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意义,Biological significance
1)Biological significance生物学意义
1.PPARs ligands and their biological significance;过氧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配体及其生物学意义
2.The feeding habits of the genus Altica and biological significance;跳甲属昆虫的食性及其生物学意义
3.The agricultaral and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Gibbs free energy;吉布斯自由能的农业应用和生物学意义
英文短句/例句

1.The Expressions and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STAT3, CYCLIND1 and VEGF in Gastric Carcinoma;胃癌中STAT3、CYCLIND1及VEGF的表达和生物学意义
2.Telomere,telomerase and their biological senses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及其生物学意义
3.Advance in Plant DNA Methylation and Its Biological SignificanceDNA甲基化及其植物生物学意义研究进展
4.Expression of TCTP mRNA and its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in liver regenerationTCTP mRNA在肝再生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5.New information of the Bacillus subtilis genome and effect on 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枯草芽孢杆菌基因组知识的生物学意义及对生物工程学的影响
6.The biology signification of the parameter of the model was analyzed by solving the coefficient.通过求解模型参数,分析了各参数的生物学意义
7.The Expression of Costimulatory Molecules and Their Biological Roles in Graves' Disease;共刺激分子在Graves病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8.Significance of Expression of Fas/FasL in Biliary Tract Carcinoma;Fas/FasL在胆道肿瘤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9.The Expression and Roles of Toll-like Receptor 2 in the Biology of the Mouse Tumor Cell Lines;小鼠肿瘤细胞TLR2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10.Expression and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DMBT1, CD44v6 and E-cadherin in Esophageal Carcinoma;DMBT1、CD44v6、E-cadherin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11.Expression and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TGF-β1, CyclinD1 and p15 in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TGF-β1、CyclinD1和p15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
12.The Role and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Telomere in the Carcinogenesis of Esophageal Epithelium;端粒在食管上皮癌变中的作用及生物学意义
13.Downregulated Caveolin-1 Expression in Gastric Cancers and Its Biological Implications;Caveolin-1在胃癌中的表达下调及其生物学意义分析
14.ATM Gene Mutation in Human Endometrial Cancinoma;子宫内膜癌ATM基因突变及其生物学意义
15.B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PTTG、C-myc and Ki67 Expression in Gastric Carcinoma;PTTG、c-myc及Ki67在胃癌中表达的生物学意义
16.The Biological Revolution in 20th Century and It s Philosophical Significance;20世纪的生物学革命及其哲学意义
17.Important Mean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t Courses for Biochemisty;开发“生物化学”网络课程的重要意义
18.A Rough Discussion about the Significance and Effect of CAI in Biology Teaching;浅谈CAI在生物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相关短句/例句

Biogeographic implication生物地理学意义
1.A new species of Ypsilandra (Liliaceae) is firstly 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 and its biogeographic implication is discussed.报道了云南东南部金平县五台山丫蕊花属 (百合科 )一新种 ,并讨论了其生物地理学意
3)significance of conservation biology保护生物学意义
4)Biologial significance of carbohydrates糖类的生物学意义
5)ecological significance生态学意义
1.Humus respiration and its ecological significance腐殖质呼吸作用及其生态学意义
2.Based on the frequency of acid rain,pH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NO3-and SO42-in the rain water of Huizhou city from 1997 to 2004,the change of the acid rain type and its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were studied.根据1997—2004年惠州市降水中酸雨频率、pH值、硝酸根和硫酸根等的浓度,研究了惠州市酸雨演变的生态学意义。
3.The process of the forest regeneration is one of hotspots in the study of ecology; seed size has an important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process of the forest regeneration.就种子大小与个体发育、种群动态和群落组成、结构与动态的相互关系进行综述,着重阐述了不同大小的种子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生态学意义。
6)Physiological Significance生理学意义
1.sEMG Signal Changes and Its Physiological Significance on Musculus Quadriceps Femoris during Incremental Exercise;递增负荷运动中股四头肌表面肌电信号变化特征及其生理学意义
延伸阅读

孙云铸—我国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的主要奠基人孙云铸(1895年10月1日—1979年1月6日),字铁仙。出生于江苏高邮。古生物学、地层学、地质学教育家。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0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三、四、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孙云铸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在清末中过秀才,民国时期又攻读法律,并从事工商业,思想务实、开明,这为孙云铸从小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提供了家庭环境。1910年他来到南京上中学,并于1914年毕业后,考入天津北洋大学预科。1916年转为本科,学习采矿。1918年转入北京大学地质系,1920年为该系首届毕业生。毕业后,他留校做助教,同时兼任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古生物研究室的科研工作。1926年前往德国哈勒大学学习,并于1927年获理学博士学位后回到祖国。孙云铸从德国留学回国后,任北京大学地质系古生物学教授。1935年,他前往欧美考察,1936年回国任广州中山大学访问教授。1937年以后,他担任西南联大地质地理气象系主任。抗日战争后,任北京大学地质系主任。1950年兼任全国地质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1952年担任地质部教育司司长;1955年兼任地质部矿产研究所副所长;1960年出任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身为我国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的开拓者之一,孙云铸在古生物和地层学方面成就卓著,特别是在三叶虫古生物学和寒武纪地层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理论、地质学史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他曾享有“孙寒武”的美名。三叶虫在6亿年前的寒武纪开始出现,它历经整个古生代的漫长生物发展过程,在2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灭绝,是节肢动物门的一个纲。它是古生代,特别是寒武纪留下的大量对鉴定和研究地层地质年代很有价值的“标准化石”。在广泛的地质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孙云铸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部分研究空白。他在1924发表的《中国北方寒武纪动物化石》和1931年发表的《中国中部和南部奥陶纪三叶虫》以及1935年发表的《中国北部上寒武纪之三叶虫化石》这3部研究三叶虫的学术专著,再加上相关的学术论文,所有这些研究成果为中国古生物学和寒武纪地层学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中,孙云铸所著的《中国北方寒武纪动物化石》是作为《中国古生物志》的第1号第4册出版的,它不仅是我国学者公开发表的第一部大型古生物学专著,而且在我国古生物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在他的论文和专著中,分析和研究了三叶虫化石数十个属,100多个种。孙云铸发现、描述和建立了18个新属,86个新种,其中属于晚寒武世的新属12个,新种53个,且全部是标准化石,特别是方头虫、蒿里山虫和长山虫均为上寒武凤山阶和长山阶的标准带化石。上述研究工作,使他对我国晚寒武世三叶虫化石和地层分布作了详尽而透彻的论述。在考察和研究三叶虫的同时,孙云铸还研究了寒武纪地层学,尤其是生物地层学,在发表的《关于中国寒武纪地层界线问题》的一文中,他全面论述了我国寒武纪的顶、底界及内部的界线,并第一次提出了寒武系的地层系统。1949年后,孙云铸在三叶虫古生物学和寒武纪地层学的研究领域,不断开拓创新,取得新的理论突破。50年代在《寒武纪下界问题》这篇公开发表的论文中,他指出我国寒武系与震旦系之间存在不整合问题,寒武系内产三叶虫等明显的化石,应列为古生界的第一系;中国的寒武纪海侵是由南向北推进的,因而寒武系的下界应为馒头页岩与景儿峪灰岩之间。60年代他在《中国寒武纪地层划分问题》这篇重要的论文中强调,由于寒武系含有显著的生物化石群,所以古生物界的底界应为寒武系的底界,并指出按中国实际情况将古生界分为三个系。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科学探索生涯中,他将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三叶虫和寒武纪地层的科考、分析和论证上,先后开创性地提出了寒武纪地层划分方案,建立的阶名、化石带绝大部分为地质学界所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