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网络隔离访问型数据通信组合方法

文档序号:9870274阅读:5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现网络隔离访问型数据通信组合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一种实现网络隔离访问型数据通信方法,该方法涉及计算机、互联网、网络通讯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通过对目前现有使用的文件服务器或工作站分析统计,在内外网络隔离时普遍采用逻辑隔离或物理隔离两大类方式,前者隔离不彻底,后者数据交换不方便。随着数字化技术应用的不断普及和高速发展,尤其在信息自动查询服务领域,既能保证文件服务器或工作站的数据安全,又能提供快捷高效的数据服务,上述方式无法满足应用需求。
[0003]例I:保密单位在处理接收外部U盘数据文件时,是不允许外部U盘直接插到内部计算机上,通常做法是在一台独立的计算机上先扫描杀毒,然后将要传送的文件刻在光盘上,内部计算机通过读取光盘上的文件进行数据交换,反之也通过刻光盘的方式完成数据文件转移,目的实现了完全的物理隔离,但效率很低。
[0004]例2:医院门诊的自动分诊导医系统,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门诊医生工作站的大量应用,就诊病人的日益增多,预约、挂号、报到候诊、检查、检验、复诊、取药等大量的动态导医信息,如何方便供患者自助实时查询等均属此类需求,其最方便的方法之一是患者通过手机实时查询自己在医院就诊过程中的导诊信息,这就存在一个如何通过外网实时访问医院内网数据的问题,如果用逻辑隔离的方式存在内网即医院数据服务器的数据安全隐患,从数据安全性角度也是医院不允许的,如果用第二种方式无法实现实时数据交换,患者无法方便得到有用信息。
[0005]例3:在公共网络中各种供查询访问用的数据服务器和工作站点的计算机均存在数据远程查询和数据安全性问题,如何能及时提供数据服务又防止非法入侵,即实现了安全隔离,又实现选择性的数据访问应答通信。同时在某台计算机一旦出线故障时,网络中的任何一台计算机均能随时控制继续工作。

