)以树脂薄膜层(A)和剥离层(B)相接触的方式层叠而成的层叠体,所述树脂 薄膜层(A)在一面具有记录层(D),标签层(i)和剥离片材层(ii)的剥离强度为1~50g/cm, 并且从剥离片材层(ii)剥离的标签层(i)能够静电吸附于被粘物上。
[0081] [静电吸附]
[0082] 本发明中的静电吸附是指:仅通过使从剥离片材层(ii)剥离的标签层(i)与被粘 物相接触,利用静电力以即使被粘物直立时标签层(i)也不滑落、不落下的程度粘贴的状 ??τ 〇
[0083] 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为了使从剥离片材层(ii)剥离的标签层(i)能够静电吸附 于被粘物上,可以通过对层叠体实施带电处理从而达成。更具体而言,作为带电处理可以举 出(1)由剥离片材层(ii)和标签层(i)的剥离引起的剥离带电处理和(2)电荷注入处理中的 至少一种处理。
[0084][剥离带电处理]
[0085] 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可利用剥离标签层(i)和剥离片材层(ii)时产生的 剥离带电发挥吸附力。
[0086] 尤其是标签层(i)的吸附力可利用标签层(i)的表面和内部蓄积的电荷发挥。该吸 附力可通过测定表面电位而大概获知。作为表面电位测定器例如可使用"(株)KEYENCE制, high precision electrostatic sensor SK"或"TREK JAPAN(株)制,高压高速表面电位计 model341B"等。为了使测定不受气温、湿度的影响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另外,为了不 受周围物品的影响,在将剥离了剥离片材层(ii)后的标签层(i)悬挂的状态下进行。
[0087] 表面电位根据标签层(i)自身的材质、厚度、密度或剥离层(B)和支承体层(C)的材 质而变化。通常电荷量[C]、电容[Q]和电位[V]的关系为Q = CV,即使电荷量[C]相同,标签层 (i)的电容[Q]越高、电位[V]越为低值。
[0088]本发明的标签层(i)的剥离后的表面电位在气温23°C、湿度50%RH的环境下通常 显示-1~-30KV的电位。另外该表面电位在气温40°C、湿度80%RH的环境下通常显示0~-20KV的电位。
[0089]高湿度下,表面电位易从标签层(i)逃逸,也存在成为0KV的情况,但在该环境下实 际上即使将标签层(i)粘贴在墙壁等上时,也发挥较强的吸附力和较高的持续性。由此可推 测,本发明中的标签层(i)的吸附力受到标签层(i)表面的电荷的影响自不用说,还较大地 受到标签层(i)内部的电荷的影响。这种情况下仅以表面电位无法充分衡量标签层(i)的性 能,但由于目前还没有测定蓄积于标签层(i)内部的电荷的具体技术和方法,因此本发明中 标签层(i)的剥离后的带电量的测定直接以表面电位的测定来代替。
[0090] 上述标签层(i)的剥离后的电位和吸附力的关系对下述电荷注入处理后的电位也 适用。
[0091] [电荷注入处理]
[0092] 本发明中,对于层叠体,期望在层叠树脂薄膜层(A)、剥离层(B)和支承体层(C)至 少这3层后实施电荷注入处理。
[0093]作为电荷注入处理(带电处理)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公知的各种方法进 行。例如可列举出:成形为静电吸附片材(iii)后,对薄膜的表面施加电晕放电或脉冲状高 电压,或者在电介体中保持薄膜的两表面并向两表面施加直流高电压的方法(电驻极化 法);照射γ射线或电子束而驻极体化的方法(辐射驻极化法)等。
[0094]本发明中最优选的电荷注入处理方法为电晕放电处理。
[0095] 作为电晕放电处理,可列举出如下高压直流电源方式的电晕放电处理:使用连接 了高压直流电源的施加电极和接地电极,将静电吸附片材(iii)固定于上述电极间,或者使 其从上述电极间通过,同时对施加电极施加5~100kV的电压使之产生电晕放电,导入电荷 至静电吸附片材(iii)的内部。在该方式中,施加电极使用等间隔地配置了多个金属针的物 品或金属线,接地电极使用平坦的金属板或金属辊。在高压直流电源方式的电晕放电处理 中,施加电极的带电极性可以为正和负任一种,只要选择使标签层(i)较易蓄积电荷的极性 即可。通常,施加电极为负极性时具有能够有效地产生电晕、不易产生放电火花的倾向,从 安全性的观点来看优选。
[0096]另外,作为电晕放电处理,代替高压直流电源而使用高压交流电源时,则成为高压 交流电源方式的电晕放电处理。高压交流电源方式与高压直流电源方式同样地能够向标签 层(i)注入电荷,但若与高压直流电源方式相比,则将电荷导入至标签层(i)内部的能力较 弱,作为电荷注入处理具有不及高压直流电源方式的倾向。使用高压交流电源方式时,优选 用树脂或陶瓷等绝缘体被覆施加电极或接地电极中的任一者以提高电极间的绝缘性、避免 产生火花放电。
[0097]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iii)还能够在带电处理后进行除电处理。通过进行除电 处理可以避免印刷工序、对标签等的加工工序中的故障。所述除电处理能够使用电压施加 式除电器(电离器)或自放电式除电器等公知的方法。这些通常的除电器能够清除表面的电 荷,但无法深入清除树脂薄膜层内部、尤其是空孔中蓄积的电荷。因此通过除电处理使得标 签层(i)的吸附力降低,但对吸附力的持续性没有大的影响。
[0098] 以下,对本发明品的结构上的特征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0099] [标签层(i)]
[0100] 标签层(i)含有树脂薄膜(A)和记录层(D)。标签层(i)的厚度优选为20~500μπι,更 优选为25~400μπι,进一步优选为27~300μπι,尤其优选为30~200μπι的范围。标签层(i)的厚 度不足20μπι时,有时处理标签层(i)时由于带电而粘贴在手等上,使操作性降低。另外由于 粘贴到被粘物上时有时容易变皱,因而外观变差。超过500M1时标签层(i)的自身重量变得 过大,具有变得难以维持对被粘物的吸附的倾向。
[0101] [剥离片材层(ii)]
[0102] 剥离片材层(ii)含有剥离层(B)和支承体层(C)。剥离片材层(ii)的厚度优选为1 ~500μηι,更优选为5~300μηι,进一步优选为10~200μηι,尤其优选为15~150μηι的范围。剥离 片材层(ii)的厚度不足Uim时,剥下剥离片材层(ii)时易发生该层的断裂,具有易影响功能 的倾向。超过500μηι时,剥离片材层(ii)的挺度(stiffness)和刚度变得过高,与标签层(i) 剥离时容易在标签层(i)侧产生褶皱、或者标签层(i)发生卷曲,易影响标签层(i)的外观、 并且无法充分引起标签层(i)的剥离带电,具有吸附力的持续性变差的倾向。
[0103] [树脂薄膜层(A)]
[0104] 本发明的树脂薄膜层(A)只要能够体现本发明的效果即可以为任意的构成,但优 选含有热塑性树脂。另外,优选具有通过使内部具有空孔从而容易保持电荷的结构。
[0105] 树脂薄膜层(A)中使用的热塑性树脂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使用高密 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丙烯系树脂、聚甲基-1-戊烯等聚烯烃系树脂,乙 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马来酸改性聚乙烯、马来酸改性聚丙烯等含官 能团聚烯烃系树脂,尼龙-6、尼龙_6,6等聚酰胺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其共聚 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脂肪族聚酯等热塑性聚酯系树脂,聚碳酸酯、无规立构聚苯乙 稀、间规立构聚苯乙稀等。
[0106] 这些热塑性树脂中优选使用加工性优异的聚烯烃系树脂、含官能团聚烯烃系树 月旨。另外,已知以聚烯烃系树脂为主要成分的薄膜与后述的成为剥离层(B)的粘合剂的粘合 力较弱,能够容易地在树脂薄膜层(A)和剥离层(B)的界面进行剥离。
