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孔径为1-4mm小孔精加工的调节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78963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孔径为1-4mm小孔精加工的调节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设及一种用于小孔用研磨方法精加工的可调节工具。
【背景技术】
[0002] 研磨加工具有加工精度高、设备简单、投入小、见效快的特点,所W在生产现场被 广泛采用,现场广泛采用的研孔工具是研磨杆+研磨套的方式,通过研磨杆外圆和研磨套内 孔的锥度和相互位置来调节研磨套大小,进而研磨加工零件孔。但是当孔直径小于等于04 时,运种结构的研孔工具制作难度大大增加,且加工质量直线下降,合格率只有70%左右, 急需通过开发简单,有效的研小孔工具和方法来有效解决04W下小孔精加工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加工方案不能够满足04 W下小孔精加工的问 题,提供了一种能够简单,有效对孔径为l-4mm小孔进行研磨精加工的方法,对加工者的技 术水平要求不是很高,能够提高被加工孔的加工质量。
[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研磨方法精加工孔径为l-4mm小孔用可调节工具, 详细说明如下:
[0005] -种用于孔径为l-4mm小孔精加工的调节工具,包括可调式研具1和锥度调节杆2, 其特征在于:可调式研具1为开有通孔的台阶杆,其小端端头开有工艺槽3;调节杆2为外形 带有锥度的锥杆,其小端的外径小于可调式研具1的通孔直径,其大端的外径大于可调式 研具1的通孔直径;使用时将调节杆2放入可调式研具1小端端头处的通孔中,调节杆2往孔 内挤压移动导致工艺槽3向外变形,使可调式研具1的外径变大。
[0006] 可调式研具1研磨部位壁厚为可调式研具1研磨部位外径的0.5倍。
[0007] 可调式研具1的材料为灰铸铁或球墨铸铁。
[000引工艺槽3开槽宽度为0.2~0.3mm,工艺槽3开槽两侧的对称分布。
[000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加工方法能够较好的解决孔径为l-4mm小 孔进行研磨精加工,操作方法简单,加工范围大,可调节,加工后的精度高,零件的合格率由 70 %提高到100 %。
【附图说明】
[0010] 图1是用件1可调式研具和锥度调节杆加工零件图
[0011] 图2是工艺槽3示意图
[0012] 图3是常用研磨杆、研磨套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方法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4] 参见图1和图2, 一种用于孔径为l-4mm小孔精加工的调节工具,包括可调式研具1 和锥度调节杆2,可调式研具I为开有通孔的台阶杆,其小端端头开有工艺槽3;调节杆2为外 形带有锥度的锥杆,其小端的外径小于可调式研具1的通孔直径,其大端的外径大于可调式 研具1的通孔直径;使用时将调节杆2放入可调式研具1小端端头处的通孔中,调节杆2往孔 内挤压移动导致工艺槽3向外变形,使可调式研具1的外径变大。
[0015]可调式研具1研磨部位壁厚为可调式研具1研磨部位外径的0.5倍。可调式研具1的 材料为灰铸铁或球墨铸铁。工艺槽3开槽宽度为0.2~0.3mm,工艺槽3开槽两侧的对称分布。 运种可调式研具,通过与锥度调节杆配合,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
【主权项】
1. 一种用于孔径为l-4mm小孔精加工的调节工具,包括可调式研具(1)和锥度调节杆 (2),其特征在于:可调式研具(1)为开有通孔的台阶杆,其小端端头开有工艺槽(3);调节杆 (2)为外形带有锥度的锥杆,其小端的外径小于可调式研具(1)的通孔直径,其大端的外径 大于可调式研具(1)的通孔直径;使用时将调节杆(2)放入可调式研具(1)小端端头处的通 孔中,调节杆(2)往孔内挤压移动导致工艺槽(3)向外变形,使可调式研具(1)的外径变大。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工具,其特征在于:可调式研具(1)研磨部位壁厚为可调式 研具(1)研磨部位外径的0.5倍。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工具,其特征在于:可调式研具(1)的材料为灰铸铁或球墨 铸铁。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工具,其特征在于:工艺槽(3)的开槽宽度为0.2~0.3mm,工 艺槽(3)开槽两侧对称分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孔径为1-4mm小孔精加工的调节工具,包括可调式研具(1)和锥度调节杆(2),可调式研具(1)为开有通孔的台阶杆,其小端端头开有工艺槽(3);调节杆(2)为外形带有锥度的锥杆,其小端的外径小于可调式研具(1)的通孔直径,其大端的外径大于可调式研具(1)的通孔直径。使用时将调节杆(2)放入可调式研具(1)小端端头处的通孔中,调节杆(2)往孔内挤压移动导致工艺槽(3)向外变形,使可调式研具(1)的外径变大。本实用新型采用新型可调节工具能够较好的解决孔径为1-4mm小孔进行研磨精加工,操作方法简单,加工后的精度高,零件的合格率由70%提高到100%。在机械加工领域,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IPC分类】B24B37/02, B24B37/11
【公开号】CN205290657
【申请号】
【发明人】朱春江, 李欢, 刘彦超, 王涛, 尚瑞林
【申请人】北京航科发动机控制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