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F 3D-Var系统,WRF 3D-Var system
1)WRF 3D-Var systemWRF 3D-Var系统
2)WRF 3DVAR systemWRF 3DVAR系统
1.Numerical experimentswith the WRF 3DVAR system are conducted for the initialization of TyphoonRu.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包括:(1)通过在WRF 3DVAR系统框架中引入垂直速度分析增量、云微物理过程参数化、径向速度和反射率因子的直接同化观测算子,并通过伴随检验,发展和建立了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本观测量的直接同化方法。
3)WRF-CMAQ modelWRF-CMAQ
4)WRF modelWRF模式
1.0,the installation and running of WRF model are introduced.0下,WRF模式的安装和运行。
2.Focused on the diffusion properties of urban aerosol in winter,the paper develops and applies the WRF model,simulates the aerosol diffusion and distribution over urban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in winter,through a case analysis,discusses the characters of aerosol diffusion and distribution on boundary layer structure of Lanzhou area over a complex terrain domain in winter.着眼于城市冬季气溶胶扩散特征问题,针对地形复杂的兰州市及周边地区,开发了WRF模式,使之与包含了大气气溶胶辐射效应和气溶胶粒子扩散的综合大气边界层数值模式嵌套,以模拟城市冬季边界层气溶胶的扩散和分布规律。
3.The modification of rainstorm intensity in July 2005 is simulated in this paper by use of a three-dimension cloud model and a meso-scale WRF model.本文利用三维云模式和中尺度WRF模式对2005年7月的一次暴雨的降水强度进行了跨区域的人工影响,通过对强降水中心上游的人工增雨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下游暴雨中心的强度,并分析了由播撤导致的降水量水汽条件等相关物理过程的变化。
英文短句/例句

1.The Numberical Simulation of Downburst Based on WRF Model基于WRF模式的下击暴流数值模拟
2.Apply of WRF Model in Artificial Impact of Storm Rainfall Intensity;WRF模式在人工影响暴雨强度中的应用
3.Precipitation Test by WRF Model in Jiaozuo Flood Season in 2008WRF模式对焦作2008年汛期降水的检验
4.A NUMERICAL STUDY ON DEEP TROPICAL CONVECTION USING WRF MODELWRF模式对澳洲一次热带深对流系统的模拟研究
5.Numerical Experiment Research of Regulating the 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 by WRF Model;WRF模式在调节大气降水的数值试验研究
6.A case study of forecasting thunderstorm in the weakly forced system with WRF modelWRF模式对弱强迫系统中雷暴预报个例研究
7.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Mesoscal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loud Drift Wind Data Assimilation;云迹风资料同化在中尺度数值模拟中的对比研究(MM5模式和WRF模式
8.Simulation of "2007.7" Heavy Rainfall Case in the Changjiang-Huaihe Valley Using the WRF Model with Different Land Surface Schemes耦合不同陆面方案的WRF模式对2007年7月江淮强降水过程的模拟
9.An Application of WRF Assimilation System i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Heavy Rains Caused By Typhoon"BILIS"WRF模式同化系统在“碧利斯”台风暴雨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10.Effect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Resolution on WRF Simulation of the Unusual Rainfall Event in XinjiangWRF模式分辨率对新疆异常降雨天气要素模拟的影响
11.The Study of WRF+DHSVM Snowmelt Runoff Forecasting Model;WRF+DHSVM融雪径流预报模式研究
12.An Analysis and WRF Simulation of a Case of Sea-Breeze Circulation in August at Qingdao青岛地区8月一次海风环流实例分析和WRF模拟
13.Differences in MM5 and WRF Meteorological Field Simulations and Impact on Air Quality Forecasting by CMAQ ModelMM5/WRF气象场模拟差异对CMAQ空气质量预报效果的影响
14.Application of 3.5-DVar Radar Data Assimilation Technic and Its Improved Scheme in WRF Model;3.5维雷达资料变分同化技术及改进方案在WRF中的应用
15.Turn the mode dial to select normal mode.转动模式盘至普通模式。
16.4.1.3 The invocation pattern4.1.3 调用模式
17.Turbulence Modeling and Closure. Algebraic Models. Transport Models.紊流模式与封闭性。代数模式。传输模式。
18.Pattern in Pattern--The Narrative Pattern in NI Huanzhi;模式中的模式——关于《倪焕之》的叙事模式
相关短句/例句

