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用式神经内科临床针灸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68927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用式神经内科临床针灸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用式神经内科临床针灸器,属于神经内科领域,本针灸器包括基环,基环的外壁上固连有吸附囊,吸附囊的内壁固连于基环外壁,吸附囊外壁连通有凸出的吸管,吸管内壁上具有单向组件,基环上端两侧上均具有连接架,连接架下端固连在基环上,两连接架上端之间固连有安装柱,安装柱上具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螺接有转动杆,转动杆下端具有固针组件,固针组件包括一对铰接在转动杆下端的铰接片,铰接片一端铰接在转动杆上,两铰接片另一端均固连有呈半圆柱形的固定块,两固定块能够相互贴合且贴合面上均具有针孔,两固定块的外壁上螺接有螺接环,两针孔内固定有针灸针。本针灸器具有保护功能,拿持操作方便。
【专利说明】
一种便用式神经内科临床针灸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神经内科领域,涉及一种便用式神经内科临床针灸器。
【背景技术】
[0002]神经内科是独立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及周围神经组成。主要诊治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脑炎、脑膜炎)、脊髓炎、癫痫、痴呆、神经系统变性病、代谢病和遗传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四肢麻木、无力)及重症肌无力等,主要检查手段包括头颈部MRI,CT,ECT,PETCT,脑电图、TCD(经颅多普勒超声)肌电图,诱发电位及血流变学检查等。同时与心理科交叉进行神经衰弱、失眠等功能性疾患的诊治。
[0003]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目前在神经内科疾病的治疗上存在各种各样的新型方式,近几年来有结合中医学对病人患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但是目前的治疗方式功能上存在较大的问题,针具拿持不便,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高,另外目前的针具插入病人穴位后容易受到外力的作用深入病人的穴位内造成危害,目前的方式没有保护措施。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便用式神经内科临床针灸器,该便用式神经内科临床针灸器功能优化,具有保护功能,拿持操作方便,解决了现有操作方式针具拿持不便,安全性能差等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便用式神经内科临床针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灸器包括呈圆环形的基环,所述基环的外壁上固连有呈环形内部为空腔且下端为开口的吸附囊,所述吸附囊的内壁固连于所述基环外壁,所述吸附囊外壁连通有凸出的吸管,所述吸管内壁上具有单向组件,所述单向组件能够向所述吸管外端打开,所述基环上端两侧上均具有呈“L”形的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下端固连在所述基环上,两连接架上端之间固连有呈圆柱形的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上具有贯穿其上下端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下端均穿出所述安装柱,所述转动杆下端具有固针组件,所述固针组件包括一对铰接在所述转动杆下端的铰接片,所述铰接片一端铰接在所述转动杆上,两铰接片另一端均固连有呈半圆柱形的固定块,两固定块能够相互贴合且贴合面上均具有呈半圆形的针孔,两固定块的外壁上螺接有一端具有开口且呈圆环形的螺接环,两针孔内固定有针灸针。
[0006]本针灸器的大致使用过程如下:确定好针灸部位后,通过消毒棉对针灸部位进行擦拭消毒,然后将吸附囊压在针灸部周边处,将吸管外端连通在合适压力的负压装置的输出端,吸附囊迅速被抽离控制,紧密牢固的贴合在病人的皮肤上,撤离负压组件后,在单向组件的作用下,吸管闭合。然后旋开螺接环在针孔内固定合适的针灸针,然后通过螺接环进行固定,完成上述操作后,缓慢转动转动杆上端,使针灸针缓慢的刺入病人相应穴道内,拿持方便,不会因为工作人员手抖或技艺不精造成刺入偏移发生危险等危险事故,同时刺入完毕后,针灸针不容易因为外力再次刺入穴位内,保护措施完善,安全性能强。
[0007]上述的一种便用式神经内科临床针灸器中,所述转动杆的上端外壁上具有防护凸纹。
[0008]通过防滑凸纹使操作方便,不易打滑。
[0009]上述的一种便用式神经内科临床针灸器中,所述吸管内壁上固连有环形挡沿,所述单向组件包括铰接于所述环形挡沿上端的单向片,所述单向片能够向上打开,所述单向片上固连有拉绳,所述拉绳伸出所述吸管端部。
[0010]通过单向片实现单向功能,负压装置撤离后,在压力的作用下单向片贴合在环形挡沿上端。当需要撤离本针灸器时,通过拉绳将单向片向上拉出即可使吸附囊进行充气,从而脱离病人皮肤,结构设计巧妙。
[0011]上述的一种便用式神经内科临床针灸器中,所述吸附囊下端具有伸出所述基环下端的吸附部。
[0012]该种结构使基环下端不会阻碍吸附囊吸附在病人皮肤上,结构设计考虑周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便用式神经内科临床针灸器有以下优点:
[0014]1、本便用式神经内科临床针灸器功能优化,具有保护功能,拿持操作方便。