[0107] 作为聚烯烃系树脂的更具体的例子可列举出乙烯、丙烯、丁烯、丁二烯、异戊二烯、 氯丁二烯、甲基-1-戊烯等烯烃类的均聚物,以及这些烯烃类中的2种以上形成的共聚物。
[0108] 作为含官能团聚烯烃系树脂的更具体的例子可列举出所述烯烃类与能够共聚合 的含官能团单体的共聚物。作为所述含官能团单体尤其以苯乙烯、甲基苯乙烯等苯乙烯 类,醋酸乙烯酯、乙烯醇、丙酸乙烯酯、丁酸乙烯酯、新戊酸乙烯酯、己酸乙烯酯、月桂酸乙烯 酯、硬脂酸乙烯酯、苯甲酸乙烯酯、丁基苯甲酸乙烯酯、环己烷羧酸乙烯酯等羧酸乙烯酯类, 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 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酸酯、(甲基) 丙烯酸苄基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双环戊酯、(甲 基)丙烯酰胺、Ν-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等丙烯酸酯类,甲基乙烯基醚、乙基乙烯基醚、丙基 乙烯基醚、丁基乙烯基醚、环戊基乙烯基醚、环己基乙烯基醚、苄基乙烯基醚、苯基乙烯基醚 等乙烯基醚类为代表。可列举出根据需要从这些含官能团单体中适当选择1种或2种以上进 行共聚合后得到的共聚物。
[0109] 进一步,也可以根据需要对这些聚烯烃系树脂和/或含官能团聚烯烃系树脂接枝 改性后使用。
[0110] 接枝改性中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作为具体的例子可列举出利用不饱和羧酸或其 衍生物的接枝改性。作为该不饱和羧酸例如可列举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富马酸、 衣康酸等。另外作为上述不饱和羧酸的衍生物也可以使用酸酐、酯、酰胺、酰亚胺、金属盐 等。具体而言可列举出马来酸酐、衣康酸酐、柠康酸酐、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 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 水甘油酯、马来酸单乙酯、马来酸二乙酯、富马酸单甲酯、富马酸二甲酯、衣康酸单甲酯、衣 康酸二乙酯、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马来酸单酰胺、马来酸二酰胺、马来酸-Ν-单乙基酰 胺、马来酸-Ν,Ν-二乙基酰胺、马来酸-Ν-单丁基酰胺、马来酸-Ν,Ν-二丁基酰胺、富马酸单酰 胺、富马酸二酰胺、富马酸-Ν-单乙基酰胺、富马酸-Ν,Ν-二乙基酰胺、富马酸-Ν-单丁基酰 胺、富马酸-Ν,Ν-二丁基酰胺、马来酰亚胺、Ν-丁基马来酰亚胺、Ν-苯基马来酰亚胺、丙烯酸 钠、甲基丙烯酸钠、丙烯酸钾、甲基丙烯酸钾等。
[0111] 接枝改性产物是相对于聚烯烃系树脂及含官能团聚烯烃系树脂通常接枝0.005~ 10重量%、优选为〇.〇1~5重量%的接枝单体进行接枝改性而得到的产物。
[0112] 作为树脂薄膜层(Α)的形成中使用的热塑性树脂,可以从上述热塑性树脂中选择1 种单独使用,也可以选择2种以上组合使用。
[0113] 进而这些聚烯烃系树脂和/或含官能团聚烯烃系树脂中,从耐化学药品性、成本方 面等优选丙烯系树脂。作为丙烯系树脂,期望使用丙烯均聚物即显示全同立构(isotactic) 或间同立构(syndiotactic)以及各种程度的立构规整性的聚丙烯、和以丙烯为主要成分并 将其与乙烯、1-丁烯、1-己烯、1-庚烯、4-甲基-1-戊烯等α-烯烃共聚合而得到的共聚物作为 主要成分。该共聚物可以为2元系也可以为3元系以上,此外可以为无规共聚物也可以为嵌 段共聚物。丙烯系树脂中优选配合2~25重量%的熔点比丙烯均聚物还低的树脂使用。作为 这样的熔点低的树脂,可以列举出高密度或低密度的聚乙烯。
[0114] 本发明的树脂薄膜层(Α)期望含有无机微细粉末和/或有机填料。通过添加无机微 细粉末和/或有机填料以及后述的拉伸工序从而能够在树脂薄膜层(Α)内部形成空孔。
[0115] 添加无机微细粉末时使用粒径通常为0.01~15μπι、优选为0.1~5μπι的粉末。具体 而言可使用碳酸钙、焙烧粘土、二氧化硅、硅藻土、白土、滑石、氧化钛、硫酸钡、氧化铝、沸 石、云母、絹云母、皂土、海泡石、蛭石、白云石、钙硅石、玻璃纤维等。
[0116] 添加有机填料时,优选选择与作为主要成分的热塑性树脂不同种类的树脂。例如, 热塑性树脂薄膜为聚烯烃系树脂薄膜时,作为有机填料可以使用如下的物质:为聚对苯二 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碳酸酯、尼龙-6、尼龙_6,6、环状烯烃、聚苯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酯等聚合物,具有比聚烯烃系树脂的熔点还高的熔点(例如,170~300°C)或 玻璃化转变温度(例如,170~280°C),并且不相容。
[0117]树脂薄膜层(A)中优选含有3~70重量%的无机微细粉末和/或有机填料以及97~ 30重量%的聚烯烃系树脂和/或含官能团聚烯烃系树脂。树脂薄膜层(A)更优选含有5~50 重量%的无机微细粉末和/或有机填料以及95~50重量%的聚烯烃系树脂和/或含官能团 聚烯烃系树脂。
[0118] 无机微细粉末和/或有机填料的含量不足3重量%时空孔的形成不充分,由于薄膜 内部的电荷蓄积能力低,因此存在吸附力的持续性变低的情况。另一方面,超过70重量% 时,由于形成了相互连通的空孔而变成电荷易逃逸的结构,故不优选。
[0119] 树脂薄膜层(A)中可根据需要添加稳定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分散剂、润滑剂 等。添加稳定剂时通常在0.001~1重量%的范围内添加。具体而言可使用位阻酚系、磷系、 胺系等稳定剂等。使用光稳定剂时通常在0.001~1重量%的范围内使用。具体而言可使用 位阻胺或苯并三唑系、二苯甲酮系光稳定剂等。例如为了分散无机微细粉末使用分散剂或 润滑剂。使用量通常在0.01~4重量%的范围内。具体而言可使用硅烷偶联剂、油酸或硬脂 酸等高级脂肪酸、金属皂、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或它们的盐等。
[0120] 树脂薄膜层(A)的厚度通常为20~500μπι,优选为30~400μπι的范围。不足20μπι时, 处理树脂薄膜层(Α)单体时有时由于带电而粘贴在手等上,使操作性变差。另外,由于粘贴 到被粘物上时有时容易变皱,因而外观变差。超过500Μ1时树脂薄膜层(Α)的自身重量变得 过大,有时以静电力无法维持自身重量。
[0121] 树脂薄膜层(Α)也可以为2层结构、3层以上的多层结构,该多层结构的拉伸轴数也 可以为单轴/单轴、单轴/双轴、双轴/单轴、单轴/单轴/双轴、单轴/双轴/单轴、双轴/单轴/ 单轴、单轴/双轴/双轴、双轴/双轴/单轴、双轴/双轴/双轴。通过树脂薄膜层(Α)的多层化从 而能够附加书写性、印刷性、热转印适性、耐擦拭性、二次加工适性等各种功能。
[0122] 尤其是制成组合了带电性优异的具有平板状空孔的双轴拉伸层和表面强度较强 的单轴拉伸层的多层结构时,有提高带电性和剥离性两者的倾向。
[0123] [多层化]
[0124] 将树脂薄膜层(Α)制成多层结构时可使用公知的各种方法,但作为具体例子可列 举出使用了供料头(feed block)、多流道(multi-Manifold)的多层口模方式和使用多个口 模的挤出层压方式等。此外,还可以组合多层口模和挤出层压而使用。
[0125] [拉伸]
[0126] 树脂薄膜层(A)的拉伸可以利用通常所使用的各种方法中的任一种进行。
[0127] 拉伸的温度在树脂薄膜层(A)中主要使用的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点温度以上 至结晶部的熔点以下的范围,可以在适于该热塑性树脂的公知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具体而 言,树脂薄膜层(A)的热塑性树脂为丙烯均聚物(恪点155~167°C)时为100~166°C的温度, 为高密度聚乙烯(熔点121~136°C)时为70~135°C的温度,比熔点低1~70°C。另外,拉伸速 度优选在20~350m/分钟。
