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itigants诉讼当事人
1.As far as litigation,the litigants in ancient China were not objects but were subjects.就诉讼而言,中国古代诉讼当事人绝非客体,而具有一定的主体地位,并享有多方面的诉权,只是相对于现代人来讲,其主体地位和诉权均不够充分。
2.It is the objective existence that the litigants are subjects as well as witness of action.由此,还对诉讼当事人作为证据的条件和分类作了研究。
英文短句/例句
1.In civil proceedings, the litigants shall have equal litigant rights.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
2.Research into the Legal Remedies of the Litigation Rights of the Civil Parties;民事诉讼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法律救济
3.A party engaged in a lawsuit.诉讼当事人参与诉讼的一个团体
4.A person or group involved in a legal proceeding as a litigant.诉讼当事人作为诉讼当事人而卷入一起法律诉讼的人或团体
5.On Chinese civil litigant s justification of choosing the judge;论民事诉讼当事人选择法官之正当性
6.Legal Analysis of Confession in Civil Action;民事诉讼当事人事实承认的法理分析
7.Ensuring the Parties Evidence Collection Rights of Civil Trial;论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取证权的保障
8.On the Legal Theory and Legislative Conception of Service by Parties;试论民事诉讼当事人送达制度之建构
9.On the Civil Action Litigants Substantially Legal Procedure Participation;论民事诉讼当事人的实质性程序参与
10.Procedural Guarantee for the Parties Initiative in Civil Action;民事诉讼当事人主体地位的程序保障
11.A Research on the Litigation Facilitation Obligation of Parities in Civil Procedure;民事诉讼中当事人诉讼促进义务研究
12.Met with the parties immediately involved in the suit.直接去见诉讼的当事人
13.5.Parties should act as litigation subject but not litigation object.5、当事人应当作为诉讼主体而不是诉讼客体。
14.Parties Civil Procedural Option;论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程序选择权
15.The Discussion Between the Litigant and the Judge in the Civil Action;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与法官关系的探讨
16.The Litigant s Truthfulness Obligation Shouldn t be Established by China s Civil Procedure Law;民事诉讼法不应确立当事人真实义务
17.Parties in action and the oreintation of civil action reform;当事人主义与我国民事诉讼改革方向
18.The Research on Prosecutor Performing as a Party in Criminal Litigation刑事诉讼中检察官当事人化问题研究
相关短句/例句
litigant[英]['l?t?ɡ?nt][美]['l?t?g?nt]诉讼当事人
3)action of parties当事人诉讼
1.Therefore,this paper tries to introduce action of parties into China s lawsuit system in order to solve the knotty problems caused by the disputes.基于此点考虑,探讨将“当事人诉讼”引入我国的诉讼制度,以解决民事行政关联纠纷的诉讼瓶颈。
4)parties in a civil litigation民事诉讼当事人
5)Parties of Maritime Litigation海事诉讼当事人
6)Criminal Prosecutor Litigant刑事诉讼当事人
延伸阅读
民事诉讼当事人 由于民事实体权利义务关系发生纠纷,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并受法院裁判约束的利害关系人。 原告和被告 民事诉讼当事人包括原告和被告。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保护其权益,因而使诉讼成立的人,称为原告。与原告相对的一方,被控侵犯原告权益,需要追究民事责任,并经法院通知其应诉的人,称为被告。不以自己的名义,而以他人名义进行诉讼的人,如诉讼代理人,不是民事诉讼当事人。虽然以自己的名义参与诉讼,但不受法院裁判约束,没有利害关系的人,如证人、鉴定人,也不是民事诉讼当事人。 当事人的称谓 因不同的诉讼阶段和程序而有所不同。在第一审的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中,称原告、被告;特别程序中称申请人。在第二审程序中,称上诉人、被上诉人。在再审程序中,适用第一审程序的,称原告、被告;适用第二审程序的,称上诉人、被上诉人。在执行程序中,称申请人、被申请人。 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 有诉讼权利能力的人,可以作为民事诉讼当事人。诉讼权利能力,是指享有诉讼权利、承担诉讼义务,能以自己的名义起诉、应诉的资格。有诉讼权利能力的人进行诉讼时,还必须有诉讼行为能力。诉讼行为能力是指能独立进行诉讼行为,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的能力。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一般与民事上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相适应,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人,即有诉讼权利能力;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即有诉讼行为能力。但是,诉讼权利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诉讼行为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又有所不同。诉讼权利能力是指作为民事诉讼主体的资格,民事权利能力是指作为民事权利主体的资格;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是诉讼主体维护自己的民事权利而进行诉讼活动的能力,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行使自己的权利和进行民事活动的能力;诉讼行为能力只有有或无之分,民事行为能力则有有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之别,限制行为能力人,可以为一定的民事行为,但不能为任何诉讼行为。对未成年人、精神病人,为维护其民事权益,法律赋予其诉讼主体的资格,而起诉、应诉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所以,只有诉讼权利能力,而无诉讼行为能力的人,也可以作为民事诉讼当事人(见自然人、诉讼代理)。 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诉讼权利能力因死亡而消灭。法人的诉讼权利能力,自其成立时开始,至其被撤销、解散时消灭。自然人的诉讼行为能力,自成年时开始,于宣告无行为能力时丧失,或者于死亡时消灭。法人的行为能力,随其权利能力的开始、消灭而开始、消灭。非法人团体没有法人所具有的权利能力,但法律允许它的代表人以其名义起诉、应诉,赋予其诉讼权利能力,使之可以成为民事诉讼主体。 外国人在中国人民法院起诉、应诉的能力,与中国公民相同。外国企业和组织,按照中国法律规定有起诉、应诉能力(见外国人待遇)。 对诉讼标的不具有权利义务的人,是不符合条件的当事人,在诉讼中如发现有无诉讼权利能力的人为当事人时,人民法院应通知符合条件的当事人以更换不符合条件的当事人进行诉讼。 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人,应当参加诉讼而未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依一方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将其追加成为当事人,并通知其参加诉讼(见共同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