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8960993阅读:1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对于传统施工,现有的楼板采用完全现浇的形式,一般是在下层搭设支撑、安装模 板,然后绑扎钢筋、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方式。这种施工方法混凝土全部采用现场浇筑,对支 撑搭设要求高、模板安装精度高,施工过程还有塌方的安全隐患,质量完全由工人模板安装 的精度和牢固性来保证,不便于管理。因此,传统项目经常出现模板倒塌、爆模、混凝土缺陷 等质量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施工方法。
[0004]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5]所述装配式叠合楼板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 (1)将130mm厚的楼板拆分预制为由60mm厚的预制楼板和70mm厚的现饶层组成 的装配式叠合楼板;
[0007] (2)在楼板上弹出支撑布置线,支撑布置线间距彡1500mm,边垂直支撑位置的支 撑布置线距墙多600mm;
[0008] (3)将垂直支撑设置在支撑布置线上,垂直支撑顶部设置可调托座;
[0009] (4)对每一个垂直支撑的顶标高进行复核,确保各点在同一水平面上;
[0010] (5)用填缝胶带贴在装配式叠合楼板将与梁或墙搭接的位置,防止现浇楼板时漏 浆;
[0011] (6)吊装预制的装配式叠合楼板至垂直支撑,并安置于可调托座上;
[0012] (7)浇筑现浇层,使楼板连城一体。
[0013] 其中,所述垂直支撑为钢管。在安装好装配式叠合楼板后用卷尺检测装配式叠合 楼板标高。在安装好装配式叠合楼板后进行面层钢筋和水电预埋接驳工作。
[0014]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5] 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减少材料的浪费,降低对环境的破 坏,并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性能,使建筑业更加节能、环保并可持续发展。建筑工程的工业 化已经是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工业化的突出特点就是在工厂进行构件生产制造,在工地 现场进行组装。如何提高工厂构件的标准化,降低构件制作、安装的难度,缩短安装时间,提 高施工效率,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等,成为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本发明提供了一 种由工厂生产装配式叠合楼板,现场安装连接的施工方法。
[0016] 本发明的装配式叠合楼板施工方法,适应于工业化生产中装配式体系的水平部 位。按结构设计的要求,把水平部位先进行深化设计和拆分,并在工厂将叠合楼板预制好 后,运输到达现场,采用塔吊或吊车等大型起重设备将预制好的叠合楼板吊运至相应楼层, 然后进行钢筋绑扎、水电预埋及混凝土浇筑施工。
[0017] 装配式叠合楼板施工方法:深化设计一测量放线一叠合板支撑体系安装一叠合板 板底标标高复测一构件吊装准备一叠合板与墙板缝隙处理一叠合板吊装就位一叠合板板 底标高整顿一楼地面钢筋绑扎、水电预埋一检查验收一面层混凝土施工。
[0018] 具体步骤为:
[0019] 深化设计:根据工程结构图纸,将130mm厚的楼板拆分设计为60mm厚的预制楼板 和70mm厚的现浇层,并分别设计出配套的水电预制、预留和钢筋分布。
[0020] 测量放线:在楼板上弹出支撑布置线。采用钢管支撑时,支撑布置线间距 < 1500mm,边垂直支撑位置的支撑布置线距墙多600mm。
[0021] 叠合板支撑体系安装:垂直支撑顶部设置可调托座,支撑体系采用传统钢管脚手 架支撑体系。
[0022] 置合板板底标标尚复测:通过水准尺等工具对每一个垂直支撑的顶标尚进彳丁复 核,确保各点在同一水平面上。
[0023] 构件吊装准备:根据构件拆分图编制出叠合楼板的安装顺序图;构件吊装前根据 尺寸最大,构件最重的来选择吊具数量、规格尺寸,并考虑吊具的通用性;构件进场后,根据 构件标识号和吊装计划的吊装序号,在安装位置进行相应标识。
[0024] 叠合板与墙板缝隙处理:用15mm双面胶带贴在叠合板与梁或墙的搭接位置,防止 现浇楼板时漏浆。
[0025] 叠合板吊装就位:
[0026] (1)根据板的大小及重量选定合适的钢丝绳并按照要求将卸扣安装在绗架筋上;
[0027] (2)将构件吊离拖车至距地面1米的位置静停1分钟,检查塔吊运行及制动是否能 正常运转;
[0028] (3)根据"慢起、快升、缓降"原则,将叠合板缓慢落在正确位置;
[0029] 叠合板板底标高整顿:用卷尺检测楼板安装标高是否正确,用2m靠尺及塞尺检测 板底拼缝高低差。
[0030] 楼地面钢筋绑扎、水电预埋:叠合楼板安装完成后,插入面层钢筋、水电预埋接驳 工作。
[0031] 检查验收:对预制叠合楼板的钢筋和水电预制等的安装进行隐蔽验收,见表1。
[0032] 表 1
[0033]

[0034] 面层混凝土施工:浇筑面层,使楼层各结构部位连接成一个整体。