[0128] 在拉伸浇铸成形薄膜的情况下,作为拉伸方法可列举出利用了辊组的圆周速度差 的纵向拉伸、使用了拉幅炉(tenter oven)的横向拉伸、乳制、利用拉幅炉和直线电动机 (linear motor)的组合的同步双轴拉伸等。另外,作为吹塑薄膜的拉伸方法可列举出利用 管膜(Tubular film)法的同步双轴拉伸。
[0129] 拉伸倍率没有特别限定,考虑树脂薄膜层(A)中使用的热塑性树脂的特性等进行 适当决定。例如,作为热塑性树脂使用丙烯均聚物或其共聚物时,沿单方向拉伸的情况下约 为1.2~12倍、优选为2~10倍,双轴拉伸的情况下以面积倍率计为1.5~60倍、优选为4~50 倍。使用其他的热塑性树脂时,沿单方向拉伸的情况下为1.2~10倍、优选为2~5倍,双轴拉 伸的情况下以面积倍率计为1.5~20倍、优选为4~12倍。
[0130]如此而得到的拉伸薄膜优选以下式(1)算出的孔隙率为1~70%,更优选薄膜内部 具有很多10~45%的微小的空孔。由于存在空孔,树脂薄膜内的界面数增加,内部变得易保 持电荷,与不存在空孔的树脂薄膜相比,内部蓄积电荷的性能提高,即使在高湿度等环境下 也较少出现吸附性能的降低。
[0131]
[0132] [支承体层(C)]
[0133] 本发明的支承体层(C)是为了从树脂薄膜层(A)撕下剥离层(B)时不发生剥离层 (B)的断裂或聚集破坏而用于加固剥离层(B)的层。
[0134] 作为支承体层(C)可以使用纸、树脂薄膜、合成纸等公知的物品,可根据与剥离层 (B)的适合性进行适当选择。另外,支承体层(C)优选为与剥离层(B)的粘合性优异的物质。 支承体层(C)中使用聚烯烃薄膜等难以粘合的材料时,期望通过电晕放电表面处理、火焰等 离子处理(flame plasma treatment)或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等提高粘合性后使用。
[0135] 支承体层(C)的厚度优选为1~500μηι,更优选为5~300μηι,进一步优选为10~200μ m,尤其优选为15~150μηι的范围。
[0136] 支承体层(C)的厚度不足Ιμπι时,剥离片材层(ii)变得易断裂,存在剥离片材层 (i i)的剥离性变差的情况。超过500M1时,剥离片材层(ii)的挺度和刚度变得过高,与标签 层(i)剥离时在标签层(i)侧产生褶皱、或者标签层(i)发生卷曲,易损坏标签层(i)的外观、 并且无法充分引起标签层(i)的剥离带电,具有吸附力的持续性变差的倾向。
[0137] [剥离层(B)]
[0138] 作为本发明的剥离层(B),只要与树脂薄膜层(A)的粘合较弱、与支承体层(C)的粘 合性优异,即可适当使用公知的粘合剂。另外,为了得到与粘合剂的剥离性,期望树脂薄膜 层(A)的与剥离层(B)相接触的一面为没有进行过电晕表面处理等处理的表面。
[0139] 静电吸附片材(iii)由上述树脂薄膜层(A)和支承体层(C)形成时,为了将它们贴 合而使用剥离层(B),介由剥离层(B)进行层叠。贴合可以如下进行:在树脂薄膜层(A)或支 承体层(C)上利用涂布、散布、熔融挤出层压等方法设置溶剂类粘合剂或热熔型粘合剂等粘 合剂作为剥离层(B),介由剥离层(B)通过干式层压(dry laminate)、或使用了热熔接性薄 膜或熔融挤出薄膜的熔融层压等通常的方法进行。
[0140]作为进行干式层压时的粘合剂例如以如下的粘合剂为代表:使用以往公知的溶剂 在其相中将由聚醚树脂、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尿素树脂、丙烯酸系树脂、酰胺树脂、环氧 树脂等组成的树脂成分溶解、分散、乳浊分散、稀释,得到具有流动性、能够涂布的溶液型或 乳液型式样的液态的粘合剂。
[0141]作为聚醚树脂的例子,可以列举出使用水、丙二醇、乙二醇、丙三醇、三羟甲基丙 烷、双酚A、乙二胺等低分子量多元醇作为引发剂使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四氢呋 喃等环氧化合物聚合而得到的聚醚多元醇,更具体而言可列举出聚丙二醇、聚乙二醇、聚四 亚甲基二醇等。
[0142] 作为聚酯树脂的例子,可列举出多元酸和多元醇的脱水反应产物,多元酸为间苯 二甲酸、对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酐、间苯二甲酸二甲酯、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己二酸、壬二 酸、癸二酸、戊二酸、六氢邻苯二甲酸酐等,可以使用这些中的1种或2种以上,多元醇为乙二 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三羟甲基丙烷、丙二醇、二丙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氢化双 酸A、1,4-丁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2,2,4-三甲基-1,3-戊二醇、聚乙二醇等,可以使用这 些中的1种或2种以上进行聚合。
[0143] 作为聚氨酯树脂的例子可列举出前述多元醇、聚醚树脂和/或聚酯树脂与异氰酸 酯化合物的缩合反应产物。例如可列举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4_甲基环己烷二异氰酸 酯、二异氰酸酯环丁烷、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邻、间或对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加氢苯二 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二甲基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赖氨酸二 异氰酸酯、环己烷二异氰酸酯、十二烷二异氰酸酯、四甲基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或异佛尔 酮二异氰酸酯等脂肪族异氰酸酯,甲苯-2,4-二异氰酸酯、甲苯-2,6-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 烷_4,4'_二异氰酸酯、3-甲基二苯基甲烷_4,4'_二异氰酸酯、间或对亚苯基二异氰酸酯、氯 亚苯基-2,4-二异氰酸酯、萘-1,5-二异氰酸酯、二苯基_4,4'_二异氰酸酯、3,3'_二甲基二 苯基-1,3,5-三异丙基苯-2,4-二异氰酸酯、碳二亚胺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聚苯基 聚亚甲基聚异氰酸酯等芳香族异氰酸酯,二苯基醚二异氰酸酯等异氰酸酯单体类等。进而, 为了提高分子量、同时赋予粘合力或稳定性等各种性能,异氰酸酯化合物还可以使用以多 元醇改性后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
[0144] 作为尿素树脂的例子可列举出胺化合物和所述异氰酸酯化合物的缩合物。作为胺 化合物的例子可列举出乙二胺、1,2_丙二胺、1,3_丙二胺、1,4_ 丁二胺、或己二胺、二乙烯三 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等脂肪族胺,异佛尔酮二胺、二环己基甲烷二胺、甲基环己二 胺、异丙叉双-4-环己二胺、1,4_环己二胺等脂环式多胺,哌嗪、甲基哌嗪、氨乙基哌嗪等杂 环胺。
[0145] 作为丙烯酸系树脂的例子,以将有机过氧化物作为聚合引发剂聚合丙烯酸化合物 的方法为代表。作为丙烯酸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 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 基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酸酯、(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甲基)丙 烯腈、(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可以使用这些中的1种或2种以上进行 聚合。
