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脓疱疮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32700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脓疱疮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医药配制品,尤其是一种治疗脓疱疮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脓疱疮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化脓性皮肤病,俗称“黄水疮”。具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感染的特性,流行于夏秋季节,易在儿童中流行。脓疱病主要由葡萄球菌、链球菌或两者混合感染所引起,好发于露出部位,如颜面、口唇、鼻孔附近,背面部及四肢等,临床表现为丘疹、水疱或脓疱,易破溃而结成脓痴。由于脓疱壁薄,易破溃露出红色糜烂面、脓液干燥后形成层叠形蜡黄色或灰黄色厚痂,邻近脓疱可因搔抓而向四周扩延互相融合及结痂,如不及时治疗可病程迀延。病情严重者可伴有发热,达39 — 40°C,可伴有淋巴管及淋巴结炎、败血症、肾炎等。目前,国内外治疗脓疱疮的药物较多,但是存在价格高,效果不明显的缺陷。
祖国医学认为脓疱疮由因气候炎热,湿热交蒸,暑湿热海客于肌肤,以致气机不畅,汗液疏泄障碍,湿热毒邪熏蒸肌肤所致。
[0003]根据中医理论,针对脓疱疮的发病机理,采用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收湿止痒、敛疮生肌、祛瘀止痛的治法,进行辩证配伍组方,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发明内容】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治疗脓疱疮存在价格高,效果不明显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制简便、成本低、疗效显著、无副作用的治疗脓疱疮的中药组合物。
[000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脓疱疮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白蒺藜10-30份、荆芥5-25份、白矾5-20份、败酱草5-25份、千里光5-25份、皂角刺5-20份、毛草龙10-30份、青黛5-20份、四季青5-25份、升药5-20份、海螵蛸5-25份、土荆皮5-20份、紫草5-25份、紫花地丁 5-25份、白芨5-25份、黄柏5-25份、意该仁10-30份、炉甘石5_15份。
[0006]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脓疱疮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白蒺藜20份、荆芥15份、白矾10份、败酱草15份、千里光15份、皂角刺10份、毛草龙20份、青黛10份、四季青15份、升药10份、海螵蛸15份、土荆皮10份、紫草15份、紫花地丁 15份、白芨15份、黄柏15份、薏该仁20份、炉甘石10份。
[0007]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药物组方。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白蒺藜具有疏肝解郁、祛风明目的功效;荆芥具有解表散风、透疹消疮的功效;白巩具有解毒杀虫,燥湿止捧的功效;败酱.草具有清热解毒、消痛排胺、怯癖止痛的功效;千里光具有清热解毒、明目退翳、杀虫止痒的功效;皂角刺具有搜风拔毒、消肿排脓的功效;毛草龙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青黛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的功效;四季青具有清热解毒、生肌敛疮、活血止血的功效;海螵蛸具有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的功效;升药具有排脓拔毒、去腐生肌、燥湿杀虫的功效;土荆皮具有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的功效;紫草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解毒透疹的功效;紫花地丁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白芨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薏苡仁具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的功效;炉甘石具有明目去翳、收湿止痒、敛疮生肌的功效。本发明精选药物组方,其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互佐助,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收湿止痒、敛疮生肌、祛瘀止痛骨的功效,对脓疱疮的治疗达到标本兼治。
[0008]本发明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有效率达96%,治愈率72%。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0]实施例1
一种治疗脓疱疮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白蒺藜20g、荆芥15g、白矾10g、败酱草15g、千里光15g、皂角刺10g、毛草龙20g、青黛10g、四季青15g、升药10g、海螵蛸15g、土荆皮10g、紫草15g、紫花地丁 15g、白发15g、黄柏15g、薏该仁20g、炉甘石10g。
