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燃烧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90683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外燃烧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外燃烧器,涉及燃烧器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红外燃烧器在使用时存在不必要的热量散失的问题。所述红外燃烧器包括燃烧器主体,及设置于所述燃烧器主体上的承烧板,所述红外燃烧器还包括绝热壳体,所述燃烧器主体位于所述绝热壳体内,所述绝热壳体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于暴露出所述承烧板。所述红外燃烧器用于加热物体。
【专利说明】
一种红外燃烧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外燃烧器。
【背景技术】
[0002]红外燃烧器主要由燃烧器主体、位于燃烧器主体上的承烧板、引射管组成。在使用时,通过引射管将可燃性气体输送至燃烧器主体内部,可燃性气体经承烧板的板面上的气孔喷出,被点火器点燃。气体燃烧产生的热量传递给被加热物体的同时,热量也传递承烧板,使得承烧板辐射出红外线,红外线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能够将热量均匀地传递到被加热物体的内部,可见与传统燃烧器相比,红外燃烧器的加热面积更加均匀,热利用效率明显提尚O
[0003]红外燃烧器通常采用金属壳体作为燃烧器主体,这使得燃烧器主体具有一定的传热能力,在使用红外燃烧器加热物体的过程中,燃烧器主体的温度会随着承烧板的温度升高而升高,导致一部分热量由燃烧器主体散发出去,即燃烧器主体散热,造成不必要的热量散失,降低了红外燃烧器的热利用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外燃烧器,以减少由燃烧器主体散热造成的热量损失,提高红外燃烧器的热利用效率。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红外燃烧器,包括燃烧器主体,及设置于所述燃烧器主体上的承烧板,所述红外燃烧器还包括绝热壳体,所述燃烧器主体位于所述绝热壳体内,所述绝热壳体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于暴露出所述承烧板。
[000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红外燃烧器中,将燃烧器主体放置在绝热壳体内部,且在绝热壳体上设置有使承烧板产生的热量向外辐射的开口。当热量从承烧板传递到燃烧器主体上时,绝热壳体能够阻止热量从燃烧器主体散失,使得承烧板产生的热量仅从绝热壳体的开口向外辐射,与现有技术中承烧板产生的部分热量可以从燃烧器主体散失相比,明显提高了红外燃烧器的热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000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红外燃烧器的爆炸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红外燃烧器的主视图;
[001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红外燃烧器的立体结构图;
[001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红外燃烧器的盖板与绝热壳体的组合结构图。
[0013]附图标记:
[0014]1-反射挡板;2-盖板;
[0015]3-绝热壳体;4-燃烧器主体;
[0016]5-引射管;6-承烧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便于理解,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红外燃烧器进行详细描述。
[0018]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绝热壳体的“底面”是指在绝热壳体中与其开口相对的一面;绝热壳体的“侧壁”是指绝热壳体中围绕绝热壳体的底面并与绝热壳体的底面相接的面。
[0019]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外燃烧器,包括承烧板6、燃烧器主体4和绝热壳体3。其中,承烧板6设置在燃烧器主体4的上表面上;燃烧器主体4放置于绝热壳体3中;绝热壳体3为一面设有开口的容器,绝热壳体3的开口用于暴露出承烧板6。
[0020]在本实施例中,燃烧器主体4和承烧板6之间的连接方式与现有技术相同,因此在本申请中不作详细描述。绝热壳体3为内部具有一定容置空间的壳体,且在壳体的一个侧面上开设有开口,通过该开口将燃烧器主体4和承烧板6安装在绝热壳体3内,且承烧板6从该开口暴露,以便承烧板6产生的热量从该开口辐射到绝热壳体3外。
[0021]上述实施例中,除承烧板6产生的热量可以从绝热壳体3的开口辐射到绝热壳体3夕卜,有部分热量会传递到燃烧器主体4,使得燃烧器主体4也向燃烧器主体4外辐射热量,燃烧器主体4辐射出热量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到:Qza^-TcOSt。
