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膝关节韧带重建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374820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一种膝关节韧带重建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膝关节韧带重建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众所周知,目前在关节镜下进行膝交叉韧带重建技术已成为治疗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标准术式,韧带重建必定涉及骨端固定问题,哪种固定方法临床效果最优一直存有争议,尤其是股骨端在临床实践中一直存在下述几类问题:1、固定不太牢靠,移植物与骨道接触不紧密,腱骨愈合慢或不良;2、存在移植物被内置物切割的风险;3、能做到坚强固定,但固定位置偏离前交叉韧带股骨端原始起点,容易产生雨刷效应(移植物相对骨隧道的矢状位移)和蹦极效应(移植物相对骨隧道的纵向位移),导致骨道扩大或腱骨愈合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设计并公开了一种膝关节韧带重建固定装置,通过引入可吸收扩张球囊技术,并将其与微型钢板二者结合进行股骨端固定,也就是说,移植物在股骨端采用双重固定方法,这样可使移植物与骨道接触紧密,固定坚强有力,且有利于腱骨愈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膝关节韧带重建固定装置,主要由吸收充气球囊、单向阀门、吸收导管、束缚线圈、线袢、微型钢板、卡槽构成;其中:吸收充气球囊采用可吸收材料制作,用于挤压固定韧带,吸收充气球囊充气后呈圆柱形状,其长径尺寸为15?20mm,直径尺寸为6?8mm;吸收充气球囊的底部装有一个单向阀门,单向阀门控制吸收充气球囊内的气压,使气体只进不出;微型钢板呈薄片状结构,上面开有四个通道,呈环状结构的线袢绕行在微型钢板的中间两个通道内,绕有线袢的微型钢板作用是对移植物的悬吊固定;吸收导管一端与单向阀门连接在一起,另一端穿过微型钢板的通道与充气装置连接;通道上设有卡槽可限位吸收导管长度,吸收导管上标有导管尺寸刻度,吸收导管的中部用束缚线圈将吸收导管与线袢束缚在一起,而且吸收导管在束缚线圈内可上下移动。
[000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膝关节韧带重建固定装置,通过吸收充气球囊与带线袢的微型钢板二者结合进行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股骨端的固定,设计不仅具有固定更加牢靠,避免移植物被界面螺钉挤压切割,而且能有效减弱雨刷和蹦极等不良效应,可使腱骨360°紧密接触,具有显著促进腱骨愈合等诸多优点,其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7]图中:1、吸收充气球囊;2、单向阀门;3、吸收导管;4、导管尺寸刻度;5、束缚线圈;6、线袢;7、卡槽;8、微型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000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膝关节韧带重建固定装置,主要由吸收充气球囊1、单向阀门2、吸收导管3、导管尺寸刻度4、束缚线圈5、线袢6、卡槽7、微型钢板8构成;其中,吸收充气球囊I采用可吸收材料制作,吸收充气球囊I充气后呈长圆柱体,用于挤压固定韧带,其长径尺寸为15?20mm,直径尺寸为6?8mm;吸收充气球囊I的底部装有一个单向阀门2,单向阀门是用来控制吸收充气球囊I内的气压大小,可使气体只进不出以维持吸收充气球囊I内的压力稳定;微型钢板8呈薄片状结构,微型钢板8上设有四个通道,通道上设有卡槽7;呈环状结构的线袢6绕行在微型钢板8中间的两个通道内,绕有线袢6的微型钢板8的作用是对移植物的悬吊固定。在手术操作中微型钢板8被拉出骨道后翻转,刚好微型钢板8的两端担架于骨皮质表面形成对移植物的固定。与移植物中间吸收充气球囊I挤压固定二者结合实现双重股骨端固定。吸收导管3—端与单向阀门2连接在一起,另一端穿过微型钢板8上的通道与充气装置连接,吸收导管3上标有导管尺寸刻度4,吸收导管3的中部采用束缚线圈5将吸收导管3与线袢6束缚在一起,以防止吸收导管3在手术中漂浮,吸收导管3在束缚线圈5内可以上下移动,一旦计算好吸收导管3在骨道中所需长度,卡槽7可限位吸收导管3,在微型钢板8上用卡槽7固定吸收导管3,以避免手术中牵拉移植物进骨道时,因吸收导管3的长度变化而导致吸收充气球囊I的放置位置不良。
[001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膝关节韧带重建固定装置在使用时,将吸收充气球囊I放置在移植物的近端牵引侧,吸收导管3经移植物头端引出,连同微型钢板8—同被牵入骨隧道引出,先翻转微型钢板8成悬吊袢式固定,然后沿胫骨端牵引移植物并维持张力,充气装置通过吸收导管3将吸收充气球囊I充盈后形成挤压固定,从而完成双重固定的临床效果。因挤压固定点接近交叉韧带原始止点,有效的削弱了蹦极和雨刷效应,另外用吸收充气球囊I挤压固定不存在切割肌腱的风险,而且吸收充气球囊I位于移植物中间将腱性组织推向四周骨道壁,将有利于二者紧密接触进而促进腱骨愈合。
【主权项】
1.一种膝关节韧带重建固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膝关节韧带重建固定装置,主要是由吸收充气球囊(I)、单向阀门(2)、吸收导管(3)、导管尺寸刻度(4)、束缚线圈(5)、线袢(6)、卡槽(7)、微型钢板(8)构成;其中:吸收充气球囊(I)呈长圆柱形状,吸收充气球囊(I)的底部装有一个单向阀门(2);微型钢板(8)呈薄片状结构,微型钢板(8)上设有四个通道,通道上设有卡槽(7),呈环状结构的线袢(6)绕行在微型钢板(8)上的中间两个通道内;吸收导管(3)—端与单向阀门(2)连接,另一端穿过微型钢板(8)上的通道与充气装置连接;吸收导管(3)上标有尺寸刻度(4),吸收导管(3)的中部采用束缚线圈(5)将吸收导管(3)与线袢(6)束缚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膝关节韧带重建固定装置,其特征是:呈长圆柱体的吸收充气球囊(I)其长径尺寸为15?20mm,直径尺寸为6~8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膝关节韧带重建固定装置,其特征是:吸收导管(3)在束缚线圈(5)内可上下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膝关节韧带重建固定装置,其特征是:卡槽(7)限位吸收导管(3)的长度。
【专利摘要】一种膝关节韧带重建固定装置,适用于关节镜下膝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对移植物在股骨端的固定。本实用新型在应用时,将吸收充气球囊(1)放置在移植物的近端牵引侧,吸收导管(3)经移植物头端引出,并连同微型钢板(8)一同被牵入骨隧道引出,先翻转微型钢板(8)形成悬吊袢式固定,然后沿胫骨端牵引移植物并维持张力。充气装置通过吸收导管(3)将吸收充气球囊(1)充盈后形成挤压固定,从而完成双重固定的临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吸收充气球囊(1)挤压固定,不存在切割肌腱的风险,而且吸收充气球囊(1)位于移植物中间将腱性组织推向四周骨道壁,将有利于二者紧密接触而促进腱骨愈合。
【IPC分类】A61B17/04
【公开号】CN205286431
【申请号】
【发明人】魏立伟, 秦娜
【申请人】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