[0146] 作为酰胺树脂的例子可列举出胺化合物和多元酸的缩合物。胺化合物、多元酸均 可使用前述的化合物。
[0147] 作为环氧树脂的例子,通过多元酚类与环氧卤丙烷和/或低分子量环氧化合物反 应而得到的聚缩水甘油醚的单独缩合(homocondensation)或与前述聚醚树脂、聚酯树脂、 聚氨酯树脂、尿素树脂、丙烯酸系树脂、酰胺树脂的缩合反应而得到。作为多元酚类的具体 例子可列举出双酚A(2,2-双(4-羟基苯基)丙烷)、双酚B(2,2-双(4-羟基苯基)丁烷)、双酚E (2,2-双(4-羟基苯基)乙烷)、双酚S (2,2-双(4-羟基苯基)砜)、2,2-双(4-羟基苯基)-4-甲 基戊烷、1,1 -双(4-羟基苯基)-2-甲基丙烷、双(4-羟基苯基)苯基甲烷、2,2-双(4-羟基-3, 5-二甲基苯基)甲烷、2,2-双(4-羟基-3,5-二甲基苯基)乙烷、2,2-双(4-羟基-3,5-二甲基 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5-二甲基苯基)丁烷、2,2-双(4-羟基-3-甲基苯基)丁烷、2, 2-双(4-羟基-3-甲基苯基)-2-苯基乙烷、双酚、双(4-羟基苯基)醚、双(4-羟基苯基)酮等双 酚类。
[0148] 这些剥离层(B)的涂布利用口模涂布机(die coater)、棒涂机、逗点涂布机、唇口 涂布机、$昆涂机、杆涂布机(rod coater)、帘式涂布机(curtain coater)、凹版涂布机、喷雾 涂布机、刮刀涂布机(blade coater)、反向涂布机(reverse coater)、气刀涂布机(air knife coater)、滑动料斗(slide hopper)等进行。然后根据需要进行平滑处理,经过干燥 工序形成剥离层(B)。
[0149] 剥离层(B)优选涂布至干燥后的厚度为0· 1~100μπι,更优选为0.2~50μηι,进一步 优选为0.5~25μηι。不足0.1 μπι时,会出现部分没有剥离层(Β)的地方,可能无法引起标签层 (i)的充分带电。另一方面超过1〇〇μπι时,剥离层(Β)层内的干燥状态和固化状态变得不均 匀,变得容易发生剥离层(Β)层内的破坏,具有无法只剥下标签层(i)的倾向。
[0150] 关于剥离层(B)的涂布,在树脂薄膜层(A)的表面涂布该粘合剂、然后与支承体层 (C)重叠、用压接辊进行加压粘接,或者在支承体层(C)的内表面涂布该粘合剂、然后与树脂 薄膜层(A)重叠、用压接辊进行加压粘接即可。
[0151]作为热熔型粘合剂可列举出低密度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_(甲 基)丙烯酸共聚物的金属盐(所谓的surlyn)、氯化聚乙烯、氯化聚丙烯等聚烯烃系树脂,聚 酰胺系树脂,聚缩丁醛(poly butyral)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等。
[0152]使用热熔型粘合剂时,在树脂薄膜层(A)的表面上以液滴涂布(bead coating)、帘 幕涂布、狭缝涂布等方法进行涂布、然后与支承体层(C)重叠、用压接辊进行加压粘接,或在 支承体层(C)的表面上利用口模挤出成熔融薄膜状并层压、然后与合成树脂薄膜即树脂薄 膜层(A)重叠、用压接辊进行加压粘接即可。
[0153]剥离层(B)优选为易得到与树脂薄膜层(A)的剥离性、并且剥离时与树脂薄膜层 (A)之间易产生剥离带电的层。尤其是树脂薄膜层(A)中使用极性成分少的聚烯烃系树脂 时,通过在剥离层(B)中使用高极性树脂成分从而使树脂薄膜层(A)容易剥离并且带电量变 高。像这样利用不同极性的树脂的接触而使该树脂产生带电,自古以来就已知,它记载于例 如"静电手册(静電気八^ K )"(静电学会编,第1025~1029页)中。作为形成这样的高 极性树脂的剥离层(B)的方法,优选利用涂布来形成剥离层(B)的干式层压。
[0154]另外,需要剥离层(B)的粘着力低。关于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iii),为了容易地 掀起标签层(i),也可以事先部分地剪下标签层(i),只留下剥离片材层(ii)并除去不需要 的标签层(i),但若剥离层(B)的粘着性高,则除去了标签层(i)的部分发生粘连,无法发挥 本发明的初期的性能。为了降低剥离层(B)的粘着力、防止粘连,优选剥离层(B)中使用交联 剂。作为剥离层(B)中使用的交联剂,可列举出前述异氰酸酯类化合物以及它们的衍生物、 或者使前述多元醇和聚醚树脂或聚酯树脂与异氰酸酯类化合物反应,以使NCO基成为末端 的方式缩聚而得到的聚氨酯树脂类异氰酸酯、聚缩水甘油醚以及它们的衍生物、进而三聚 氰胺树脂等,尤其是利用异氰酸酯类化合物和聚氨酯树脂类异氰酸酯的交联即使在室温下 也能够反应,不需要进行加热处理,静电吸附片材(iii)不会因加热而引起变形,因而尤其 优选。
[0155] 剥离层(B)中使用的交联剂的添加量可根据标签层(i)的剥离强度和剥离片材 (ii)的粘连进行适当决定,但异氰酸酯类化合物或聚氨酯树脂类异氰酸酯具有即使单独也 能够缩合的特性,增加交联剂的添加量时,剥离强度和粘连有同时降低的倾向。
[0156] 为了控制与树脂薄膜层(A)的剥离性,还可在剥离层(B)中添加润滑剂、无机和/或 有机微细粉末。作为所述润滑剂的例子可列举出鲸蜡醇、硬脂醇、聚乙二醇等醇系润滑剂, 硬脂酸、芥酸、山嵛酸等脂肪酸系润滑剂,棕榈酸乙酯、硬脂酸丁酯、硬脂酸硬脂酯等脂肪酸 酯系润滑剂,硬脂酸钙、硬脂酸锌、羟基硬脂酸锂等脂肪酸金属盐系润滑剂,月桂酰胺、棕榈 酰胺、硬脂酰胺、油酰胺等脂肪酸酰胺系润滑剂,石蜡、低分子量聚乙烯、低分子量聚丙烯、 褐煤蜡、巴西棕榈蜡、蜜蜡、虫蜡等蜡系润滑剂等。作为无机微细粉末的例子可列举出碳酸 钙、焙烧粘土、二氧化硅、硅藻土、滑石、氧化钛、硫酸钡、氧化铝等。作为有机微细粉末的例 子可列举出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二甲基聚硅氧烷、聚四氟乙烯等树脂的颗粒。
[0157] [记录层(D)]
[0158] 为了提高与印刷油墨的密合性,在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iii)的树脂薄膜层(A) 中的至少一个面上设置记录层(D)。
[0159 ] 所述印刷可以使用胶版印刷、照相凹版印刷、柔性印刷、凸版印刷(Le 11 erpr e s s printing)、丝网印刷、喷墨记录式、热敏记录式、热转印记录式、电子照相记录式等公知的 方法,但从印刷的精细性以及能够应付小批量的观点来看,优选胶版印刷、凸版印刷、柔性 印刷、丝网印刷。进而作为印刷油墨可使用油性油墨和UV油墨,但从耐擦性方面来看优选UV 油墨。
[0160]从以上来看记录层(D)优选含有高分子粘合剂。更优选为由40~100重量%的高分 子粘合剂和〇~60重量%的无机微细粉末组成的涂布层。更优选为50~90重量%的高分子 粘合剂、10~50重量%的无机微细粉末。通过设置与UV油墨的组成相同的记录层(D)从而可 以提高UV油墨密合性。
[0161] 关于在树脂薄膜层(A)上设置记录层(D)的方法,可以通过涂布直接在树脂薄膜层 (A)上设置,或者也可以预先在另外的薄膜上设置记录层(D),然后层压到树脂薄膜层(A) 上。
[0162] 作为高分子粘合剂,可适当使用与基材即树脂薄膜层(A)具有密合性、并且以提高 与UV油墨等油墨的密合性为目的而选择的粘合剂。
