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毫米波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87467阅读:10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毫米波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理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毫米波治疗仪。
【背景技术】
[0002]毫米波,是指波长为10—I毫米的电磁波,目前,毫米波广泛应用于医疗方面,其中采用毫米波疗法能够对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前列腺炎、糖尿病、高血压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面神经炎、神经痛、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关节炎、骨折、扭挫伤、肌纤维织炎、烫伤烧伤等多种慢性疾病产生非常大的疗效,毫米波治疗仪因此产生。毫米波治疗仪在运作的过程中会产生较高的热量,传统都是采用散热片进行散热,但是这种散热方式的散热效率低,达不到实际工作要求,当设备过热的情况出现时,就容易出现电阻过大效率降低的情况出现,因此需要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毫米波治疗仪,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种毫米波治疗仪,包括圆喇叭天线、内罩、法兰盘、屏盖、透镜、振荡腔、管座、耿氏管、穿心电容、耦合片、稳频腔、调配座、调配杆、空心外罩、后盖、通电接口、微型水栗、进水管、风机、出水管和滑轮,所述的圆喇叭天线固定设于内罩的内侧,法兰盘固设在内罩后端,所述的屏盖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旋紧在内罩的前端,且屏盖将透镜压紧在圆喇叭天线的前端,所述的振荡腔通过螺丝安装在法兰盘上,管座通过螺丝安装在振荡腔的下端面上,所述的耿氏管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在管座上,且耿氏管的顶端延伸至振荡腔的腔体内,所述的穿心电容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振荡腔的前端,且穿心电容放电端延伸至振荡腔的腔体内,所述的穿心电容放电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耿氏管顶端相连接,耦合片通过螺丝安装在振荡腔上,稳频腔通过螺丝安装在耦合片上,调配座通过螺丝安装在稳频腔上,调配杆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旋进调配座内,且调配杆的前端延伸至稳频腔内,空心外罩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旋紧在内罩上,所述的后盖通过螺丝安装在外罩后端,通电接口固设在后盖上,所述的通电接口通过导线与穿心电容连接;所述微型水栗固定设于空心外罩的内侧,且微型水栗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进水管和出水管,且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另一端均与空心外罩的空心夹层相连通,所述空心外罩的空心夹层内注有冷却液,通过冷却液吸收空心外罩内部热量;所述后盖上设有风机,所述风机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位于后盖的内外侧,因此通过风机将空心外罩内部热量排放出去。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空心外罩的上方外壁上设有提手,利用提手方便整体提放。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轮设于空心外罩的下方外壁上,滑轮便于整体移动。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同时整体散热非常好,使得整体设备运行稳定,同时整体易于携带,移动方便,便于多种场合使用。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毫米波治疗仪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中:1-圆喇叭天线、2-内罩、3-法兰盘、4-屏盖、5-透镜、6-振荡腔、7-管座、8-耿氏管、9-穿心电容、10-耦合片、11-稳频腔、12-调配座、13-调配杆、14-空心外罩、15-后盖、16-通电接口、17-微型水栗、18-进水管、19-风机、20-出水管、21-提手、22-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2]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毫米波治疗仪,包括圆喇叭天线1、内罩2、法兰盘3、屏盖4、透镜5、振荡腔6、管座7、耿氏管8、穿心电容9、耦合片10、稳频腔11、调配座12、调配杆13、空心外罩14、后盖15、通电接口 16、微型水栗17、进水管18、风机19、出水管20和滑轮22,所述的圆喇叭天线I固定设于内罩2的内侧,法兰盘3固设在内罩2后端,所述的屏盖4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旋紧在内罩2的前端,且屏盖4将透镜5压紧在圆喇叭天线I的前端,所述的振荡腔6通过螺丝安装在法兰盘3上,管座7通过螺丝安装在振荡腔6的下端面上,所述的耿氏管8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在管座7上,且耿氏管8的顶端延伸至振荡腔6的腔体内,所述的穿心电容9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振荡腔6的前端,且穿心电容9放电端延伸至振荡腔6的腔体内,所述的穿心电容9放电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耿氏管8顶端相连接,耦合片10通过螺丝安装在振荡腔6上,稳频腔11通过螺丝安装在耦合片10上,调配座12通过螺丝安装在稳频腔11上,调配杆13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旋进调配座12内,且调配杆13的前端延伸至稳频腔11内,空心外罩14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旋紧在内罩2上,所述的后盖15通过螺丝安装在外罩14后端,通电接口 