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76302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0001](—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
[0002](二)
【背景技术】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血管疾患,病变累及四肢的中、小型动静脉,以下肢更为多见,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病固主要是由于情志内伤、肾肝不足、寒湿外受,以至于寒湿凝聚经络,痹塞不通,血气运行不畅,血管腔发生闭塞,管壁纤维化,引起局部组织缺陷,最后坏死致肢体末端脱落,寒冷的刺激是本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四肢为诸阳之末,得阳气而温,久处寒冷,寒邪外迫,阳气不能达于四肢末端,导致寒邪深袭络脉,气血不畅,血遇寒凝,瘀滞不通,不通则痛,日久,肢体便失所养,导致坏疽,因此又称“脱疽病”;此外,本病的发生还与长期吸烟、外伤等因素有关,在这些因素的长期刺激下,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受碍,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如肾上腺机能亢进),可使血流缓慢,中小血管持续性痉挛,血管壁精养障碍,血栓形成和血管腔闭塞,局部组织缺血、坏死、脱落,继发感染,使疼痛加剧。
[0003]现有的针对各种心脑血管病的药,疗效并不理想,易产生不良反应,更没有一种,既能治疗心脑血管病、又能预防脑梗、心梗发生的中成药。现有的类似药品,品种单一,病情较轻还有疗效,病情加重就无效了。
[0004](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制备简单、疗效显著的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
[0005]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川;10-15份、虻虫3-5份、桃仁10-15份、安息香1-2份、郁金10-15份、当归10-15份、牡蛎20-30份、桂圆10-15份、炙甘草5-10份、大枣5-10份、玉竹10-15份。
[0006]其优选的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川;12份、虻虫4份、桃仁12份、安息香1.5份、郁金12份、当归12份、牡蛎25份、桂圆12份、炙甘草8份、大枣8份、玉竹12份。
[0007]所述原料加入十倍重量的水,大火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别为I小时,合并三次药液,浓缩至膏状,再将其风干、研成粉末,得到产品。
[0008]各原料的药性分析如下: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经,行气活血,祛风止痛,主治月经不调,心绞痛,头痛;
虻虫:苦微寒,归肝经,破血,逐瘀,通络,主治癥瘕结块,血瘀经闭,跌打损伤;
桃仁:苦甘平,归大肠经,活血祛瘀,润肠通便,主治经闭痛经,癥瘕结块;
安息香:辛苦平,归心脾经,开窍,清神,行气,活血止痛,主治中风暴厥,中恶昏迷,心绞痛等,
郁金:辛苦凉,行气解郁,凉血破瘀,主治经闭腹痛,胸腹胀痛;
牡蛎:咸微寒,归肝胆肾经,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主治惊悸,失眠,盗汗,眩晕耳鸣,癥瘕结块等;
桂圆:甘温,归心脾经,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主治气血不足,心悸怔忡,血虚,健忘失眠;当归:甘辛温,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主治月经不调,痛经,血虚,冠心病等;玉竹:甘微寒,归肺胃经,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主治肺胃阴伤,燥热咳嗽,风心、冠心病引起的心力发竭等;
炙甘草:甘平,补虚益气,调和诸药;
大枣:甘温,入脾经,补脾和胃,益气生津。
[0009]配方中,君药为川芎、虻虫和桃仁,用于祛瘀活血,攻坚破积;臣药为安息香、郁金和牡蛎,用于行气解郁,活血止痛,软坚散结;佐药为桂圆,当归和玉竹,用于补益心脾,补气活血,降压强心等;使药为炙甘草和大枣,用于调和诸药,补脾益气。
[0010]心脑相通,脑梗的根源在心脏,只有心脑同治疗效才好,本发明既能治疗心脑血管病,又能在每年的立冬前预防治疗一个月,预防脑梗、心梗的发生,彻底解决了高血压、冠心病常年服药的问题,有效率95%以上。本发明特别增加了虻虫、郁金和安息香的用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0011]临床观察:
(I)临床资料
本发明人于2010年至今,对384例心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年龄24-75岁。
[0012](2)治疗方法
口服,一日三次,每次10-15g,饭后服用。根据患者病情轻重计算治疗时间,轻度患者服用20-30天左右,重病患者连服90-120天即可痊愈。
[0013](3)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症判断疗效标准》中有关疗效标准。
