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伞形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37431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矿用伞形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矿用伞形支架。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液压支架产品按工作面条件来划分,可以分为普采工作面用的简易支架和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用的综采液压支架。近几年简易支架发展很快,相继涌现出了很多架型,如滑移支架、悬移支架和组合支架等,但都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滑移支架和悬移支架的支架稳定性差,容易发生倒偏,采煤时需要铺设顶网,才能起到相应支护作用;组合支架连成一个整体,虽然支架支护能力相对良好,但是由于整体性较高从而限制了灵活性,使得在操作过程中有许多不变,另外对工作面顶板平整度要求过高,且要求巷道与工作面必须垂直,灵活度差,并且由于支架间连成整体致使难以达到理论支撑强度,给工作面开采带来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用伞形支架,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矿用伞形支架,由底梁和伞形液压支柱组成,其中底梁为长方体状,底梁能够有效地防止巷道底鼓现象;柱头为平头式的伞形液压支柱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液压柱,液压柱的顶端设有顶梁,顶梁的侧部枢接有伞板,顶梁和伞板之间连接有液压缸,伞板被液压缸撑起时,每个伞形液压支柱中的伞板便会相对接并与顶梁吻合。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伞形液压支柱柱头为平头式且底座上设置了与伞形液压支柱柱头相切合的锻造平底柱窝。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液压缸通过方轴与顶梁连接且缸底为平头式。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每个伞板尾部均锻造有与顶梁相切和的半凹槽。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灵活性高,各个部件均可拆卸,采用伞板支护,增大了受力面积减少了受压,在支护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换用不同的伞板面积和使用多个伞板且各个伞板呈辐射状散开受力均匀,稳定性强。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矿用伞形支架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矿用伞形支架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矿用伞形支架俯视图(使用两个伞板情况),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矿用伞形支架俯视图(使用四个伞板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2]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一种矿用伞形支架,由底梁I和伞形液压支柱组成,其中底梁I为长方体状,底梁I能够有效地防止巷道底鼓现象和保证支架的稳定性;柱头为平头式的伞形液压支柱,包括底座2,底座2上设置有与伞形液压支柱柱头相切合的锻造平底柱窝,底座2上设有液压柱3;液压柱3的顶端设有顶梁6,顶梁6的侧部枢接有伞板4,顶梁6上设置多个可接伞板4的槽口,在工作时可根据现场支护需求及时增添伞板4数量,从而完成不同的支护需求,减少因支护带来的损失;在支护过程中伞板4呈成辐射状散开,受力均匀,增大接触面积,减少受压;顶梁6和伞板4之间连接有液压缸5,液压缸5缸底为平头式,液压缸5通过方轴7与顶梁6连接;伞板4被液压缸5撑起时,每个伞形液压支柱中的伞板4相对接并与顶梁6吻合,形成图3,图4的效果,从而起到有效的支护目的。
[0013]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主权项】
1.一种矿用伞形支架,由底梁和伞形液压支柱组成,其中底梁为长方体状,底梁能够有效地防止巷道底鼓现象;伞形液压支柱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液压柱,液压柱的顶端设有顶梁,顶梁的侧部枢接有伞板,顶梁和伞板之间连接有液压缸,伞板被液压缸撑起时,每个伞形液压支柱中的伞板便会相对接并与顶梁吻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伞形支架,其特征在于,伞形液压支柱柱头为平头式且底座上设置了与伞形液压支柱柱头相切合的锻造平底柱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伞形支架,其特征在于,液压缸通过方轴与顶梁连接且缸底为平头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伞形支架,其特征在于,每个伞板尾部均锻造有与顶梁相切和的半凹槽。
【专利摘要】一种矿用伞形支架,由底梁和伞形液压支柱组成,其中底梁为长方体状,底梁能够有效地防止巷道底鼓现象;柱头为平头式的伞形液压支柱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液压柱,液压柱的顶端设有顶梁,顶梁的侧部枢接有伞板,顶梁和伞板之间连接有液压缸,伞板被液压缸撑起时,每个伞形液压支柱中的伞板便会相对接并与顶梁吻合,从而完成支护目的;本实用新型灵活性高,各个部件均可拆卸,采用伞板支护,增大了受力面积,减少了受压,在支护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换用不同的伞板面积和不同数量的伞板且各个伞板呈辐射状散开,受力均匀,稳定性强。
【IPC分类】E21D15/44
【公开号】CN205349381
【申请号】CN201620134259
【发明人】张先龙, 林钢, 赵呈星, 郑鱼, 陈影, 俞万云, 李庚 , 滕雪
【申请人】安徽理工大学
【公开日】2016年6月29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