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组织损伤减压治疗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270606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组织损伤减压治疗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组织损伤减压治疗器。
【背景技术】
[0002]现今软组织损伤等引起的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关节炎、腱鞘炎等疾病,在中医属于“筋伤”等范畴,这些疾病非常普遍。针对上述病症,中医主要有针刺、推拿等疗法,西医主要有封闭、理疗、手术等疗法。现代针刺针具和推拿治疗等仅对机体产生刺激作用,却无锐性和钝性分离作用。根据周建斌筋伤理论,筋伤的根本致病机理是软组织损伤引起软组织粘连、瘢痕及挛缩,压迫和刺激周围的神经和血管等,引起疼痛、麻木等临床综合征。软组织的粘连、瘢痕及挛缩等根本病理因素需要软组织松解,筋伤才能从根本上治愈。按照祖国医学理论,如《皇帝内经》分析筋伤的治法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筋伤治疗通针能通经活络、促进血脉畅通。西医的封闭、理疗等能暂时缓解症状,但其中激素等化学药物会产生许多副作用;手术治疗能从根本上松解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粘连、瘢痕及挛缩等病理因素,但是手术操作复杂、创伤大、费用高、风险大,可能给患者造成终生残疾,甚至危及生命。现有针刺疗法的针具在传统的基础上已经有一些改进,但就进一步适合各种复杂病症、提高疗效以及方便操作方面,仍然存在有一些不十分完善之处。
[0003]本实用新型是在古代针刺法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研究,近万人次的临床应用,结合现代医学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原理及现代针具的制作技术发展而来。在临床应用中疗效独特,使用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对于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各种急慢性疼痛等有独特的疗效。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组织损伤减压治疗器,所述治疗器包括换气浮针组件和真空抽气组件,所述换气浮针组件包括圆头拨针、斜面进针和多孔套管,所述圆头拨针和斜面进针均位于所述多孔套管内,所述多孔套管包括一管状空腔和多个设置在所述套管上的透气孔,所述管状空腔一端为通孔,另一端为可封闭橡胶孔;
[0005]进一步地,所述圆头拨针包括拨针针杆和拨动针头,所述拨动针头连接所述拨针针杆一端,所述拨动针头位于所述斜面进针内,所述拨针针杆位于所述斜面进针内,所述圆头拨针长度大于所述斜面进针;
[0006]进一步地,所述斜面进针包括进针针尖、进针针杆和进针针头,所述进针针尖通过所述进针针杆连接所述进针针头;
[0007]进一步地,所述进针针杆位于所述管状空腔内,所述进针针尖位于所述管状通孔一端内侧,所述进针针头位于所述可封闭橡胶孔外侧;
[0008]进一步地,所述治疗器还包括无菌针套管,所述无菌针套管封闭连接,所述换气浮针组件位于所述无菌针套管内;
[0009]进一步地,所述真空抽气组件包括真空罐和真空抽气枪,所述真空罐包括一半球状空腔和抽气管,所述抽气管由所述半球状封闭空腔形成的球面延伸形成,所述真空抽气枪连接所述抽气管;
[0010]进一步地,所述管状空腔材料为塑料或树脂或医用生物材料。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2](I)多孔套管上的多孔结构可以有效减压和抽吸软组织损伤渗出液和滞气;
[0013](2)橡胶封闭结构可以在吸气结束后保证安全恢复;
[0014](3)无菌针套管可以保证一次性使用并在无菌条件下保存;
[0015](4)圆头拨针可以在抽气前对受伤部位进行扫散和拨动,从根本上治疗脊椎间盘突出症、股骨头坏死、关节炎、关节积液、风湿、类风湿等软组织损伤、气滞血瘀引起的各类疼痛,高效安全,同时也可以用于美体减肥。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换气浮针组件结构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真空抽气组件结构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无菌针套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相反,本实用新型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实用新型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下面为本实用新型的举出最佳实施例:
[002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软组织损伤减压治疗器包括无菌针套管4、换气浮针组件和真空抽气组件。
