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物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38674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复合物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复合物件,该复合物件包括一第一板体及一第二板体,第一板体的一表面成形有多个第一锥块和多个第一套环;第二板体压接于第一板体上,第二板体的一表面成形有多个第二锥块和多个第二套环,各第一锥块与各第二套环相互嵌固结合,各第二锥块与各第一套环相互嵌固结合。由此,可提升二板体的结合牢固度,并能够简化工艺和缩短制作时间。
【专利说明】
复合物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复合材料的接合技术,尤指一种复合物件。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将复合材料应用在各种产品的情况已日渐普遍,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等的机壳与机构配件;风扇叶、汽机车零配件、医疗器材、家电外壳或零配件、安全帽;汽机车外观钣件及内部结构配件、飞机内外部配件、螺旋桨、一般船体结构件、军用钢盔、防弹类部品、卫浴设备、建材等不胜枚举。其所制出的成品不仅具有重量轻、薄型化、外观质感佳等诸多优点,且可有效地降低电磁波外泄。
[0003]现有的复合金属板,包括一基底层、一活性焊料层以及一外表层,基底层包含一结构强度金属;活性焊料层位于基底层的一第一侧表面上,活性焊料层包含一活性焊料;外表层位于活性焊料层的一外侧表面上,将基底层、活性焊料层及外表层依序堆栈成一体,再以爆炸焊接方式予以接合,以构成一复合金属板。
[0004]但是,复合金属板的问题在于,层与层之间的结合使用爆炸焊接需要耗费大量能源,危险性高且不易达成大量生产,同时其制造过程中易产生不良品,进而不利于降低制造成本及提高生产效率。另外基底层和外表层仅借助焊料结合,将其应用在受到剪力作用的场域中,极易令基底层和外表层产生滑位脱离等不良情况。再者,其应用焊料以爆炸焊接方式接合,对于一些特定的金属(如镁或镁合金)并不适用,而亟待加以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物件,其可提升二板体的结合牢固度,并能够简化工艺和缩短制作时间。
[0006]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物件,包括:一第一板体,一表面成形有多个第一锥块和多个第一套环;以及一第二板体,压接于该第一板体上,该第二板体的一表面成形有多个第二锥块和多个第二套环,各该第一锥块与各该第二套环相互嵌固结合,各该第二锥块与各该第一套环相互嵌固结合。
[000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物件,其中,每一该第一锥块具有一第一外环壁,每一该第二锥块具有一第二外环壁,各该第一套环迫紧式套设于各该第二外环壁,各该第二套环迫紧式套设于各该第一外环壁。
[000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物件,其中,各该第一锥块和各该第一套环以交错方式相邻并列排列,各该第二锥块和各该第二套环以交错方式相邻并列排列,各该第一套环与各第二套环彼此迫紧式相互贴接。
[000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物件,其中,该第一板体成形有多个填充块,各该填充块、各该第一锥块和各该第一套环以交错方式相邻并列排列,该第二板体形成有多个平整区,各该平整区、各该第二锥块和各该第二套环以交错方式相邻并列排列,各该第一锥块与各该平整区相互嵌固结合。
[001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物件,其中,每一该第一锥块的形状为三角形、四边形或六边形,每一该第二套环的形状配合该第一锥块的形状,每一该第二锥块的形状为三角形、四边形或六边形,每一该第一套环的形状配合该第二锥块的形状。
[001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物件,其中,每一该第一套环的形状为多边形并具有多个第一角端,每一该第一角端由顶部至底部开设有一第一剖槽,每一该第二套环的形状为多边形并具有多个第二角端,每一该第二角端由顶部至底部开设有一第二剖槽。
[001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物件,其中,每一该第一剖槽为自该第一角端的顶部朝底部方向逐渐缩减口径的一锥状槽,每一该第二剖槽为自该第二角端的顶部朝底部方向逐渐缩减口径的一锥状槽。
[001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物件,其中,该第一板体为金属板体或塑料板体,该第二板体为金属板体或塑料板体。
[001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物件,其中,更包括一第三板体,该第一板体的另一表面以成形加工形成有多个第一锥块和多个第一套环,该第二板体与该第三板体分别压接于该第一板体的两侧,该第三板体的一表面成形有多个第三锥块和多个第三套环,各该第一锥块与各该第三套环相互嵌固结合,各该第三锥块与各该第一套环相互嵌固结合。
