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由波形钢板作拼缝拼接的叠合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91604阅读:6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由波形钢板作拼缝拼接的叠合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叠合板,更具体涉及的是一种由波形钢板作拼缝拼接的叠合板。
【背景技术】
[0002]我们知道,叠合板拼缝通常设置在受力较小的部位,为了保证拼缝内力的有效传递,在板侧将预留钢筋锚入现浇层,拼缝中布置平行于板缝的通长钢筋,此种拼缝的处理,需要在叠合板下面支模板,从而影响了施工进度,增加了工程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由波形钢板作拼缝拼接的叠合板,其无需支模,加快施工进度,减少工程量。
[0005]2.技术方案: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由波形钢板作拼缝拼接的叠合板,包括预制板、现浇层、波形钢板、竖向锚固筋、横向连接筋、焊缝、连接板,所述的预制板有两块,设置在叠合板的最下面,中间留有拼缝,波形钢板设置在拼缝处,连接两块预制板,现浇层整浇在预制板和波形钢板的上面,竖向锚固筋预留在预制板的上表面,横向连接筋预留在两块预制板的拼缝处的一侧,焊缝连接两侧预留的横向连接筋,连接板预留在预制板下表面的边缘拼缝处。
[0007]所述的波形钢板是由翼缘、腹板、底板和孔洞组成,其中翼缘由左翼缘和右翼缘组成,腹板由左腹板和右腹板组成,翼缘、腹板和底板的厚度均相等,为2_?3_,且它们的长度与预制板的跨度相同,左翼缘和右翼缘分别搭接在两侧的预制板上,每一侧的翼缘的宽度为300mm?400mm,对于腹板的高度同预制板的厚度相同,而底板的宽度与拼缝的间距相同。
[0008]所述的波形钢板是由两块钢板通过与底板焊接而成,左钢板和右钢板分别由一块钢板压制而成,其中左钢板由左翼缘和左腹板组成,右钢板由右翼缘和右腹板组成。
[0009]所述的翼缘与腹板之间以及腹板与底板之间是相互垂直的,且它们之间均是圆弧式连接,以避免由于截面突然变化而导致的应力集中。
[0010]所述的左翼缘和右翼缘以及左腹板和右腹板表面都预留孔洞,主要是让两块预制板的上表面和侧面分别预留的竖向锚固筋和横向连接筋穿过孔洞,左翼缘和右翼缘表面预留孔洞是圆形孔洞,其直径为1mm?14mm,中心间的间距为10mm?200mm,其端距至少为30mm,而左腹板和右腹板侧面预留孔洞为圆形孔洞,其直径为1mm?14mm,中心间的间距为10mm?200mm,其端距至少为25mm。
[0011]所述的竖向锚固筋和横向连接筋均采用HRB400级,直径取8mm?12mm,对于竖向锚固筋是先穿过波形钢板,然后再将其弯折做锚固处理。
[0012]所述的两块预制板侧面分别预留的横向连接筋的连接是采用焊接连接,其焊缝采用的是角焊缝。
[0013]所述的预制板下表面的边缘拼缝处预留连接板,连接板通过焊接连接左腹板和右腹板。
[0014]所述的连接板的主要作用是避免预制板和左腹板以及右腹板的贴合面由于受力而产生裂缝。
[0015]3.有益效果: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由波形钢板作拼缝拼接的叠合板,此类叠合板不仅改善了抗渗性能,而且无需支模,加快了施工进度,减少了工程量。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1-预制板;2-现饶层;3_波形钢板;4-翼缘;5-腹板;6-底板;7-孔洞;8-竖向锚固筋;9_横向连接筋;10_焊缝;11_连接板。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波形钢板示意图
[0020]其中41-左翼缘;42_右翼缘;51_左腹板;52_右腹板;6_底板;7_孔洞。
[00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波形钢板与连接板的连接示意图
[0022]其中41-左翼缘;42_右翼缘;51_左腹板;52_右腹板;6-底板;7-孔洞;10_焊缝;11-连接板。
[0023]图4为本实用新型预制板的预留钢筋示意图
[0024]其中1-预制板;8_竖向锚固筋;9_横向连接筋;11_连接板。
[0025]图5为本实用新型预制板与波形钢板拼接示意图
[0026]其中1-预制板;3_波形钢板;4-翼缘;5-腹板;6-底板;7_孔洞;8_竖向销固筋;9-横向连接筋;10_焊缝;11-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8]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由波形钢板作拼缝拼接的叠合板,包括预制板1、现浇层2、波形钢板3、竖向锚固筋8、横向连接筋9、焊缝10、连接板11,所述的预制板I有两块,设置在叠合板的最下面,中间留有拼缝,波形钢板3设置在拼缝处,连接两块预制板1,现浇层2整浇在预制板I和波形钢板3的上面,竖向锚固筋8预留在预制板I的上表面,横向连接筋9预留在两块预制板I的拼缝处的一侧,焊缝10连接两侧预留的横向连接筋9,连接板11预留在预制板I下表面的边缘拼缝处。
[0029]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通过波形钢板3连接两侧的预制板I,其主要通过预制板I上表面预留的竖向锚固筋8穿过左翼缘41和右翼缘42预留的孔洞7,然后将穿过的竖向锚固筋8做锚固处理,和通过预制板I接缝处一侧预留的横向连接筋9穿过左腹板51和右腹板52预留的孔洞7,然后用焊缝10连接两侧的横向连接筋9,最后用现浇层2整浇在已经搭接好的预制板I和波形钢板3的上面,而预制板I同左腹板51和右腹板52的贴合面有可能因受力而产生裂缝,因此预制板I下表面的边缘拼缝处预留连接板11。本实用新型不仅改善了抗渗性能,而且无需支模,加快了施工进度,减少了工程量。