【发明内容】

[0006]技术问题:本发明是为解决以上存在的类似问题而设计一种实现网络隔离访问型数据通信组合方法。利用现有的网络结构,通过增加一套装置实现物理隔离,利用数据编码生成图像,图像识别解码还原成数据来完成网络隔离访问型数据通信。
[0007]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实现网络隔离访问型数据通信组合方法是这样实现的:
[0008]图像识别采用非接触式物理隔离,通过数据的编码生成图像,再通过图像识别解码还原成数据,实现通信模式发送端将需要通信传输的原始数据按设定的编码形成原始数据流,然后将该原始数据流生成动态图像呈现在显示装置上;接收端用光学装置对准显示装置上的图像生成区,通过对生成图像的连续识别并解码还原成原始数据,完成物理隔离情况下的数据传输。
[0009]所述的设定的编码为动态哈夫曼编码,自动形成加密数据流。
[0010]所述的发送端和接收端组合在一起,即组成网络的双向通信。
[0011 ]所述的发送端和接收端设置可控端,即实现请求通信完成可控传输。
[0012]动态哈夫曼编码:数据的压缩和加密算法,因为动态哈夫曼编码作为一种无损数据压缩编码,被广泛应用于文本、图像、视频压缩、通信数据传输、密码等信息压缩编码标准中。同时,由于经过压缩后的信息,已经不是明文,普通的接收端没有安装设计的解压程序,无法得到实际数据信息。虽然动态哈夫曼编码的算法是固定的,但不同的设计人员设计编码的方式不同,所得到的编码是不相同的,且在每次传输中,由于传输的数据不同,哈夫曼编码也不同,这样就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即使其他人知道采用传输数据进行了哈夫曼编码进行了数据压缩和加密,但由于不知道编码设计的方式,无法构造出正确的哈夫曼编码,也就无法解压接收到正确的数据。
[0013]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利用图像识别可非接触性特点这一物理特性,结合了图像成型的可编解码方式,通过设定不同的编码方式,实现数据通信的安全性。通过图像识别的解码还原,实现物理隔离下的数据通讯,并通过软件对数据的自动过滤分析,确定是否进行数据的通信,从而实现网络隔离下的可控数据通信。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不同网络之间的逻辑连接示意图。
[0015]图2是图像隔离转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其原理可用两台用两台无任何连接的计算机(计算机A,计算机B)加两台光电扫描器(扫描器C,扫描器D)实现,方式如下:
[0017]首先在两台计算机控制面板功能目录下,找到“字体”子目录打开,安装3-9码字体即可(如果计算机系统已有。就不必安装),每台计算机均连接装上光电扫描器C、D,C连接在A计算机上、D连接B计算机上,A、B同时打开记事本软件,其中在A记事本软件中输入“123456”,然后手动选中“I 23456”文字,将原先的宋体换成3-9码字体后即显示成“123456”。“123456”即为原数据,将宋体转换成3_9字体的过程即为编码,转换后的“123456”就是图像。同时用B计算机连接的扫描器D对准计算机A屏幕的“123456”图像,这时在B计算机的记事本软件中即出现“123456”,计算机A的图像在计算机B上被还原成原始数据,扫描器D完成了图像识别,其中将3-9码字体图像转换成宋体字体数字的过程即为解码。(在光电扫描器中装有能将将3-9码字体转换成宋体的固化的软件一固件)。反之,在计算机B的记事本中输入“AB⑶E”,然后选中“AB⑶E”手动将原先的宋体换成3-9码字体即屏幕字体变为“ABCDE”图像,这时将扫描C对准计算机B屏幕的“ABCDE”图像,计算机A记事本软件中出现“ABCDE”被还原的字符,这就是两台计算机在无任何连接的情况下,实现数据转送的原理。将宋体换成3-9码字体的规则称为一编码,反之将3-9码字体转换成宋体的规则简称解码,不同的编解码方法为算法,同一种数据选择不同的算法,所得到的编码是不相同的,且在每次传输中数据类型不同,如果不知道编码设计的方式,也就无法解码接收到正确的原始数据。
[0018]图像识别采用非接触式物理隔离,通过数据的编码生成图像,再通过图像识别解码还原成数据,实现通信模式发送端将需要通信传输的原始数据按设定的编码形成原始数据流,然后将该原始数据流生成动态图像呈现在显示装置上;接收端用光学装置对准显示装置上的图像生成区,通过对生成图像的连续识别并解码还原成原始数据,完成物理隔离情况下的数据传输。
[0019]如图1、2所示,其中模块A和模块B是相同性质分别属于网络A和网络B,从模块B的数据通信接口端,通信信号网络B连接到Ul,Ul与控制系统U2连接,U2—个功能是完成通信控制和数据流编码并产生图像传送到U3的图像显示装置上的指定区域,供模块A的光学识别装置识别,另一功能是模块B的光学识别装置对从模块A上U4的图像显示装置指定区域的图像进行识别,并对识别到的图像数据流进行解码还原,U3可以同时完成图像显示和光学识别,U3与U4之间通过图像识别转换实现两个网络之间的物理隔离通信,U4功能等同U3,U5功能等同U2,U6功能等同U1,U5与U6连接完成与网络A的数据通信传输。
[0020]数据流的交换如下:
[0021]首先模块A和模块B的U5、U2设定好相同的二维码编码算法,有数据从网络B传送到模块B,经Ul 口到U2单元,U2单元将接收到的数据流自动编码成二维码,实时发送到U3的图像显示的指定区域,供模块A的U4单元光学识别装置读取,同时模块A的U4单元光学识别装置读取的二维码图像实时的传送到模块A的U5单元,U5单元按二维码编码算法对二维图像进行解码成数据流,经模块A的U6单元传送到网络A。
[0022]反之,有数据从网络A传送到模块A,经U6口到U5单元,U5单元将接收到的数据流自动编码成二维码,实时发送到U4的图像显示的指定区域,供模块B的U3单元光学识别装置读取,同时模块B的U3单元光学识别装置读取的二维码图像实时的传送到模块B的U2单元,U2单元按二维码编码算法对二维图像进行解码成数据流,经模块B的Ul单元传送到网络B。
[0023]对模块A和模块B的U5、U2选择设定相同的编码算法,各自将按设定的算法对数据流进行编码和解码,从而完成数据的双向实时交换。
【主权项】
1.一种实现网络隔离访问型数据通信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图像识别采用非接触式物理隔离,通过数据的编码生成图像,再通过图像识别解码还原成数据,实现通信模式发送端将需要通信传输的原始数据按设定的编码形成原始数据流,然后将该原始数据流生成动态图像呈现在显示装置上;接收端用光学装置对准显示装置上的图像生成区,通过对生成图像的连续识别并解码还原成原始数据,完成物理隔离情况下的数据传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网络隔离访问型数据通信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定的编码为动态哈夫曼编码,自动形成加密数据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网络隔离访问型数据通信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送端和接收端组合在一起,即组成网络的双向通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网络隔离访问型数据通信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送端和接收端设置可控端,即实现请求通信完成可控传输。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网络隔离访问型数据通信组合方法,其特点是在没有物理连接状态下,实现请求式网络通信,并可进行可控传输。其特征在于首先发送端将需要通信传输的数据按设定的编码形成数据流,然后将数据流生成动态图像呈现在显示装置上,接收端用光学装置对准显示装置上的图像生成区,通过对生成图像地连续识别并解码还原成数据流,完成物理隔离情况下的数据传输,图像识别实现非接触式物理隔离,通过数据的编码生成图像,再通过图像识别解码还原成数据实现的通信模式,该方法可以实现信息的请求式传输,适用于需要实现局域网与广域之间在完全物理隔断状态下实现数据通信组合方法。
【IPC分类】H04L29/06
【公开号】CN105635162
【申请号】CN201610020608
【发明人】陈剑星
【申请人】陈剑星
【公开日】2016年6月1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