[001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物件,其中,该第一板体为金属板体或塑料板体,该第二板体为金属板体或塑料板体,该第三板体为金属板体或塑料板体,该第二板体与该第三板体为相同或相异材料。
[001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物件,其中,每一该第一锥块具有一第一外环壁,每一该第二锥块具有一第二外环壁,每一该第三锥块具有一第三外环壁,各该第一套环迫紧式套设于各该第二外环壁及各该第三外环壁,各该第二套环及各该第三套环迫紧式套设于各该第一外环壁。
[001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物件,其中,各该第一锥块和各该第一套环以交错方式相邻并列排列,各该第二锥块和各该第二套环以交错方式相邻并列排列,各该第三锥块和各该第三套环以交错方式相邻并列排列,且各该第一套环分别与各第二套环和各该第三套环彼此迫紧式相互贴接。
[001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物件,其中,该第一板体成形有多个填充块,各该填充块、各该第一锥块和各该第一套环以交错方式相邻并列排列,该第二板体形成有多个平整区,各该平整区、各该第二锥块和各该第二套环以交错方式相邻并列排列,该第三板体形成有多个平面区,各该平面区、各该第三锥块和各该第三套环以交错方式相邻并列排列,各该第一锥块与各该平整区及各该平面区相互嵌固结合。
[001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物件,其中,每一该第一锥块的形状为三角形、四边形或六边形,每一该第二套环及每一该第三套环的形状配合该第一锥块的形状,每一该第二锥块及每一该第三锥块的形状为三角形、四边形或六边形,每一该第一套环的形状配合该第二锥块的形状。
[0020]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功效,利用锥块的形状能够轻易插入套环而形成迫紧式的铆固结构,不仅可承受震动、冲击和热涨冷缩等情况,更能够保持整体结构的强度与完整性。另外,锥块的形状能插入套环内再逐渐向外撑开套环,以达到大幅度地降低空隙的存在,进而能够提升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固结强度。再者,本实用新型的制法不仅可快速的大量生产而使成本大幅的降低,其所制出的成品更具有薄型化、重量轻、高强度、外观质感佳和易于成型制造等诸多优点。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复合物件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板体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的虚线区域的立体放大图。
[0024]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2的虚线区域的俯视放大图。
[0025]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板体的剖面示意图。
[0026]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板体的立体示意图。
[0027]图7是本实用新型图6的虚线区域的立体放大图。
[0028]图8是本实用新型图6的虚线区域的俯视放大图。
[0029]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板体的剖面示意图。
[0030]图10是本实用新型将第二板体叠设于第一板体上的示意图。
[0031]图11是本实用新型压具对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施以压接加工的示意图。
[0032]图12是本实用新型复合物件的剖面组合图。
[0033]图13A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板体另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图。
[0034]图13B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板体另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图。
[0035]图14A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板体又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图。
[0036]图14B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板体又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图。
[0037]图15是本实用新型复合物件另一实施例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0038]图16是将第二板体与第三板体叠设于第一板体的两侧的示意图。
