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支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78459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支撑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焊接工艺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可调节支撑机构。
【背景技术】
[0002]焊装夹具是汽车四大工艺中焊接工艺最重要的工装设备。冲压将钢板成型后,必须依靠焊装夹具对冲压件进行定位夹紧,以保证焊接过程的稳定性。因此焊装夹具作为焊接工艺重要工装设备,其支撑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焊接工艺过程实现的难易程度。
[0003]如图1所示为现夹具及支撑机构结构示意图,夹具I依靠四个工字型焊接件作为支撑结构2。具体的支撑结构如图2所示,由上安装面21、中间支撑22及下端面23组成。该支撑结构为焊接件,制作时高度存在误差,四个配合后夹具不易调整水平;该支撑结构整体较笨重;该支撑结构不能适应不同地面,夹具移动后需要借助外部垫片实现调整高度,调节工作量大,且不易保证调整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节支撑机构,以解决焊装夹具支撑不易调整水平及支撑结构笨重的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种可调节支撑机构,包括有上安装面、调节杆及下端面;
[0007]所述上安装面设置有调节杆穿孔;所述调节杆为螺纹杆;所述调节杆穿过所述调节杆穿孔;所述调节杆的下端与所述下端面连接。
[0008]包括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一端垂直固定于所述下端面上;所述第二导向杆的一端垂直固定于所述下端面上;
[0009]所述上安装面设置有第一光孔和第二光孔;所述调节杆穿孔为螺纹孔;所述调节杆穿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光孔与所述第二光孔之间;
[0010]所述第一导向杆穿过所述第一光孔;所述第二导向杆穿过所述第二光孔。
[0011 ]还包括有调整腔,所述调整腔固定于所述上安装面上;
[0012]所述调整腔包括有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及连接面;所述第一侧壁的下端及所述第二侧壁的下端均固定于所述上安装面的上表面;所述第一侧壁的上端及所述第二侧壁的上端均与所述连接面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13]还包括有上锁紧螺母和下锁紧螺母;所述上锁紧螺母与所述下锁紧螺母均与所述调节杆螺纹连接;所述上锁紧螺母设置于所述上安装面上方;所述下锁紧螺母设置于所述上安装面下方。
[0014]所述调节杆穿孔为光孔。
[0015]所述调节杆的上端设置有多边形头部。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实用新型通过上安装面、调节杆及下端面结构,通过对调节杆的调节,使得固定于上安装面的焊装夹具上下调整,有效的克服了焊装夹具支撑不易调整水平及支撑结构笨重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现夹具及支撑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现技术支撑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调节支撑机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可调节支撑机构另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可调节支撑机构第三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I夹具,2支撑结构,21上安装面,22中间支撑,23下端面,01上安装面,02下端面,03第一导向杆,04第二导向杆,05调节杆,011上安装面,012下端面,013调节杆,014调整腔,131多边形头部,141第一侧壁,142第二侧壁,143连接面,101上安装面,102下端面,103调节杆,104调整腔,105上锁紧螺母,106下锁紧螺母,1041第一侧壁,1042第二侧壁,1043连接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002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支撑机构,包括有上安装面、调节杆及下端面;
[0027]所述上安装面设置有调节杆穿孔;所述调节杆为螺纹杆;所述调节杆穿过所述调节杆穿孔;所述调节杆的下端与所述下端面连接。下端面与地面或工作台接触,用于起到最终支撑作用,上安装面上设置有通孔,通过螺栓与焊装夹具固定连接。
[0028]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扳手旋转调节杆上端的多边形头部,实现上安装面沿调节杆轴向上下移动,达到调节夹具高度的目的。
[0029]实施例1
[0030]一种可调节支撑机构,如图3所示,包括有上安装面01、调节杆05及下端面02。焊装夹具通过螺栓固定于上安装面上。
[0031]所述上安装面01设置有调节杆穿孔;所述调节杆为螺纹杆;所述调节杆穿过所述调节杆穿孔;所述调节杆的下端与所述下端面连接。
[0032]包括第一导向杆03和第二导向杆04;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一端垂直固定于所述下端面上;所述第二导向杆的一端垂直固定于所述下端面上。
[0033]所述上安装面设置有第一光孔和第二光孔;所述调节杆穿孔为螺纹孔;所述调节杆穿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光孔与所述第二光孔之间。
