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专用护理检查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11233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内科专用护理检查床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神经内科专用护理检查床,包括床板、床腿和护栏,所述护栏设置在床板两侧,床腿设置在床板四角下端,床腿底端设置带止动装置的万向滚轮,所述床板后端两侧分别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上端固定有伸缩支撑杆,伸缩支撑杆上端连接有腿托架,所述床板前端表面设置有护理枕头,护理枕头整体呈躺倒放置的“V”型结构,所述护理枕头包括底面板和斜面板,斜面板位于底面板上方,底面板和斜面板折角处为弧形结构,斜面板和底面板于折角处一侧通过转轴铰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枕头角度能够调节,满足患者卧躺或坐立需求,适用性好,便于医生做膝跳神经反射检查。
【专利说明】
一种神经内科专用护理检查床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领域,具体是一种神经内科专用护理检查床。
【背景技术】
[0002]神经内科是独立的二级科学,不属于内科概念,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及周围神经组成。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神经内科检查床主要由床板和床腿构成,结构单一,医护人员在对病人检查时,通常还需要使用手电筒、触觉针、叩诊锤等用具,这些用具携带不方便,且容易丢失或损坏;另外,我们知道,神经内科为病人做膝跳神经反射及其他项神经检查是诊断病人病情及检查病人恢复状况的重要手段。在做各项检查时,一般病人需要平躺在检查床上,例如做膝跳神经反射检查时,需要病人躺在检查床上,小腿在床沿处自然下垂,然后医护人员用叩诊锤敲击人体膝部的反射区进行检查,在膝跳神经反射检查与其他项检查的检查项目变换时,病人需要移动身体、变换躺在床上的位置才能使小腿在床沿处自然下垂,而需要做膝跳神经反射检查的病人大多患有肢体行动障碍,身体移动不方便,往往只能躺在床上不能动弹,对床的依赖性很高。枕头作为床上的重要用具,需要协助病人进行卧躺或坐立时使用,卧躺和坐立的两种使用状态对枕头的角度有一定的要求,现有的枕头不能进行角度调整,不方便患者进行使用,从而导致医护人员检查的难度增高,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枕头角度能够调节,满足患者卧躺或坐立需求,适用性好,便于医生做膝跳神经反射检查的神经内科专用护理检查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种神经内科专用护理检查床,包括床板、床腿和护栏,所述护栏设置在床板两侧,床腿设置在床板四角下端,床腿底端设置带止动装置的万向滚轮,所述床板后端两侧分别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上端固定有伸缩支撑杆,伸缩支撑杆上端连接有腿托架,所述床板前端表面设置有护理枕头,护理枕头整体呈躺倒放置的“V”型结构,所述护理枕头包括底面板和斜面板,斜面板位于底面板上方,底面板和斜面板折角处为弧形结构,斜面板和底面板于折角处一侧通过转轴铰接,斜面板和底面板另一侧通过至少两组高度调节装置活动连接,斜面板上表面铺设有弹性软垫,床板前、后端部分别设置有前挡板和后挡板,床板下端面固定设置有多个储物抽屉。
[0006]进一步的,所述的高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基座、弹簧、通丝螺杆、中空结构的固定座和设置在固定座开口处的轴承机构,第一基座固定设置在斜面板下表面,固定座固定设置在底面板上,所述的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一基座和通丝螺杆连接,通丝螺杆一端设有与弹簧适配的第二基座,通丝螺杆另一端穿过轴承机构设置在固定座内部,所述的轴承机构外圈与固定座连接固定,轴承机构内圈与所述的通丝螺杆螺纹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轴承机构内圈上侧固定有调节手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床板前端通过支架固定有储物桶。
[0009]进一步的,所述储物抽屉设置有三个,依次为叩诊锤抽屉、触觉针抽屉和手电筒抽屉,各个储物抽屉上均设置有把手。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调节手轮可以控制通丝螺杆的上下移动,使的斜面板与高度调节装置连接的一侧上下移动,从而控制了护理枕头的倾斜角度,满足了患者卧躺或坐立的需求:医生对患者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检查时,需要用到哪个检查工具,直接就可以从相应的储物抽屉中取出即可,用完后再放回储物抽屉,取用方便,简单快捷;为病人做膝跳神经反射检查时,将患者的大腿与小腿的关节处放置在腿托架上,从而小腿自然悬放,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检查操作,通过伸缩杆调节腿托架的高度,通过滑块在滑槽内的移动,改变腿托架的位置,调节方便快捷,省时省力,适用性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枕头角度能够调节,满足患者卧躺或坐立需求,适用性好,便于医生做膝跳神经反射检查。