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训练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37580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下拉训练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体体育锻炼的器械,具体的说是一种下拉训练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身成为一种趋势和时尚。户外健身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对于那些无缘经常进入健身房的人们,室外健身便成了他们的首选,室外健身器材正一步步从广场、公园走进社区、小巷,走向了千家万户。随着室外健身器材普及,各厂家竞相推出各种功能各异的健身器,极大的满足了人们对健身的要求,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各种健身器材开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一些简单易做的运动器材更是受到人们的喜爱,比如坐姿推举下拉训练器,对于锻炼使用者的腹肌很有帮助,而且,器材体积小、使用方便,适用性强,深受广大人们群众的喜爱。
[0003]现较为广泛使用的下拉训练器采用平行与立柱的座架系统,它的转轴位于立柱上端,座位通过一端连接立柱,一端连接座架的连杆相连,其运动轨迹为一垂直线,锻炼者只能做上下运动。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运动轨迹近似于上下划弧的下拉训练器。
[0005]本实用新型由机架、下连杆、座椅连杆、上连接手把组成,机架直埋于地下或安装在埋入地下的基座上;下连杆一端与座椅连杆下部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机架转动连接;上连接手把下端与座椅连杆上端转动连接,上连接手把中部转点与安装在机架上部的转轴转动连接,上连接手把上部安装有固定扶手;座椅位于座椅连杆下部。
[0006]上述的座椅连杆、上连接手把外形近似于“S”形。
[0007]上述的机架下部为柱状,上部为四方环状。
[000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
[0009]下拉训练器的由于转轴减为4根,使人体重心与转轴距离缩短,这样整个运动系统的运动轨迹发生了较大改变,座位的运动轨迹对于锻炼者来说,实现了身体的前后上下弧形运动,手臂下拉运动的同时,人体在连杆的作用下,也相应作上下,前后运动,整个系统的运动轨迹近似于一段圆弧,这样在锻炼臂部、胸部肌肉的同时,人体关节的灵活性,神经系统的协调及平衡能力也得到加强,增加了锻炼者乐趣和锻炼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运动轨迹示意图。
[0013]图中:1.机架,2.下连杆,3.座椅连杆,4.上连接手把。
【具体实施方式】
[0014]本实用新型由机架1、下连杆2、座椅连杆3、上连接手把4组成,机架I直埋于地下或安装在埋入地下的基座上;下连杆2—端与座椅连杆3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机架I转动连接;上连接手把4 一端与座椅连杆3上端转动连接,上连接手把4中部转点与安装在机架I上部的转轴转动连接,上连接手把4上部固定安装有扶手;座椅位于座椅连杆3下部。
[0015]上述的座椅连杆3、上连接手把4外形近似于“S”形。
[0016]上述的机架I下部为柱状,上部为四方环状。
[0017]使用者坐在座椅上,两手握紧手把,向下作下拉动作,手臂作屈伸运动,在拉力作用下,手臂克服自身重力做功,座椅连同人体一起向上运动,手臂伸展座椅连同人体下落,完成整个动作。这样人在做下拉动作时,机构除了机架I固定外,全部按照设计的轨迹运动,对于锻炼者来说,由于手臂屈伸动作,人体的相对位置在上下、前后方向均发生变化。器材的运动近似于上下划弧,使用者在锻炼了手臂部肌肉同时,人体相关关节的灵活性,神经系统的协调及平衡能力也得到加强,增加了锻炼者乐趣和锻炼的效果。
【主权项】
1.一种下拉训练器,由机架、下连杆、座椅连杆、上连接手把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直埋于地下或安装在埋入地下的基座上;下连杆一端与座椅连杆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机架转动连接;上连接手把下端与座椅连杆上端转动连接,上连接手把中部转点与安装在机架上部的转轴转动连接,上连接手把上部固定安装有扶手;座椅安装在座椅连杆下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拉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椅连杆以及上连接手把其外形为“S”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拉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下部为柱状,上部为四方环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体体育锻炼的器械,具体的说是一种下拉训练器。它由机架、下连杆、座椅连杆、上连接手把组成,机架直埋于地下或安装在埋入地下的基座上;下连杆一端与座椅连杆下部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机架转动连接;上连接手把下端与座椅连杆上端转动连接,上连接手把中部转点与安装在机架上部的转轴转动连接,上连接手把上部安装有固定扶手;座椅位于座椅连杆下部。本实用新型由于转轴减为4根,使人体重心与转轴距离缩短,运动轨迹发生了较大改变,实现了身体的前后上下弧形运动,手臂下拉运动的同时,人体在连杆的作用下,也相应作上下,前后运动,这样在锻炼臂部、胸部肌肉的同时,人体关节的灵活性,神经系统的协调及平衡能力也得到加强。
【IPC分类】A63B22/18
【公开号】CN205287423
【申请号】
【发明人】郭瑞平, 宋跃华, 段雷利
【申请人】山西澳瑞特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