[0034]所述第一导向杆穿过所述第一光孔;所述第二导向杆穿过所述第二光孔。第一导向杆与第二导向杆起到导向作用,以防止在进行调节时,上安装面出现倾斜。
[0035]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扳手旋转调节杆上端的多边形头部,实现上安装面沿调节杆轴向上下移动,达到调节夹具高度的目的。
[0036]实施例2
[0037]一种可调节支撑机构,如图4所示,包括有上安装面011、调节杆013及下端面012。
[0038]所述上安装面011设置有调节杆穿孔;所述调节杆为螺纹杆;所述调节杆穿过所述调节杆穿孔;所述调节杆的下端与所述下端面连接。
[0039]还包括有调整腔014,所述调整腔014固定于所述上安装面011上。
[0040]所述调整腔014包括有第一侧壁141、第二侧壁142及连接面143;在本实施例中,焊装夹具同连接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41]所述第一侧壁的下端及所述第二侧壁的下端均固定于所述上安装面的上表面;所述第一侧壁的上端及所述第二侧壁的上端均与所述连接面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42]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扳手旋转调节杆上端的多边形头部131,实现上安装面沿调节杆轴向上下移动,达到调节夹具高度的目的。
[0043]实施例3
[0044]一种可调节支撑机构,如图5所示,包括有上安装面101、调节杆103及下端面102。
[0045]所述上安装面设置有调节杆穿孔;所述调节杆为螺纹杆;所述调节杆穿过所述调节杆穿孔;所述调节杆的下端与所述下端面连接。
[0046]还包括有调整腔104,所述调整腔104固定于所述上安装面101上。
[0047]所述调整腔104包括有第一侧壁1041、第二侧壁1042及连接面1043;在本实施例中,焊装夹具同连接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48]所述第一侧壁的下端及所述第二侧壁的下端均固定于所述上安装面的上表面;所述第一侧壁的上端及所述第二侧壁的上端均与所述连接面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49]还包括有上锁紧螺母105和下锁紧螺母106;所述上锁紧螺母与所述下锁紧螺母均与所述调节杆螺纹连接;所述上锁紧螺母设置于所述上安装面上方;所述下锁紧螺母设置于所述上安装面下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杆穿孔为光孔。
[0050]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扳手旋转上锁紧螺母及下锁紧螺母,实现上安装面沿调节杆轴向上下移动,达到调节夹具高度的目的。
[0051]以上所述仅是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在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可调节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安装面、调节杆及下端面; 所述上安装面设置有调节杆穿孔;所述调节杆为螺纹杆;所述调节杆穿过所述调节杆穿孔;所述调节杆的下端与所述下端面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一端垂直固定于所述下端面上;所述第二导向杆的一端垂直固定于所述下端面上; 所述上安装面设置有第一光孔和第二光孔;所述调节杆穿孔为螺纹孔;所述调节杆穿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光孔与所述第二光孔之间; 所述第一导向杆穿过所述第一光孔;所述第二导向杆穿过所述第二光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调整腔,所述调整腔固定于所述上安装面上; 所述调整腔包括有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及连接面;所述第一侧壁的下端及所述第二侧壁的下端均固定于所述上安装面的上表面;所述第一侧壁的上端及所述第二侧壁的上端均与所述连接面的下表面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上锁紧螺母和下锁紧螺母;所述上锁紧螺母与所述下锁紧螺母均与所述调节杆螺纹连接;所述上锁紧螺母设置于所述上安装面上方;所述下锁紧螺母设置于所述上安装面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节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穿孔为光孔。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调节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的上端设置有多边形头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节支撑机构,包括有上安装面、调节杆及下端面;所述上安装面设置有调节杆穿孔;所述调节杆为螺纹杆;所述调节杆穿过所述调节杆穿孔;所述调节杆的下端与所述下端面连接。通过扳手旋转调节杆上端的多边形头部,实现上安装面沿调节杆轴向上下移动,达到调节夹具高度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上安装面、调节杆及下端面结构,通过对调节杆的调节,使得固定于上安装面的焊装夹具上下调整,有效的克服了焊装夹具支撑不易调整水平及支撑结构笨重的问题。
【IPC分类】B23K37/00
【公开号】CN205290153
【申请号】
【发明人】袁浩, 魏庆丰, 桑大群, 陈明鑫, 黄星丽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