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支撑式道床椭圆两截式筒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77789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点支撑式道床椭圆两截式筒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道床,具体涉及一种点支撑式道床椭圆两截式筒体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道床是轨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轨道框架的基础。道床通常指的是铁路轨枕下面,路基面上铺设的石碴(道碴)垫层。主要作用是支撑轨枕,把轨枕上部的巨大压力均匀地传递给路基面,并固定轨枕的位置,阻止轨枕纵向或横向移动,大大减少路基变形的同时还缓和了机车车辆轮对钢轨的冲击,便于排水。
[0003]现用技术中,道床大多采用点支撑式道床结构,包括支撑筒,支撑筒为卷板焊接形成的圆筒,然后中间焊接特定形状的钢板圆环形成支撑层供支撑起整个道床,然后利用钢弹簧减振机构将道床和道基隔离开。不同调高需求,通过在支撑层和减振机构间增加调高垫片数量实现调高。其不足之处在于:1、支撑层是焊接在圆筒上,强度有限,存在缺陷隐患;
2、安装难度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支撑强度高、安装方便的点支撑式道床椭圆两截式筒体结构。
[0005]—种点支撑式道床椭圆两截式筒体结构,包括圆筒体;所述圆筒体为一体成型,圆筒体的上方设有椭圆形筒体,椭圆形筒体的长径大于圆筒体的半径,椭圆形筒体的短径小于圆筒体的半径,椭圆形筒体的底部旋设固定在圆筒体的内腔顶部,圆筒体的内腔中设有与椭圆形筒体的椭圆形横截面,形状面积相同的支椭圆形支撑件。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7]所述圆筒体的内腔底部设有弹性件。
[0008]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整体强度高,通过圆筒体的一次成型降低了生产难度,避免了因多道工序而造成的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并且配合椭圆形筒体的设计安装,使安装调节更为方便,减少了对组装部件的数量需求,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不意图;
[00?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不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参见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点支撑式道床椭圆两截式筒体结构,包括圆筒体I,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圆筒体I为一体成型,圆筒体I的上方设有椭圆形筒体2,椭圆形筒体2的长径大于圆筒体I的半径,椭圆形筒体2的短径小于圆筒体I的半径,椭圆形筒体2的底部旋设固定在圆筒体I的内腔顶部,圆筒体I的内腔中设有与椭圆形筒体2的椭圆形横截面,形状面积相同的支椭圆形支撑件3。
[0012]本实用新型中,圆筒体I采用一体成型方式,不仅强度更高更可靠,整体成型,也避免了二次焊接的质量安全隐患;同时利用筒身的自身结构完成了支撑等效果,力学性能更优,在受到列车对道床冲击时,产品外形的阶梯状结构更有利于产品到道床的结合。并且所采用的一次成型方式,相当于卷筒、焊接、切割支撑层圈、焊接的多道工序,工序简单,成本优势较大。通过将椭圆形筒体2旋入旋转圆筒体I的上方,当椭圆形筒体2长径端支撑在圆筒体I上时,整体结构较为稳定,利用椭圆形筒体2的筒壁完成支撑。不仅整体强度较高,操作十分方便,也能有效减少组装零部件。
[0013]本实施例中,圆筒体I的内腔底部设有弹性件4。目的在于,对支椭圆形支撑件3起到一个限位与减震作用。
[001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点支撑式道床椭圆两截式筒体结构,包括圆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体为一体成型,圆筒体的上方设有椭圆形筒体,椭圆形筒体的长径大于圆筒体的半径,椭圆形筒体的短径小于圆筒体的半径,椭圆形筒体的底部旋设固定在圆筒体的内腔顶部,圆筒体的内腔中设有与椭圆形筒体的椭圆形横截面,形状面积相同的支椭圆形支撑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支撑式道床椭圆两截式筒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体的内腔底部设有弹性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点支撑式道床椭圆两截式筒体结构,包括圆筒体;所述圆筒体为一体成型,圆筒体的上方设有椭圆形筒体,椭圆形筒体的长径大于圆筒体的半径,椭圆形筒体的短径小于圆筒体的半径,椭圆形筒体的底部旋设固定在圆筒体的内腔顶部,圆筒体的内腔中设有与椭圆形筒体的椭圆形横截面,形状面积相同的支椭圆形支撑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整体强度高,通过圆筒体的一次成型降低了生产难度,避免了因多道工序而造成的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并且配合椭圆形筒体的设计安装,使安装调节更为方便,减少了对组装部件的数量需求,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IPC分类】E01B1/00
【公开号】CN205188722
【申请号】CN201521035751
【发明人】姚彪, 袁新波, 王文信, 魏传颖, 阎永盛
【申请人】安徽神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