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顶专用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35713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吊顶专用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吊顶专用脚手架,属于建筑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0002]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屋面结构为钢结构网架、单曲面或多曲面等吊顶形式的公共建筑应运而生,在架设这类吊顶时,往往会选择搭设满堂脚手架或在吊顶内满铺单排脚手架。搭设满堂脚手架存在穿插作业复杂、占用大量工作面,延缓工程施工进度等问题;满铺单排脚手架不利于工人在吊顶内来回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吊顶专用脚手架,用于在主屋面钢结构上进行后续吊顶作业,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条相互交叉的马道,架设于所述主屋面钢结构上;以及至少一个人行坡道,设置于两条所述马道的交叉处,其中,所述人行坡道具有坡道,坡道框架,剪刀撑以及保护栏,坡道框架由多根水平和垂直的钢管交叉连接而成,剪刀撑交叉连接于坡道框架上,坡道具有多段,每段坡道的两端连接在坡道框架的钢管上,在每段坡道的左右两侧的上方设置有保护栏。
[0005]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吊顶专用脚手架,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框架的立面上还设置有密目网。
[0006]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吊顶专用脚手架,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
[0007]单排脚手架,平铺在所述主屋面钢结构的具有预定曲面半径的区域。
[0008]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吊顶专用脚手架,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马道包括立杆、横杆、护栏、支撑杆和脚手板,两根外立杆与横杆连接,支撑杆连接在横杆与外立杆的连接处,脚手板的两端搭设在两根横杆上。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0]采用搭设马道、满铺兜网、绑扎钢丝绳的方式,避免了搭设满堂脚手架或满铺单排脚手架带来的问题,提供了更有利的施工条件。
[0011]在钢结构网架加密区搭设马道,减少了满堂脚手架或满铺单排脚手架钢管及配件的使用,节省了人工工时及材料租赁成本,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0012]避免了搭设满堂脚手架,为地面施工提供了足够的工作面,地面与吊顶能同时施工,缩短了工期,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0013]绑扎钢丝绳,满铺兜网进一步保证了吊顶施工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吊顶专用脚手架的俯视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吊顶专用脚手架的人行坡道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在人行坡道的立面上挂有密目网的示意图;
[0017]图4是马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护栏中的脚手板搭接铺设图;
[0019]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吊顶专用脚手架的单排脚手架铺设区域示意图;
[0020]图7是单排脚手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8是单排脚手架与屋面钢骨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0023]吊顶专用脚手架,利用主屋面原有的钢结构,进行架设,供建筑人员使用进行后续的吊顶作业。为了保证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性及减小脚手架搭设作业难度,脚手架搭设在主屋面钢结构网架加密区,施工作业方便、快捷。
[0024]吊顶专用脚手架11包括:架设于主屋面钢结构上的多条纵橫交叉的马道;以及设置于纵橫两条马道的交叉处的至少一个人行坡道。人行坡道具有盘旋上升的坡道,以及支撑坡道的框架。
[002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吊顶专用脚手架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吊顶专用脚手架11具有三条橫向马道14和十一条纵向马道13,在中间的一条橫向马道14与横向马道13的交叉处设置有人行坡道12。