[0022]所述换气浮针组件包括圆头拨针1、斜面进针2和多孔套管3,所述斜面进针2位于所述多孔套管3内,所述圆头拨针I包括拨针针杆11和拨动针头12,所述拨动针头11连接所述拨针针杆12—端,所述拨动针头11位于所述斜面进针2内,所述拨针针杆12位于所述斜面进针2内,所述圆头拨针I长度大于所述斜面进针。所述斜面进针2包括进针针尖21、进针针杆22和进针针头23,所述进针针尖21通过所述进针针杆22连接所述进针针头23。所述多孔套管3包括一管状空腔31和多个设置在所述多孔套管3上的透气孔32,所述管状空腔31—端为通孔33,另一端为可封闭橡胶孔34,所述管状空腔31材料为塑料或树脂或生物材料。所述进针针杆22位于所述管状空腔31内,所述进针针尖21位于所述管状通孔33—端内侧,所述进针针头33位于所述可封闭橡胶孔34外侧。
[0023]所述无菌针套管4封闭连接,所述换气浮针组件位于所述无菌针套管4内。
[0024]所述真空抽气组件包括真空罐5和真空抽气枪6,所述真空罐5包括一半球状空腔51和抽气管52,所述抽气管52由所述半球状空腔51形成的球面延伸形成。所述真空抽气枪6连接所述抽气管52。
[0025]本实用新型软组织损伤减压治疗器在使用时,拆开无菌针套管5,取出换气浮针组件,此时所述圆头拨针I存于所述斜面进针2内,斜面进针2存于所述多孔套管3中,提拉斜面进针2的进针针头23和圆头拨针I的拨针针头11,使得进针针尖21和拨针针杆22均位于所述多孔套管3的管状空腔31内,长度大于所述多孔套管3大约lcm,进针后,将多孔套管31的通孔33—端扎入病灶部位,推动、横扫并拨动所述拨针针头11带动拨针针杆12在病灶部位进行治疗,扫散l_2min之后,通过进针针头23和拨针针头11将斜面进针2和圆头拨针I取出扔掉,将抽气管52对准真空抽气枪6,同时将半球状空腔51的开口对准多孔套管3的可封闭橡胶34—端,开始进行吸气2-3下,抽气完成后将可用封闭橡胶34进行封闭,并贴上创口贴,待24-48h后撕去创口贴,取出多孔套管3,治疗完成。上述所有治疗器材除真空抽气枪6和真空罐5外均为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
[0026]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软组织损伤减压治疗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头拨针(I)、斜面进针(2)和多孔套管(3),所述圆头拨针(I)和斜面进针(2)均位于所述多孔套管(3)内,所述多孔套管(3)包括一管状空腔(31)和多个设置在所述多孔套管(3)上的透气孔(32),所述管状空腔(31)—端为通孔(33),另一端用可封闭橡胶孔(3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头拨针包括(I)拨针针杆(11)和拨动针头(12),所述拨动针头(12)连接所述拨针针杆(11) 一端,所述拨动针头(12)位于所述斜面进针(2)内,所述拨针针杆(11)位于所述斜面进针(2)内,所述圆头拨针(I)长度大于所述斜面进针(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进针(2)包括进针针尖(21)、进针针杆(22)和进针针头(23),所述进针针尖(21)通过所述进针针杆(22)连接所述进针针头(2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针针杆(22)位于所述管状空腔(31)内,所述进针针尖(21)位于所述管状通孔(33)—端内侧,所述进针针头(23)位于所述可封闭橡胶孔(34)内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器还包括无菌针套管(4),所述无菌针套管(4)封闭连接,圆头拨针(1)、斜面进针(2)和多孔套管(3)均位于所述无菌针套管(4)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器还包括真空罐(5)和真空抽气枪(6),所述真空罐(5)包括一半球状空腔(51)和抽气管(52),所述抽气管(52)由所述半球状空腔(51)形成的球面延伸形成,所述真空抽气枪(6)连接所述抽气管(52)。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空腔(31)材料为塑料或树脂或医用生物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组织损伤减压治疗器,所述治疗器包括换气浮针组件和真空抽气组件,所述换气浮针组件包括圆头拨针、斜面进针和多孔套管,所述圆头拨针和斜面进针均位于所述多孔套管内,所述多孔套管包括一管状空腔和多个设置在所述套管上的透气孔,所述管状空腔一端为通孔,另一端用可封闭橡胶孔,多孔结构可以有效减压和抽吸软组织损伤渗出液和滞气;橡胶封闭在吸气结束后保证安全恢复;无菌针套管可以保证一次性使用并在无菌条件下保存;圆头拨针可以对受伤部位进行扫散和拨动,从根本上治疗脊椎间盘突出症、股骨头坏死、关节炎、关节积液、风湿、类风湿等软组织损伤、气滞血瘀引起的各类疼痛,高效安全,同时也可以用于美体减肥。
【IPC分类】A61H9/00, A61M1/00
【公开号】CN205181872
【申请号】CN201520920344
【发明人】刘致国
【申请人】刘致国
【公开日】2016年4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