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压电连接温控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889769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弹压电连接温控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温控器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弹压电连接温控器。
【背景技术】
[0002]复位式温控器是目前家用电器上常见的温控过热保护器,具有自行动作保护、不断电永久断路、断电自行复位的功能。家用电器上一般都安装了具断电保护的复位式温控器,以保护家用电器工作温度过高或干烧造成的损坏。温控过热保护器接通电源后,出现干烧时超过设定的温度,温控器内部的金属片变形动作,从而推动动作杆弹片上的动触点离开静触点。
[0003]家用电器以及温控器的工作环境一般需要接触水或其他含水物质,而涉电涉水的复杂工况下,温控器的防水性能决定了其工作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中国专利201020671404.4公开了一种防水型温控器,其通过具有内台阶的壳体端口内填充密封胶,以避免外部的液态气体水进入温控器内部造成涉电部件的损坏。
[0004]中国专利201320215337.5公开了一种防水型温控器,其提供一种单端封闭的绝缘外壳防护结构,提高温控器的底端和出线端的防水效果。但是上述两种防水型温控器中均未能解决引线与接电端子电连接的可靠性问题,引线穿入温控器壳体内,穿入接电端子上的开口并实现电连接,即使对引线端和接电端子进行焊接,为了方便装配引线端和接电端子连接部与壳体的卡线口高度一致,引线受到外部拉力时与接电端子焊接部容易出现变形,导致接电性能的下降如接触电阻增大、温升不符等问题;且点焊工艺需要技工操作,焊点的合格率和生产效率还是差强人意。
[0005]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装配方便、电气连接稳定的弹压电连接温控器。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弹压电连接温控器,包括防水壳体、感温机构和两根引线,所述感温机构固定设置在防水壳体内,且感温机构的上端面上竖直设有两个接电端子,两根引线间隔设置且分别穿设于防水壳体的侧壁上,引线里端的线芯头搭接在对应的接电端子上;所述防水壳体内设有弹压支架,弹压支架包括弧形龙骨,弧形龙骨设于两根引线之间,弧形龙骨的两端上分别设有尾翼板和扣压片,且弧形龙骨的弧底部上设有底撑板;所述引线里端穿设于尾翼板和底撑板之间,且引线的线芯头穿设于扣压片和接电端子之间。
[0008]根据以上方案,所述接电端子上端设有卡线口,引线的线芯头穿过卡线口后向下折弯呈“L”形设置,所述弧形龙骨、尾翼板和底撑板设于接电端子的外侧,且尾翼板和底撑板配合分别夹持在引线绝缘层的上下外缘;所述扣压片设于接电端子的里侧,且扣压片扣接在引线的线芯头上。
[0009]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尾翼板的后侧设有与防水壳体内壁匹配的弧面,且尾翼板与防水壳体进线侧的内壁抵触设置。
[0010]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弧形龙骨的弧底部与感温机构上端面抵触设置。
[0011]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引线横向水平设置且与卡线口下端设于同一水平面上。
[0012]本发明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结构合理,引线穿过弹压支架与其呈一体,引线的线芯头折弯并与接电端子形成纵向上的固定弧形龙骨通过尾翼板、底撑板和扣压片对引线里端施加弹性应力,进而由扣压片使引线的线芯头抵触设置在接电端子上;从而有效提高温控器装配效率、电连接稳定性,降低人工和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发明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
1、防水壳体;2、感温机构;3、弧形龙骨;11、引线;21、接电端子;22、卡线口 ;31、扣压片;32、尾翼板;33、底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0016]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弹压电连接温控器,包括防水壳体1、感温机构2和两根引线11,所述感温机构2固定设置在防水壳体I内,且感温机构2的上端面上竖直设有两个接电端子21,两根引线11间隔设置且分别穿设于防水壳体I的侧壁上,引线11里端的线芯头搭接在对应的接电端子21上;所述防水壳体I内设有弹压支架,弹压支架包括弧形龙骨3,弧形龙骨3设于两根引线11之间,弧形龙骨3的两端上分别设有尾翼板32和扣压片31,且弧形龙骨3的弧底部上设有底撑板33;所述引线11里端穿设于尾翼板32和底撑板33之间,且引线11的线芯头穿设于扣压片31和接电端子21之间;所述弹压支架对防水壳体I内部的引线11两端施加弹性应力,进而通过扣压片31使引线11的线芯头保持与接电端子21的紧密接触,提高温控器的电气连接稳定性、装配效率。
