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红外高效节能加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268205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纳米红外高效节能加热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电加热熔胶设备的加热器,具体为一种纳米红外高效节能加热器。
【背景技术】
[0002]在注塑机、挤出机、造粒机、吹膜机等需要电加热熔胶的设备中,都需要用到加热器将塑料融化,以满足加工中的需要。在目前,现有的加热器结构主要为铁片或不锈钢或者铸铁内取孔嵌入发热丝,发热丝两端直接引出接线柱,在工作通电后获得发热。以上加热器以铁片或不锈钢或者铸铁为传热介质,通电后,发热丝所发热量必须先将传热介质温度升高,再以接触式传递方式将热量传递给受热料筒。
[0003]经多年的使用发现,以上结构的加热器存在很大不足,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0004]1、由铁片或不锈钢或者铸铁构成的加热器本体,其超过50%的外表直接裸露于空气中,导致超过50%的热量直接散发在空气中,不仅造成大量的非必要能耗,并会带高车间温度,严重影响作业环境,给作业者身体带来不良影响。
[0005]2、加热器本体外表温度高,基本与料筒需要温度一致,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0006]3、加热器先加热传热介质再通过传热介质传热给受热筒体,热传递效率低,升温速度慢。
[0007]4加热器的发热丝为内嵌式结构,无法拆卸维修,一旦部分损坏就会导致整个加热器报废,严重影响了加热器的使用寿命。
[0008]5、由于传热介质积蓄大量热量,导致加热器的热惯性大,实现无法精准快速的降温和升温控制,给实际生产带来很大不利。
【实用新型内容】
[0009]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纳米红外高效节能加热器,其具有热传递效率高、热量散失少、加热升温快、温度控制精准和方便维修的特点,能有效减少能耗,降低加热器的外表温度,解决作业中烫伤的安全隐患,提升车间环境舒适性。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1 ] 一种纳米红外高效节能加热器,包括加热器本体,加热器本体中设置有加热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内壁设置成镜面反射层,加热腔的周边环绕设置有若干靠近镜面反射层的红外发热管。
[0012]进一步的,上述红外发热管由位于内部的发热丝和发热管外壁构成,发热丝和发热管外壁上高温镀结有纳米级碳硅晶体。
[0013]进一步的,上述红外发热管两端通过定位圈与加热器本体连接。
[0014]进一步的,上述加热器本体采用绝热保温材料构成。
[0015]进一步的,上述加热器本体由上壳体和下壳体组合构成,上下壳体的一侧活动铰接,上下壳体的另一侧通过卡扣卡合连接。
[0016]进一步的,上述红外发热管在加热腔的内侧设置有防护网。
[0017]进一步的,上述加热器本体中设置有连通外界与加热腔内部的进风风道和排风风道,其中的进风风道与外界的风机连接。
[0018]进一步的,上述进风风道的进风口和排风风道的排风口分别位于加热器本体的不同侧。
[0019]进一步的,上述加热器本体外部设置有控制接线盒,接线盒的盒体外部设置有散风口。
[°02°]进一步的,上述加热腔为圆形。
[0021]本实用新型采用纳米级碳硅晶体高温镀结的红外发热管直接对加热腔中的受热体进行辐射加热,无需通过热传递介质进行接触式传热,具有热传递效率高、加热升温快的特点。
[0022]同时为增加热量利用率,减少能耗,所述加热腔内壁设置成镜面反射层,可将红外发热管的红外光、受热体反射回来的红外光和热量再次反射回来,实现单向辐射加热。
[0023]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加热器本体采用绝热保温材料构成,不仅有效减少热量散失,并能降低加热器本体的外表温度,避免因高温而发生烫伤事件。此外绝热保温材料的本体,避免了加热器向外界散发热量,在减少非必要能耗的同时不会对工作环境造成影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作业环境的舒适性。
[0024]再者,为能实现对加热器温度的精确控制,所述加热器本体中设置有连通外界与加热腔内部的进风风道和排风风道。当加热器内部温度超过设定温度时,风机启动进行降温,当加热器内部温度降低到设定温度以下时,风机停止,加热器再次升温加热,进而保证加热器内部温度相对恒定在一固定的设定区间内,达到温度的精准控制,以满足实际生产加工的需要。
【附图说明】
[0025]图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不意图;
[0026]图2、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不意图;
[0027]图3、本实用新型去除上壳体后不带防护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本实用新型红外加热管的平面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如图1 -4所示,一种纳米红外高效节能加热器,包括加热器本体I,加热器本体I中设置有加热腔11,所述加热腔11内壁设置成镜面反射层111,加热腔11的周边环绕设置有若干靠近镜面反射层111的红外发热管2。
