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淋巴结核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59419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淋巴结核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中药,具体是一种治疗淋巴结核的药物。
【背景技术】
[0002]淋巴结核,西医是指,人体内有专事于清毒杀毒从而保护血管组织的淋巴系统,遭遇来自体内外无法清除杀灭的毒菌,凝聚和集结于肌表组织形成的毒瘤。中医称之为瘰疬,是体现于肌表的毒块组织,是由肝肺两方面的痰毒热毒凝聚所成。淋巴结核分为干酪型结核、增殖型结核、混合型结核、无反应性结核。
[0003]西医认为,本病多因结核杆菌经口腔(龋齿或扁桃体)侵入,由淋巴管到达颌下或颏下淋巴结;亦可因肺、肠结核病灶经血液扩散所致。中医认为,本病为情志所伤,肝气郁结,脾虚生痰。肝郁则化热,痰热互搏,敬于颈项之脉络,而成瘰疬。亦因素体虚弱,肺肾阴亏,致使阴亏而火旺,痰火凝结而成瘰疬。
[0004]淋巴结核症状多在颈部一侧或双侧长出疙瘩,逐渐长大,不痛不痒,推入滑动,无明显压痛,如身体抵抗力低则逐渐增大,皮肤发变紫,最终破溃流水样脓液并排出黄浊样干酪样脓液,中医称之谓“老鼠疮”。反复溃烂少,部分病人可有低热、盗汗食欲不振、消瘦等全身中毒症状。一般女性多于男性。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疗效好、疗程较短、成本低、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淋巴结核的药物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淋巴结核的药物,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夏枯草10-14份、生牡贩12-18份、兀参8-12份、黄萃8-12份、蒲公英8_12份、贝母8-12份、百部8-12份、柴胡8-12份、赤芍8_12份。
[0006]优选地,各原料的最佳重量配比为:
夏枯草12份、生牡蛎15份、元参10份、黄芩10份、蒲公英10份、贝母10份、百部10份、柴胡10份、赤芍10份。
[0007]所述的原料药在中药店及市场有售。
[0008]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可按常规方法煎成汤剂,具体方法为:按重量配比称取各原料药,加入5-10倍原料药总量的水,用大火煮沸后文火煮10-20分钟,过滤去渣,即得。
[0009]服用方法:每日三次,每次30毫升,一般6-8日即有效果。
[0010]本发明药物也可制成丸剂、散剂或胶囊。
[0011]本发明中,各原料药的功效如下:
夏枯草:味苦、辛、性寒,归肝、胆经。具有清火明目、清肝火、降血压、散结消肿、祛肝风、行经络、行肝气、开肝郁的功效。
[0012]生牡蛎:味咸、性微寒,归肝、胆、肾经。具有平肝潜阳、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滋阴、养血、补五脏、活血、充肌等功效。
[0013]元参:味苦、咸,性微寒、无毒,入肺、肾、胃三经。具有清热凉血、软坚散结、强阴益精、补肾明目的功用效。
[0014]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压等功效。
[0015]蒲公英:味甘、微苦、性寒,入脾、胃、肾三经。具有化热毒、消恶肿、散结核、解食毒、散滞清肺、利嗽化痰、散结消痈、养阴凉血的功效。
[0016]贝母:味苦、甘、性微寒,归肺、心经。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开郁散结的功效。
[0017]百部:味甘、苦,性微温,归肺经。主治润肺下气止咳,杀虫。
[0018]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归肝、胆经。具有疏肝利胆、疏气解郁、升举阳气、散火去除烦之功效。
[0019]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的功效。
[0020]本发明治疗淋巴结核的药物选取9种天然中药配伍,各原料药协同作用起到清热凉血、强阴益精、养阴润肺、疏肝利胆、平肝潜阳、散结消肿等作用,对病毒和细菌有抑制作用,标本同治,对治疗淋巴结核效果好,无毒副作用。而且其制备方法简单、疗程较短、服用方便,成本低,有效率达90%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
【发明内容】
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0022]实施例1:
一种治疗淋巴结核的药物,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夏枯草10份、生牡蛎12份、元参8份、黄芩8份、蒲公英8份、贝母8份、百部8份、柴胡8份、赤芍8份。按常规方法煎成汤剂口服。
[0023]实施例2:
一种治疗淋巴结核的药物,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夏枯草12份、生牡蛎15份、元参10份、黄芩10份、蒲公英10份、贝母10份、百部10份、柴胡10份、赤芍10份。按常规方法煎成汤剂口服。
[0024]实施例3:
一种治疗淋巴结核的药物,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夏枯草14份、生牡蛎18份、元参12份、黄芩12份、蒲公英12份、贝母12份、百部12份、柴胡12份、赤芍12份。按常规方法煎成汤剂口服。
[0025]实验例:
为了进一步证明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疗效,选择30例病人,对本发明药物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
[0026]疗效判定以症状消失为主,并参考效果等改变情况,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
[0027]显效:症状明显减轻及效果明显改善。
[0028]有效:症状及效果有一定改善。
[0029]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或效果不明显。
[0030]应用本发明药物治疗治疗淋巴结核30例中,男12例,女18例。基本症状为:颈部一侧或双侧有疙瘩,不痛不痒,最终破溃流水样脓液并排出黄浊样干酪样脓液等。口服本发明药物治疗后症状均有一定改善,其中显效27例,有效30例,无效O例,有效率100%。
【主权项】
1.一种治疗淋巴结核的药物,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夏枯草10-14份、生牡贩12-18份、兀参8-12份、黄萃8-12份、蒲公英8_12份、贝母8-12份、百部8-12份、柴胡8-12份、赤芍8_12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是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夏枯草12份、生牡蛎15份、元参10份、黄芩10份、蒲公英10份、贝母10份、百部10份、柴胡10份、赤芍10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淋巴结核的药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夏枯草10-14份、生牡蛎12-18份、元参8-12份、黄芩8-12份、蒲公英8-12份、贝母8-12份、百部8-12份、柴胡8-12份、赤芍8-12份。本发明治疗淋巴结核的药物选取9种天然中药配伍,各原料药协同作用起到清热凉血、强阴益精、养阴润肺、疏肝利胆、平肝潜阳、散结消肿等作用,对病毒和细菌有抑制作用,标本同治,对治疗淋巴结核效果好,无毒副作用。而且其制备方法简单、疗程较短、服用方便,成本低,有效率达90%以上。
【IPC分类】A61K35/56, A61K36/904, A61P31/06
【公开号】CN105521371
【申请号】CN201410504192
【发明人】张红伶
【申请人】张红伶
【公开日】2016年4月27日
【申请日】2014年9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