[0017]所述接电端子21上端设有卡线口22,引线11的线芯头穿过卡线口22后向下折弯呈“L”形设置,所述弧形龙骨3、尾翼板32和底撑板33设于接电端子21的外侧,且尾翼板32和底撑板33配合分别夹持在引线11绝缘层的上下外缘;所述扣压片31设于接电端子21的里侧,且扣压片31扣接在引线11的线芯头上,尾翼板32、底撑板33扣压片31分别对引线11形成三点支撑,引线11穿入防水壳体11的进线孔处与其呈固定连接,弧形龙骨3将应力传导至引线11的线芯头并通过扣压片31向其提供向下的支撑力,进而使引线11保持与接电端子21的电连接接触和相对位置,防止引线11受到外力作用产生位移破坏电气连接的稳定性。
[0018]所述尾翼板32的后侧设有与防水壳体I内壁匹配的弧面,且尾翼板32与防水壳体I进线侧的内壁抵触设置;尾翼板32抵接在防水壳体I内壁上为弹压支架提供横向的支撑力,且尾翼板32与引线11绝缘层之间存在摩擦力,引线11受到外力拉伸时尾翼板32可为其提供阻断力。
[0019]所述弧形龙骨3的弧底部与感温机构2上端面抵触设置,弧形龙骨3两端与其中部存在落差高度,且通过其底部的支撑使引线11与卡线口 22、防水壳体I的进线口保持水平,使弹压支架对引线11施加的各方向应力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提高引线11与接电端子21之间的电气连接稳定性。
[0020]所述引线11横向水平设置且与卡线口22下端设于同一水平面上。
[0021]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弹压电连接温控器,包括防水壳体(1)、感温机构(2)和两根引线(11),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机构(2)固定设置在防水壳体(I)内,且感温机构(2)的上端面上竖直设有两个接电端子(21),两根引线(11)间隔设置且分别穿设于防水壳体(I)的侧壁上,引线(11)里端的线芯头搭接在对应的接电端子(21)上;所述防水壳体(I)内设有弹压支架,弹压支架包括弧形龙骨(3),弧形龙骨(3)设于两根引线(11)之间,弧形龙骨(3)的两端上分别设有尾翼板(32)和扣压片(31),且弧形龙骨(3)的弧底部上设有底撑板(33);所述引线(11)里端穿设于尾翼板(32)和底撑板(33)之间,且引线(11)的线芯头穿设于扣压片(31)和接电端子(21)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压电连接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电端子(21)上端设有卡线口(22),引线(11)的线芯头穿过卡线口(22)后向下折弯呈“L”形设置,所述弧形龙骨(3)、尾翼板(32)和底撑板(33)设于接电端子(21)的外侧,且尾翼板(32)和底撑板(33)配合分别夹持在引线(11)绝缘层的上下外缘;所述扣压片(31)设于接电端子(21)的里侧,且扣压片(31)扣接在引线(11)的线芯头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压电连接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翼板(32)的后侧设有与防水壳体(I)内壁匹配的弧面,且尾翼板(32)与防水壳体(I)进线侧的内壁抵触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压电连接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龙骨(3)的弧底部与感温机构(2)上端面抵触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弹压电连接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11)横向水平设置且与卡线口(22)下端设于同一水平面上。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温控器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弹压电连接温控器。包括防水壳体、感温机构和两根引线,所述感温机构的上端面上竖直设有两个接电端子,防水壳体内设有弹压支架,弹压支架包括弧形龙骨,弧形龙骨设于两根引线之间,弧形龙骨的两端上分别设有尾翼板和扣压片,且弧形龙骨的弧底部上设有底撑板;所述引线里端穿设于尾翼板和底撑板之间,且引线的线芯头穿设于扣压片和接电端子之间。本发明结构合理,引线的线芯头折弯并与接电端子形成纵向上的固定弧形龙骨通过尾翼板、底撑板和扣压片对引线里端施加弹性应力,进而由扣压片使引线的线芯头抵触设置在接电端子上;从而有效提高温控器装配效率、电连接稳定性,降低人工和生产成本。
【IPC分类】H01H37/04
【公开号】CN105655197
【申请号】
【发明人】龙克文
【申请人】佛山市川东磁电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