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壳表面涂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76158阅读:773来源:国知局
手机壳表面涂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壳,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手机壳表面涂层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了新时代不可或缺的一种设备,它不仅仅是一种通讯工具,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它的功能作用也越来越多。手机壳作为保护其内部核心元器件的一种零部件,显得尤为重要。现有的手机壳一般由金属或塑料制成,金属制成的手机壳具有硬度高,强度高,且具有金属质感的优点,而塑料制成的手机壳具有质量轻、可用色彩丰富、耐腐蚀的优点。而两者的优点并不能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使得同一款手机壳不能同时兼有两者的所有优点。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时具有硬度高、耐磨性好、散热好和可用色彩丰富的手机壳表面涂层结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机壳表面涂层结构,包括依次设置在手机壳表面的底漆层、散热层、耐磨层、感光变色层和高硬度抗UV透明涂层,所述耐磨层为钴铬碳化钨涂层,所述高硬度抗UV透明涂层为氧化铝薄膜层。
[0005]较佳的,所述散热层包括载体层和热量交换层,所述载体层设置在所述底漆层表面,所述热量交换层设置在所述载体层表面。
[0006]较佳的,所述底漆层由一道醇酸底漆涂布而成。
[0007]较佳的,所述底漆层的厚度为5微米到8微米之间。
[0008]较佳的,所述散热层的厚度为15微米到20微米之间。
[0009]较佳的,所述钴铬碳化钨涂层的厚度为I微米到3微米之间。
[0010]较佳的,所述感光变色层的厚度为10微米到15微米之间。
[0011]较佳的,所述氧化铝薄膜层的厚度为I微米到6微米之间。
[0012]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本实用新型手机壳表面涂层结构同时具有硬度高、耐磨性好、散热好和可用色彩丰富的效果。其中,底漆层具有良好附着力和防锈性能;散热层在使用时与手机外壳接触,由热量转换层将热能转换为红外线,进而将热量散开,散热效率高。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兼顾主动散热时的散热效率,同时获得采用被动散热时手机更小巧的体积,提高手机散热效率,降低工作温度;钴铬碳化钨涂层与散热层的结合力大于70MPa,不易形成局部脱落,保证涂布刮刀的使用寿命。同时,在喷涂的碳化钨粉末中添加钴作为粘结相,有效的改善碳化钨涂层的脆性,增强韧性;添加铬作为耐腐蚀材料,能耐受涂料及纸浆的腐蚀,延长了该涂层的使用寿命,提高了产品质量;感光变色层经阳光/紫外线照射后,能吸收阳光的能量,产生分子结构的改变,导致吸收波长的改变,而产生颜色变化,当失去阳光能量后,则恢复原来分子结构,还原成本来的颜色,这种涂层具有可用色彩丰富的效果,使得装饰性大大增强;氧化铝薄膜层使手机壳表面具有高硬度防刮、防紫外、防污、透明的特性,将手机壳表面的耐磨性能发挥到极致,同时提高了感光变色层表面的透过率,对感光变色层的变色效果不影响,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性强,可用于极端恶劣的使用条件下,也提尚了手机壳的耐腐蚀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手机壳表面涂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底漆层;2、载体层;3、热量交换层;4、钴铬碳化钨涂层;5、感光变色层;
6、氧化铝薄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参照附图所示,对本实用新型手机壳表面涂层结构进一步说明。
[0016]实施例:一种手机壳表面涂层结构,包括依次设置在手机壳表面的底漆层1、散热层、耐磨层、感光变色层5和高硬度抗UV透明涂层,耐磨层为钴铬碳化钨涂层4,高硬度抗UV透明涂层为氧化铝薄膜层6。底漆层I有助于将散热层粘接在手机壳上,而散热层设置在内层有助于手机内部产生的热能最快的散发掉,耐磨层有助于提高手机壳的使用寿命,感光变色层5能够提高丰富的色彩变化,提高装饰性能,氧化铝薄膜层6设置在感光变色层5夕卜,一方面不会影响感光变色层5的变色效果,另一方面具有高硬度防刮、防紫外和防污的功能。而耐磨层设置需设置在感光变色层5内侧,使其不能影响感光变色层5的性能,另外还能对散热层起保护作用。
[0017]其中,底漆层I由一道醇酸底漆涂布而成,醇酸底漆是由铁红、醇酸树脂、防锈颜料、填料、助剂、溶剂等组成的自干防锈涂料;醇酸底漆保护性能良好;附着力强,机械性能好;配套性能好,各种强溶剂面漆均可配套使用。
[0018]底漆层I的厚度为5微米或6微米或8微米,能够保证手机壳的整体厚度在合理的范围内,满足消费者对手机的整体厚度要求。
[0019]散热层包括载体层2和热量交换层3,载体层2设置在底漆层I表面,热量交换层3设置在载体层2表面。