16固设在后盖15上,所述的通电接口 16通过导线与穿心电容9连接;所述微型水栗17固定设于空心外罩14的内侧,且微型水栗17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进水管18和出水管20,且所述进水管18和出水管20的另一端均与空心外罩14的空心夹层相连通,所述空心外罩14的空心夹层内注有冷却液,通过冷却液吸收空心外罩14内部热量;所述后盖15上设有风机19,所述风机19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位于后盖15的内外侧,因此通过风机19将空心外罩14内部热量排放出去。
[0013]所述空心外罩14的上方外壁上设有提手21,利用提手21方便整体提放。
[0014]所述滑轮22设于空心外罩14的下方外壁上,滑轮22便于整体移动。
[001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通电接口 16用于给穿心电容9通电用以实现穿心电容9与耿氏管8发生正交供电从而在振荡腔6内产生毫米波,耦合片10的作用是耦合一部功率到稳频腔11,由于调配座12的位置是固定的,通过旋转调配杆13调整调配杆13的下端进入到稳频腔11内的深浅以实现改变稳频腔11腔体的容积大小,从而达到稳定成固定频率的毫米波的目的,这样振荡腔6、耿氏管8、穿心电容9、耦合片10、稳频腔11、调配杆13之间的配合会产生固定频率的毫米波振荡,也就是起到毫米波发射源的作用,然后经圆喇叭天线I发射出去,透镜5在这里起到对毫米波散射的作用,微型水栗17固定设于空心外罩14的内侧,且微型水栗17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进水管18和出水管20,且进水管18和出水管20的另一端均与空心外罩14的空心夹层相连通,空心外罩14的空心夹层内注有冷却液,通过冷却液吸收空心外罩14内部热量;后盖15上设有风机19,风机19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位于后盖15的内外侧,因此通过风机19将空心外罩14内部热量排放出去。
[001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17]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主权项】
1.一种毫米波治疗仪,包括圆喇叭天线、内罩、法兰盘、屏盖、透镜、振荡腔、管座、耿氏管、穿心电容、耦合片、稳频腔、调配座、调配杆、空心外罩、后盖、通电接口、微型水栗、进水管、风机、出水管和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喇叭天线固定设于内罩的内侧,法兰盘固设在内罩后端,所述的屏盖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旋紧在内罩的前端,且屏盖将透镜压紧在圆喇叭天线的前端,所述的振荡腔通过螺丝安装在法兰盘上,管座通过螺丝安装在振荡腔的下端面上,所述的耿氏管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在管座上,且耿氏管的顶端延伸至振荡腔的腔体内,所述的穿心电容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振荡腔的前端,且穿心电容放电端延伸至振荡腔的腔体内,所述的穿心电容放电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耿氏管顶端相连接,耦合片通过螺丝安装在振荡腔上,稳频腔通过螺丝安装在耦合片上,调配座通过螺丝安装在稳频腔上,调配杆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旋进调配座内,且调配杆的前端延伸至稳频腔内,空心外罩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旋紧在内罩上,所述的后盖通过螺丝安装在外罩后端,通电接口固设在后盖上,所述的通电接口通过导线与穿心电容连接;所述微型水栗固定设于空心外罩的内侧,且微型水栗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进水管和出水管,且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另一端均与空心外罩的空心夹层相连通,所述空心外罩的空心夹层内注有冷却液;所述后盖上设有风机,所述风机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位于后盖的内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毫米波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外罩的上方外壁上设有提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毫米波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设于空心外罩的下方外壁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毫米波治疗仪,包括圆喇叭天线、内罩、法兰盘、屏盖、透镜、振荡腔、管座、耿氏管、穿心电容、耦合片、稳频腔、调配座、调配杆、空心外罩、后盖、通电接口、微型水泵、进水管、风机、出水管和滑轮,所述的圆喇叭天线固定设于内罩的内侧,法兰盘固设在内罩后端,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同时整体散热非常好,使得整体设备运行稳定,同时整体易于携带,移动方便,便于多种场合使用。
【IPC分类】A61N5/00
【公开号】CN205198706
【申请号】CN201520874653
【发明人】侯浩
【申请人】北京中成康富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4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