[0163] 作为高分子粘合剂的具体例子,可以使用聚乙烯亚胺、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改性 聚乙烯亚胺、聚(乙烯亚胺-尿素)和聚胺聚酰胺的乙烯亚胺加成物、以及聚胺聚酰胺的环氧 氯丙烷加成物等聚乙烯亚胺系聚合物,丙烯酰胺-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酰胺-丙烯酸酯-甲 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聚丙烯酰胺衍生物、含噁唑啉基丙烯酸酯系聚合物等丙烯酸酯系聚合 物,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乙二醇等,除此之外还有聚醋酸乙烯酯、聚氨酯、乙烯-醋酸乙烯 酯共聚物、聚偏氯乙烯、氯化聚丙烯、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聚酯等有机溶剂稀释树脂或水 稀释树脂等。这些中优选聚乙烯亚胺系聚合物和聚氨酯、聚丙烯酸酯系共聚物等。
[0164] 作为无机微细粉末,可以适当使用碳酸钙、焙烧粘土、氧化钛、硫酸钡、二氧化硅、 娃藻土等。
[0165] 通过层压在树脂薄膜层(A)上设置记录层(D)时,优选制作预先制作了记录层的其 他薄膜,并层压加工到树脂薄膜层(A)上。
[0166] 记录层(D)的膜厚优选为0.01~50μπι,更优选为0.02~30μπι。为不足Ο.ΟΙμπι的膜厚 时,有时难以维持记录层(D)的均匀性、出现油墨的密合性降低的地方。另一方面超过50μπι 时,印刷层变重,有时以由树脂薄膜层(Α)的静电产生的吸附力无法支持自身重量,变得容 易剥落,不能体现本发明所期望的性能。
[0167] [葛利(Gurley)柔软度]
[0168] 关于本发明的葛利柔软度,依据JAPAN TAPPI No.40:2000在温度23°C、湿度50% RH的环境下分别测定MD方向和TD方向。本发明的标签层(i)的葛利柔软度优选为5~ lOOOmgf,更优选为5~700mgf,进一步优选为5~400mgf,剥离片材层(ii)的葛利柔软度优 选为1~500mgf,更优选为1~300mgf,进一步优选为1~200mgf。另外,剥离片材层(i i)相对 于标签层(i)的葛利柔软度的比优选为0.04~0.95倍,更优选为0.05~0.90倍。标签层(i) 的葛利柔软度不足5mgf时,由于挺度小因而作为标签的处理变得困难,有时容易变皱而有 损外观。超过l〇〇〇mgf时,由于挺度大,因此有时即使发生小的卷曲,在吸附力弱的静电吸附 下,也无法均匀地粘贴在被粘物上,吸附力的持续性变差。剥离片材(ii)的葛利柔软度不足 lmgf时,难以抓住剥离片材(ii),有时与标签层(i)剥离时变得无法制造切口。超过500mgf 时,剥离时有时标签层(i)发生变形、标签层(i)发生卷曲或褶皱,有损作为标签的功能。另 外,剥离片材层(ii)相对于标签层(i)的葛利柔软度的比不足0.04倍时,剥离标签层(i)和 剥离片材层(ii)时剥离片材层(ii)的剥离角变大、剥离不稳定,有时在标签层(i)上残留剥 离痕迹而有损外观。另一方面,超过0.95倍时,剥离标签层(i)和剥离片材层(ii)时标签层 (i)的剥离角变大,有时剥离的标签层(i)发生卷曲、或发生褶皱,因而有损作为标签的功 能。
[0169] [表面电阻]
[0170] 关于本发明的表面电阻,在23°C、相对湿度50%的条件下,表面电阻值为IX 107Ω 以上时,依据JIS-K-6911使用同心圆环法(double ring method)的电极进行测定。
[0171] 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iii)的记录层(D)的表面电阻优选为1X1013~9X1017 Ω,更优选为1 X 1013~9 X 1015 Ω。记录层(D)的表面电阻不足1 X 1013 Ω时,静电变得易从标 签层(i)表面逃逸,有时吸附力的持续性变差。超过9X 1017Ω时,表面张力有变低的倾向,有 时无法得到油墨的密合性,无法得到本发明所期望的性能。
[0172] 支承体层(C)的表面电阻优选为1 X ΠΓ1~9 X 1015 Ω,更优选为1 X 1〇6~9 X 1012 Ω,尤其优选为1 X 109~5 X 1012 Ω。支承体层(C)的表面电阻不足1 X ΠΓ1 Ω时,向静电吸附 片材(iii)导入电荷后或剥离标签层(i)和剥离片材层(ii)时,电荷变得易从标签层(i)逃 逸,有时标签层(i)的吸附力的持续性降低。相反,支承体层(C)的表面电阻超过9 ΧΙΟ15 Ω 时,静电吸附片材(iii)自身易带电,印刷等时纸的整齐性有变差的倾向。
[0173][水接触角]
[0174]本发明的水接触角是通过在23°C、相对湿度50%的条件下使用接触角计(协和界 面化学(株)制,型号CA-D型)测定离子交换水的接触角而求得的值。
[0175] 本发明的记录层(D)的水接触角优选为50~110度,更优选为60~100度,进一步优 选为70~90度的范围。记录层(D)的水接触角超过110度时,无法得到油墨的密合性,有印刷 易脱落的倾向。另外,不足50度时,由于与水的适合性良好而发生吸收空气中水分的现象, 在高湿度下带电性能降低,有无法维持吸附力的倾向。
[0176] [粘连]
[0?77]从静电吸附片材(i i i)剥下剥离片材层(i i ),制成宽150mm、长200mm的大小,在恒 温室(温度23 °C、相对湿度50 % )中保存12小时以上后,以支承体层(C)和剥离层(B)相接触 的方式重叠2张剥离片材层(ii),在lOMPa的压力下保持5分钟,然后剪成宽10mm、长150mm, 使用岛津制作所制拉伸试验机(AUTOGRAPH)以拉伸速度300mm/分钟、180°的角度使剥离片 材(ii)之间剥离,利用负荷传感器测定稳定时的应力。本发明的剥离片材(ii)的粘连优选 为20g/cm以下,更优选为15g/c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g/cm以下。粘连超过20g/cm时,为了 容易掀起标签层(i)而部分地剪下标签层(i)、只留下剥离片材层(ii)并除去不需要的标签 层(i)时,有时发生静电吸附片材(iii)之间的粘连,有损作为标签的功能。
[0178] [水蒸气透过系数]
[0179] 依据JIS-Z-0208利用杯法在40 °C、90 % RH下测定。由得到的透湿度(gAm2 · 24hr))和薄膜的厚度(mm)求出水蒸气透过系数(g · mm/(m2 · 24hr))〇
[0180] 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iii)的标签层(i)的水蒸气透过系数优选为0.01~2.50, 更优选为〇. 02~1.50,进一步优选为0.05~1.00,尤其优选在0.10~0.70的范围内。水蒸气 透过系数超过2.50时,高湿度下的带电性急剧降低,薄膜的吸附性能大幅降低,作为吸附标 签有时无法发挥本发明所期望的性能。另一方面,为了得到水蒸气透过率不足0.01的标签 层(i),需要在树脂薄膜层(A)中使用特殊的树脂,但由于技术上较困难,故缺乏实现性。
[0181] [剥离强度]
[0182] 将静电吸附片材(i ii)在恒温室(温度23°C、相对湿度50 % )中保存12小时以上后, 切成宽l〇mm、长150mm,从剥离层(B)剥离树脂薄膜层(A)至样品长度的一半左右。使用岛津 制作所制拉伸试验机(AUTOGRAPH)以拉伸速度300mm/分钟、180°的角度剥离标签层(i)和剥 离片材层(ii),利用负荷传感器测定稳定时的应力。本发明的剥离强度为1~50g/cm,优选 为1~30g/cm,更优选为1~20g/cm,尤其优选为2~10g/cm。剥离强度不足lg/cm时,具有在 印刷、印字、裁切等二次加工工序中发生剥离的缺点。超过50g/cm幅度时,无法只剥离标签 层(i)、或剥离的标签层(i)发生卷曲、或标签层(i)产生剥离褶皱,变得有损外观。
[0183] [被粘物]
[0184] 本发明中的被粘物是指窗、墙壁、天花板、地板、柱子、公告板、隔板、柜子、书架、电 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脑、汽车等。这些材质没有特别的限制,但作为具体的例子,为由金 属、塑料、玻璃、木材、混凝土、石、布等制成的物品。它们之中从吸附的容易度来看优选金 属、玻璃、混凝土。
[0185] [印刷记录物]