[0014]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
[0015]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试验室检查各相关指标接近正常水平。
[0016]有效:临床症状减轻,试验室检查各相关指标有所改善,体征有改善。
[0017]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加重。
[0018](4)临床结果
临床治愈324例(84.38%),显效33例(8.59%),有效20例(5.21%),无效7例(I.82%),总有效率为98.18%。
[0019]典型病例:
(1)温某某:女,58岁,2014年6月6日来诊,胸闷、气短、心慌、乏力,确诊为冠心病,已患病十几年,经多方治疗,疗效不佳,服药期间病状减轻,过一段时间又复发,服用本发明中药三个月痊愈;
(2)来某:男,25岁,2014年8月11日来诊,外观看青年身体很健康,通过诊脉,两手的寸脉及两尺肾脉,沉迟而无力,胸闷气短,心慌乏力,现在冠心病越来越年轻化,服用本发明中药两个月疫愈;
(3)张某某:女,35岁,济南天桥区人,2011年3月4日来诊,胸闷气短,心慌乏力,生气时特别严重,确诊为冠心病,服用本发明中药三个月痊愈;
(4)钱某某:女,55岁,济南历下区人,2015年5月12日来诊,胸闷气短,心慌乏力,心烦,确诊为冠心病,服药七天,胸闷气短减轻,服药三个月痊愈;
(5)柳某某:女,34岁,济南历下区人,2015年7月11日来诊,胸闷气短,心慌、心悸乏力,诊断为冠心病,服用本发明中药三个月痊愈;
(6)姜某某:女,70岁,2015年7月16日来诊,十几年前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胸闷气短,心慌乏力,服用本发明中药四个月痊愈。
[0020]本发明制备简单,疗效显著,吸收效果好,药效持续时间长,无毒副作用,安全性高,生产成本低,有利于病患及时减轻病状,适于广泛推广应用。
[0021](四)【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取川;10g、蛇虫3g、桃仁10g、安息香lg、郁金10g、当归10g、牡_20g、桂圆10g、炙甘草5g、大枣5g、玉竹1g,将上述原料混合后加十倍重量的水,大火煎煮三次,第一次两个小时,第二次和第三次均一个小时,合并三次药液,浓缩至膏状,再将原料风干,研成粉末得到产品O
[0022]用法用量:口服,一日三次,每次10-15g,饭后服用。
[0023]实施例2:
取川考15g、蛇虫5g、桃仁15g、安息香2g、郁金15g、当归15g、牡_30g、桂圆15g、炙甘草10g、大枣10g、玉竹15g,将上述原料混合后加十倍重量的水,大火煎煮三次,第一次两个小时,第二次和第三次均一个小时,合并三次药液,浓缩至膏状,再将原料风干,研成粉末得到
τ?: 口广PR ο
[0024]用法用量:口服,一日三次,每次10-15g,饭后服用。
[0025]实施例3:
取川芎12g、虻虫4g、桃仁12g、安息香1.5g、郁金12g、当归12g、牡蛎25g、桂圆12g、炙甘草Sg、大枣Sg、玉竹12g,将上述原料混合后加十倍重量的水,大火煎煮三次,第一次两个小时,第二次和第三次均一个小时,合并三次药液,浓缩至膏状,再将原料风干,研成粉末得到
τ?: 口广PR ο
[0026]用法用量:口服,一日三次,每次10-15g,饭后服用。
【主权项】
1.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其特征为,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川芎10-15份、虻虫3-5份、桃仁10-15份、安息香1-2份、郁金10-15份、当归10-15份、牡蛎20-30份、桂圆10-15份、炙甘草5-10份、大枣5-10份、玉竹10-1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其特征为,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川;12份、蛇虫4份、桃仁12份、安息香1.5份、郁金12份、当归12份、牡蛎25份、桂圆12份、炙甘草8份、大枣8份、玉竹12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加入十倍重量的水,大火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别为I小时,合并三次药液,浓缩至膏状,再将其风干、研成粉末,得到产品。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该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以川芎、虻虫、桃仁、安息香、郁金、当归、牡蛎、桂圆、炙甘草、大枣和玉竹为原料,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混合制成。本发明制备简单,疗效显著,吸收效果好,药效持续时间长,无毒副作用,安全性高,生产成本低,有利于病患及时减轻病状,适于广泛推广应用。
【IPC分类】A61P9/12, A61P9/00, A61K36/9066, A61K35/64, A61P9/10, A61K35/618
【公开号】CN105641614
【申请号】
【发明人】夏京奎
【申请人】夏京奎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