[0030]以上红外发热管2由位于内部的发热丝21和发热管外壁22构成,发热丝21和发热管22外壁上高温镀结有纳米级碳硅晶体23。
[0031]以上结构中,采用纳米级碳硅晶体23高温镀结的红外发热管2直接对加热腔11中的受热体进行辐射加热,无需通过热传递介质进行接触式传热,具有热传递效率高、加热升温快的特点。
[0032]而加热腔11内壁镜面反射层111的设置,可将红外发热管2外射的红外光、受热体反射回来的红外光和热量再次反射回来,实现单向辐射加热,不仅能增加热量利用率,并能有效减少能耗。在此,为尽可能多地实现反射回来的红外光汇聚到加热腔11的中心,以上加热腔11设置成圆形。
[0033]此外,出于安装方便的考虑,以上红外发热管2两端均通过一环形的定位圈3与加热器本体I连接,同时考虑到为避免使用当中受热体碰触红外发热管2而损坏,本实用新型的红外发热管2在加热腔11的内侧设置有防护网4。
[0034]所述加热器本体I采用绝热保温材料构成,使得加热器仅在加热腔11中形成高温环境,不仅有效减少热量散失,并能降低加热器本体I的外表温度,避免因高温而发生烫伤事件。此外绝热保温材料的加热器本体I,避免了加热器向外界散发热量,在减少非必要能耗的同时不会对工作环境造成影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作业环境的舒适性。
[0035]而在实际中,考虑到后期养护问题,以上加热器本体I由上壳体12和下壳体13组合构成,上下壳体12、13的一侧通过铰接结构121活动连接,上下壳体12、13的另一侧通过卡扣131卡合连接。在维护中,可通过将卡扣131约束的解除而使上下壳体12、13相对另一侧的铰接结构121完全打开,以此来进行对内部红外发热管2的更换操作,不仅操作方便,最主要的是实现了红外发热管2的可替换性,避免因个别灯管损坏而导致加热器整体报废问题,能有效延长加热器的使用寿命。
[0036]再者,为能实现对加热器温度的精确控制,所述加热器本体I中设置有连通外界与加热腔11内部的进风风道51和排风风道52,进风风道51的进风口和排风风道的排风口 52分别位于加热器本体I的不同侧。进风风道51与外界的风机连接,进风风道51的内出口内凸并伸入到加热腔11中。
[0037]当加热器内部温度超过设定温度时,风机启动通过进风风道51往加热腔11中吹风进行降温,并通过另外侧的排风通道排出,该过程直到加热器内部温度降低到设定温度以下时,风机停止,加热器再次升温加热,以此类推,即可保证加热器内部温度相对恒定在一固定的设定区间内,以达到温度的精准控制,用于满足实际生产加工的需要。
[0038]所述加热器本体I外部设置有控制接线盒6,且为了降低控制接线盒的温度,接线盒的壳体外部设置有散风口 61,散风口 61的设置以保证控制接线盒6内的温度较低,保护内部接线柱的长久安全使用。
[003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纳米红外高效节能加热器,包括加热器本体,加热器本体中设置有加热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内壁设置成镜面反射层,加热腔的周边环绕设置有若干靠近镜面反射层的红外发热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热管由位于内部的发热丝和发热管外壁构成,发热丝和发热管外壁上高温镀结有纳米级碳硅晶体。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热管两端通过定位圈与加热器本体连接。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热管在加热腔的内侧设置有防护网。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本体采用绝热保温材料构成。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本体由上壳体和下壳体组合构成,上下壳体的一侧活动铰接,上下壳体的另一侧通过卡扣卡合连接。7.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本体中设置有连通外界与加热腔内部的进风风道和排风风道,其中的进风风道与外界的风机连接。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风道的进风口和排风风道的排风口分别位于加热器本体的不同侧。9.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本体外部设置有控制接线盒,接线盒的盒体外部设置有散风口。10.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为圆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纳米红外高效节能加热器,包括加热器本体,加热器本体中设置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壁设置成镜面反射层,加热腔的周边环绕设置有若干靠近镜面反射层的红外发热管。本实用新型设计具有热传递效率高、热量散失少、加热升温快、温度控制精准和方便维修的特点,能有效减少能耗,降低加热器的外表温度,解决作业中烫伤的安全隐患,提升车间环境舒适性。
【IPC分类】H05B3/02, H05B3/00
【公开号】CN205179383
【申请号】CN201521064949
【发明人】张伯杨
【申请人】浙江乐能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