[0011]实施例2
一种治疗脓疱疮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白蒺藜15g、荆芥25g、白矾12g、败酱草20g、千里光5g、皂角刺15g、毛草龙10g、青黛20g、四季青5g、升药15g、海螵蛸10g、土荆皮20g、紫草5g、紫花地丁25g、白发10g、黄柏20g、薏该仁10g、炉甘石15g。
[0012]实施例3
一种治疗脓疱疮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白蒺藜25g、荆芥10g、白矾15g、败酱草5g、千里光20g、皂角刺12g、毛草龙25g、青黛15g、四季青10g、升药20g、海螵蛸5g、土荆皮15g、紫草10g、紫花地丁20g、白发5g、黄柏25g、薏该仁15g、炉甘石8g。
[0013]实施例4
一种治疗脓疱疮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白蒺藜10g、荆芥20g、白矾5g、败酱草25g、千里光0g、皂角刺20g、毛草龙15g、青黛5g、四季青25g、升药12g、海螵蛸20g、土荆皮5g、紫草25g、紫花地丁0g、白发20g、黄柏5g、薏该仁25g、炉甘石12g。
[0014]实施例5
一种治疗脓疱疮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白蒺藜30g、荆芥5g、白矾20g、败酱草10g、千里光25g、皂角刺5g、毛草龙30g、青黛12g、四季青20g、升药5g、海螵蛸25g、土荆皮12g、紫草20g、紫花地丁5g、白发25g、黄柏10g、薏该仁30g、炉甘石5g。
[0015]制备及使用方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称取各原料,研磨粉碎,过筛,加入适量的食醋混合均匀,外涂敷于患处,每日一次。
[0016]本发明以实施例1所给出的一种治疗脓疱疮的中药组合物,做临床疗效总结如下:一、一般性资料:本中药组合物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5?65
岁O
[0017]二、诊断依据:
1、皮损为浅在性水疱、脓疮,周围红晕,易破溃、糜烂、结痂。脱痂后遗留淡褐色素沉着,不留瘢痕; 2、多发于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易接触传染,有自家接种性的特点;
3、好发于儿童,成人亦可感染。夏秋季多见;
4、自觉微痒,可伴有附近淋巴结肿大。
[0018]三、疗效标准:
1、治愈:皮疹全部消退;
2、有效:无新起脓疱、水疱,皮疹干涸结痂,消退皮损达50%以上;
3、无效:皮损不减或消退不足30%。
[0019]四、治疗效果:该临床观察病例中,涂敷5-10天,痊愈36例,随访未见复发;有效12例,无效2例。治疗期间未发生毒副作用。
[0020]五、典型病例:
病例1:
章某,女,12岁。两口角有红斑,水疱和脓疱,界限分明,水疱小如豌豆,大的如蚕豆,有透明水液,痛痒,流黄水,糜烂,蔓延,有黄色脓痂。诊断为:脓疱疮。涂敷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物2天,两口角的水疱和脓疱已消失,皮肤水疱糜烂处鲜红,有微量水液渗出,黄色脓痂已掉;继续涂敷3天,一切症状全部消失,皮损处已全部恢复正常色着,随访至今未复发。
[0021]病例2:
刘某,男,23岁。患脓疱疮,患处痒而兼痛,搔破黄水淋漓,伴有口干,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滑数,涂敷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7天,皮肤恢复正常,治愈。至今未复发。
【主权项】
1.一种治疗脓疱疮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白蒺藜10-30份、荆芥5-25份、白矾5-20份、败酱草5-25份、千里光5-25份、皂角刺5-20份、毛草龙10-30份、青黛5-20份、四季青5-25份、升药5_20份、海螵蛸5_25份、土荆皮5_20份、紫草5_25份、紫花地丁5-25份、白芨5-25份、黄柏5-25份、薏苡仁10-30份、炉甘石5-1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脓疱疮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白蒺藜20份、荆芥15份、白矾10份、败酱草15份、千里光15份、皂角刺10份、毛草龙20份、青黛1份、四季青15份、升药1份、海螵蛸15份、土荆皮1份、紫草15份、紫花地丁 15份、白芨15份、黄柏15份、薏苡仁20份、炉甘石10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脓疱疮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白蒺藜10-30份、荆芥5-25份、白矾5-20份、败酱草5-25份、千里光5-25份、皂角刺5-20份、毛草龙10-30份、青黛5-20份、四季青5-25份、升药5-20份、海螵蛸5-25份、土荆皮5-20份、紫草5-25份、紫花地丁5-25份、白芨5-25份、黄柏5-25份、薏苡仁10-30份、炉甘石5-15份。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收湿止痒、敛疮生肌、祛瘀止痛的功效,其治疗脓疱疮疗效显著,作用可靠。
【IPC分类】A61K35/618, A61P17/02, A61P31/04, A61K36/8994, A61K33/06, A61K33/30
【公开号】CN105596888
【申请号】CN201610037915
【发明人】孙胜波
【申请人】孙胜波
【公开日】2016年5月25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