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地下智能综合管廊维修进出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31254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城市地下智能综合管廊维修进出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设施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城市地下智能综合管廊维修进出
□ O
[0003](二)
【背景技术】
[0004]在2014年4月2日公布的公告号为CN103696483A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它将燃气管道、自来水管道、污水管道供热管和供水管以及五条电力线路埋设在钢筋混凝土管体内,并且设置了排水沟,排水沟两侧设置了维修平台,解决了城市内涝、雨、污水部分的问题,也解决了各种管网混乱及电力线路受到雷电雨雪天气侵害的问题,但它的维修进出口还是普通的维修进出口,这种微细进出口一般就是内径比较小的圆形检查井,给维修工的进出检查和维修带来很多不便,根本无法进行各种管道的更换、吊装和维修,更不用说清淤机械进入内部进行清淤,因此容易造成下水道淤塞严重,失去了下水道排涝泄洪的能力,无形中增加了城市的内涝排洪风险,降低了城市对暴雨灾害的预防能力,给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0005](三)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便于下水道的检查、检测、清淤机械清淤进出方便、维修人员进出方便的城市地下智能综合管廊维修进出口。
[0007]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种城市地下智能综合管廊维修进出口,其特征是,包括公共交通候车亭,在公共交通候车亭内开挖维修井,维修井的四个角与公共交通候车亭的四个支撑柱饶筑为一体,维修井的上下游分别为钢筋混凝土管体,所述维修井的长度大于自动掘进机、顶管机和一个钢筋混凝土管体三者的长度之和,所述维修井的上口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盖严实;维修井内修建矩形雨水通道连接上下游的钢筋混凝土管体,所述矩形雨水通道与钢筋混凝土管体内部通道形状相同,为倒凸字型,所述矩形雨水通道上端敞口,并修建至维修井口,下端悬空并用支撑立柱支撑;所述公共交通候车亭的四个支撑柱,综合管廊内的墙面、矩形雨水通道、矩形雨水通道的支撑立柱用捆扎好的钢筋笼和混凝土灰浆浇筑为一体,并做防渗水处理。
[0009]从钢筋混凝土管体顶部到地平面的距离为至少3米。
[0010]所述维修井的宽度为矩形雨水通道的宽度再加上矩形雨水通道两侧的空隙,两侧的空隙宽度相等,每侧的宽度为2?3米。
[0011]所述维修井内设有手扶楼梯,靠近手扶楼梯处的矩形雨水通道上设有密封仓门,在手扶楼梯上方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上留有矩形或圆形进出口,在该进出口处设有铸铁盖板,所述盖板上安装有指纹安全识别系统。
[0012]所述维修井的四周和底面均由钢筋混凝土浇灌而成,并做防渗水处理。
[0013]所述维修井的上游为自动蓄排水闸门,所述自动蓄排水闸门与钢筋混凝土管体和维修井的墙面浇筑为一体。
[0014]所述矩形雨水通道离维修井的底面距离为1.8?2米。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实用新型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及下水道提供了一种便于检查监测,维修更换配件和管线,以及机器人和清淤机械进出清淤的安全便捷方案。使用本实用新型后,城市的马路及人行道上不再设有检查井盖,彻底消除了井盖伤人事故的发生;同时,把公共候车亭与本实用新型设计为一体,既节约了材料建造成本,又节省了地面建筑空间,为百年地下管网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0017](四)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A-A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钢筋混凝土管体与矩形雨水通道的位置关系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I钢筋混凝土管体,2公共交通候车亭,3矩形雨水管道,4自动蓄排水闸门,5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6盖板,7手扶楼梯,8空隙,9密封仓门,10支撑柱,11支撑立柱,12维修井。
[0023](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该种城市地下智能综合管廊维修进出口,是在综合管廊自动掘进顶管施工过程中的始发井和接收井的(两个基坑)基础上,采用成型模具、钢筋笼骨架、混凝土灰浆,并与城市公共汽车候车亭现浇为一体的综合建筑物,它包括开挖在公共交通候车亭2内的维修井12,公共交通候车亭2共有四个支撑柱10,维修井12与公共交通候车亭2修建为一体,以节省城市地面空间资源,维修井12的井口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5盖严实,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5上面需磨光处理,每块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5在起吊平衡点处留有吊装暗环,以便吊装清淤机械设备进行清淤,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5也作为公共交通候车亭2的地面;在维修井12的上下游分别为钢筋混凝土管体1,在上