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一种神经内科专用护理检查床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一种神经内科专用护理检查床中护理枕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床板,2-前挡板,3-后挡板,4-支架,5-储物桶,6_床腿,7_储物抽屉,8_把手,9-转轴,10-万向滚轮,11-腿托架,12-伸缩支撑杆,13-底面板,14-斜面板,15-弹性软垫,16-护栏,17-第一基座,18-弹簧,19-通丝螺杆,20-调节手轮,21-轴承机构外圈,22-轴承机构内圈,23-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5]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神经内科专用护理检查床,包括床板1、床腿6和护栏16,所述护栏16设置在床板I两侧,床腿6设置在床板I四角下端,床腿6底端设置带止动装置的万向滚轮10,所述床板I后端两侧分别设置有滑槽(图中未示出),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上端固定有伸缩支撑杆12,伸缩支撑杆12上端连接有腿托架11,所述床板I前端表面设置有护理枕头,护理枕头整体呈躺倒放置的“V”型结构,所述护理枕头包括底面板13和斜面板14,斜面板14位于底面板13上方,底面板13和斜面板14折角处为弧形结构,斜面板14和底面板13于折角处一侧通过转轴9铰接,斜面板14和底面板13另一侧通过至少两组高度调节装置活动连接,斜面板14上表面铺设有弹性软垫15,床板I前、后端部分别设置有前挡板2和后挡板3,床板I下端面固定设置有多个储物抽屉7。
[0016]实施例中,所述的高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基座17、弹簧18、通丝螺杆19、中空结构的固定座23和设置在固定座23开口处的轴承机构,第一基座17固定设置在斜面板14下表面,固定座23固定设置在底面板13上,所述的弹簧18两端分别与第一基座17和通丝螺杆19连接,通丝螺杆19 一端设有与弹簧18适配的第二基座,通丝螺杆19另一端穿过轴承机构设置在固定座23内部,所述的轴承机构外圈21与固定座23连接固定,轴承机构内圈22与所述的通丝螺杆19螺纹连接。
[0017]实施例中,所述轴承机构内圈22上侧固定有调节手轮20。
[0018]实施例中,所述的床板I前端通过支架4固定有储物桶5。
[0019]实施例中,所述储物抽屉7设置有三个,依次为叩诊锤抽屉、触觉针抽屉和手电筒抽屉,各个储物抽屉7上均设置有把手8。
[002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调节手轮20可以控制通丝螺杆19的上下移动,使得斜面板14与高度调节装置连接的一侧上下移动,从而控制了护理枕头的倾斜角度,满足了患者卧躺或坐立的需求;医生对患者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检查时,需要用到哪个检查工具,直接就可以从相应的储物抽屉7中取出即可,用完后再放回储物抽屉7,取用方便,简单快捷;为病人做膝跳神经反射检查时,将患者的大腿与小腿的关节处放置在腿托架11上,从而小腿自然悬放,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检查操作,通过伸缩杆12调节腿托架11的高度,通过滑块在滑槽内的移动,改变腿托架11的位置,调节方便快捷,省时省力,适用性好。
【主权项】
1.一种神经内科专用护理检查床,包括床板、床腿和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设置在床板两侧,床腿设置在床板四角下端,床腿底端设置带止动装置的万向滚轮,所述床板后端两侧分别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上端固定有伸缩支撑杆,伸缩支撑杆上端连接有腿托架,所述床板前端表面设置有护理枕头,护理枕头整体呈躺倒放置的“V”型结构,所述护理枕头包括底面板和斜面板,斜面板位于底面板上方,底面板和斜面板折角处为弧形结构,斜面板和底面板于折角处一侧通过转轴铰接,斜面板和底面板另一侧通过至少两组高度调节装置活动连接,斜面板上表面铺设有弹性软垫,床板前、后端部分别设置有前挡板和后挡板,床板下端面固定设置有多个储物抽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专用护理检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基座、弹簧、通丝螺杆、中空结构的固定座和设置在固定座开口处的轴承机构,第一基座固定设置在斜面板下表面,固定座固定设置在底面板上,所述的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一基座和通丝螺杆连接,通丝螺杆一端设有与弹簧适配的第二基座,通丝螺杆另一端穿过轴承机构设置在固定座内部,所述的轴承机构外圈与固定座连接固定,轴承机构内圈与所述的通丝螺杆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专用护理检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机构内圈上侧固定有调节手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专用护理检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板前端通过支架固定有储物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专用护理检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抽屉设置有三个,依次为叩诊锤抽屉、触觉针抽屉和手电筒抽屉,各个储物抽屉上均设置有把手。
【文档编号】A61G13/10GK205494275SQ201620072040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6日
【发明人】谷伟
【申请人】谷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