[0186] 作为使用了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iii)的印刷记录物,可列举出POP卡片(海报、 贴纸、显示器等)、商店指南(小册子、公司指南、产品目录、菜单等)、垫子(餐垫、桌垫、文具 用品等)、手册(职务、工作、操作等各种手册、工程表、课程表等)、图表类(海图、天气图、图 表、线表等)、目录、地图(海图、路线图、室外用地图等)、店面价格表、登山向导、名片、姓名 住址牌、烹饪食谱、指南板(商场指南、方向?目的地指南等)、时间表、路标(葬礼?房屋展 览场所等)、姓名卡、校内记录表、公示板(禁止入内、林道作业等的)、地域界限粧、姓名牌、 挂历(有画像)、简易白板、鼠标垫、包装材料(包装纸、箱、袋等)、杯垫等,都可以利用。尤其 优选用于以室内使用为前提的用途。
[0187] 实施例
[0188] 以下利用实施例、比较例和试验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加具体的说明。
[0189] 以下所示的材料、使用量、比例、操作等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即可进行适当变 更。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受以下所示的具体例的限制。另外,以下所述的%只要没有特别 注释即为重量%。
[0190] 将本发明的树脂薄膜层(A)的制造例中使用的热塑性树脂归纳示于表1中。
[0191] 表1
[0192]
[0193]
[0194] [树脂薄膜层(A)的制造例1]
[0195] 将上述表1所示的热塑性树脂b和热塑性树脂f通过设定为230°C的3台挤出机分别 混炼后,供给至设定为250°C的挤出口模中,将口模内层叠的树脂挤出成片状,利用冷却装 置将其冷却,得到热塑性树脂b层的表面和背面具有热塑性树脂f层的无拉伸片材。将该无 拉伸片材加热至150°C并沿纵向拉伸4倍。接着,将该4倍拉伸片材冷却至60°C,用拉幅炉再 次加热至约145°C并沿横向拉伸8.0倍,然后利用调节至160°C的热定型区进行热处理。之后 冷却至60°C后对一面进行电晕放电处理,接着进行修边,得到3层〔5/40/5μπι :拉伸层结构 (双轴/双轴/双轴)〕结构的厚度为50μπι的白色薄膜。
[0196] [树脂薄膜层(Α)的制造例2]
[0197] 将热塑性树脂a通过设定为230°C的挤出机混炼后,供给至设定为250°C的挤出口 模挤出成片状,利用冷却装置将其冷却,得到无拉伸片材。将该无拉伸片材加热至135Γ并 沿纵向拉伸5倍。将热塑性树脂c用设定为250°C的挤出机混炼后挤出成片状,并分别层叠到 之前调整了的5倍拉伸薄膜的表面和背面,得到3层结构的层叠薄膜。接着,将该3层结构的 层叠薄膜冷却至60°C,用拉幅炉再次加热至约150°C并沿横向拉伸8.5倍,然后利用调节至 160°C的热定型区进行热处理。之后冷却至60°C后对一面进行电晕放电处理,接着进行修 边,得到3层〔10/40/10μπι :拉伸层结构(单轴/双轴/单轴)〕结构的厚度为60μπι的白色薄膜。
[0198] [树脂薄膜层(Α)的制造例3]
[0199] 将热塑性树脂b通过设定为230°C的挤出机混炼后,供给至设定为250°C的挤出口 模挤出成片状,利用冷却装置将其冷却,得到无拉伸片材。将该无拉伸片材加热至140Γ并 沿纵向拉伸4.5倍。将热塑性树脂a用设定为250°C的挤出机混炼后挤出成片状,并分别层叠 到之前调整了的4.5倍拉伸薄膜的表面和背面,得到3层结构的层叠薄膜。接着,将该3层结 构的层叠薄膜冷却至60°C,用拉幅炉再次加热至约135°C并沿横向拉伸8倍,然后利用调节 至160°C的热定型区进行热处理。之后冷却至60°C后对一面进行电晕放电处理,接着进行修 边,得到3层〔10/50/10μπι :拉伸层结构(单轴/双轴/单轴)〕结构的厚度为70μπι的白色薄膜。
[0200] [树脂薄膜层(Α)的制造例4]
[0201] 将热塑性树脂c通过设定为230°C的挤出机混炼后,供给至设定为250°C的挤出口 模挤出成片状,利用冷却装置将其冷却,得到无拉伸片材。将该无拉伸片材加热至150Γ并 沿纵向拉伸4倍。将热塑性树脂f用设定为250°C的挤出机混炼后挤出成片状,并分别层叠到 之前调整了的4倍拉伸薄膜的表面和背面,得到3层结构的层叠薄膜。接着,将该3层结构的 层叠薄膜冷却至60°C,用拉幅炉再次加热至约145°C并沿横向拉伸7倍,然后利用调节至160 °(:的热定型区进行热处理。之后冷却至60°C后对一面进行电晕放电处理,接着进行修边,得 到3层〔30/140/30μπι :拉伸层结构(单轴/双轴/单轴)〕结构的厚度为200μπι的白色薄膜。 [0202][树脂薄膜层(Α)的制造例5]
[0203] 将热塑性树脂c通过设定为230°C的挤出机混炼后,供给至设定为250°C的挤出口 模挤出成片状,利用冷却装置将其冷却,得到无拉伸片材。将该无拉伸片材加热至150Γ并 沿纵向拉伸4倍。将热塑性树脂e用设定为250°C的挤出机混炼后挤出成片状,并分别层叠到 之前调整了的4倍拉伸薄膜的表面和背面,得到3层结构的层叠薄膜。接着,将该3层结构的 层叠薄膜冷却至60°C,用拉幅炉再次加热至约145°C并沿横向拉伸8倍,然后利用调节至160 °(:的热定型区进行热处理。之后冷却至60°C后对一面进行电晕放电处理,接着进行修边,得 到3层〔20/60/20μπι :拉伸层结构(单轴/双轴/单轴)〕结构的厚度为100μπι的白色薄膜。
[0204] [树脂薄膜⑷的制造例6]
[0205] 对得到的3层薄膜的两面进行电晕放电处理,除此以外得到与制造例1相同结构的 厚度为50μπι的白色薄膜。
[0206] [树脂薄膜层(A)的制造例7]
[0207] 将热塑性树脂组合物a和热塑性树脂组合物b通过设定为230°C的3台挤出机分别 混炼后,供给至设定为250°C的挤出口模中,将口模内层叠的树脂挤出成片状,利用冷却装 置将其冷却,得到无拉伸片材。将该无拉伸片材加热至145Γ并沿纵向拉伸4.5倍。接着,将 该4.5倍拉伸片材冷却至60°C,用拉幅炉再次加热至约150°C并沿横向拉伸8.0倍,然后利用 调节至160°C的热定型区进行热处理。之后冷却至60°C后对一面进行电晕放电表面处理,接 着进行修边,得到3层〔5/30/5μπι :拉伸层结构(双轴/双轴/双轴)〕结构的厚度为40μπι的树脂 薄膜层(Α)。
[0208][树脂薄膜层(Α)的制造例8]
[0209]将热塑性树脂组合物b通过设定为230°C的挤出机混炼后,供给至设定为250°C的 挤出口模挤出成片状,利用冷却装置将其冷却,得到无拉伸片材。将该无拉伸片材加热至 140 °C并沿纵向拉伸4.5倍。将热塑性树脂组合物c用设定为250 °C的挤出机混炼后挤出成片 状,并分别层叠到之前调整了的4.5倍拉伸薄膜的表面和背面,得到3层结构的层叠薄膜。接 着,将该3层结构的层叠薄膜冷却至60°C,用拉幅炉再次加热至约150°C并沿横向拉伸8倍, 然后利用调节至160°C的热定型区进行热处理。之后冷却至60°C后对一面进行电晕放电处 理,接着进行修边,得到3层〔10/30/10μπι :拉伸层结构(单轴/双轴/单轴)〕结构的厚度为50μ m的树脂薄膜层(A)。
[0210][树脂薄膜层(A)的制造例9]
[0211]将热塑性树脂组合物c通过设定为230 °C的挤出机混炼后,供给至设定为250 °C的 挤出口模挤出成片状,利用冷却装置将其冷却,得到无拉伸片材。将该无拉伸片材加热至 150 °C并沿纵向拉伸4倍。将热塑性树脂组合物d用设定为250 °C的挤出机混炼后挤出成片 状,并分别层叠到之前调整了的4倍拉伸薄膜的表面和背面,得到3层结构的层叠薄膜。接 着,将该3层结构的层叠薄膜冷却至60°C,用拉幅炉再次加热至约150°C并沿横向拉伸9倍, 然后利用调节至160°C的热定型区进行热处理。之后冷却至60°C后对一面进行电晕放电处 理,接着进行修边,得到3层〔10/60/10μπι :拉伸层结构(单轴/双轴/单轴)〕结构的厚度为80μ m的树脂薄膜层(A)。
[0212][树脂薄膜层(A)的制造例10]
[0213]将热塑性树脂组合物a通过设定为230°C的挤出机混炼后,供给至设定为250°C的 挤出口模挤出成片状,利用冷却装置将其冷却,得到无拉伸片材。将该无拉伸片材加热至 155 °C并沿纵向拉伸3.5倍。将热塑性树脂组合物a用设定为250 °C的挤出机混炼后挤出成片 状,并分别层叠到之前调整了的3.5倍拉伸薄膜的表面和背面,得到3层结构的层叠薄膜。接 着,将该3层结构的层叠薄膜冷却至6 0 °C,用拉幅炉再次加热至约15 5 °C并沿横向拉伸7倍, 然后利用调节至160°C的热定型区进行热处理。之后冷却至60°C后对一面进行电晕放电处 理,接着进行修边,得到3层〔10/40/10μπι :拉伸层结构(单轴/双轴/单轴)〕结构的厚度为60μ m的树脂薄膜层(A)。
