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nquiry[英][in'kwai?ri][美][?n'kwa?ri, '?n,kwa?ri, '?nkw?ri, '??-]追问
1.Different ways of the inquiry and different evaluations of the answer reflect the culture perspective of the poets."明月几时有"和"Tobeornottobe"都是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两首诗歌都生动再现了人类面对困境所产生的出世与入世、生与死的思想斗争,以及人类对未知世界的畏惧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的艰难处境。
2.Making inquiry is a noble quality of human being.追问是人类的高贵天性,“问题意识”是学术研究的生命和灵魂,层出不穷的“问题”指示文明发展的路标和方向。
英文短句/例句
1."Why not?" Chueh-hui persisted.“为什么?”觉慧追问。
2.An analysis on methodology applied in the text of Heiddeger’s questions on technology;“技术的追问”之追问——海德格尔《技术的追问》文本的方法论探析
3."Are you sorry for me?" he persisted.“你怜惜我吗?”他追问道。
4.I had to go on with my question.我非得继续追问下去。
5.persisted the child.孩子一个劲地追问。
6.She said, "What did you do?"“你做了什么了?” 她追问道。
7.try to obtain (information)from sb by asking persistent questions追问某人以探知(信息)
8.demanded Daisy. "What Gatsby?"黛西追问道,“哪个盖茨比?”
9."Gatsby?" demanded Daisy.“盖茨比?”黛西追问道。
10."Was he pious?" Thorn pressed.“他虔诚吗?”索恩追问。
11.A General Inquiry into the Three Approaches to the Reflection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对科学技术追问三种形态的总体性追问
12."Then," pursued the young man eagerly--“那么,”年青人用疑问的口吻追问道。
13.Shoot questions at sb.向某人提出一连串问题,紧紧追问某人
14.Question Pangu--one of the researches of the origin problem of Pangu methodology;追问盘古——盘古神话来源问题研究之一
15.Questioning Lao Tzu s "Philosophical Supreme Issues;对《老子》的“哲学最高问题”的追问
16.H built a road of question in his questions on technology.海德格尔在《技术的追问》一文中构筑了一条“追问”的道路。
17.Scratchy and dictatorial, he began to question her.他开始咄咄逼人地追问起她来。
18.The speaker was bombarded with questions.那位发言者遭到了连珠炮般的追问。
相关短句/例句
Quest[英][kwest][美][kw?st]追问
1.Firstly it discusses the managing of the plots in the 4 dramas and the moulding of the immortals with putting them in order of priority,and shows the sequence of his questing life ideas.首先讨论马致远这四部戏中的情节设置及神仙形象塑造 ,并作时序先后的梳理 ,揭示其追问生活理念的脉络。
3)pursue[英][p?'sju:][美][p?'su]追问
1.It is a topic of conversation for people who discuss together all the time to pursue the ultimate life.对生命终极的追问,是历来大家共同探讨的话语。
4)catching-up questions追及问题
5)rational question理性追问
1.The essay firstly illustrat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ational questions in the economic world to the self-development and explanation ability of the economics in the light of economic philosophy.本文首先从经济哲学的角度 ,阐明经济世界的理性追问对经济学自身发展及经济学解释力的重要意义。
6)"run after" problems追戏问题
延伸阅读
《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 毛泽东论述经济和财政的关系,以及发展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的著作。1942年12月,毛泽东以《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为题,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一个长篇报告。本文是报告中的第一个问题,原题是《关于过去工作的基本总结》,在编入人民出版社1953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时改为今题。 当时陕甘宁边区和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在财政上遇到极大困难。由于日本侵略军的野蛮进攻和国民党的包围封锁,军队、机关干部和学校人员,缺少最必需的生活用品。毛泽东为了给解决财政困难指明前途,作了这篇报告。 本文论述了十个问题。文中着重阐明了经济和财政的关系;发展陕甘宁边区经济应遵循的原则和应发展的各项生产事业。 发展经济,才能解决财政困难 毛泽东指出,为了解决当时的财政困难,有些同志企图缩小必不可少的开支。他们不理解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有许多同志片面地看重了财政,不懂得整个经济工作的重要性。财政工作固然很重要,但决定财政的却是经济。为了发展经济,在陕甘宁边区建立和发展了公营经济。边区政府办了许多自给工业;军队进行了大规模的生产运动;发展了以自给为目标的农业和工业;几万机关和学校人员,发展了同样的自给性经济。敌后各抗日根据地也都开展了大生产运动。 帮助群众发展经济 毛泽东指出,人民群众为了抗日和建国的需要,多负担一些经费是应该的,也得到了人民的谅解。但必须使人民的经济有所增长,使人民的生产有所发展,也就是对人民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盐业和商业,要采取帮助其发展的适当步骤和办法,帮助人民发展经济,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增加人民的收入,使人民所得大于所失。 在公私关系上,毛泽东认为,应是"公私兼顾"或"军民兼顾"。向人民征收抗日经费,既不能不顾战争的需要,片面强调政府应施"仁政";又不能不顾人民的困难,竭泽而渔。 精兵简政 在陕甘宁边区的高级干部会议后,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都实行了"精兵简政"。按照"精兵简政"工作的要求必须达到精简、统一、效能、节约和反对官僚主义五项目的。精简,就是减去不必要的机构和人员;统一,就是建立统一的、指挥如意的、使政策和制度能够贯彻到底的工作系统;效能,就是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就是节省一切不必要的支出。在经济和财政工作中,还要求克服官僚主义,反对贪污现象。 在本文所阐述的理论指导下,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的生产事业得到了发展,克服了当时在财政经济上遇到的严重困难,提高了军队、机关、团体、学校人员和广大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从物质上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