[0022]上述公式中,Q为辐射热量,单位为焦耳(J);TW为燃烧器主体4的表面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 T。为燃烧器主体4附近的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 S为燃烧器主体4的表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t为燃烧时间,单位为小时(h);a为综合换热系数,单位为瓦/(平方米 X 度),即 w/ (m2 X °C)o
[0023]本实施例中,由于在燃烧器主体4的外围增加了绝热壳体3,使得燃烧器主体4附近的环境温度T。即为燃烧器主体4和绝热壳体3之间的环境温度。此外由于绝热壳体3能够阻挡热量从燃烧器主体4散失到绝热壳体3外,使得燃烧器主体4附近的环境温度T。与燃烧器主体4的表面温度Tw基本相同,这相当于降低了燃烧器主体4与其附近环境之间的温度差(Iw-T。),进而减小了辐射热量Q。
[0024]根据热利用效率公式A=1-QAfeX 100%,其中,11为热利用效率;Q为辐射热量;Q总为燃烧释放的总热量。可知,由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减小了辐射热量Q,因此热利用效率rI得以提尚。
[0025]为了减小热量从燃烧器主体4传导到绝热壳体3上,优选的绝热壳体3的侧壁与燃烧器主体4的侧壁之间可存在一定的间隙,该间隙中有一定量的空气存在,由于空气的导热性较差,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阻挡燃烧器主体4的热量传导到绝热壳体3上的热量,从而进一步提高红外燃烧器的热利用效率。
[0026]由于燃烧器主体4中靠近承烧板6的一侧的温度高于燃烧器主体4中远离承烧板6的一侧的温度,这样就会造成燃烧器主体4上不同区域的热量不同,从而造成由燃烧器主体4上不同区域向周围散失的热量不同。鉴于此,本申请中将绝热壳体3与燃烧器主体4之间的间隙设置的不相等,具体为:沿着承烧板6至燃烧器主体4的方向上,绝热壳体3与燃烧器主体4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小,这样的设计能够更有针对性的阻挡燃烧器主体4上不同区域热量的散失。此外,这样的设计还能够保证沿着承烧板6至燃烧器主体4的方向上,传递到绝热壳体3的侧壁上的温度均匀一致。优选的绝热壳体3与燃烧器主体4之间的间隙范围为5mm?50mmο即绝热壳体3的侧壁接近开口侧的一端与燃烧器主体4之间的间隙最大不能超过50mm,绝热壳体3的侧壁接近底面的一端与燃烧器主体4之间的间隙最小不能小于5_。
[0027]请再次参见图1?图3,可将绝热壳体3设计成中空的梯形体结构,绝热壳体3的开口设置于梯形体结构的一个底面上,且绝热壳体3的开口的面积大于梯形体结构的另一个底面的面积;绝热壳体3的侧壁与绝热壳体3的底面所呈的夹角均为钝角,优选的,绝热壳体3的侧壁与绝热壳体3的底面的夹角可在100°?135°之间。
[0028]基于上述绝热壳体3与燃烧器主体4之间的存在间隙的方案,绝热壳体3与燃烧器主体4之间的间隙中设置有耐高温保护层,耐高温保护层是由玻璃纤维、石棉、岩棉、硅酸盐、气凝胶毡或真空板等耐高温材料制成,以便更好地阻挡热量从燃烧器主体4散失,进一步降低燃烧器主体4与其附近环境的温度差,从而进一步提高红外燃烧器的热利用效率。
[0029]对于上述将绝热壳体3放置在燃烧器主体4中的方案,燃烧器主体4的形状可以为正方体、长方体等,本实施例优选的燃烧器主体4的形状可为长方体。
[0030]如图1?图3所示,为了防止燃烧器主体4脱离出绝热壳体3,优选的,红外燃烧器还可包括盖板2,该盖板2盖设在绝热壳体3的开口侧。具体如图4所示,盖板2与绝缘壳体3的位置关系可为:绝热壳体3的开口面积大于盖板2通孔中远离燃烧器主体4的一端的端口面积,绝热壳体3的开口面积小于盖板2通孔中靠近燃烧器主体4的一端的端口面积,从而使得绝热壳体3的开口侧的外沿与盖板内侧壁相抵,从而防止燃烧器主体4脱离出绝热壳体3。此夕卜,盖板2上具有暴露出承烧板6的通孔,从而不影响承烧板6通过绝热壳体3的开口向外辐射热量,盖板2的通孔的面积优选的可略大于或等于承烧板6的上表面(即承烧板6中远离燃烧器主体4的表面)的面积,以将承烧板6完全暴露出来。
[0031]如图4所示,对于上述盖板2上具有通孔的方案,盖板2的通孔的形状为梯形体形状:盖板2上的通孔,远离燃烧器主体4的一端的端口面积小于靠近燃烧器主体4的一端的端口面积,从而使得盖板内侧壁与盖板2通孔远离燃烧器主体4的一端的端口所在平面所呈的夹角α为锐角,盖板内侧壁与盖板2通孔靠近燃烧器主体4的一端的端口所在平面所呈的夹角β为钝角。燃烧器主体4中与承烧板6相接触的一面为燃烧器主体顶面,所述通孔中远离所述燃烧器主体4的一端的端口面积小于燃烧器主体顶面的面积。这样的设计能够将燃烧器主体4限制在绝缘壳体3内部,避免了燃烧器主体4从盖板2的开口中脱出。
[0032]基于上述盖板2的通孔的形状为梯形体形状的方案,为了使盖板2的通孔完全暴露承烧板6,优选的要使盖板2的通孔远离燃烧器主体4的一端的端口面积等于或略大于承烧板6的上表面的面积。此外,承烧板6可从盖板2的通孔中突出,即在垂直于承烧板6的上表面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承烧板6的上表面的高度高于盖板2的通孔远离燃烧器主体4的一端所在的平面的高度,从而有利于热量从承烧板6顺利散出。