[0039]图17是本实用新型复合物件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组合图。
[0040]图1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板体再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放大图。
[0041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板体再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放大图。
[0042]其中,附图标记:
[0043]10…复合物件
[0044]I…第一板体
[0045]11、11’…第一锥块
[0046]111、111,…第一外环壁
[0047]12、12,...第一套环
[0048]121…第一角端
[0049]122…第一剖槽
[0050]13...填充块
[0051]2…第二板体
[0052]21…第二锥块
[0053]211…第二外环壁
[0054]22…第二套环
[0055]221…第二角端
[0056]222…第二剖槽
[0057]23…平整区
[0058]3…第三板体
[0059]31…第三锥块
[0060]311…第三外环壁[0061 ]32…第三套环
[0062]6…压具
[0063]60...棍轮组
[0064]61...上辊轮
[0065]62…下辊轮
[0066]a?i...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0067]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将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作为说明用途,并非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
[0068]请参考图1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物件的制作方法,其步骤详细说明如下。
[0069]如图1的步骤a及图2至图5所示,a步骤中在一第一板体I的一表面以成形加工形成有多个第一锥块11和多个第一套环12。其中,第一板体I可为不锈钢、铜合金、铝合金、镁合金、铝镁合金等金属材料或PC、ABS、PP等塑料材料所制成的板件,并且上述的成形加工可为滚乳、冲压、激光、模内成型等方式来形成。
[0070]如图1的步骤b及图6至图9所示,b步骤中在一第二板体2的一表面以成形加工形成有多个第二锥块21和多个第二套环22。其中,第二板体2可为不锈钢、铜合金、铝合金、镁合金、铝镁合金等金属材料或PC、ABS、PP等塑料材料所制成的板件,并且上述的成形加工可为滚乳、冲压、激光、模内成型等方式来形成。
[0071]如图1的步骤c及图10所示,c步骤中将第二板体2叠设于第一板体I上,各第一锥块11与各第二套环22相叠配置,各第二锥块21与各第一套环12相叠配置。
[0072]如图1的步骤d及图11至图12所示,d步骤中以一压具6对第一板体I和第二板体2施以压接加工,从而使各第一锥块11与各第二套环22相互嵌固结合,各第二锥块21与各第一套环12相互嵌固结合。
[0073]详细说明如下,压具6可为一压接模具或一辊轮组60,其中辊轮组60包含一上辊轮61和配置在上辊轮61正下方位置的一下辊轮62,其中压接加工可以冷作或热作方式来进行,将已完成前述叠设作业的第一板体I和第二板体2送入上辊轮61和下辊轮62之间进行辊乳加工,从而在经各辊轮61、62的压接后,各第一锥块11会插入各第二套环22内且逐渐向外撑开各第二套环22,使得各第一锥块11与各第二套环22形成迫紧式的铆固结构而嵌固结合,各第二锥块21会插入各第一套环12内且逐渐向外撑开各第一套环12,使得各第二锥块21与各第一套环12形成迫紧式的铆固结构而嵌固结合。
[0074]另外,每一第一锥块11自顶面朝第一板体I方向逐渐增加周缘尺寸,使第一锥块11能够轻易插入第二套环22而形成迫紧式的铆固结构,每一第二锥块21自顶面朝第二板体2方向逐渐增加周缘尺寸,使第二锥块21能够轻易插入第一套环12而形成迫紧式的铆固结构,以达到可承受震动、冲击和热涨冷缩等情况,更能够保持整体结构的强度与完整性。
[0075]再者,各第一锥块11会插入各第二套环22内再逐渐向外撑开各第二套环22,各第二锥块21会插入各第一套环12内再逐渐向外撑开各第一套环12,进而有效地降低第一板体I和第二板体2在流动过程中因塑性流动路径不顺畅而产生空隙等问题,进而能够提升第一板体I和第二板体2的固结强度。
[0076]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制法不仅可快速的大量生产而使成本大幅的降低,且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物件10在制作过程中可以施行多次的辊乳加工,使其所制出的成品具有薄型化、重量轻、高强度、外观质感佳和易于成型制造等诸多优点。
[0077]请再参阅图2至图12所示,前述制作方法可制得一种复合物件10,其主要包括一第一板体I及一第二板体2。
[0078]如图2至图5所示,第一板体I的一表面成形有多个第一锥块11和多个第一套环12;其中,每一第一锥块11具有一第一外环壁111。
[0079]再者,各第一锥块11和各第一套环12以交错方式相邻并列排列;进一步说明如下,如图3、图4所示,每一第一锥块11的周边围设有交错配置的第一锥块11与第一套环12,每一第一套环12的周边围设有交错配置的第一锥块11与第一套环12,而令各第一锥块11和各第一套环12呈交错及相邻并列排列,且每一第一锥块11的形状可为菱形、正方形等四边形。