[0035] 建筑物的水平结构部位采用装配式叠合楼板,在工厂预制,采用大型平板车倒运 至现场吊装,在安装现场再浇筑面层部位砼的施工方式。建筑物的楼面层采用工厂预制一 部分、现场浇筑一部分的施工方法。工厂一般预制60厚砼,面层预留桁架钢筋,安装现场再 绑扎上部架立钢筋,再将叠合板在施工现场与叠合梁、柱、剪力墙一起浇筑砼。
[0036] 本发明采用工具式支撑,其立杆径大于普通钢管,以三角架的形式代替水平连接, 整个架体在强度和刚度上与钢管架可以等同考虑,而稳定性方面偏差。但考虑到在叠合板 吊装时四周有外挂墙板、剪力墙、柱等限位,因此支撑是可行的,应解决了空间狭小的问题。 而叠合板本身可以替代板底模板,节省了大量的材料和混凝土现浇量,本方法作业量减 少明显,人、材、机、材现场需求量减少,有利于现场成本控制、质量控制以及环境影响控制 (减少建筑垃圾和噪音污染)。
[003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38] 叠合楼板构件均在工厂生产,取消顶棚面的抹灰找平,大幅减少了现场湿作业,节 约施工用水约50 %,大量减少了噪音污染,在节能环保方面优势明显。能大幅降低管理成本 并能促使资金早日回笼,提高资金的周转率。在未来面临劳动力资源短缺,劳动力成本大幅 提升的情况下,采用现场装配式的建筑优势将更加明显。
[0039] 总之,本发明采用预制+现浇的方式,将在工厂生产的装配式叠合楼板通过构造 措施与现浇混凝土紧密结合,其结构等同现浇。通过有效的管理控制其质量,消除传统施工 方式的安全系数不高、质量不可控、效率不高等等缺陷,同时减少了板底模的支设,在施工 成本上有较大的优势。产品构成简单,其构成材料易于实现标准化加工制造,且施工方法简 易,有利于提高装饰装修工作效率和质量,现浇量大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噪音、粉尘等环 境污染大幅降低。通过本发明方法能解决一些施工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在模具节约度、质 量可控度,缝隙精度等的控制都具备有优势。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实施例1
[0041 ] 所述装配式叠合楼板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2] (1)将130mm厚的楼板拆分预制为由60mm厚的预制楼板和70mm厚的现饶层组成 的装配式叠合楼板;
[0043] (2)在楼板上弹出支撑布置线,支撑布置线间距彡1500mm,边垂直支撑位置的支 撑布置线距墙多600mm;
[0044] (3)将垂直支撑设置在支撑布置线上,垂直支撑顶部设置可调托座;
[0045] (4)对每一个垂直支撑的顶标高进行复核,确保各点在同一水平面上;
[0046] (5)用填缝胶带贴在装配式叠合楼板将与梁或墙搭接的位置,防止现浇楼板时漏 浆;
[0047] (6)吊装预制的装配式叠合楼板至垂直支撑,并安置于可调托座上;
[0048](7)浇筑现浇层,使楼板连城一体。
[0049] 本结构体系采用叠合楼板取代了传统施工的木或竹模板、木枋等材料,现场和工 厂质量控制效果明显,同时对架体的稳定性要求降低,有效的降低安全事故率。楼板现浇量 减少约1/2,有利于对施工现场的扬尘和噪音等环境污染的的控制。
【主权项】
1. 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 将130mm厚的楼板拆分预制为由60mm厚的预制楼板和70mm厚的现浇层组成的装 配式叠合楼板; (2) 在楼板上弹出支撑布置线,支撑布置线间距< 1500mm,边垂直支撑位置的支撑布 置线距墙^ 600mm; (3) 将垂直支撑设置在支撑布置线上,垂直支撑顶部设置可调托座; (4) 对每一个垂直支撑的顶标高进行复核,确保各点在同一水平面上; (5) 用填缝胶带贴在装配式叠合楼板将与梁或墙搭接的位置,防止现浇楼板时漏浆; (6) 吊装预制的装配式叠合楼板至垂直支撑,并安置于可调托座上; (7) 浇筑现浇层,使楼板连城一体。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支撑为钢管。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安装好装配式叠合楼板后用卷尺检测装 配式叠合楼板标高。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安装好装配式叠合楼板后进行面层钢筋 和水电预埋接驳工作。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施工方法,包括:深化设计—测量放线—叠合板支撑体系安装—叠合板板底标标高复测—构件吊装准备—叠合板与墙板缝隙处理—叠合板吊装就位—叠合板板底标高整顿—楼地面钢筋绑扎、水电预埋—检查验收—面层混凝土施工。通过本发明方法能解决一些施工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在模具节约度、质量可控度,缝隙精度等的控制都具备有优势。
【IPC分类】E04G21/00
【公开号】CN105178604
【申请号】
【发明人】张剑, 肖在, 李融峰, 罗璐, 童方平
【申请人】长沙远大住宅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