游的钢筋混凝土管体I处安装有自动蓄排水闸门4,自动蓄排水闸门4安装在公共交通候车亭2的上游的两个支撑柱10之间,并且与钢筋混凝土管体I和维修井12的墙面浇筑为一体;维修井12上下游的钢筋混凝土管体I之间修建矩形雨水通道3,矩形雨水通道4与钢筋混凝土管体I内部通道形状相同,为倒凸字型,矩形雨水通道4上端敞口,并修建至维修井12的井口,下端悬空并用支撑立柱11支撑,矩形雨水通道4下端离维修井12的底面在1.8?2米为宜,维修井12的底面为用钢筋混凝土浇筑为一体的防水垫层,钢筋混凝土管体I内的各种管线都从矩形雨水管道3外穿过,矩形雨水通道3两边的立墙厚度不应超过250毫米,太厚则会影响两侧管道直线方向的安装;维修井12的长度大于自动掘进机、顶管机和一个钢筋混凝土管体I三者的长度之和,维修井12的宽度为矩形雨水通道3的宽度再加上矩形雨水通道3两侧的空隙8,两侧的空隙8宽度相等,每侧的宽度至少两米,以2?3米为宜,以便于检查维修时,维修人员进出便利;从钢筋混凝土管体I顶部到地平面的距离为至少3米,以不妨碍地面上绿化带的树木生长为宜;公共交通候车亭I的四个支撑柱10,维修井12的墙面、矩形雨水通道3、矩形雨水通道3的支撑立柱11用捆扎好的钢筋笼和混凝土灰浆浇筑为一体,并做防渗水处理。
[0025]在维修井12内还安装有手扶楼梯7,靠近手扶楼梯7处的矩形雨水通道3上设有密封仓门9,以便于进入钢筋混凝土管体I内进行维修;在手扶楼梯7的上部留有矩形或直径不小于80厘米的圆形进出口,它开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5上,在该进出口处设有铸铁盖板6,盖板6上安装有安全识别系统,如IC卡、指纹机脸谱识别系统,还可以安装与公安部门联网的报警系统,以防止有人强行进入进行破坏;
[0026]维修井12的四周和底面均由钢筋混凝土浇灌而成,并做防渗水处理。
[0027]除说明书所述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技术。
【主权项】
1.一种城市地下智能综合管廊维修进出口,其特征是,包括公共交通候车亭(2),在公共交通候车亭内开挖维修井(12),维修井(12 )的四个角与公共交通候车亭的四个支撑柱浇筑为一体,维修井(12)的上下游分别为钢筋混凝土管体(1),所述维修井(12)的长度大于自动掘进机、顶管机和一个钢筋混凝土管体(I)三者的长度之和,所述维修井(12)的上口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5)盖严实;维修井(12)内修建矩形雨水通道(3)连接上下游的钢筋混凝土管体(I),所述矩形雨水通道(3)与钢筋混凝土管体(I)内部通道形状相同,为倒凸字型,所述矩形雨水通道(3)上端敞口,并修建至维修井(12) 口,下端悬空并用支撑立柱(11)支撑;所述公共交通候车亭(2)的四个支撑柱(10),综合管廊内的墙面、矩形雨水通道(3)、矩形雨水通道(3)的支撑立柱(11)用捆扎好的钢筋笼和混凝土灰浆浇筑为一体,并做防渗水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地下智能综合管廊维修进出口,其特征是,从钢筋混凝土管体(I)顶部到地平面的距离为至少3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地下智能综合管廊维修进出口,其特征是,所述维修井(12)的宽度为矩形雨水通道(3)的宽度再加上矩形雨水通道(3)两侧的空隙(8),两侧的空隙(8)宽度相等,每侧的宽度为2?3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地下智能综合管廊维修进出口,其特征是,所述维修井(12)内设有手扶楼梯(7),靠近手扶楼梯(7)处的矩形雨水通道(3)上设有密封仓门(9),在手扶楼梯(7)上方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5)上留有矩形或圆形进出口,在该进出口处设有铸铁盖板(6),所述盖板(6)上安装有指纹安全识别系统。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城市地下智能综合管廊维修进出口,其特征是,所述维修井(12)的四周和底面均由钢筋混凝土浇灌而成,并做防渗水处理。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城市地下智能综合管廊维修进出口,其特征是,所述维修井(12)的上游为自动蓄排水闸门(4),所述自动蓄排水闸门(4)与钢筋混凝土管体(I)和维修井(12)的墙面饶筑为一体。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城市地下智能综合管廊维修进出口,其特征是,所述矩形雨水通道(3)离维修井(12)的底面距离为1.8?2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设施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城市地下智能综合管廊维修进出口。它包括设在公共交通候车亭处的维修井,它们的上下游分别为钢筋混凝土管体,它们的上口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盖严实;矩形雨水通道连接上下游的钢筋混凝土管体,矩形雨水通道下方设有支撑立柱;维修井内设有手扶楼梯,矩形雨水通道上设有密封仓门。本实用新型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及下水道提供了一种便于检查监测,维修更换配件和管线,以及机器人和清淤机械进出清淤的安全便捷方案,彻底消除了井盖伤人事故的发生;同时既节约了材料建造成本,又节省了地面建筑空间,为百年地下管网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IPC分类】E04H1/12, E02D29/12, E03F5/02
【公开号】CN205242445
【申请号】CN201521059719
【发明人】赵学坤
【申请人】赵学坤
【公开日】2016年5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