WRF 3DVAR systemWRF 3DVAR系统
1.Numerical experimentswith the WRF 3DVAR system are conducted for the initialization of TyphoonRu.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包括:(1)通过在WRF 3DVAR系统框架中引入垂直速度分析增量、云微物理过程参数化、径向速度和反射率因子的直接同化观测算子,并通过伴随检验,发展和建立了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本观测量的直接同化方法。
3)WRF-CMAQ modelWRF-CMAQ
4)WRF modelWRF模式
1.0,the installation and running of WRF model are introduced.0下,WRF模式的安装和运行。
2.Focused on the diffusion properties of urban aerosol in winter,the paper develops and applies the WRF model,simulates the aerosol diffusion and distribution over urban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in winter,through a case analysis,discusses the characters of aerosol diffusion and distribution on boundary layer structure of Lanzhou area over a complex terrain domain in winter.着眼于城市冬季气溶胶扩散特征问题,针对地形复杂的兰州市及周边地区,开发了WRF模式,使之与包含了大气气溶胶辐射效应和气溶胶粒子扩散的综合大气边界层数值模式嵌套,以模拟城市冬季边界层气溶胶的扩散和分布规律。
3.The modification of rainstorm intensity in July 2005 is simulated in this paper by use of a three-dimension cloud model and a meso-scale WRF model.本文利用三维云模式和中尺度WRF模式对2005年7月的一次暴雨的降水强度进行了跨区域的人工影响,通过对强降水中心上游的人工增雨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下游暴雨中心的强度,并分析了由播撤导致的降水量水汽条件等相关物理过程的变化。
5)WRF-Chem modelWRF-Chem模式
6)WRF simulationWRF数值模式
延伸阅读

安全系统能否与控制系统结合的争论但是通过采用现代化的、高集成度的处理技术,采用防火墙和主动诊断技术,在共同的环境中功能性地把控制和安全系统分开是完全可以保证安全的,也能够满足国际安全标准的要求。   一些供应商采用了吓唬用户的策略,他们暗示用户:把控制系统和安全系统结合到单一的可靠平台上将会使你的工厂处于“不安全”的状态。  一些反对控制和安全结合技术的典型争论是这样的:  “过程控制器不能被应用于安全保护功能。”这里指的不是设计用于安全应用、经过国际认可的认证机构(例如:T哣)认证的控制器和I/O模件,而是在安全应用中采用基本过程控制系统(BPCS)的控制器和I/O模件。  “如果你没有采用三重化冗余的系统,那你就是在增加自己的风险。” 从逻辑控制器的角度看,一个三重化、四重化,甚至五重化的模件冗余系统也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达到所需要的降低风险的要求。实际上如果你去检查一下已经安装的双重化或是三重化模件冗余的系统,你会发现许多传感器和终端执行元件没有达到SIL(安全完整性等级)的SIF(安全仪表功能)要求。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因为大多数系统故障都是由于现场设备引起的,而不是由逻辑控制器造成的。冗余只是带来了可用性,而不是可靠性;所有安全系统都具备一定程度的冗余。三重化模件冗余系统采用冗余来降低发生危险事故的可能性。采用更新的技术可以设计出没有危险事故、诊断覆盖率接近100%的可靠系统。  “把控制系统和安全系统结合在一起不是一种好的做法。” 但拥有双倍的工程工具,操作员界面,附加的系统元件以及全生命周期内双倍的培训、备品备件成本,肯定更不是好事情。在这类攻击组合系统的辩论中,有很重要的一点常常被忽视了——在大多数这类新系统中,你不需要把控制系统和安全系统结合到一起,因为这些系统都具有在同一个系统中实现过程控制和安全功能的能力;有些甚至可以在同一个控制器中实现,还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  把控制系统和安全系统结合起来的理由   为什么要把安全和过程控制两个不同的领域结合在一起?因为这使最终用户可以在保持所需要的安全等级的同时减少费用。这样也可以在项目工程实施和测试阶段节约费用。例如在同一个系统中移动I/O点和在完全不同的系统之间移动I/O点,考虑到文档和设计等方面的影响,这项工作所需要的费用和工作量将会大大减少。  在系统调试阶段也会有其它方面的费用减少,因为整个完整的系统可以在受控的环境下进行预先测试,这样就不会导致两个相互隔离的不同系统运到现场后才第一次对接。这样的预先测试还可以增强用户对所采用系统的了解,因而可以提高整个解决方案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