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肺气虚弱型变应性鼻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11458阅读:7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肺气虚弱型变应性鼻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肺气虚弱型变应性鼻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变应性鼻炎是为人体对某些过敏原敏感性增高而引起鼻黏膜水肿、黏膜腺增生和上皮嗜酸性细胞浸润为主的一种变态反应,临床上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内奇痒、连续喷嚏、流大量清涕和鼻塞为特征,在全球大多数地区呈持续流行增加趋势。患者临床症状为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鼻黏膜肿胀、色苍白,平素畏风怕冷,自汗,倦怠懒言,面色淡白,或有气短音低,或咳嗽痰稀,舌淡苔薄白,脉虚弱。目前西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组胺药、局部糖皮质激素,以及特异性免疫疗法。虽然治疗方法众多,但是疗效不尽满意,常愈而复发,反复发作,难于根治。发明人经过长期实践得出采用中药治疗肺气虚弱型变应性鼻炎,能够通过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的目的,因而能取得长期的疗效。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治疗肺气虚弱型变应性鼻炎的中药。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中医药理论,利用中药独特的药性,采用宽瓣红景天、鹅不食草、扶桑根、五香血藤、燕麦草、风寒草、红芪、细辛、壁钱、荜拔,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经过加工制成。
[0005]制备本发明中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宽瓣红景天40 - 60份、鹅不食草30 — 40份、扶桑根30 — 40份、五香血藤20 — 30份、燕麦草20 — 30份、风寒草20 — 30份、红苗20 - 30份、细辛10 - 20份、壁钱5 — 10份、荜拔I 一 3份。
[0006]本发明中药原料药的最佳重量份为:宽瓣红景天50份、鹅不食草35份、扶桑根35份、五香血藤25份、燕麦草25份、风寒草25份、红苗25份、细辛15份、壁钱6份、荜拔2份。
[0007]本发明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宽瓣红景天:甘、涩、寒。清肺,益气。用于肺结构咳嗽,咯血,肺炎,支气管炎等症。
[0008]鹅不食草:辛、温。归肺、肝经。祛风通窍、解毒消肿。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肿毒,疥癣。
[0009]扶桑根:甘、涩、平。归肝、脾、肺经。调经、利湿、解毒。用于月经不调,崩漏,急性结膜炎,白带,白浊,痈疮肿毒,尿路感染等症。
[0010]五香血藤:酸、温。归肝、肺、肾经。舒筋活血,理气止痛,健脾消食,敛肺生津,临床用于跌打损伤,骨折,劳伤,风湿腰痛,关节酸痛,食积停滞,胃痛,腹胀,久咳气短,津少口渴,月经不调,小儿遗尿等。
[0011]燕麦草:甘、平。收敛止血、固表止汗。临床用于吐血、便血、血崩、自汗、盗汗、白带坐寸O
[0012]风寒草:辛、微苦、性微温。祛风散寒,化痰止咳,解毒利湿,消积排石。临床用于风寒头痛,咳嗽痰多,咽喉肿痛,黄疸,胆道结石,尿路结石,痈疮疔毒,毒蛇咬伤等。
[0013]红芪:固表止汗,补气利尿,托毒敛疮。主治气虚乏力,食少便溏,表虚自汗,气虚浮肿,痈疽等。
[0014]细辛:辛,温。归肺、肾、心、肝、但、脾经。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用于风寒表证,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等。
[0015]壁钱:咸、微苦、凉。归肺、肝、大肠经。清热解毒,定惊,止血。临床用于喉痹,乳蛾,口舌生疮,走马牙疳,小儿急惊,鼻衄,痔疮下血,金疮出血等症。
[0016]荜茇:辛、热。归脾、胃、大肠、肺、膀胱、肝、肾经。温中散寒,下气止痛。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头痛、牙痛、鼻渊,冠心病心绞痛等症。
[0017]肺气虚弱型变应性鼻炎属中医学“鼻鼽”范畴。其与肺、脾、肾三脏虚损,正气不足有关。鼻为肺之上窍,肺气虚则腠理疏松,卫表不固,易使风寒、异气之邪侵袭鼻窍,邪正相搏,进而导致肺气失宣、津液停聚,出现阵发性喷嚏、流涕、鼻塞等症状。脾主运化,脾气虚弱,化生不足,则鼻窍失养,易受邪侵;脾主运化水液,脾虚则水湿不运,停聚鼻窍,致鼻塞、流涕、下鼻甲肥大。本发明中宽瓣红景天清肺、益气,为本方君药,鹅不食草祛风通窍、解毒消肿,扶桑根利湿、解毒,为臣药;五香血藤理气、敛肺,燕麦草固表止汗,风寒草祛风散寒、解毒利湿,红芪固表补气,细辛散寒祛风,壁钱清热解毒,荜茇温中散寒。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益气固表、温肺散寒,通鼻窍之功效,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对肺气虚弱型变应性鼻炎具有独特的疗效。
