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375120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救护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发生地质灾害后,道路和建筑物受到严重的破坏,救护车无法到达伤员受伤的地点,人们需要用担架将伤员抬到救护车所在地才能实施当场救护或送医院救护,而使用简易的担架救护伤员时,因为道路不平坦,人们在用担架运送伤员的过程中,担架会前后或左右颠簸,这样会加剧伤员的痛苦,甚至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对后续救治不利。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救护装置,适用于地质灾害后的救援工作中,能在复杂的救援环境下平稳的进行伤员的运送,确保伤员安全的被输送出灾区。
[0004]本实用新型的救护装置,包括前后平衡机构、左右平衡机构和担架床;所述担架床安装于前后平衡机构和左右平衡机构使担架床的前后倾角和左右倾角可调。
[0005]进一步,所述前后平衡机构包括同步带传动机构、圆弧导轨和前后平衡支架;所述圆弧导轨沿竖向布置;所述前后平衡支架的前端铰接于同步带传动机构的传动带,后端滑动连接于圆弧导轨。
[0006]进一步,所述左右平衡机构包括左右平衡支架、花键电机和托板;所述左右平衡支架和花键电机固定于前后平衡支架;花键电机的输出轴沿前后平衡支架的纵向布置并且由左右平衡支架进行径向支撑定位;所述托板固定于花键电机的输出轴。
[0007]进一步,所述担架床沿托板的纵向与托板单自由度滑动连接,托板的后端固定有用于对担架床进行滑动限位的固定挡板。
[0008]进一步,所述托板上安装有多个滑轮使托板与担架床之间通过滑轮滑动配合。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救护装置,在复杂的救援环境下能将伤员平稳送出,确保伤员安全的被输送出灾区,避免伤员在救援工作和运送过程中受到二次伤害。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0012]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救护装置,包括前后平衡机构、左右平衡机构和担架床I;所述担架床I安装于前后平衡机构和左右平衡机构使担架床I的前后倾角和左右倾角可调,前后倾角是指担架床I沿其横向的轴转动的倾角,左右倾角是指担架床I沿其纵向的轴转动的倾角;还包括用于安装前后平衡机构、左右平衡机构的人力支架、自行走底座或者车辆;可将前后平衡机构、左右平衡机构安装在一个人力支架、自行走底座或者车辆上,通过人力或车载运送的方式将伤员送出,在相应的人力支架、自行走底座或者车辆上安装自动控制系统,通过检测路面状况向前后平衡机构和左右平衡机构发出控制信号来保持担架床I平稳;能在复杂的救援环境下平稳的进行伤员的运送,确保伤员安全的被输送出灾区,避免伤员在救援工作和运送过程中受到二次伤害。
[0014]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后平衡机构包括同步带传动机构2、圆弧导轨3和前后平衡支架4;所述圆弧导轨3沿竖向布置;所述前后平衡支架4的前端铰接于同步带传动机构2的传动带,后端滑动连接于圆弧导轨3;圆弧导轨3沿竖向布置是指圆弧导轨3所在的圆位于一个竖直平面内,具体为沿担架床I纵向的某一竖直平面内,同步带传动机构2由伺服电机驱动,同步带传动机构2可以沿担架床I纵向布置,也可以倾斜设置或竖立设置,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同步带传动机构2以前高后低的方式倾斜设置,通过同步带的运动以及前后平衡支架4本身的重力作用能使前后平衡支架4在同步带传动机构2与圆弧导轨3之间滑动,进而调整前后倾角,保持平衡;前后平衡支架4后端对应圆弧导轨3设有滚轮,使前后平衡支架4通过滚轮滑动连接于圆弧导轨3,降低摩擦;本实施例的前后平衡机构承载能力强,适于灾区救援,同步带传动机构2的后端铰接于相应的人力支架、自行走底座或者车辆,同步带传动机构2的前端通过支柱安装于相应的人力支架、自行走底座或者车辆;所述支柱的两端与同步带传动机构2和相应的人力支架、自行走底座或者车辆之间均铰接连接,所述支柱为由自动控制系统控制的双作用液压缸,自动控制系统根据路面状况控制支柱伸长或缩短,以调整同步带传动机构2的倾斜度,增大前后平衡支架4前后倾角的调整范围,适应性强,在行驶于坡路情况下保证前后平衡支架4平稳。