[0033]如图1?图3所示,红外燃烧器还可包括反射挡板I,具体而言,反射挡板I的形状为环形,反射挡板I围绕着承烧板6,反射挡板I设置于盖板2远离燃烧器主体4的一侧或者设置于燃烧器主体4与承烧板6相接触的一面上,且反射挡板I与承烧板6的夹角为钝角。如此设计,利用反射挡板I能够阻挡从盖板2的通孔辐射出的热量向四周扩散,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红外燃烧器的热利用效率。
[0034]反射挡板I与盖板2之间所呈的角度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这是因为:如果反射挡板I与盖板2所呈的夹角过大,则不能很好地阻挡向四周扩散的热量;如果反射挡板I与盖板2所呈的夹角过小,则会使热量回流至盖板2中,对红外燃烧器中的燃烧器主体4造成损伤。优选的,反射挡板I与盖板2的夹角大于90°,且小于或等于150°。如图1?图3所示,红外燃烧器还可包括引射管5,该引射管5穿过绝热壳体3通入燃烧器主体4内,用于向燃烧器主体4输送可燃性气体。为了便于固定引射管5,防止引射管5移动,可在绝热壳体3中设置插孔,插孔的直径与引射管5的外径相同或者略大于引射管5的外径。
[0035]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红外燃烧器,包括燃烧器主体,及设置于所述燃烧器主体上的承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燃烧器还包括绝热壳体,所述燃烧器主体位于所述绝热壳体内,所述绝热壳体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于暴露出所述承烧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壳体的形状为梯形体,所述绝热壳体的侧壁与底面所呈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绝热壳体的侧壁与所述燃烧器主体的侧壁之间存在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壳体的侧壁与所述绝热壳体的底面之间的夹角γ满足关系式:100° < γ <135°。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承烧板至所述燃烧器主体的方向上,所述绝热壳体的侧壁与所述燃烧器主体的侧壁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小;所述绝热壳体的侧壁与所述燃烧器主体的侧壁之间的间隙范围为5_?50_。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红外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壳体与所述燃烧器主体之间的间隙中设置有耐高温保护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燃烧器还包括盖设于所述绝热壳体的开口的盖板,所述盖板上具有用于暴露出所述承烧板的通孔。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红外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中,远离所述燃烧器主体的一端的端口面积小于靠近所述燃烧器主体的一端的端口面积;所述绝热壳体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通孔中远离所述燃烧器主体的一端的端口面积,且所述盖板内侧壁与所述绝热壳体的开口侧的外沿相抵。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红外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主体中,与所述承烧板相接触的一面为燃烧器主体顶面;所述通孔中远离所述燃烧器主体的一端的端口面积小于所述燃烧器主体顶面的面积。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红外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燃烧器还包括围绕所述承烧板的环形的反射挡板,所述反射挡板设置于所述盖板远离所述燃烧器主体的一侧或者设置于所述燃烧器主体与所述承烧板相接触的一面上,且所述反射挡板与所述承烧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红外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挡板与所述承烧板之间的夹角S满足关系式:90° <δ < 150°。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燃烧器还包括引射管,所述引射管穿过所述绝热壳体的底面,通入所述燃烧器主体中。
【文档编号】F23D14/12GK205480987SQ201620279596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4月6日
【发明人】赵伟, 陈春辉, 贺世家, 靳琳浩, 丁天朋
【申请人】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