[0018]本发明中药于2006年至2012年临床观察肺气虚弱型变应性鼻炎83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83例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31.4岁。
[0019]2、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①以阵发性鼻痒,连续喷嚏,鼻塞,鼻涕清稀量多为主要症状。伴有失嗅、眼痒、咽喉痒等症。②起病迅速。症状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间歇期无喷嚏及鼻塞。可并发荨麻疹、哮喘等病。③常因接触花粉、烟尘、化学气体等致敏物质而发病,有时环境温度变化亦可诱发。④鼻腔检查黏膜多为苍白,少数充血,鼻甲肿胀。发作时有较多分泌物。
[0020]肺气虚弱型变应性鼻炎临床症状为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鼻黏膜肿胀、色苍白,平素畏风怕冷,自汗,倦怠懒言,面色淡白,或有气短音低,或咳嗽痰稀,舌淡苔薄白,脉虚弱。
[0021]3、治疗方法
3.1处方:宽瓣红景天50g、鹅不食草35g、扶桑根35g、五香血藤25g、燕麦草25g、风寒草25g、红芪25g、细辛15g、壁钱6g、荜拔2g。
[0022]3.2制备及使用方法:上述药物按常规工艺制成汤剂,每日I剂,每日2次,7天为I疗程。
[0023]4、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
治愈:鼻塞、鼻痒及喷嚏症状消失,鼻腔黏膜淡红或灰黯,鼻腔内无异常分泌物; 显效:鼻塞、鼻痒、喷嚏及流清涕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仅受寒后偶可出现,鼻腔黏膜淡红或灰黯,鼻腔内无异常分泌物,或有少许黏白涕;
有效:鼻塞、喷嚏及流清涕症状较前减轻,鼻黏膜苍白灰黯或淡红;
无效:服药后症状无变化。
[0024]4.2结果:83例患者中,治愈45例(54.1 % ),显效22例(26.5 % ),有效11例(13.3% ),无效5例(6.1% ),总有效率为93.9%。
[0025]5、典型病例
5.1陈某,男,37岁,喷嚏反复发作,清涕量多,鼻痒,遇寒加重,易感冒,检查:鼻黏膜色淡,双下鼻甲肿大,舌淡,苔薄白,脉虚弱。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I个疗程,鼻痒、喷嚏、流清涕均基本消失,症状明显改善;继续服用2个疗程,症状消失,舌质正常,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0026]5.2刘某,女,34岁,鼻塞,时有清涕,鼻部畏风明显,遇寒后偶有喷嚏,无发热恶寒。检查:鼻黏膜潮红,双下鼻甲肿胀,舌淡,苔白,脉弱。服用本发明药物,每日I剂,I个疗程后,夜间偶有鼻塞,打喷嚏、清涕均基本消失,脉微数,舌质正常,继续服用I个疗程,诸症全除,痊愈,一年后随访无复发。
[0027]5.3王某,男,29岁,晨起喷嚏频作,伴流浊涕,量多,时有咳嗽,咳白色稀痰,遇冷空气或刺激性气味后,症状加重,舌淡,苔薄白,脉虚弱。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I个疗程,晨起发作次数、流涕明显减少,鼻痒、喷嚏轻度缓解。继续服用2个疗程,鼻道内清洁,无浊涕,鼻腔通气可,无鼻痒,二便正常,病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下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对本发明没有限制。
[0029]实施例1,一种治疗肺气虚弱型变应性鼻炎的中药,是由宽瓣红景天40g、鹅不食草30g、扶桑根30g、五香血藤20g、燕麦草20g、风寒草20g、红芪20g、细辛10g、壁钱5g、荜拔Ig制成。
[0030]实施例2,一种治疗肺气虚弱型变应性鼻炎的中药,是由宽瓣红景天50g、鹅不食草35g、扶桑根35g、五香血藤25g、燕麦草25g、风寒草25g、红芪25g、细辛15g、壁钱6g、荜拔2g制成。
[0031]实施例3,一种治疗肺气虚弱型变应性鼻炎的中药,是由宽瓣红景天60g、鹅不食草40g、扶桑根40g、五香血藤30g、燕麦草30g、风寒草30g、红芪30g、细辛20g、壁钱10g、荜拔3g制成。
【主权项】
1.一种治疗肺气虚弱型变应性鼻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 宽瓣红景天40 - 60份、鹅不食草30 - 40份、扶桑根30 — 40份、五香血藤20 — 30份、燕麦草20 - 30份、风寒草20 - 30份、红芪20 — 30份、细辛10 — 20份、壁钱5 — 10份、荜拔I 一 3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 宽瓣红景天50份、鹅不食草35份、扶桑根35份、五香血藤25份、燕麦草25份、风寒草25份、红芪25份、细辛15份、壁钱6份、荜拔2份。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肺气虚弱型变应性鼻炎的中药,该中药是由宽瓣红景天、鹅不食草、扶桑根、五香血藤、燕麦草、风寒草、红芪、细辛、壁钱、荜拔制成。临床可用于治疗肺气虚弱型变应性鼻炎。
【IPC分类】A61P11-02, A61K36-899, A61K35-646, A61P37-08
【公开号】CN104524290
【申请号】CN201410823488
【发明人】李华, 张桂玲
【申请人】李华
【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