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浮吸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74321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防浮吸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吸管,特别是一种防浮吸管。
【背景技术】
[0002]现有吸管均为薄壁塑料管体,其质量轻,在插入广口容器后,吸管容易受容器内液态浮力作用而浮起,甚至在浮力作用下掉出容器外。尤其是当吸管插入碳酸饮料时,碳酸饮料中的大量二氧化碳气泡依附在吸管表面,由于二氧化碳不溶于水,二氧化碳升出水面时,将会带动吸管一起上升,使得吸管更容易掉出容器外。
[0003]另外,鉴于目前有较多的颗粒饮料出现,所以,大管径吸管也随之出现,但是,由于大管径吸管在吸液的同时把饮料中颗粒同时吸出,用户一不小心容易呛喉,甚至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时不浮起的防浮吸管,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6]—种防浮吸管,包括管体,管体内设有连通其两端的主吸液通道,管体至少包括有直管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段上设有防浮重物。此款防浮吸管的防浮重物设置在直管段上,防浮重物的大部分重力沿直管段轴线方向指向直管段下方,使管体在使用时不易浮起。当然,防浮重物的重量可根据实质需要而设。另外,本设计并不采取增厚管体壁面的方式来增加管体的重量,因为管壁增厚后,吸管则形成具有一定硬度的穿刺物,不符合安全要求,其流通在市场上,对人民的生命安全具有一定的威胁。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0008]作为更具体的第一种方案,所述防浮重物设在直管段的下端。
[0009]所述防浮重物与直管段一体成型。
[0010]所述直管段下端的底部或外周设有吸液口,吸液口与主吸液通道连通。
[0011]所述吸液口设有一个以上,吸液口的直径小于或等于主吸液通道的内径。当管体用于吸带颗粒饮料时,如果不需要将颗粒与液体同时吸入时,可以将吸液口的直径做小。
[0012]所述防浮重物为重球、重环、吸盘、勺子、叉子、挂钩等。当防浮重物为重球或重环、并且重球或重环设置在直管段的下端时,吸管下端在重球或重环重力作用下沉入容器底部。当防浮重物为吸盘时,吸盘可以吸住容器内壁,使得吸管固定。当防浮重物为勺子或叉子、并用作饮用带颗粒饮料时,颗粒物质还可以借助于勺子或叉子拿出液体外,供用户食用,避免因吸液的同时把饮料中颗粒同时吸出,用户一不小心容易呛喉。当防浮重物为挂钩时,除了挂钩的重力大部分分配到直管段上,另外,还可以借助挂钩与容器固定,使得整根吸管得以固定。
[0013]作为更具体的第二种方案,所述防浮重物与直管段扣接配合。
[0014]所述直管段的下端外周面设有扣孔,防浮重物的上端设有倒钩,直管段的下端与防浮重物的上端插接,使得扣孔与倒钩相扣。该方案中,如果防浮重物为可消毒物件时,可以供餐饮行业使用,使用后弃掉管体部分,保留防浮重物,防浮重物消毒后即可继续使用。当然,防浮重物也可以是一次性物件。
[0015]作为更具体的第三种方案,所述防浮重物设有副吸液通道,副吸液通道与管体的主吸液通道连通。
[0016]作为更具体的第四种方案,所述管体还设有可伸缩弯管和上吸液管,上吸液管通过可伸缩弯管与直管段上端连接,上吸液管、可伸缩弯管和直管段内部连通。
[00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I)此款防浮吸管的防浮重物设置在直管段上,防浮重物的大部分重力沿直管段轴线方向指向直管段下方,使管体使用时不易浮起。
[0019](2)此款防浮吸管的防浮重物为重球、重环、吸盘、勺子、叉子、挂钩等,当防浮重物为勺子和叉子时,还可以提升吸管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3装配后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30]实施例一,参见图1和图2所示,一种防浮吸管,包括管体10,管体10内设有连通其两端的主吸液通道11,管体10至少包括有直管段I,所述直管段I上设有防浮重物2。所述防浮重物2设在直管段I的下端。所述防浮重物2为重球、并与直管段I 一体成型。
[0031]所述直管段I下端的底部设有吸液口 12,吸液口 12与主吸液通道11连通。所述防浮重物2设有副吸液通道21,副吸液通道21与管体1的主吸液通道11连通。
[0032]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参见图3和图4所示,所述防浮重物2与直管段I扣接配合。所述直管段I的下端外周面设有扣孔13,防浮重物2的上端设有倒钩22,直管段I的下端与防浮重物2的上端插接,使得扣孔13与倒钩22相扣。
[0033]所述直管段I下端的外周设有吸液口 12,吸液口 12与主吸液通道11连通。所述吸液口 12设有一个以上,吸液口 12的直径小于主吸液通道11的内径。
[0034]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参见图5所示,所述防浮重物2为重环,重环的中心孔形成副吸液通道21,副吸液通道21与管体1的主吸液通道11连通。
[0035]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参见图6所示,所述防浮重物2为吸盘,吸盘与直管段I扣接配合。
[0036]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一至四的不同之处分别在于:参见图7所示,所述防浮重物2勺子。
[0037]实施例六,与实施例五的不同之处在于:参见图8所示,所述防浮重物2叉子。
[0038]实施例七,与实施例一至六的不同之处分别在于:参见图9所示,所述管体10还设有可伸缩弯管3和上吸液管4,上吸液管4通过可伸缩弯管3与直管段I上端连接,上吸液管4、可伸缩弯管3和直管段I内部连通。
[0039]实施例八,与实施例一至七的不同之处分别在于:所述防浮重物设在直管段的上端,防浮重物为挂钩,图中未示出。
【主权项】
1.一种防浮吸管,包括管体(10),管体(10)内设有连通其两端的主吸液通道(11),管体(10)至少包括有直管段(1),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段(I)上设有防浮重物(2); 所述防浮重物(2)设在直管段(I)的下端;所述防浮重物(2)与直管段(I) 一体成型; 所述防浮重物(2 )与直管段(I)扣接配合, 所述直管段(I)的下端外周面设有扣孔(13),防浮重物(2)的上端设有倒钩(22),直管段(I)的下端与防浮重物(2)的上端插接,使得扣孔(13)与倒钩(22)相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浮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浮重物(2)设有副吸液通道(21),副吸液通道(21)与管体(10)的主吸液通道(11)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浮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段(I)下端的底部或外周设有吸液口( 12 ),吸液口( 12 )与主吸液通道(11)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防浮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口(12)设有一个以上,吸液口(12)的直径小于或等于主吸液通道(11)的内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浮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浮重物(2)为重球、重环、吸盘、勺子、叉子或挂钩。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浮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0)还设有可伸缩弯管(3)和上吸液管(4),上吸液管(4)通过可伸缩弯管(3)与直管段(I)上端连接,上吸液管(4)、可伸缩弯管(3)和直管段(I)内部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浮吸管,包括管体,管体内设有连通其两端的主吸液通道,管体至少包括有直管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段上设有防浮重物。此款防浮吸管的防浮重物设置在直管段上,防浮重物的大部分重力沿直管段轴线方向指向直管段下方,使管体在使用时不易浮起。
【IPC分类】A47G21/18
【公开号】CN205285854
【申请号】
【发明人】陈杰铭
【申请人】陈杰铭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