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电缆的承重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284106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定电缆的承重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承重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吊放声纳项目中拉力水密电连接器的固定电缆的承重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吊放声纳是一种装备在反潜直升机上并用吊放电缆将声纳探头垂入水中探测目标的声纳,主要由探头、吊放电缆、绞车等组成。鉴于吊放声纳探头重、且与吊放电缆通过拉力水密电连接器连接并传导信号,需要在拉力水密电连接器结构中采用一种简单可靠的固定电缆承重装置。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在小尺寸电缆情况下,具有良好承重能力,安装简便、可靠性强的固定电缆的承重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固定电缆的承重装置,包括套筒、锥套、电缆,所述的电缆穿入于锥套内,锥套安装于套筒内;所述的锥套一端的电缆上套有调整环,该调整环嵌入于套筒内与锥套的一端紧密相靠,并与套筒的螺纹端面平齐;在位于该调整环端的电缆上套有固定圈,且该端的电缆去掉外绝缘层后的芳纶层缠绕于固定圈上,并涂胶套上垫片通过套筒安装于壳体上;所述的锥套的另一端伸出于套筒8?1mm0
[0005]作为优选,所述的垫片套于电缆上,并位于固定圈的前端。
[0006]作为优选,所述的套于锥套内的电缆,在位于调整环端的电缆,其穿出于锥套的距离为200?250mm。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可靠性强,对吊放声纳拉力水密电连接器结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电缆后的承重装置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剥电缆后的承重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绑芳纶后的承重装置结构示意图一。
[001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绑芳纶后的承重装置结构示意图二。
[0012]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绑芳纶后的承重装置结构示意图三。
[0013]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绑芳纶后的承重装置结构示意图四。
[0014]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留导线后的承重装置结构示意图一。
[0015]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留导线后的承重装置结构示意图二。
[0016]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涂胶后的承重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7]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装入壳体后的承重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套筒;2、锥套;3、电缆;4、调整环;5、芳纶层;6、外绝缘层;7、固定圈;8、垫片;9、壳体;10、螺纹端面;11、屏蔽层;12、芯线;13、尼龙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介绍:如附图1至10所示,本实用新型用芳纶芯与电缆护套分别固定的方式,其包括套筒1、锥套2、电缆3,所述的电缆3穿入于锥套2内,锥套2安装于套筒I内;所述的锥套2—端的电缆3上套有调整环4,该调整环4嵌入于套筒I内与锥套2的一端紧密相靠,并与套筒I的螺纹端面10平齐;在位于该调整环4端的电缆3上套有固定圈7,且该端的电缆3去掉外绝缘层6后的芳纶层5缠绕于固定圈7上,并涂胶套上垫片8通过套筒I安装于壳体9上;所述的锥套2的另一端伸出于套筒18?1mm ;所述的垫片8套于电缆3上,并位于固定圈7的前端。
[0020]本实用新型的装配过程为:将电缆3穿入锥套2后安装于套筒I中,穿出锥套2尺寸为200?250mm,装在台虎钳上配合调整环4,将锥套2压出套筒18?10mm(视压力调整,不能碰破套筒I上的螺纹);如图2所示,替换合适高度的调整环4,并与套筒I螺纹端面10平齐,用美工刀割开电缆外绝缘层6到底并去掉外绝缘层6 ;如图3?6所示,套上固定圈7,将芳纶层5散开到底并将每股芳纶的尾部打结,按顺序理顺不能交叉,芳纶理顺后每隔一股在固定圈7上缠绕一圈,将固定圈7收紧到底,缠绕的芳纶向后在固定圈7靠近套筒I的一端用尼龙绳绑扎紧,上下各取一根芳纶用8字结绑紧,节点留在之前的绑扎处,注意不能交叉,绑好的芳纶向前理顺并用尼龙绳13绑好,芳纶拉紧,绑扎尽量靠近固定圈7 ;如图7?8所示,芳纶保留15?20mm并将多余剪掉,从套筒I螺纹端面10算起38.5mm处切断电缆3,从套筒I螺纹端面10算起25mm处剥开电缆露出屏蔽层11,注意不要碰伤屏蔽层11,将屏蔽层11向后理顺,剥电缆3露出芯线12进行上锡,露出芯线进行上锡,将屏蔽层11理直包住芯线12 ;如图9所示,在干净的塑料盒中用调胶棒将509胶拌匀,先在绑扎处、固定圈上涂胶,再在留下芳纶线上按顺时针涂上一圈胶,套上垫片8;如图10所示,转入壳体9。
[0021]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不论在其形状或材料构成上作任何变化,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结构设计,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变形,均应认为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固定电缆的承重装置,包括套筒(I)、锥套(2)、电缆(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缆⑶穿入于锥套⑵内,锥套⑵安装于套筒⑴内;所述的锥套⑵一端的电缆(3)上套有调整环(4),该调整环(4)嵌入于套筒(I)内与锥套(2)的一端紧密相靠,并与套筒(I)的螺纹端面(10)平齐;在位于该调整环(4)端的电缆(3)上套有固定圈(7),且该端的电缆(3)去掉外绝缘层(6)后的芳纶层(5)缠绕于固定圈(7)上,并涂胶套上垫片(8)通过套筒⑴安装于壳体(9)上;所述的锥套(2)的另一端伸出于套筒(1)8?1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电缆的承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垫片(8)套于电缆⑶上,并位于固定圈(7)的前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电缆的承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于锥套(2)内的电缆(3),在位于调整环(4)端的电缆(3),其穿出于锥套⑵的距离为200?25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电缆的承重装置,包括套筒、锥套、电缆,所述的电缆穿入于锥套内,锥套安装于套筒内;所述的锥套一端的电缆上套有调整环,该调整环嵌入于套筒内与锥套的一端紧密相靠,并与套筒的螺纹端面平齐;在位于该调整环端的电缆上套有固定圈,且该端的电缆去掉外绝缘层后的芳纶层缠绕于固定圈上,并涂胶套上垫片通过套筒安装于壳体上;所述的锥套的另一端伸出于套筒8~10mm;所述的垫片套于电缆上,并位于固定圈的前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可靠性强,对吊放声纳拉力水密电连接器结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IPC分类】H01R13/502, H01R13/523
【公开号】CN205194921
【申请号】CN201520868547
【发明人】方艳峰, 罗建国, 朱旭辉, 王桢, 唐照建, 安莉
【申请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
【公开日】2016年4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