[0214][树脂薄膜层(A)的制造例11]
[0215]将热塑性树脂组合物b通过设定为230°C的挤出机混炼后,供给至设定为250°C的 挤出口模挤出成片状,利用冷却装置将其冷却,得到无拉伸片材。将该无拉伸片材加热至 135 °C并沿纵向拉伸4倍。将热塑性树脂组合物d用设定为250 °C的挤出机混炼后挤出成片 状,并分别层叠到之前调整了的4倍拉伸薄膜的表面和背面,得到3层结构的层叠薄膜。接 着,将该3层结构的层叠薄膜冷却至60°C,用拉幅炉再次加热至约150Γ并沿横向拉伸9倍, 然后利用调节至160°C的热定型区进行热处理。之后冷却至60°C后对一面进行电晕放电处 理,接着进行修边,得到3层〔30/80/30μπι :拉伸层结构(单轴/双轴/单轴)〕结构的厚度为140 μπι的树脂薄膜层(Α)。
[0216][树脂薄膜层(Α)的制造例12]
[0217]将热塑性树脂组合物d通过设定为230Γ的挤出机混炼后,供给至设定为250Γ的 挤出口模挤出成片状,利用冷却装置将其冷却,得到无拉伸片材。将该无拉伸片材加热至 145 °C并沿纵向拉伸4倍。将热塑性树脂组合物e用设定为250 °C的挤出机混炼后挤出成片 状,并分别层叠到之前调整了的4倍拉伸薄膜的表面和背面,得到3层结构的层叠薄膜。接 着,将该3层结构的层叠薄膜冷却至60°C,用拉幅炉再次加热至约140°C并沿横向拉伸8倍, 然后利用调节至160°C的热定型区进行热处理。之后冷却至60°C后对一面进行电晕放电处 理,接着进行修边,得到3层〔15/50/15μπι :拉伸层结构(单轴/双轴/单轴)〕结构的厚度为80μ m的树脂薄膜层(A)。
[0218][树脂薄膜层(A)的制造例13]
[0219]将热塑性树脂组合物a通过设定为230°C的挤出机混炼后,供给至设定为250°C的 挤出口模挤出成片状,利用冷却装置将其冷却,得到无拉伸片材。将该无拉伸片材加热至 145 °C并沿纵向拉伸4.5倍。将热塑性树脂组合物b用设定为250 °C的挤出机混炼后挤出成片 状,并分别层叠到之前调整了的4.5倍拉伸薄膜的表面和背面,得到3层结构的层叠薄膜。接 着,将该3层结构的层叠薄膜冷却至60°C,用拉幅炉再次加热至约150°C并沿横向拉伸8倍, 然后利用调节至160°C的热定型区进行热处理。之后冷却至60°C后对一面进行电晕放电处 理,接着进行修边,得到3层〔5/20/5μπι :拉伸层结构(单轴/双轴/单轴)〕结构的厚度为30μπι 的树脂薄膜层(A)。
[0220] 将各制造例中制作的树脂薄膜层(A)的物性归纳示于表2中。
[0221] 表2
[0222]
[0223] 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比较例中使用的材料归纳示于表3中。
[0224] 表 3
[0225]
[0226]
[0227]
[0228] [记录层(D)的制造例1]
[0229] 用水稀释聚酰胺-环氧氯丙烷加成树脂溶液(星光PMC(株)制,商品名:WS4002),将 固体成分调整至1 %,得到记录层用的涂布溶液。
[0230] 在树脂薄膜层(A)的制造例1~11的一面(实施过放电处理的面)涂布该涂布溶液 使干燥固体成分为〇.〇5g/m2,之后在80°C下干燥5分钟,形成具有记录层(D)的标签层(i)。
[0231] [记录层(D)的制造例2]
[0232]将15重量份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50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35重量份丙烯酸乙 酯和100重量份甲苯装入安装有搅拌机、回流冷凝管和温度计的三口烧瓶中,进行氮气置换 后,导入0.6重量份2,2偶氮双异丁腈作为引发剂,在80°C下聚合4小时。得到的溶液为羟 值65的含羟基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的50%甲苯溶液。接着,向该溶液100重量份中配合30重 量份氯乙稀-醋酸乙稀酯共聚物(Shin Dai-Ichi Vinyl Corporation制,商品名:ZEST C150ML)20%甲乙酮溶液、20重量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制,商品名: coronate HL)75%乙酸乙酯溶液、20重量份平均粒径1.5μηι的重质碳酸|丐粉末(Bihoku Funka Kogyo Co.,Ltd.制,商品名:sof tenl500)。向该混合物中添加醋酸丁酯将固体成分 调整至35%,得到记录层用的涂布溶液。
[0233] 向树脂薄膜层(A)的制造例1~2的一面(实施过放电处理的面)涂布该涂布溶液使 干燥固体成分为2g/m2,之后在80°C下干燥60分钟,形成具有记录层的标签层(i)。
[0234] [记录层(D)的制造例3]
[0235] 在厚度12μπι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东洋纺绩(株)制,商品名:Esper Film E5100)上涂布记录层的制造例2中制作的涂布溶液使干燥固体成分为2g/m2,之后在80°C下 固化60分钟,形成具有涂布层的记录层薄膜。在树脂薄膜层(A)的制造例1~2的一面(实施 过放电处理的面)涂布剥离层例1的涂料使干燥后的涂布量为3g/m 2,之后在40°C下干燥1分 钟,然后粘贴记录层薄膜,形成具有记录层(D)的标签层(i)。
[0236] [带电处理]
[0237] 另外,本实施例中使用下述3类处理作为带电处理的例子。
[0238] [带电处理A]
[0239] 利用图3中记载的直流式电晕放电处理装置在20KV的施加电压下实施5秒钟处理。
[0240] [带电处理B]
[0241] 利用交流式电晕表面处理装置(春日电机制)在50W/m2的单位功率下实施处理。
[0242] [剥离带电]
[0243]不进行电荷注入,只使用标签层(i)与剥离片材(ii)的剥离带电作为带电处理。 [0244]〔实施例1~20和比较例2~3、以及比较例5〕
[0245] 将本发明的实施例1~20和比较例2~3、以及比较例5的层叠方法和基于下述试验 例的评价结果归纳示于表4。另外,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静电吸附片材(iii)使用上述制造 例和表3的材料按以下步骤制作。在各标签层(i)的不具有记录层(D)的一面涂布剥离层例 的涂料使干燥后的涂布量为表4中记载的涂布量,之后在40 °C下干燥1分钟,然后粘贴剥离 片材(ii),然后实施表4中记载的带电处理,成型为静电吸附片材(iii)。
[0246] 〔比较例1〕
[0247] 不在树脂薄膜层(A)上设置记录层(D),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层叠方法获 得层叠薄膜。
[0248] 〔比较例4〕
[0249] 不设置剥离层(B)和支承体层(C),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层叠方法获得层 叠薄膜。
[0250] 表 4
[0251]
[0252] [试验例]
[0253] (油墨密合性)
[0254] 将静电吸附片材(iii)在23°C的温度、相对湿度50%的气氛下保存1天后,在静电 吸附片材(iii)的记录层(D)面用印刷机"RI-III型印刷适性试验机"((株)明制作所公司 制,商品名)印刷印刷油墨"Bestcure 161 (黑)"((株)Τ&Κ Τ0ΚΑ公司制,商品名)达到1.5g/ m2的厚度,在Eye Graphics Co.,Ltd.制金属卤化物灯(80W/cm)下以UV照射强度0.04W/cm2 进行UV照射,再在23°C的温度、相对湿度50%的气氛下保存1天,然后用密合强度测定机 "Internal bond tester"(熊谷理机工业(株)公司制,商品名)测定油墨的密合强度,密合 强度为1.0kg · cm以上者为合格。
[0255] 〇(合格):密合强度为1.0kg · cm以上
