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流/电压转换电路中的mos管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26869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流/电压转换电路中的mos管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流/电压转换电路中的MOS管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0002]在传统的直流供电领域,无论是恒压源还是恒流源,都采用两根导线供电,即一根电源线和一根回线。而在远距离光纤通信尤其是海底光纤通信应用中,由于单线恒流供电的特点、成本等优势,大都采用光电复合缆。光电复合缆上有一层屏蔽铜管,缆上负载的供电正是利用这层铜管提供恒定电流来实现,它只有一根导线,其回线是利用海水或大地来实现的。因为缆上只有一根导线且通过某一恒定的电流值,用传统的方法来获得负载所需的恒压源显得异常困难。
[0003]另外,单线恒流转恒压电能转换电路中,MOS管驱动电路为关键电路之一;
[0004]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电流/电压转换电路中的MOS管驱动电路。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流/电压转换电路中的MOS管驱动电路,该电流/电压转换电路中的MOS管驱动电路易于实施,构思巧妙,能形成稳定的触发脉冲。
[0006]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0007]一种电流/电压转换电路中的MOS管驱动电路,MOS管驱动电路包括电压检测器U1、三极管Tl和T2以及电阻R31、R32、R33和R34 ;三极管Tl和T2分别为NPN型三极管和PNP三极管;
[0008]电阻R31和电阻R32串联后接在DC+和DC-之间;电压检测器Ul的VDD端接电阻R31和R32的连接点;电压检测器Ul的VSS端接DC-;电压检测器Ul的OUT端接三极管Tl和T2的b极;三极管Tl的c极接+12端,三极管Tl的e极和三极管T2的e极短接,三极管T2的c极接DC-端;三极管Tl的e极经电阻R34到脉冲输出端DRIVE ;脉冲输出端DRIVE与DC-端之间跨接有稳压管D31 ;脉冲输出端DRIVE为触发脉冲输出端。
[0009]电压检测器Ul采用S-80850CLUA-B7BT2G芯片。
[0010]所述的电阻R32为可变电阻。
[0011]有益效果:
[0012]本实用新型的电流/电压转换电路中的MOS管驱动电路,采用集成芯片S-80850CLUA-B7BT2G作为电压检测器实施电压检测,再由2个三极管组成的推挽电路形成触发脉冲,电路工作稳定性好,易于实施,能提供稳定和可靠的触发脉冲。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单线恒流源转恒压源电能转换电路的总体框图;
[0014]图2为电流旁路和CC/CV主电路原理图;
[0015]图3为MOS管驱动电路原理图;
[0016]图4为恒压源使能输出电路原理图;
[0017]如图5为两端供电站供电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实施例1:
[0020]如图3,一种电流/电压转换电路中的MOS管驱动电路,MOS管驱动电路包括电压检测器U1、三极管Tl和T2以及电阻R31、R32、R33和R34 ;三极管Tl和T2分别为NPN型三极管和PNP三极管;
[0021]电阻R31和电阻R32串联后接在DC+和DC-之间;电压检测器Ul的VDD端接电阻R31和R32的连接点;电压检测器Ul的VSS端接DC-;电压检测器Ul的OUT端接三极管Tl和T2的b极;三极管Tl的c极接+12端,三极管Tl的e极和三极管T2的e极短接,三极管T2的c极接DC-端;三极管Tl的e极经电阻R34到脉冲输出端DRIVE ;脉冲输出端DRIVE与DC-端之间跨接有稳压管D31 ;脉冲输出端DRIVE为触发脉冲输出端。
[0022]电压检测器Ul采用S-80850CLUA-B7BT2G芯片。
[0023]所述的电阻R32为可变电阻。
[0024]另外,对单线恒流转恒压电能转换电路介绍如下:
[0025]如图1-5,单线恒流转恒压电能转换电路包括电流旁路、CC/CV主电路和MOS管驱动电路;
[0026]CC/CV主电路和电流旁路并联后串接在单线恒流输出通路中;
[0027]电流旁路包括NMOS管Ql和电阻Rl ;NM0S管Ql的D极为电流旁路的输入端(记为M点,即接单线恒流输出通路的电流输出端),NMOS管Ql的S极与电阻R的一端相接,电阻R的另一端为电流旁路的输出端【记为N点,即接单线恒流输出通路的电流回流端】;也可以反过来接,即电阻R接在前面,Ql接在后面,图2中没有画与NMOS管相连的二极管;
[0028]CC/CV主电路包括二极管D1、电容Cl和C2、电阻R2和稳压管D3 ;
[0029]二极管Dl的正极接电流旁路的输入端(即M点);二极管Dl的负极经电容Cl接电流旁路的输出端(即N点);
[0030]所述的电阻R2、电容C2和稳压管D3构成输出支路;输出支路与电容Cl并联;电阻R2的第一端接二极管Dl的负极;电阻R2的第一端为直流电压正输出端DC+,电阻R2的第二端接稳压管D3的负极,稳压管D3的负极为+12V输出端;稳压管D3的正极接所述的电流旁路的输出端(即N端);稳压管D3的正极为直流电压负输出端DC-;
[0031 ] 电容C2与稳压管D3并联;
[0032]MOS管驱动电路由输出支路供电,用于为NMOS管Ql提供触发脉冲。
[0033]MOS管驱动电路包括电压检测器U1、三极管Tl和T2以及电阻R31、R32、R33和R34 ;三极管Tl和T2分别为NPN型三极管和PNP三极管;
[0034]电阻R31和电阻R32串联后接在DC+和DC-之间;电压检测器Ul的VDD端接电阻R31和R32的连接点;电压检测器Ul的VSS端接DC-;电压检测器Ul的OUT端接三极管Tl和T2的b极;三极管Tl的c极接+12端,三极管Tl的e极和三极管T2的e极短接,三极管T2的c极接DC-端;三极管Tl的e极经电阻R34到脉冲输出端DRIVE ;脉冲输出端DRIVE与DC-端之间跨接有稳压管D31 ;脉冲输出端DRIVE为NMOS管Ql的栅极提供触发脉冲;