[0080]如图6至图9所示,第二板体2压接于第一板体I上,第二板体2的一表面成形有多个第二锥块21和多个第二套环22,每一第二锥块21具有一第二外环壁211,各第二套环22迫紧式套设于各第一外环壁111,使各第一锥块11与各第二套环22相互嵌固结合,各第一套环12迫紧式套设于各第二外环壁211,使各第二锥块21与各第一套环12相互嵌固结合。
[0081]其中,各第二锥块21和各第二套环22以交错方式相邻并列排列;进一步说明如下,如图7、图8所示,每一第二锥块21的周边围设有交错配置的第二锥块21与第二套环22,每一第二套环22的周边围设有交错配置的第二锥块21与第二套环22,而令各第二锥块21和各第二套环22呈交错及相邻并列排列,且每一第二锥块21的形状可为菱形、正方形等四边形。
[0082]另外,每一第二套环22的形状会配合第一锥块11的形状,即第二套环22的形状会与第一锥块11的形状相同为菱形、正方形等四边形;同理,每一第一套环12的形状会配合第二锥块21的形状,即第一套环12的形状会与第二锥块21的形状相同为菱形、正方形等四边形。
[0083]而且,上述各第一锥块11和各第一套环12以交错方式相邻并列排列,各第二锥块21和各第二套环22以交错方式相邻并列排列的结构,使每一第一锥块11嵌固在数个第二锥块21之间,每一第二锥块21嵌固在数个第一锥块11之间,进而推抵各第一套环12与各第二套环22彼此迫紧式相互贴接在一起,以减少第一板体I和第二板体2的空隙,进而能够加强第一板体I和第二板体2的固结强度。
[0084]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复合物件10的组合,其是利用第一板体I的一表面成形有多个第一锥块11和多个第一套环12;第二板体2压接于第一板体I上,第二板体2的一表面成形有多个第二锥块21和多个第二套环22,各第一锥块11与各第二套环22相互嵌固结合,各第二锥块21与各第一套环12相互嵌固结合。由此,各第一套环12与各第二外环壁211形成迫紧式的铆固结构而嵌固结合,各第二套环22与各第一外环壁111形成迫紧式的铆固结构而嵌固结合,以达到加强第一板体I和第二板体2的结合牢固度能力,并能够简化工艺和缩短制作时间。
[0085]请参考图13A、图13B、图14A及图14B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板体I和第二板体2的其他实施例,图13A、图13B、图14A及图14B的实施例与图1至图12的实施例大致相同,但图13A、图13B、图14A及图14B的实施例与图1至图12的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板体I和第二板体2的形状及部分结构相异。
[0086]详细说明如下,如图3、图7、图13A、图13B、图14A及图14B所示,每一第一锥块11的形状可为三角形、四边形或六边形等多边形,每一第二锥块21的形状可为三角形、四边形或六边形等多边形。其中,第二套环22的形状会与第一锥块11的形状相同为三角形、四边形或六边形等多边形,第一套环12的形状会与第二锥块21的形状相同为三角形、四边形或六边形等多边形。
[0087]另外,如图14A所示,第一板体I成形有多个填充块13,各填充块13、各第一锥块11和各第一套环12以交错方式相邻并列排列,即每一第一锥块11的周边围设有交错配置的填充块13与第一套环12,每一第一套环12的周边围设有交错配置的第一锥块11与填充块13。
[0088]再者,如图14B所示,第二板体2形成有多个平整区23,每一平整区23保持第二板体2表面的平整样态,且每一平整区23位置低于周围的第二锥块21和第二套环22而呈凹陷状,各平整区23、各第二锥块21和各第二套环22以交错方式相邻并列排列,即每一第二锥块21的周边围设有交错配置的平整区23与第二套环22,每一第二套环22的周边围设有交错配置的第二锥块21与平整区23,各第一锥块11与各平整区23相互嵌固结合。由此,以达到相同于图1至图12的实施例的功能及功效。
[0089]请参考图15至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复合物件10及其制作方法的另一实施例,图15至图17的实施例与图1至图12的实施例大致相同,但图15至图17的实施例与图1至图12的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复合物件10及其制作方法更包括一第三板体3。
[0090]如图15的步骤e、f、g、h及图16所示,步骤e中在第一板体I的相对两表面分别以成形加工形成有多个第一锥块11、11’和多个第一套环12、12 ’ ;步骤f中在一第二板体2的一表面以成形加工形成有多个第二锥块21和多个第二套环22;步骤g中在一第三板体3的一表面以成形加工形成有多个第三锥块31和多个第三套环32;步骤h中将第二板体2与第三板体3叠设于第一板体I的两侧,各第一锥块11、11’分别与各第二套环22及各第三套环32相叠配置,各第二锥块21及各第三锥块31分别与各第一套环12、12’相叠配置。
[0091]如图15的步骤i及图17所示,以一压具(参考图11的压具6)对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和第三板体3施以压接加工,从而使各第一锥块11分别与各第二套环22相互嵌固结合,各第一锥块11’分别与各第三套环32相互嵌固结合,各第二锥块21分别与各第一套环12相互嵌固结合,各第三锥块31分别与各第一套环12’相互嵌固结合。