[0026]人行坡道12的结构如图2所示,人行坡道12具有供施工人员行走的坡道122,坡道框架125,剪刀撑123以及保护栏121。坡道框架125由多根水平和垂直的钢管交叉连接而成。剪刀撑123交叉连接于坡道框架125上,进一步稳固人行坡道。坡道122具有多段,每段的两端连接在坡道框架125的钢管上。在每段坡道122的上方左右两侧设置有保护栏121。
[0027]如图3所示,坡道框架125的立面上还设置有密目网124,起到进一步防护的作用。
[0028]横向马道13和纵向马道14结构相同。马道结构如图4所示,纵向马道14包括立杆144、横杆147、护栏141、支撑杆143和脚手板146。两根外立杆144与横杆147连接,支撑杆143连接在横杆147与外立杆144的连接处,起进一步支撑作用。脚手板146的两端搭设在两根横杆147上,供施工人员行走。护栏141包括上栏杆141-1和中栏杆142-2,上栏杆141-1距离脚手板146的距离L1S 1200mm。
[0029]脚手板146的左右两侧还设置有挡脚板145,挡脚板145的高度L2不小于180mm。
[0030]图5是护栏中的脚手板搭接铺设图,图5中脚手板的接头处有两种方式,图5A中,两片脚手板146的接头处有两根横杆147,两根横杆147之间的间距L4要在300mm左右,使得脚手板146伸出横杆147的长度L3不小于100mm,在本实施例图5A中的1^3在130mm至150mm之间。另一种搭接方式如图5B所示,两片脚手板146之间重叠,重叠部分的长度L5不应小于200mm,即,从横杆147的中轴到脚手板146的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0031]当施工的原屋面结构网架具有曲面半径较小的区域时,即当施工现场的原屋面结构的一些区域的网架比较陡,搭设马道不利于施工的时候,就采用单排脚手架。曲面半径可以根据经验在施工前预设。在此区域内采用单排脚手架布置。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吊顶专用脚手架的单排脚手架铺设区域示意图,图中原屋面结构网架15的左右两端的A区域即为曲面半径较小的区域。在此区域上需要铺设单排脚手架。图7是单排脚手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单排脚手架17呈网格状,由横向和纵向的钢管交叉形成。如图8所示,单排脚手架17架设在原屋面结构网架15的底端支架上面。
[0032]为进一步保证施工安全,还在整个施工作业面的下方铺设兜网18,兜网18的高度距离球形节点1.0m?1.2m。搭设完毕后需做抗冲击试验合格后,才能进行使用。
[0033]此外,在原屋面结构网架结构上还设置有两端绑扎在主屋面钢结构上的安全绳。采用Φ8的钢丝绳,贯通钢结构网架球形节点施工作业面,高度1.2m?1.5m,两端绑扎在钢结构网架上。为了保证钢丝绳的能起到安全作用,钢丝绳水平方向上必须处于一定受力状态。
【主权项】
1.一种吊顶专用脚手架,用于在主屋面钢结构上进行后续吊顶作业,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条相互交叉的马道,架设于所述主屋面钢结构上;以及 至少一个人行坡道,设置于两条所述马道的交叉处, 其中,所述人行坡道具有坡道,坡道框架,剪刀撑以及保护栏, 坡道框架由多根水平和垂直的钢管交叉连接而成,剪刀撑交叉连接于坡道框架上,坡道具有多段,每段坡道的两端连接在坡道框架的钢管上,在每段坡道的左右两侧的上方设置有保护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顶专用脚手架,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框架的立面上还设置有密目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顶专用脚手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单排脚手架,平铺在所述主屋面钢结构的具有预定曲面半径的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顶专用脚手架,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马道包括立杆、横杆、护栏、支撑杆和脚手板, 两根外立杆与横杆连接,支撑杆连接在横杆与外立杆的连接处,脚手板的两端搭设在两根横杆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吊顶专用脚手架,用于在主屋面钢结构上进行后续吊顶作业,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条相互交叉的马道,架设于所述主屋面钢结构上;以及至少一个人行坡道,设置于两条所述马道的交叉处,其中,所述人行坡道具有坡道,坡道框架,剪刀撑以及保护栏,坡道框架由多根水平和垂直的钢管交叉连接而成,剪刀撑交叉连接于坡道框架上,坡道具有多段,每段坡道的两端连接在坡道框架的钢管上,在每段坡道的左右两侧的上方设置有保护栏。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搭设马道的方式,避免了搭设满堂脚手架或满铺单排脚手架带来的问题,提供了更有利的施工条件。
【IPC分类】E04G1-36
【公开号】CN204343641
【申请号】CN201420856519
【发明人】何鹏, 任元健, 李定剑
【申请人】上海中建八局装饰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