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混纺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92637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新型混纺面料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混纺面料,包括由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编织而成的桑蚕丝层及由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编织而成的丙纶纤维层,桑蚕丝层的上表面上粘结有紫外线反射层,桑蚕丝层的下表面上粘结有无纺布层,丙纶纤维层的上表面上粘结有竹炭纤维层,无纺布层中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通气孔,竹炭纤维层中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通气孔,无纺布层与竹炭纤维层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吸湿的纤维块,无纺布层与竹炭纤维层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呈波浪状结构的弹性条;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面料的透气性,提高人们穿着的舒适性,且能够提高面料的染色性能,能够提高面料的抗拉强度。
【专利说明】
新型混纺面料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服装面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混纺面料。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运动,在人们运动过程中一般都会穿着运动服,由于丙纶纤维具有质量轻、弹性优良、抗菌的优点,因此运动服多由丙纶纤维制成,然而丙纶纤维存在染色性差的缺点,因此单由丙纶纤维制成的传统运动服存在容易褪色的缺点,从而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且单由丙纶纤维制成的传统运动服存在排汗效果差的缺点,会影响人们穿着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人们穿着的舒适性的新型混纺面料。
[0004]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混纺面料,包括由第一经线和第一玮线编织而成的桑蚕丝层及由第二经线和第二玮线编织而成的丙纶纤维层,桑蚕丝层的上表面上粘结有紫外线反射层,桑蚕丝层的下表面上粘结有无纺布层,丙纶纤维层的上表面上粘结有竹炭纤维层,无纺布层中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通气孔,竹炭纤维层中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通气孔,无纺布层与竹炭纤维层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吸湿的纤维块,纤维块的上端面与无纺布层的下端面粘结,纤维块的下端面与竹炭纤维层的上端面粘结,无纺布层与竹炭纤维层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呈波浪状结构的弹性条,弹性条的上端与无纺布层的下端面粘结,弹性条的下端与竹炭纤维层的上端面粘结。
[0005]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混纺面料,其中,纤维块呈阵列状分布在无纺布层和竹炭纤维层之间。
[0006]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混纺面料,其中,纤维块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弧形状的环形凹陷(61)。
[0007]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混纺面料,其中,纤维块的高度为0.3?0.5_。
[0008]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混纺面料,其中,弹性条中设置有第三通气孔。
[0009]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混纺面料,其中,第一通气孔呈阵列状分布在无纺布层上。
[0010]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混纺面料,其中,第二通气孔呈阵列状分布在竹炭纤维层上。
[0011]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混纺面料,其中,无纺布层的厚度为0.1?0.3_。
[0012]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混纺面料,其中,竹炭纤维层的厚度为0.1?0.3_。
[0013]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弹性条和纤维块的设置,使得无纺布层和竹炭纤维层之间留有一个可供空气流通的间隙,这样一来,能够提高面料的透气性,且通过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面料的透气性,从而能够提高人们穿着的舒适性,通过桑蚕丝层的设置,能够提高面料的染色性能,使得面料的表面具有亮丽的色彩,通过竹炭纤维层的设置,能够使得面料具有环保、杀菌的优点,通过紫外线反射层的设置,能够反射环境光线中的紫外线,避免紫外线灼伤人们的皮肤,通过无纺布层的设置,能够提高面料的抗拉强度。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所示的新型混纺面料,包括由第一经线11和第一玮线12编织而成的桑蚕丝层I及由第二经线21和第二玮线22编织而成的丙纶纤维层2,桑蚕丝层I的上表面上粘结有紫外线反射层3,桑蚕丝层I的下表面上粘结有无纺布层4,丙纶纤维层2的上表面上粘结有竹炭纤维层5,无纺布层4中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通气孔41,竹炭纤维层5中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通气孔51,无纺布层4与竹炭纤维层5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吸湿的纤维块6,纤维块6的上端面与无纺布层4的下端面粘结,纤维块6的下端面与竹炭纤维层5的上端面粘结,无纺布层4与竹炭纤维层5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呈波浪状结构的弹性条7,弹性条7的上端与无纺布层4的下端面粘结,弹性条7的下端与竹炭纤维层5的上端面粘结。
[0017]纤维块6呈阵列状分布在无纺布层4和竹炭纤维层5之间。
[0018]纤维块6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弧形状的环形凹陷61。
[0019]纤维块6的高度为0.3?0.5mm。
[0020]弹性条7中设置有第三通气孔71。
[0021]第一通气孔41呈阵列状分布在无纺布层4上。
[0022]第二通气孔51呈阵列状分布在竹炭纤维层5上。
[0023]无纺布层4的厚度为0.1?0.3mm。
[0024]竹炭纤维层5的厚度为0.1?0.3mm。
[0025]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主权项】
1.一种新型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第一经线(11)和第一玮线(12)编织而成的桑蚕丝层(I)及由第二经线(21)和第二玮线(22)编织而成的丙纶纤维层(2),所述桑蚕丝层(I)的上表面上粘结有紫外线反射层(3),所述桑蚕丝层(I)的下表面上粘结有无纺布层(4),所述丙纶纤维层(2)的上表面上粘结有竹炭纤维层(5),所述无纺布层(4)中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通气孔(41),所述竹炭纤维层(5)中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通气孔(51),所述无纺布层(4)与竹炭纤维层(5)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吸湿的纤维块(6),所述纤维块(6)的上端面与无纺布层(4)的下端面粘结,所述纤维块(6)的下端面与竹炭纤维层(5)的上端面粘结,所述无纺布层(4)与竹炭纤维层(5)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呈波浪状结构的弹性条(7),所述弹性条(7)的上端与无纺布层(4)的下端面粘结,所述弹性条(7)的下端与竹炭纤维层(5)的上端面粘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块(6)呈阵列状分布在无纺布层(4)和竹炭纤维层(5)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块(6)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弧形状的环形凹陷(6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块(6)的高度为0.3?0.5mm 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条(7)中设置有第三通气孔(7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孔(41)呈阵列状分布在无纺布层(4)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气孔(51)呈阵列状分布在竹炭纤维层(5)上。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层(4)的厚度为0.1?0.3mm ο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炭纤维层(5)的厚度为0.1?0.3mmο
【文档编号】B32B9/00GK205685863SQ201620631783
【公开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3日 公开号201620631783.8, CN 201620631783, CN 205685863 U, CN 205685863U, CN-U-205685863, CN201620631783, CN201620631783.8, CN205685863 U, CN205685863U
【发明人】虞建明, 陈利红
【申请人】浙江梦迪针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