[0092]详细说明如下,各第一锥块丨丨αΓ分别插入各第二套环22及各第三套环32内且逐渐向外撑开各第二套环22及各第三套环32,使得各第一锥块11、11’与各第二套环22及各第三套环32形成迫紧式的铆固结构而嵌固结合,各第二锥块21及各第三锥块31分别插入各第一套环12、12’内且逐渐向外撑开各第一套环12、12’,使得各第二锥块21及各第三锥块31与各第一套环12、12’形成迫紧式的铆固结构而嵌固结合。
[0093]请再参阅图17所示,前述制作方法制得的复合物件10,其主要包括一第一板体1、一第二板体2及一第三板体3,第一板体I的另一表面以成形加工形成有多个第一锥块11 ’和多个第一套环12’,第二板体2与第三板体3分别压接于第一板体I的两侧,第三板体3的一表面成形有多个第三锥块31和多个第三套环32,各第一锥块11 ’与各第三套环32相互嵌固结合,各第三锥块31与各第一套环12’相互嵌固结合。由此,以达成相同于图1至图12的实施例的功能及功效。
[0094]另外,每一第一锥块11’具有一第一外环壁111’,每一第三锥块31具有一第三外环壁311,各第一套环12 ’迫紧式套设于各第三外环壁311,各第三套环32迫紧式套设于各第一外环壁111、111’。
[0095]再者,第三板体3可为不锈钢、铜合金、铝合金、镁合金、铝镁合金等金属材料或PC、ABS、PP等塑料材料所制成的板件,并且第二板体2与第三板体3可为相同或相异材料。
[0096]此外,各第一锥块11’和各第一套环12’以交错方式相邻并列排列,第三锥块31和各第三套环32以交错方式相邻并列排列(参考图13A、图13B所示),使每一第一锥块11’嵌固在数个第三锥块31之间,每一第三锥块31嵌固在数个第一锥块11’之间,进而推抵各第一套环12’与各第三套环32彼此迫紧式相互贴接在一起,以减少第一板体I和第三板体3的空隙,进而能够加强第一板体I和第三板体3的固结强度。
[0097]而且,每一第一锥块11’的形状可为三角形、四边形或六边形等多边形,每一第三套环32的形状会配合第一锥块11’的形状,每一第三锥块31的形状可为三角形、四边形或六边形等多边形,每一第一套环12’的形状会配合第二锥块21的形状(参考图13A、图13B、图14八及图148所示)。
[0098]并且,参考图14A及图14B所示,同理,本实施例的第一板体I也能成形有多个填充块,各填充块、各第一锥块11、11’和各第一套环12、12’以交错方式相邻并列排列,第二板体2也能形成有多个平整区23,各平整区23、各第二锥块21和各第二套环22以交错方式相邻并列排列,第三板体3也能形成有多个平面区,每一平面区保持第三板体3表面的平整样态,且每一平整区位置低于周围的第三锥块31和第三套环32而呈凹陷状,各该平面区、各第三锥块31和各第三套环32以交错方式相邻并列排列,各第一锥块11与各平整区23相互嵌固结合,各第一锥块11’与各平面区相互嵌固结合。
[0099]请参考图18至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板体I与第二板体2的再一实施例,图18至图19的实施例与图2至图12的实施例大致相同,但图18至图19的实施例与图2至图12的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每一第一套环12设有多个第一剖槽122,每一第二套环22设有多个第二剖槽222。
[0100]进一步说明如下,每一第一套环12的形状可为三角形、四边形或六边形等多边形并具有多个第一角端121,每一第一角端121由顶部至底部开设有一第一剖槽122,每一第一剖槽122为自第一角端121的顶部朝底部方向逐渐缩减口径的一锥状槽。
[0101]另外,每一第二套环22的形状可为三角形、四边形或六边形等多边形并具有多个第二角端221,每一第二角端221由顶部至底部开设有一第二剖槽222,每一第二剖槽222为自第二角端221的顶部朝底部方向逐渐缩减口径的一锥状槽。
[0102]由此,各第一锥块11分别与各第二套环22相互嵌固结合,各第二锥块21分别与各第一套环12相互嵌固结合时,第一锥块11给予第二套环22的外扩力能透过第二剖槽222释放,第二锥块21给予第一套环12的外扩力能透过第一剖槽122释放,避免第一套环12及第二套环22受过多外扩力而破裂。
[0103]再者,第一剖槽122与第二剖槽222的最佳实施例为锥状槽,最能配合第一锥块11与第二锥块21的形状。但第一剖槽122与第二剖槽222的形状可为其他形状,其不以锥状槽为限制。同理,参考图16所示,为避免第一套环12 ’及第三套环32受过多外扩力而破裂,第一套环12’及第三套环32的各角端处也能由顶部至底部开设有一剖槽。
[0104]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复合物件,其特征在于,该复合物件包括: 一第一板体,一表面成形有多个第一锥块和多个第一套环;以及 一第二板体,压接于该第一板体上,该第二板体的一表面成形有多个第二锥块和多个第二套环,各该第一锥块与各该第二套环相互嵌固结合,各该第二锥块与各该第一套环相互嵌固结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物件,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第一锥块具有一第一外环壁,每一该第二锥块具有一第二外环壁,各该第一套环迫紧式套设于各该第二外环壁,各该第二套环迫紧式套设于各该第一外环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物件,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锥块和各该第一套环以交错方式相邻并列排列,各该第二锥块和各该第二套环以交错方式相邻并列排列,各该第一套环与各第二套环彼此迫紧式相互贴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物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体成形有多个填充块,各该填充块、各该第一锥块和各该第一套环以交错方式相邻并列排列,该第二板体形成有多个平整区,各该平整区、各该第二锥块和各该第二套环以交错方式相邻并列排列,各该第一锥块与各该平整区相互嵌固结合。