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Radbruch拉德布鲁赫
1.Poem and True:A New Interpretation on Radbruch s Jurisprudential Turn;诗与真:拉德布鲁赫法哲学转向的当代诠释
2.Legal Person by Radbruch and Its Significance;拉德布鲁赫《法律上的人》及其借鉴意义
英文短句/例句
1.Legal Person by Radbruch and Its Significance;拉德布鲁赫《法律上的人》及其借鉴意义
2.Poem and True:A New Interpretation on Radbruch s Jurisprudential Turn;诗与真:拉德布鲁赫法哲学转向的当代诠释
3.John Finnis,Natural Law and Natural Rights,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0,p.88.拉德布鲁赫:《法哲学》,王朴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
4.The intension reading of the equal protection of property rights--on the visual angle of Radbruch s justice theory in broad sense;平等保护物权的法哲学解读——以拉德布鲁赫的广义正义论为视角
5.Achilles Heel of Legal Philosophy:On Radbruch s Epistemological Standpoint of Legal Theology;法哲学的阿卡琉斯之踵——论拉德布鲁赫对法律神学的知识立场
6.Brugge-Zeebrugge Canal布鲁日-泽布拉赫运河
7.NEHRU, Braj Kumar布拉伊·库马尔·尼赫鲁
8.An Analysis of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Rostam and Sohrab;试析《鲁斯塔姆与苏赫拉布》的艺术特点
9.NEHRU, Jawaharlal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10.The Man Who Lived for Music --The Famous Austrian Pianist Rudolf Buchbinder为音乐而生的人——奥地利著名钢琴家鲁道夫·布赫秉德尔
11.Drusilla Bryne came in with a letter for his signature.德鲁西拉·布赖恩拿着一封信进来让他签字。
12.Joe Bradley: Bradley, Joe Bradley.乔·布拉德雷:布拉德雷,乔·布拉德雷。
13.HAMADNEH, Abdallah阿卜杜拉·哈马德奈赫
14.In the wake of the 2004 election both Andrew Card, then White House chief of staff, and Laura Bush tried to persuade the president to fire him.早在2004年大选过后,白宫幕僚长安德鲁.卡德以及布什夫人劳拉就曾提出解雇拉姆斯菲尔德。
15.In the other league, between Brooklyn and Philadelphia I must take Brooklyn.在另一个联赛中,拿布鲁克林队和费拉德尔菲亚队来说,我相信布鲁克林队。
16.Trypanosoma brucei rhodesiense罗德西亚布(鲁斯)氏锥虫
17.Terahertz Generation from Photonic Bloch Oscillations in One-Dimensional Quasi-Periodic Photonic Crystal一维准周期光子晶体的太拉赫兹布洛赫振荡源
18.outer Lindblad resonance外林德布拉德共振区
相关短句/例句
Gustav Radbruch (1878~1949)拉德勃鲁赫,G.
3)Braarudosphaera布拉鲁德球石
4)Max Bruch (1838~1920)布鲁赫,M.
5)BOOROOLA布鲁拉
1.APPLICATIONS OF BOOROOLA MERINO MAJOR GENE IN SHEEP BREEDING;布鲁拉美利奴主效基因在绵羊育种中的应用
6)Hedley Bull赫德利·布尔
1.Hedley Bull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赫德利·布尔的国际关系思想研究
延伸阅读
拉德勃鲁赫,G. 德国法学家,新康德主义法学派主要代表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改信自然法学。曾任柯尼斯堡大学、基尔大学和海德堡大学法学教授。1920~1924年,作为社会民主党人,出任魏玛共和国议员和内阁司法部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再次在海德堡大学任教。主要著作有《法学导论》(1907)和《法哲学》(1914,1932年第3版)。 以I.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哲学作为思想基础,拉德勃鲁赫提出一种相对主义法学。他认为一切文化都在于实现某种价值,它不是纯粹理性而是实践理性。法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最终在于实现正义。由于正义是一个相当模糊的概念,随之而产生的问题是如何衡量平等与不平等,以及如何对待平等和不平等的人。为了确定法的具体内容,正义观念或原则就必须由功利观念或原则加以补充,但功利本身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确切含义难以肯定,只能取决于不同的政治信念。有人认为法的最高价值是个人人格的发展(个人主义),有人认为是国家权力(超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还有人认为是文化(超人格主义)。这 3种价值观代表了各类不同的政治信仰,是无法加以科学论证的。法学需要研究各种法律制度所谋求的政治价值,但不应对相互冲突的政治价值作出选择。法律也不能成为相互冲突的政治价值的玩具,对正确与错误总要权威性地加以决定。为了维护安定和秩序,就需要法的确定性,要求由国家发布和执行法律。因而,法律制度由正义、功利和确定性3种观念或原则构成,它们相互补充又相互冲突。例如正义原则要求法的普遍性,功利原则要求适用法律应分别情况不同处理;确定性原则要求法的稳定性,但正义和功利原则要求法应随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迅速改变。只强调某一原则必然会损害其他原则。在一种法律制度中,对三项原则的比重,也是无法科学地确定的,只能取决于不同政治制度和不同信念,在这一问题上也体现了相对主义。从历史上看,专制主义国家将功利作为法的主要原则;自然法时代仅谋求正义原则;法律实证主义则仅看重法的确定性而不顾法的正义和功利的原则。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他认为,当这三项原则发生不可调和的冲突时,法的确定性原则应占优先地位。战后,他大幅度地修改了、甚至可以说放弃了相对主义法律学说,认为法应具有绝对的价值准则,在法的正义原则和实在法发生不可调和的冲突时,正义原则应占优先地位;又认为法律实证主义的"法律就是法律"的观点,有利于纳粹政权的暴行。西方法学界认为他的这一转变,是从新康德主义或相对主义法学转向自然法学(见新自然法学派)。