[0256] X(不合格):密合强度不足1.0kg · cm
[0257] (切割适性(clipping aptitude))
[0258] 使用滚切机(Rotary die cutter) "R · D · 0- ((株)塚谷刃物制作所制,商品名)和 "p innac 1 e di e"((株)塚谷刃物制作所制)对制成A5大小的静电吸附片材(i i i)的中央部分 进行半切(half cut)至长度89mmX宽度57mm,根据下述标准评价是否能够只切除标签层 ⑴。
[0259]〇(良好):能够只切除标签层(i)。
[0260] X (不良):切到剥离片材层(ii)。
[0261](分开性)
[0262] 用手剥下在切割适性下制作的半切割完的静电吸附片材(iii)的周围部分的标签 层,制作1〇〇张具有无标签层(i)部分和留下标签层(i)部分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在温度 40°C、湿度80%的环境下以层叠的状态保存后,评价能否用手分开静电吸附片材(iii)。
[0263] 〇(良好):100张全都不粘,完全分开。
[0264] Λ(稍微好些):粘在一起的不足50张。
[0265] Χ(不良):50张以上发生粘贴。
[0266] (纸整齐性(paper alignment))
[0267] 将静电吸附片材(iii)以冲切齿形冲切成长度89mmX宽度57mm,制作100张卡片。 将制作的卡片在lmXlm的玻璃板上任意摊开,用手凑集摞成100张的捆,根据以下的标准评 价能否摞成整齐的捆。
[0268] 〇:良好(能够摞成4条边整齐一致的捆)
[0269] Λ:稍微好些(4条边虽不整齐,但能够摞成捆)
[0270] X:不良(粘在玻璃板上,难以摞成捆)
[0271](剥离性)
[0272] 在标签层(i)和剥离片材层(ii)的界面剥离静电吸附片材(iii),确认剥离的标签 层(i)的卷曲状态、发生褶皱的状态、以及是否有材料破损,用以下的标准进行评价。
[0273] ◎:特别好不发生卷曲和褶皱。
[0274] 〇:良好发生剥离导致的褶皱但不发生卷曲。
[0275] Λ :稍微好些发生轻度卷曲但可以作为标签使用。
[0276] X:不良卷曲呈圆筒状,或者标签层(i)发生材料破损。
[0277] (吸附力的耐久性)
[0278] 将10张在切割适性下制作的静电吸附片材(iii)的标签层(i)以静电吸附粘贴在 镜面铝板上,在温度40 °C湿度80%的环境中以垂直树立的状态保存铝板,一个月后观察状 态,用以下的标准进行评价。
[0279]〇(良好):所有样品均维持着最初的状态。
[0280] Λ(稍微好些):没有维持最初的状态的样品在1张以内。
[0281] Χ(不良):2张以上的样品没有维持最初的状态。
[0282] 参照特定的实施方式详细地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和范 围即可施加各种变更或修正,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0283] 本申请依据2008年06月1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日本特愿2008-156329)、以及 2009年05月1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日本特愿2009-115076),将其内容援引于此作为参 照。
[0284]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285] 使用了本发明的静电吸附片材(iii)的印刷记录物可优选用于POP卡片(海报、贝占 纸、显示器等)、商店指南(小册子、公司指南、产品目录、菜单等)、垫子(餐垫、桌垫、文具用 品等)、手册(职务、工作、操作等各种手册、工程表、课程表等)、图表类(海图、天气图、图表、 线表等)、目录、地图(海图、路线图、室外用地图等)、店面价格表、登山向导、名片、姓名住址 牌、烹饪食谱、指南板(商场指南、方向?目的地指南等)、时间表、路标(葬礼?住宅展示场 所等)、姓名卡、校内记录表、公示板(禁止入内、林道作业等的)、地域界限粧、姓名牌、挂历 (有画像)、简易白板、鼠标垫、包装材料(包装纸、箱、袋等)、杯垫等用途。
【主权项】
1. 一种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其是含有层叠体的静电吸附片材,该层叠体 是由含有树脂薄膜层(A)的标签层(i)和含有剥离层(B)及支承体层(C)的剥离片材层(ii) 以树脂薄膜层(A)和剥离层(B)整个面相接触的方式层叠而成的层叠体,所述树脂薄膜层 (A)在一面具备记录层(D), 支承体层(C)为树脂薄膜或合成纸, 依据JAPAN TAPPI如.40:2000在温度23°(:、湿度50%冊的环境下测得的标签层(丨)的 葛利柔软度为5~lOOOmgf,并且剥离片材层(ii)的葛利柔软度为1~500mgf;并且设标签层 (i)的葛利柔软度为1时,剥离片材层(ii)的葛利柔软度的比为0.04~0.95, 标签层(i)和剥离片材层(i i)的剥离强度为1~50g/cm, 带电处理是剥离片材层(ii)和标签层(i)的剥离引起的剥离带电, 从层叠体的剥离片材层(ii)剥离的标签层(i)能够静电吸附于被粘物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树脂薄膜层(A)含有:3~70 重量%的无机微细粉末和有机填料中的至少一者,以及97~30重量%的聚烯烃系树脂和含 官能团聚烯烃系树脂中的至少一者。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树脂薄膜层(A)至少含有沿 单轴方向拉伸而成的拉伸树脂薄膜,并且由下述式(1)算出的孔隙率为1~70%,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树脂薄膜层(A)为多层结 构,且至少含有沿双轴方向拉伸而成的层。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剥离层(B)是由聚醚树脂、 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尿素树脂、丙烯酸系树脂、酰胺树脂、环氧树脂中的任意1种以上树 脂通过涂覆法而形成的。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支承体层(C)的表面电阻为 1X10-1 ~9Χ1012Ω 0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记录层(D)含有高分子粘合 剂。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记录层(D)的表面电阻为1 Χ1013~9Χ1017Ωο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标签层(i)的水蒸气透过系 数为〇 · 01 ~2 · 50g · mm/ (m2 · 24hr) 〇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其特征在于,标签层(i)的厚度为20~ 500μηι,并且剥离片材层(ii)的厚度为1~500μηι。11. 一种印刷记录物,其含有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静电吸附片材(iii)。12. -种标签,其含有标签层(i),所述标签层(i)是从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印刷记录物剥 离掉剥离片材层(ii)而得到的标签层(i)。
【文档编号】B32B27/18GK105856708SQ201610217314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09年6月15日
【发明人】小池弘, 饭田诚郎, 饭田诚一郎
【申请人】优泊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