[0015]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右平衡机构包括左右平衡支架5、花键电机和托板6;所述左右平衡支架5和花键电机固定于前后平衡支架4;花键电机的输出轴沿前后平衡支架4的纵向布置并且由左右平衡支架5进行径向支撑定位;所述托板6固定于花键电机的输出轴,花键电机包括集成为一体的电机和减速器,以减速器的输出轴作为花键电机的输出轴,通过控制电机的正反转及转角来控制托板6的左右倾角;通过同步带传动机构2与左右平衡机构的复合,使得位于上部的担架床I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自动调节平衡位置,避免在救援工作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对伤员的二次伤害;
[0016]救护装置的工作原理为:通过相应的人力支架、自行走底座或者车辆前端的三维全向激光雷达对救护装置前方的地形进行扫描分析,没有障碍物时,保持同步带传动机构2的当前维位置,使前后平衡支架4在前后方向上保持平衡,继续前进;
[0017]当前方出现障碍物时,单片机通过对光电传感器传回的信号进行对比分析;
[0018]未超出可调节范围(为了防止整个移动平台发生侧翻,保证重心的活动范围,前后平衡安全调节范围为前后各10° )a.当三维全向激光雷达扫描到前方存在障碍物时,反馈给控制系统,b.通过三维全向激光雷达开始对障碍物表面坡度信息进行扫描,并反馈给控制系统;c.通过毫米波雷达对前方障碍物距离的反馈,在控制救护装置移动至障碍物一定距离时,开始启动全闭环同步带传动机构2,并根据反馈的障碍物表面的坡度信息进行缓慢的调节;d.当救护装置开始翻越障碍物时,控制器通过对行进速度的检测,来调整同步带和花键电机的运行速度,确保担架在前后、左右位置上始终处于水平位置;e.在调整水平位置的同时,通过位于前后平衡支架4上的陀螺仪反馈的支架位置信息对同步带和花键电机的运行速度进行校正处理,增强调整的准确性;
[0019]车载运送时,若超出同步带传动机构2的可调节范围时,通过三维全向激光雷达传回的前方地形信息,重新规划行动路径。若能避开障碍物时,则进行绕行;若存在其他障碍物,则继续进行步骤a。
[0020]本实施例中,所述担架床I沿托板6的纵向与托板6单自由度滑动连接,托板6的后端固定有用于对担架床I进行滑动限位的固定挡板7,以担架床I对应伤员头部的一端为前端,对应脚部的一端为后端,如图1所示,托板6的后端即是图1中所示托板6的右端,托板6的前端高于后端,因此担架床I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靠紧固定挡板7,并由固定挡板7进行定位,可将担架床I拉出,便于伤员的护送,可在现有简易担架上安装与托板6相匹配的滑动件来实现救护装置的组装,充分利用已有资源,降低成本。
[0021]本实施例中,所述托板6上安装有多个滑轮8使托板6与担架床I之间通过滑轮8滑动配合,便于担架床I的推入与拉出。
[0022]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平衡机构、左右平衡机构和担架床;所述担架床安装于前后平衡机构和左右平衡机构使担架床的前后倾角和左右倾角可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平衡机构包括同步带传动机构、圆弧导轨和前后平衡支架;所述圆弧导轨沿竖向布置;所述前后平衡支架的前端铰接于同步带传动机构的传动带,后端滑动连接于圆弧导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平衡机构包括左右平衡支架、花键电机和托板;所述左右平衡支架和花键电机固定于前后平衡支架;花键电机的输出轴沿前后平衡支架的纵向布置并且由左右平衡支架进行径向支撑定位;所述托板固定于花键电机的输出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床沿托板的纵向与托板单自由度滑动连接,托板的后端固定有用于对担架床进行滑动限位的固定挡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上安装有多个滑轮使托板与担架床之间通过滑轮滑动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救护装置,包括前后平衡机构、左右平衡机构和担架床;所述担架床安装于前后平衡机构和左右平衡机构使担架床的前后倾角和左右倾角可调;本实用新型的救护装置,在复杂的救援环境下能将伤员平稳送出,确保伤员安全的被输送出灾区,避免伤员在救援工作和运送过程中受到二次伤害。
【IPC分类】A61G1/00
【公开号】CN205286731
【申请号】
【发明人】吴俊 , 殷时蓉, 罗天洪
【申请人】重庆交通大学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