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复合物件,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第一锥块的形状为三角形、四边形或六边形,每一该第二套环的形状配合该第一锥块的形状,每一该第二锥块的形状为三角形、四边形或六边形,每一该第一套环的形状配合该第二锥块的形状。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复合物件,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第一套环的形状为多边形并具有多个第一角端,每一该第一角端由顶部至底部开设有一第一剖槽,每一该第二套环的形状为多边形并具有多个第二角端,每一该第二角端由顶部至底部开设有一第二剖槽。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物件,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第一剖槽为自该第一角端的顶部朝底部方向逐渐缩减口径的一锥状槽,每一该第二剖槽为自该第二角端的顶部朝底部方向逐渐缩减口径的一锥状槽。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物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体为金属板体或塑料板体,该第二板体为金属板体或塑料板体。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物件,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第三板体,该第一板体的另一表面以成形加工形成有多个第一锥块和多个第一套环,该第二板体与该第三板体分别压接于该第一板体的两侧,该第三板体的一表面成形有多个第三锥块和多个第三套环,各该第一锥块与各该第三套环相互嵌固结合,各该第三锥块与各该第一套环相互嵌固结合。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物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体为金属板体或塑料板体,该第二板体为金属板体或塑料板体,该第三板体为金属板体或塑料板体,该第二板体与该第三板体为相同或相异材料。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物件,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第一锥块具有一第一外环壁,每一该第二锥块具有一第二外环壁,每一该第三锥块具有一第三外环壁,各该第一套环迫紧式套设于各该第二外环壁及各该第三外环壁,各该第二套环及各该第三套环迫紧式套设于各该第一外环壁。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物件,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锥块和各该第一套环以交错方式相邻并列排列,各该第二锥块和各该第二套环以交错方式相邻并列排列,各该第三锥块和各该第三套环以交错方式相邻并列排列,且各该第一套环分别与各第二套环和各该第三套环彼此迫紧式相互贴接。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物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体成形有多个填充块,各该填充块、各该第一锥块和各该第一套环以交错方式相邻并列排列,该第二板体形成有多个平整区,各该平整区、各该第二锥块和各该第二套环以交错方式相邻并列排列,该第三板体形成有多个平面区,各该平面区、各该第三锥块和各该第三套环以交错方式相邻并列排列,各该第一锥块与各该平整区及各该平面区相互嵌固结合。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复合物件,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第一锥块的形状为三角形、四边形或六边形,每一该第二套环及每一该第三套环的形状配合该第一锥块的形状,每一该第二锥块及每一该第三锥块的形状为三角形、四边形或六边形,每一该第一套环的形状配合该第二锥块的形状。
【文档编号】B32B3/06GK205522712SQ201620070034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5日
【发明人】林暄智, 李峻丞
【申请人】林暄智, 李峻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