[0035]电压检测器Ul采用S-80850CLUA-B7BT2G芯片。
[0036]所述的电阻R32为可变电阻。
[0037]电容Cl的电容值由下式确定:
[0038]C = 2ΡΤ/[(ν2~2-νΓ2)*η*Κ];其中'表示幂,Vl~2 表示 Vl 的平方;V2~2 表示 V2的平方;
[0039]P------电源模块总输出功率;
[0040]T------时间,50mS
[0041]η------电源模块转换效率,n ^ 0.85 ;
[0042]V2------输入电源正常供电电压;
[0043]Vl------电源模块工作电压下限值;
[0044]K =降额系数,降额系数取0.5?0.6。
[0045]CC/CV主电路还包括与电容Cl并联的TVS 二极管D2【用来吸收恒压源电路的瞬变电压】。
[0046]输出支路与电容Cl之间串接有共模电感LI。【共模电感LI中的一个电感接在二极管Dl的负极与DC+之间,另一个电感接在电流旁路的输出端(即N点)与DC-之间】
[0047]所述的电流/电压转换电路中的MOS管驱动电路还包括恒压源使能输出电路;恒压源使能输出电路包括电压检测器U2、稳压管D41、电阻R41和R42 ;
[0048]电阻R41和电阻R42串联后接在DC+和Dc-之间;电压检测器U2的VDD端接电阻R41和R42的连接点;电压检测器U2的VSS端接DC-;电压检测器U2的OUT端为使能输出端EN ;使能输出端EN与DC-端之间跨接有稳压管D41 ;
[0049]电压检测器U2采用S-80850CLUA-B7BT2G芯片。使能端为后级必要的DC/DC转换电路提供使能信号。
[0050]所述的电阻R42为可变电阻。
[0051]包括多个串联在单线恒流输出通路中的恒流/恒压变流模块;多个恒流/恒压变流模块的电路结构相同,每一个恒流/恒压变流模块包括所述的电流旁路、CC/CV主电路和MOS管驱动电路。即多个恒流/恒压变流模块可以级联输出。
[0052]恒压源的实现是从单线恒流源通过控制电容的充电电压值而取得,其输出功率由通过单根导线的恒流值及控制电容的充电电压值确定,通过监测电容的电压值实现恒压源的过压保护及后级DC/DC模块软启动和使能输出功能。
[0053]该实用新型的恒压源具有不间断供电功能,在供电站或岸站因故障切换电源时,可能会有50mS以内的短暂掉电,光电复合缆的上的恒压源因具有50mS不间断供电功能而不会影响负载的供电。50mS不间断供电的原理说明:通过图2中电容Cl储存能量,当岸站远供电源断电时,负载所需的能量由电容Cl提供,须确保在50mS内电容Cl的电压值不下降到后级DC/DC电路的欠压保护值。
[0054]地球磁场及太阳风产生的感应电流大小与光电复合缆圈围的面积等成正比,方向可能与光电复合缆上的电流同向,也可能反向,本装置能旁路的感应电流值为±200A(双向)。图2中NMOS管Q1,型号为VS-FC220SA20,电流值为220A,反向耐压值200V。
[0055]恒压源的输入对地耐压值可达6KVrms。图2中C3、C4、C5、C6形成Y电容,单个电容的参数为4700PF/500VAC。
[0056]如图5所示,两端供电站采用正负电源同时供电,一端为正电源供电,另一端为负电源供电。
【主权项】
1.一种电流/电压转换电路中的MOS管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MOS管驱动电路包括电压检测器Ul、三极管Tl和T2以及电阻R31、R32、R33和R34 ;三极管Tl和T2分别为NPN型三极管和PNP三极管; 电阻R31和电阻R32串联后接在DC+和DC-之间;电压检测器Ul的VDD端接电阻R31和R32的连接点;电压检测器Ul的VSS端接DC-;电压检测器Ul的OUT端接三极管Tl和T2的b极;三极管Tl的c极接+12端,三极管Tl的e极和三极管T2的e极短接,三极管T2的c极接DC-端;三极管Tl的e极经电阻R34到脉冲输出端DRIVE ;脉冲输出端DRIVE与DC-端之间跨接有稳压管D31 ;脉冲输出端DRIVE为触发脉冲输出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电压转换电路中的MOS管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 电压检测器Ul采用S-80850CLUA-B7BT2G芯片。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流/电压转换电路中的MOS管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电阻R32为可变电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流/电压转换电路中的MOS管驱动电路,包括电压检测器U1、三极管T1和T2以及电阻R31、R32、R33和R34;电阻R31和电阻R32串联后接在DC+和DC-之间;电压检测器U1的VDD端接电阻R31和R32的连接点;电压检测器U1的VSS端接DC-;电压检测器U1的OUT端接三极管T1和T2的b极;三极管T1的c极接+12端,三极管T1的e极和三极管T2的e极短接,三极管T2的c极接DC-端;三极管T1的e极经电阻R34到脉冲输出端DRIVE;该电流/电压转换电路中的MOS管驱动电路易于实施,构思巧妙,特别适合应用于单线供电场合,稳定性好。
【IPC分类】H03K17/687
【公开号】CN204794943
【申请号】CN201520510235
【发明人】夏建林, 李友如, 陶令, 胡艳红, 陈志才
【申请人】长城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长沙湘计海盾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海盾光纤传感技术工程实验室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7月1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