[0020]在散热层中,载体层2可以包括聚氨酯系(PU)、环氧树脂系(EPOXY)、聚氨酯树脂系(HYHRID)、聚酯(POLYESTER)或氟烯烃-乙烯基醚(酯)共聚物涂料(FEVE)等。当热量转换层主要由纳米或亚纳米级的碳、碳化硅、氮化硼、氮化铝、氧化铝、二氧化钛和碳颗粒组成时,纳米或亚纳米级的碳、碳化硅、氮化硼、氮化铝、氧化铝和二氧化钛重量比分别为5-30%、10-20%、10-20%、10-20%、5-10%和 5-30%。载体层 2 的厚度一般优选 10 微米,该载体层2不宜厚,由于该载体层2通常是热传递效率不太高,因此载体层2的厚度不宜过大,否则影响热量传导至热量转换层,进而影响热量转换层的激发能量,影响散热效率。载体层2的密度大于组成热量转换层的各物质的密度,可以方便通过热熔特性将由纳米或亚纳米碳或碳化硅等密度较轻的物质更均匀设于载体层2表面。该散热层的总体厚度为15微米或18微米或20微米,其散热效果最优。
[0021]钴铬碳化钨涂层4的厚度为I微米到3微米之间,钴铬碳化钨涂层4的显微硬度超过HV1200,涂层不脱落,涂层硬度在HRC70以上,涂布使用寿命长。钴铬碳化钨涂层4与散热层和感光变色层5的结合力大于70MPa,在使用过程中,不容易形成局部脱落而影响寿命O
[0022]感光变色层5由一道感光变色涂料涂布而成,感光变色涂料为现有技术,其中一种感光变色涂料,其配方按重量比包括如下组分:去离子水10份,分散剂0.3份,消泡剂10份,防腐剂0.1份,乙二醇0.8份,成膜助剂0.8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0.1份,感光变色添加剂20份,纯丙乳液30份,增稠剂0.3份。其中,分散剂为SN-5029分散剂,增稠剂为SN-612增稠剂。再者,感光变色层5的厚度为10微米或12微米或15微米。
[0023]感光变色层5经阳光/紫外线照射后,能吸收阳光的能量,产生分子结构的改变,导致吸收波长的改变,而产生颜色变化,当失去阳光能量后,则恢复原来分子结构,还原成本来的颜色,这种涂层具有可用色彩丰富的效果,使得装饰性大大增强。
[0024]氧化铝薄膜层6使手机壳表面具有高硬度防刮、防紫外、防污、透明的特性,将手机壳表面的耐磨性能发挥到极致,同时提高了感光变色层5表面的透过率,对感光变色层5的变色效果不影响,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性强,可用于极端恶劣的使用条件下,也提高了手机壳的耐腐蚀和稳定性。氧化铝薄膜层6的厚度为I微米或3微米或6微米,在这个范围内的厚度使得该氧化铝薄膜层6具有的硬度和光透过率最好。
[0025]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手机壳表面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在手机壳表面的底漆层、散热层、耐磨层、感光变色层和高硬度抗UV透明涂层,所述耐磨层为钴铬碳化钨涂层,所述高硬度抗UV透明涂层为氧化铝薄膜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壳表面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层包括载体层和热量交换层,所述载体层设置在所述底漆层表面,所述热量交换层设置在所述载体层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壳表面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漆层由一道醇酸底漆涂布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壳表面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漆层的厚度为5微米到8微米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机壳表面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层的厚度为15微米到20微米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机壳表面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钴铬碳化钨涂层的厚度为I微米到3微米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机壳表面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变色层的厚度为10微米到15微米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壳表面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铝薄膜层的厚度为I微米到6微米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机壳表面涂层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手机壳表面涂层结构,包括依次设置在手机壳表面的底漆层、散热层、耐磨层、感光变色层和高硬度抗UV透明涂层,所述耐磨层为钴铬碳化钨涂层,所述高硬度抗UV透明涂层为氧化铝薄膜层。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手机壳不能兼有硬度高、耐磨性好、散热好和可用色彩丰富的问题。
【IPC分类】H04M1-02, B32B33-00, B32B9-04
【公开号】CN204585981
【申请号】CN201520194192
【发明人】赵雯华
【申请人】昆山市艾娃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