[0015]2、本便用式神经内科临床针灸器不会因为工作人员手抖或技艺不精造成刺入偏移发生危险等危险事故,同时刺入完毕后,针灸针不容易因为外力再次刺入穴位内,保护措施完善,安全性能强。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便用式神经内科临床针灸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便用式神经内科临床针灸器中固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便用式神经内科临床针灸器中单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便用式神经内科临床针灸器中基环和吸附囊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基环;2、吸附囊;3、吸管;3a、环形挡沿;4、连接架;5、安装柱;6、转动杆;7、铰接片;8、固定块;8a、针孔;9、螺接环;1、针灸针;11、单向片;12、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至图4所示,本便用式神经内科临床针灸器包括呈圆环形的基环I,基环I的外壁上固连有呈环形内部为空腔且下端为开口的吸附囊2,吸附囊2的内壁固连于基环I夕卜壁,吸附囊2外壁连通有凸出的吸管3,吸管3内壁上具有单向组件,单向组件能够向吸管3外端打开,基环I上端两侧上均具有呈“L”形的连接架4,连接架4下端固连在基环I上,两连接架4上端之间固连有呈圆柱形的安装柱5,安装柱5上具有贯穿其上下端的螺纹孔,螺纹孔内螺接有转动杆6,转动杆6上下端均穿出安装柱5,转动杆6下端具有固针组件,固针组件包括一对铰接在转动杆6下端的铰接片7,铰接片7—端铰接在转动杆6上,两铰接片7另一端均固连有呈半圆柱形的固定块8,两固定块8能够相互贴合且贴合面上均具有呈半圆形的针孔8a,两固定块8的外壁上螺接有一端具有开口且呈圆环形的螺接环9,两针孔8a内固定有针灸针10。
[0022]本针灸器的大致使用过程如下:确定好针灸部位后,通过消毒棉对针灸部位进行擦拭消毒,然后将吸附囊2压在针灸部周边处,将吸管3外端连通在合适压力的负压装置的输出端,吸附囊2迅速被抽离控制,紧密牢固的贴合在病人的皮肤上,撤离负压组件后,在单向组件的作用下,吸管3闭合。然后旋开螺接环9在针孔8a内固定合适的针灸针10,然后通过螺接环9进行固定,完成上述操作后,缓慢转动转动杆6上端,使针灸针10缓慢的刺入病人相应穴道内,拿持方便,不会因为工作人员手抖或技艺不精造成刺入偏移发生危险等危险事故,同时刺入完毕后,针灸针10不容易因为外力再次刺入穴位内,保护措施完善,安全性能强。
[0023]转动杆6的上端外壁上具有防护凸纹。通过防滑凸纹使操作方便,不易打滑。
[0024]吸管3内壁上固连有环形挡沿3a,单向组件包括铰接于环形挡沿3a上端的单向片11,单向片11能够向上打开,单向片11上固连有拉绳12,拉绳12伸出吸管3端部。通过单向片11实现单向功能,负压装置撤离后,在压力的作用下单向片11贴合在环形挡沿3a上端。当需要撤离本针灸器时,通过拉绳12将单向片11向上拉出即可使吸附囊2进行充气,从而脱离病人皮肤,结构设计巧妙。
[0025]吸附囊2下端具有伸出基环I下端的吸附部。该种结构使基环I下端不会阻碍吸附囊2吸附在病人皮肤上,结构设计考虑周全。
[0026]本便用式神经内科临床针灸器功能优化,具有保护功能,拿持操作方便。
[0027]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便用式神经内科临床针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灸器包括呈圆环形的基环,所述基环的外壁上固连有呈环形内部为空腔且下端为开口的吸附囊,所述吸附囊的内壁固连于所述基环外壁,所述吸附囊外壁连通有凸出的吸管,所述吸管内壁上具有单向组件,所述单向组件能够向所述吸管外端打开,所述基环上端两侧上均具有呈“L”形的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下端固连在所述基环上,两连接架上端之间固连有呈圆柱形的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上具有贯穿其上下端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下端均穿出所述安装柱,所述转动杆下端具有固针组件,所述固针组件包括一对铰接在所述转动杆下端的铰接片,所述铰接片一端铰接在所述转动杆上,两铰接片另一端均固连有呈半圆柱形的固定块,两固定块能够相互贴合且贴合面上均具有呈半圆形的针孔,两固定块的外壁上螺接有一端具有开口且呈圆环形的螺接环,两针孔内固定有针灸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用式神经内科临床针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的上端外壁上具有防护凸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用式神经内科临床针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内壁上固连有环形挡沿,所述单向组件包括铰接于所述环形挡沿上端的单向片,所述单向片能够向上打开,所述单向片上固连有拉绳,所述拉绳伸出所述吸管端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用式神经内科临床针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囊下端具有伸出所述基环下端的吸附部。
【文档编号】A61H39/08GK205659130SQ201620349882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4日
【发明人】季传钊
【申请人】季传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