【主权项】
1.一种由波形钢板作拼缝拼接的叠合板,包括预制板(1)、现浇层(2)、波形钢板(3)、竖向锚固筋(8)、横向连接筋(9)、焊缝(10)、连接板(11),其特征在于:预制板(I)有两块,设置在叠合板的最下面,中间留有拼缝,波形钢板(3)设置在拼缝处,连接两块预制板(1),现浇层⑵整浇在预制板⑴和波形钢板⑶的上面,竖向锚固筋⑶预留在预制板(I)的上表面,横向连接筋(9)预留在两块预制板(I)的拼缝处的一侧,焊缝(10)连接两侧预留的横向连接筋(9),连接板(11)预留在预制板(I)下表面的边缘拼缝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由波形钢板作拼缝拼接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波形钢板(3)是由翼缘(4)、腹板(5)、底板(6)和孔洞(7)组成,其中翼缘(4)由左翼缘(41)和右翼缘(42)组成,腹板(5)由左腹板(51)和右腹板(52)组成,翼缘(4)、腹板(5)和底板(6)的厚度均相等,为2mm?3mm,且它们的长度与预制板(I)的跨度相同,左翼缘(41)和右翼缘(42)分别搭接在两侧的预制板(I)上,每一侧的翼缘(4)的宽度为300mm?400_,对于腹板(5)的高度同预制板(I)的厚度相同,而底板(6)的宽度与拼缝的间距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由波形钢板作拼缝拼接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波形钢板(3)是由两块钢板通过与底板(6)焊接而成,左钢板和右钢板分别各由一块钢板压制而成,其中左钢板由左翼缘(41)和左腹板(51)组成,右钢板由右翼缘(42)和右腹板(52)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由波形钢板作拼缝拼接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翼缘(4)与腹板(5)之间以及腹板(5)与底板(6)之间是相互垂直的,且它们之间均是圆弧式连接,以避免由于截面突然变化而导致的应力集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由波形钢板作拼缝拼接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翼缘(41)和右翼缘(42)以及左腹板(51)和右腹板(52)表面都预留孔洞(7),主要是让两块预制板(I)的上表面和侧面分别预留的竖向锚固筋(8)和横向连接筋(9)穿过孔洞(7),左翼缘(41)和右翼缘(42)表面预留孔洞(7)是圆形孔洞,其直径为1mm?14mm,中心间的间距为10mm?200mm,其端距至少为30mm,而左腹板(51)和右腹板(52)侧面预留孔洞(7)为圆形孔洞,其直径为1mm?14mm,中心间的间距为10mm?200mm,其端距至少为 25mm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由波形钢板作拼缝拼接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向锚固筋⑶和横向连接筋(9)均采用HRB400级,直径取8mm?12mm,对于竖向锚固筋(8)是先穿过波形钢板(3),然后再将其弯折做锚固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由波形钢板作拼缝拼接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块预制板(I)侧面分别预留的横向连接筋(9)的连接是采用焊接连接,其焊缝采用的是角焊缝。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由波形钢板作拼缝拼接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板(I)下表面的边缘拼缝处预留连接板(11),连接板(11)通过焊接连接左腹板(51)和右腹板(5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由波形钢板作拼缝拼接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板(11)的主要作用是避免预制板(I)和左腹板(51)以及右腹板(52)的贴合面由于受力而产生裂缝。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由波形钢板作拼缝拼接的叠合板,包括预制板(1)、现浇层(2)、波形钢板(3)、竖向锚固筋(8)、横向连接筋(9)、焊缝(10)、连接板(11),所述的预制板(1)有两块,设置在叠合板的最下面,中间留有拼缝,波形钢板(3)设置在拼缝处,连接两块预制板(1),现浇层(2)整浇在预制板(1)和波形钢板(3)的上面,竖向锚固筋(8)预留在预制板(1)的上表面,横向连接筋(9)预留在两块预制板(1)的拼缝处的一侧,焊缝(10)连接两侧预留的横向连接筋(9),连接板(11)预留在预制板(1)下表面的边缘拼缝处。本实用新型不仅改善了抗渗性能,而且无需支模,加快了施工进度,减少了工程量。
【IPC分类】E04B5-38
【公开号】CN204299016
【申请号】CN201420635817
【发明人】张伟林, 刘晓凤, 徐州, 杨军伟
【申请人】安徽建筑大学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4年10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